古代汉语音韵学_第1页
古代汉语音韵学_第2页
古代汉语音韵学_第3页
古代汉语音韵学_第4页
古代汉语音韵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音韵学 语音与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不断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要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汉语刚产生时的语音是什么样的?现在无从知道。近代学者对有文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音做了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音古今差异很大。 古代汉语课学习有关的历史语音常识,主要是为了解决文献阅读中的词义问题和更好地欣赏古代韵文。前者需要上古音知识,后者需要中古音知识,而学习上古音又必须以中古音为根底。我们在介绍中古音和上古音的根底上,讲述文献阅读的字词问题和格律诗的语音分析。音韵学常识一、什么是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2、 汉语语音的根本构造单位是音节,每个音节都可以切分出声、韵、调,所以汉语语音的演变就表现为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的演变,研究汉语语音就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及其演变规律。二、语音史的分期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目的是在汉语开展史上规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音系统,作为对语音进展研究的共同根底。比较明确具体地提出汉语语音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高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和王力。三家分期大同小异,现多数学者沿用王力的分期。 王力把汉语语音史分为四期:1、上古音:公元3世纪以前,即先秦至两汉。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的学科叫古音学。2、中古音: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

3、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也叫韵书时期。这一时期的语音主要反映在?切韵?系韵书里,所以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主要是依据?切韵?系韵书,因此而形成的学科叫?切韵?学。与古音学相对,这一学科也叫今音学。 3、近代音: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金元以后历代建都北京,北方成为文化中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民族共同语逐渐孕育成长。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的学科叫北音学。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4、现代语音:公元20世纪 五四以后。 三、36字母 今之声母,古曰声、声纽、声类、字母、纽、母等。古人以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称中古声母。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七音,就是在五音的根底上,分立出半

4、舌音、半齿音两类。 字母就是表示声母的汉字。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形成于唐末宋初。如果用七音来统摄三十六字母,那么可以列成下表: 36字母表唇音 帮滂並明 非敷奉微舌音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齿音 粗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牙音 见溪群疑喉音 影晓匣喻半舌 来半齿 日 见教材1049页四、?切韵?系韵书简介 今音学研究中古音,中古音反映在?切韵?系韵书中。研究音韵的人都从中古音入手,可下及近古,上推古音。所以在学习?诗经?韵部及上古音之前应该先学习中古音,学习中古音,应重点学习?切韵?系韵书。1、韵书的产生1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佛典的翻译直接促进了人们对梵文古印度的一种语言文字的研究,进而启发人们对汉

5、语语音进展科学的分析。佛教的传入,促进了反切的产生,四声的出现,为古代音韵学的开展奠定了根底。2 反切的出现反切是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拼读出一个汉字读音的方法。其原理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及声调,即可拼出被注音字的读音。如: 冬被切字 都切上字,冬与都是双声 终切下字,冬与终叠韵,且声调同 切在注音字母出现之前,反切一直是汉字注音的主要工具。孙炎的?尔雅音义?运用反切法注音。用反切为整部书注音自此始。孙炎,三国魏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人,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人称东州大儒。其?尔雅音义?一书较早使用反切注音。有了反切,人们就能把切下字联系起来,归纳韵部,韵部的建

6、立就有了可靠的根据,这意味着韵书的产生为期不远了。反切不仅有注音的作用,在后来的开展过程中,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读书音存放于反切,反切又起了统一读书音的作用。 反切出现在先,韵书随后出现。 在音韵学史上,反切的出现非常重要,它促成了韵书的产生。韵书正是总结了前代的反切,每组同音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而反切那么是韵书的精华,是今天考察韵书反映的语音系统的珍贵资料。戴震?声韵考卷一?:“微有韵书,先有反切。韵书产生之前,反切散见于经传,论韵者博考以成其书,反切在前,韵书在后也。反切是韵书的根底,无反切即无韵书。出现最早的韵书是公元3世纪魏国李登著的?声类?,其后,有晋朝吕静的?韵集?。

7、3南北朝时期四声说的创立是韵书产生的重要条件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韵书以声统韵,也就是说韵书的产生必须以声调学说为根底。南朝产生了“永明体诗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诗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声律,如平仄的运用。历史背景:首先,南齐永明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其次,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提高。再次,佛教活动的大盛,导致了“四声确实立和“声律论的产生。 最后,文学讲求声律,追求辞藻,对韵书的出现有推动作用。2、从?切韵?到?广韵?A?切韵?是隋朝陆法

8、言等所著。B 王仁昫或作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C?唐韵?,唐孙愐撰,是?切韵?著名增广本之一,为唐代影响最大的韵书。D?广韵?是宋朝陈彭年等在?切韵?根底上修订而成的。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它不仅是中国音韵学的首要研究资料,而且是考察上古音韵的重要根底;?广韵?还可以看作字典,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切韵?唐韵?及?广韵?等叫?切韵?系韵书 。?切韵?系韵书不断变更,但音系不变。?切韵?是代表中古汉语语音的一部韵书,是汉语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初年,陆法言的父亲陆爽在朝廷作官,刘臻、颜之推、卢思

9、道、李假设、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时讨论了编订新韵书的纲领性意见,陆法言执笔把大家商定的审音原那么记下来,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那么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该书编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研究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根据前一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北异同, 本着从严从细的原那么将具有细微差异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即陆法言在?序?中所说的“假设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除削疏缓。因此全书分

10、韵有193个之多。从后一个目的出发,该书允许诗人作诗时将某些音色接近的韵合并使用,即?序?中所说的“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由于?切韵?撰者名高, 审音准确,权威性强,适应范围广,所以自?切韵?一出,六朝以来的韵书便失去市场,淹没无闻。?切韵?继承了前代韵书的优点,总结了韵书编写的得失,是我国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孙愐的?唐韵?及李舟的?切韵?等。?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失传了,今天所能看到的是清末以后才陆续从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发现的,大

11、多数都是一些残卷。这些被发现的韵书,除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种?刊谬补缺切韵?和蒋斧本?唐韵?外,其余均出于敦煌莫高窟和新疆吐鲁番地带。 出自敦煌的,在19071908年之间被帝国主义文化强盗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等劫往国外。斯坦因劫去的现藏于伦敦博物院图书馆,伯希和劫去的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出自吐鲁番的,于1902年被德人列考克劫走,现藏于柏林普鲁士学士院。唐抄本?切韵?残卷,流落在日本人之手,收在大谷光瑞所印的?西域考古图谱?中。 为使散失的韵书重归故土,我国学者做了大量工作。1921年,王国维首先把伦敦所藏的三种?切韵?残卷根据照片抄录印行。1925年,北大刘复从巴黎抄回的王仁昫?刊谬补缺

12、切韵?和两种?切韵?序文编入?敦煌掇琐?。1936年,刘复、罗常培、魏建功把他们见到的九种?切韵?、?唐韵?残卷及?广韵?编成?十韵汇编?影印出版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在国外摹录的27种唐五代韵书及附录6种编成?瀛涯敦煌韵辑?出版。1983年,周祖谟将自己从1945年即开场收集、编辑的30种韵书题为?唐五代韵书集存?,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书中有详细考释和校记。 五、韵及相关概念1、韵韵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项有以下三种:其一,相当于今天说的韵母,即一个音节中开头辅音以外的局部。在做音系研究时,常常称这样的韵为韵类。比方?广韵?东韵有两个韵母,也说有两个韵类。 其二,指韵书中把主要元音

13、、收尾音和声调一样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即韵书中的韵。如?广韵?有206韵,就是把26194字按主元音、收尾音和声调是否一样分成的206个单位。其三,押韵。诗句中某字与某字押韵,古人常说:“与韵,或说“与为韵。押韵条件是声调一样、韵尾一样、主元音一样或相近。编辑韵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诗人查找押韵字。但实际上作诗押韵比韵书规定的韵要宽,允许某些相邻近的韵通押。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也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阳声韵,也简称阳声,指以鼻音-n-收尾的韵。入声韵,也简称入声,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韵。3舒声韵与促声韵舒声韵,简称舒声、舒调,与促声相对,读音舒缓,即

14、没有韵尾或元音、鼻音韵尾的字,即阴声韵和阳声韵,都是舒声韵。舒声韵读音可以延长。促声韵,也简称促声、促调,与舒声韵相对,是读音短促的韵,即有塞音韵尾的韵。以-pt-k-?收尾的音节都是促声韵。促声韵的音节在主要元音之后紧接塞音,读音必然短促,不能延长。六、调与中古四声调指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指一个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这样的定义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古声调,因为中古有入声,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无入声。入声与平上去三声的区别不在于音高的不同,而是语音成素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入声不应该与平上去声并列。但是,我们知道从发现四声那一天起,就把入声当作一种声调,以后代代相传,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今天

15、仍把入声当作一种声调。入声字按声母的清浊分两类,清声母叫阴入,浊声母叫阳入。中古四声唐处忠?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哀而远,入声急而促。仅凭这样简单的说明,无法构拟中古四声调值。再加上调值受方音影响很大,调类一样的字,方音不同,调值迥异。丽、天中古平上去入四声,现代变成阴阳上去四声。1、中古平声字受声母清浊影响,变成阴平、阳平。清声母字为阴平,浊声母字为阳平。2、中古上声变成两类,全浊声母变为去声,其余仍为上声。3、中古入声变化较复杂,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中古去声无变化,仍是去声。七、反切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翻、切、纽。反切是我国传统注音方法,用两个

16、字拼合成另一个汉字的读音。如:都,当孤切。被注音字“都称为被切字,用作反切的前一字“当称反切上字,也简称切上字或上字,用作反切的后一字“孤称反切下字,也简称下字或下字。所谓“上“下是就汉字直行书写的款式而说的。反切的根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一样,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一样。在拼合过程中上字取声母,舍弃其韵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舍弃其声母。反切的根本原理本来很简单,极容易掌握。但自宋代以后逐渐难学了。这不是反切本身出了毛病,那么是由于语音发生了变化。?切韵?产生于隋末,书中所用反切多数采自南北朝韵书和经书注音,换言之,?切韵?以及?切韵?系统韵书的反切,反映的是隋末唐初以及这以前的语

17、音,用宋代或宋代以后的语音拼读隋末的反切,自然会感到隔膜,如果用现代音去拼读中古反切,不能顺利切出字音的情况就更多。 要想准确拼读中古反切,势必要学习从中古音到现代音的语音演变的历史,掌握了变化规律,就能顺利拼读中古反切。此外,还有另一条简便的途径,就是阅读有关解释反切的普及读物,记牢书中所提醒的拼切规律,也能比较好地拼读中古反切。八、上古音的声、韵、调上古音研究的材料:上古韵文,主要是?诗经?,还有?说文?的谐声偏旁、通假、异文、?说文?重文、汉儒注音、声训材料、古代方言。异文1、校勘术语,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的用字差异,或原文与应用用字的差异。2、文字学术语,用“正字相对,是通假字和异体字

18、的统称。申红义?近年出土楚简和典籍中的通假异文与上古声母研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要:近年来出土的楚简中,有一局部内容可以和传世典籍相对照。楚简和传世本中的通假异文是研究上古声母系的可靠材料。将这些通假异文进展全面的搜集、归纳和整理,分析他们所代表的声母之问的关系,可以为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研究提供不少证据。近年来新出土的几批楚简中,有一局部内容可以和传世典籍相对照。如?郭店楚墓竹?之?老子? 。声训汉语训诂学术语。也叫音训、因声求义。与形训、义训并列。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汉语中“声义相因的语言现象是因声求义的依据。汉代训诂成就非常大,主要成果之一,是大量采用了声训也称“因声求

19、义的训诂方法。?春秋繁露?、?说文解字?,特别是刘熙的?释名?,全面利用声训,以探索事物得名之由。刘熙采用声训方式解释名源,用声音一样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采用。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声训用得也很多。?说文?:“政,正也。 但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那么?释名?为第一书,是刘熙的独创。“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 因声求义的产生,建立在词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根底之上。语言的音、义是同时产生的,同出一源,同时存在,互相依存,不可别离。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久而久之形成了稳定的名称或语言单位,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有了严格的对应性。语音是语

20、言的物质外壳,也是词的存在形式,离开了声音,意义就无所依托,词是声义的统一体。训诂学中,声训的方法很重要。有清小学兴盛,声训得到极大重视,成为广泛的训诂方法。对?诗经?韵部的归纳,主要是根据?诗经?韵字进展归纳。王力先生归纳为29部,?楚辞?时代是30部。清代学者对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作出了很大奉献。 1、上古声母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对上古声母的研究比上古韵部的研究晚得多,成就也小得多。研究时间短固然是成就小的原因之一,但主要原因是可供声母研究的资料太少。在几代学者努力下,大致勾勒出了上古声母的轮廊。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古无舌上,揭开了古声母研究的序幕。以后经过章炳麟、黄侃、曾运乾等继续研

21、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见解,如“娘日归泥,“照二归精、照三归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等。这些重要论断为深入研究上古声母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1古无轻唇,指两汉前无唇齿音钱大昕提出。中古三十六字母唇音有帮滂並明、非敷奉微8个声母,前4个称重唇音,后4上轻唇音唇齿音钱氏认为上古无轻唇音非敷奉微4母,中古读非敷奉微4母的那些字,在上古分别读作重唇音帮滂並明4母钱氏举出大量例证:“匍匐又可写作“扶服,地名“文水即“门水,?论语?“子贡方人的“方人即是“谤人,“封即是“邦,“妃读如“配等。上述扶、文、方、封、妃等字,在中古读轻唇,钱氏认为这些字在上古应读作相应的重唇音。2古无舌上,

22、指两汉前无舌面前塞音。为钱大昕提出。中古三十六字母舌音有端透定泥、知彻澄娘8个声母,前4母称舌头音,后4母称舌上音。钱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3母,中古读知彻澄3母的字,在上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3母。钱氏同时举出了大量例证,如:“冲子犹“童子,“古音直如特,“但直声相近,“追琢即“彫琢,又写作“敦琢,“古读池如泥,“古读沈如潭等,上述冲、直、追、池、沈等字,在中古读舌上音,钱氏认为这些字在上古应一律读作相应的舌头音。?汉语史稿?上古6类32个声母及拟音:喉 音 见k 溪k 群 疑 晓x 匣 影舌头音 端t 透t 余d 定d 泥n 来l舌上音 章te 昌te 船de 书 禅 日齿头音 精ts

23、 清ts 从dz 心s 邪z正齿音 庄 初 崇d 生唇 音 帮p 滂p 並b 明m 2、上古韵部上古韵部,指两汉以前的语音依照能否在一起押韵的情况而分成的假设干组。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是从读?诗经?感到不押韵时开场的。?诗经?产生于先秦。随时间推移,语音发生变化。南北朝以后的语音已经与?诗经?时代的语音有明显差异。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但南北朝乃至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音不同的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不和谐之处,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适宜的读音,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韵“叶也作“协、“取韵。叶音说盛行于宋,吴棫?毛诗补音?是代表作,已亡佚。从朱熹?诗集传?注音中可以看到吴氏

24、叶音的大致情形。至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的道路。陈氏著?读诗拙言?,总述他的古音学见解。另著?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这两部书是他古音学说的实践。他详细考察?诗经?、?楚辞?的每个押韵字,但凡认为古今读音不同的,他都标出古音,并注出证据。但其古韵研究只是随字注音,而没有做古韵分部工作。 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者,顾炎武是古音学的奠基者。顾氏分古韵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顾氏古韵研究的奉献可以概括为:其一,高度评价陈氏古今语音不同学说,继续批判叶音说,进一步肃

25、清叶音说流毒,同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音学的有关问题,初步建立了古音学理论。 其二,运用离析唐韵的方法归纳古韵,不再把?广韵?的每一个韵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按?诗经?押韵的实际情况仔细审定每个韵字的归部,从而使古韵分部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顾氏所做的离析工作,直到今天仍然被音韵学者所称道。清代及现代著名古音学家:江永继承了顾氏的古音学,分古韵13部。段玉裁全面继承顾氏、江氏古韵研究成果,分古韵17部。段氏也把入声配阴声,相配的入声和阴声为一个韵部。如果把入声独立出来单立为一个韵部,那么是26部,比王力29部仅仅少3部。 段氏同时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等于运用这个理论对?诗经?韵字之外的所有

26、汉字做古韵分部工作孔广森分古韵18部,比段氏增加1个冬部,同时提出阴阳对转理论。王念孙分古韵21部,晚年赞同孔氏冬部,总数为22部。江有诰最初分古韵20部,后来赞同孔氏冬部,总数为21部。章炳麟分古韵23部。戴震、黄侃都采用阴阳入三分法,并且使主元音一样的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称为一类。戴氏分古韵9类25部,黄氏分古韵11类28部。黄氏分古韵28部,已经所古韵分部工作做得很精细了。王力在黄氏28部根底上,做改易增补工作,确定周代?诗经?韵29部,战国?楚辞?韵30部。王力29部与30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冬部独立与否上,冬部与侵部合并就是29部,冬部独立就是30部。 王力先秦古韵三十部教材P

27、540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普遍性,不仅适用于?诗经?,也适用于同时代其他诗歌韵文。?楚辞?的时代比?诗经?晚至少二三百年,在地域上也相差很远,但它们的用韵根本上是一致的。先秦文献不仅诗歌押韵,连散文也押韵。?周易?大局部押韵,?老子?差不多全部押韵,其他各书也常有押韵之处。3、上古声调上古声调,指两汉以前的声调系统。从明末陈第到现在,一直有人在研究上古声调,但始终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陈第、江永主张“四声不拘,顾炎武主张“四声一贯,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孔广林提出古无入声,王念孙、江有诰明确提出古有四声,黄侃认为先秦只有平入两声,王力认为古无去声,周祖谟认为古有四声。上古声调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去声的有

28、无上。 九、?诗经?韵例 以?关雎?芣苡?静女?柏舟?伐檀?硕鼠?为例, 看?诗经?的韵例?诗经?韵例: 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躇。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有的诗句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前面,可以看作句中韵,也有人看作变相的句尾韵。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2、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以?静女?为例:第一章“姝“隅“躇押韵,押侯韵,是一韵到底。第二章“孌“管押韵,押元部。“炜,

29、是微部,“美是脂部。 “微“脂 合韵,而且中间换一次韵。3、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1句句押韵如?静女?二章:静女其孌,貽我彤管。 “孌“管押韵,押元部彤管有炜,“炜,是微部说懌女美。 “美是脂部 “微“脂 合韵 2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这是?诗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如?关雎?二、四、五章。关管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押幽部3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如?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荑,奇句,韵脚是“荑洵美且异。偶句,韵脚是“异匪女之为美,奇句,韵脚是“美美人之貽。偶句,韵脚是“貽“荑 “美属于脂部奇句相押。“异是职部, “貽是之

30、部。职、之合韵偶句相押。十、双声叠韵两个字的声母一样是双声,两个字的韵母一样是叠韵。双声叠韵现象是汉语音节的特点,它在汉语语音史上有重要地位。反切注音法就是以双声叠韵为依据的:切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切下字与被切字叠韵。没有对汉语音节双声叠韵的认识,就不能产生反切,甚至可以说不会产生汉语音韵学。从文学创作角度说,双声叠韵被广泛地应用到诗文创作中去,可以使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音韵铿锵。?诗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从语言研究角度说,今天还可以利用双声叠韵关系,在甲方言区具有双声叠韵关系的字,在乙方言区未必就有这种关系。双声叠韵要以当时当地的语音为准,判定上古字音一样相近,自然要以上古音为准。 从语音角

31、度研究复音词的构成。判定上古字音一样相近,对研究先秦双音词也有要重要作用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构词法有密切关系。先秦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但也有一些双音词。那时的双音词有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即双音词的两个字存在双声叠韵关系。古人称双音节单纯词为联绵字联绵词,在联绵字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双声叠韵关系。如:双声联绵词唐棣 流离 蝃蝀 蝤蛴 蒹葭萑苇 町疃 蟋率 颉颃 踊躍匍匐 踟蹰 说怿 挑达 邂逅颠倒 趋跄 拮据 参差 玄黄黾勉 燕婉 燿燿 仓卒 叠韵联绵词崔嵬 苤苢 朴樕 驺虞 芄兰扶苏 勺药 沮洳 蜉蝣 仓庚 菡萏 绸缪 婆娑 栖迟 敖游 逍遥 虺隤 差池 婉娈 恺弟 猗傩 窃纠 忧受 夭绍

32、 偃蹇 徘徊双声兼叠韵辗转 契阔 蔽芾 觱发 栗烈厌邑 伊威 蟏蛸 逶迤十一、关于古音通假古音通假指古汉语书面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教材P。按照教材的定义,古音通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字通假,二是六书假借。1、古音通假的分类:1用字通假:即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或音近字。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 八月剥枣。?七月?。剥,?说文?:“剥,刻割也。剥,是攴的通假字。攴,意思是“小击。 往者屈也,

33、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下?,信与屈相对,本用伸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蚤就是通假字,本字为“早。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这里的寤、剥、信、蚤是通假字借字,牾、攴、伸、早分别为它们的本字。为什么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象?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根底开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义的。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虽有不同,但在借音表义这一点上并无本质区

34、别。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公认就不会造成交际障碍。因此,某些通假现象在某个时代通行,当时的人们习以为常,并不以之为怪。在没有正字法、也没有能促进用字标准化的工具书的古代,人们用字不像后世那样严格。另外,汉字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也自然易写“别字。郑玄:“其始书也,仓卒无其字,或以声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2六书假借,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场就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来表示。 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中的某个词没有记录它的专用字,依照声音一样或相近把这个词所表示的事物寄手托在表示

35、他事物的文字上,即借用已有的他字来记录。由于“假借是“六书之一,所以这种假借也叫“六书假借。 假借字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二:第一,是为了限制字数。世界上的事物无穷无尽,语言中表示这些事物的词自然也无穷无尽,如果要为每一个词造一个字来记录它,那么汉字的数目就会变得令人难以承负,这显然是不答合文字的实际应用的。所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当汉字到达一定数量之后,就要加以适当的限制,即便还可以为某个词造字也就不轻易再造,而借用一个同音的他字来记录。这样汉字的数目就不至于迅速膨胀。有人认为假借是因为上古字少不够用才借他字顶替,其实正好相反,是怕字多而有意让诸词共用一字。如在西周,表示与人行走有关的从辵的字已有不少,假设要再造一个躲避的避字是非常容易的,可是一直借用“辟而没有造“避,时人的用意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事物是开展变化的,造字也随时代需要而不断改进。当某个字被借用得太多而在书面语言中难以达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