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数下教案_第1页
小四数下教案_第2页
小四数下教案_第3页
小四数下教案_第4页
小四数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确定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1、第4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九1,2题。【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确定位置。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学生准备位置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介绍自己的位置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小伙伴,(课件出示主题图)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教师:哪位同学能给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学生可能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或第几组第几排来介绍自己的位置。教师:真不错,同学们用不同

2、的方式介绍了自己的位置,老师特别注意到有的同学用第几组第几排这种方式介绍位置,其余同学能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向你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吗?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向自己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2揭示课题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同学们已经学过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确定位置。(教师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了解用“列”、“行”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教师指着小红问:同学们能用前面你们掌握的方法介绍一下我的新朋友小红的位置吗?学生可能介绍:小红在第3组第2排。教师:你们是怎么找到她的位置的呢?引导学生回忆原来找位置的方法后回答:我是先数第几组,再数第几排这样找到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主题图上先闪烁第3组的前两个小朋友,再

3、闪烁第2排的左边3小朋友,最后闪烁交点小红。教师:是这样找小红的位置的吗?教师:非常好!生活中我们习惯先横后竖的观察,先横着看小红在第3组,竖着看她在第2排,在数学中我们习惯把横着排列的说成“行”,竖着排列的说成“列”。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小红的位置吗?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在第3列第2行。教师: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同学们边说边意思考一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用“列”和“行”说自己的位置。教师:不错,从刚才大家说位置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在介绍位置时都用到了第几列和第几行。教师:你的发现真了不起!(指着板书的第3列第2行)表示一位同学的位置通常用两个数,

4、第1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列,第2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行。2探究在方格中用“点”来表示位置(1)从主题图中抽象出方格及小红的位置。教师:想看魔术吗?老师用魔术把主题图变一变。(在主题图课件中小朋友位置上闪现方格,然后隐去图中的小朋友,只留下小红“点”的位置和方格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小朋友们的位置变成了方格,并且方格中横着的数表示列数,竖着的数表示行数。教师:你还有什么发现?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位置在方格中用第3列第2行的交点来表示。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呢?引导学生回答:在方格中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然后用它们的交点(课件闪烁这个点)表示小红的位置。教师:真棒!

5、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这个点可以用数对(3,2)来表示。(教师在小红所在点的下面板书(3,2)能说说(3,2)表示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回答:前一个数3表示第3列,后一个数2表示第2行。教师:能说说从(3,2)这个点知道些什么吗?(2)教学用“点”表示小娟、小强的位置。(课件返回到主题图)教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介绍一下小娟和小强的位置吗?教师:试一试在图中用“点”表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方格中标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然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闪烁小娟和小强两个“点”的位置。教师:你为什么要用这个点(指小娟“点”)来表示小娟的位置呢?教师:你为什么又要用

6、这个点(指小强“点”)表示小强的位置呢?学生回答后,请学生试着用数对描述自己或班上同学的位置,并在教师提供的方格纸上用数对标出自己的位置。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第46页课堂活动,完成后集体订正。(2)练习九第1题、第2题。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研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学生每人一张棋盘、一盒黑、白两色棋子、一幅象棋、一张表格。2在本节课上课之前

7、,用体育课的时间请体育教师配合教学生下象棋,至少要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上一节体育课学习了下象棋,大家学会了吗?教师:老师想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哪两个同学来露一手?出示一个摆好的棋局,请两个学生来比赛。教师:为了使同学们都能观看到你们精彩的比赛,你们在座位上说怎样走棋,教师帮你们在电脑上操作。先请同学说你怎么走。学生在下面说怎样走棋,老师用象棋游戏软件进行演示;学生有可能不能选择准确的语言表达棋子的位置,妨碍比赛的进行。教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比赛没法进行呢?教师:怎样才能把棋子的位置说清楚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确定位置。(板书:确

8、定位置)二、进行新课1学生用行、列表示棋子的位置教师:怎样在棋盘上确定位置呢?我们可不可以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呢?(出示第46页例2图)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我们的棋盘和上节课我们的位置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在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图上,“组”用“列”来表示,“排”用“行”来表示,也就是说竖的表示“列”,横的表示“行”。在这个棋盘上也有竖着的“列”和横着的“行”。教师: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棋盘中(隐去棋子),竖着的线也称为“列”,(隐去“行”,闪烁“列”)横着的线也称为“行”(隐去“列”,闪烁“行”)。现在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来清楚地介绍每个棋子的位置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也可以

9、用“列”和“行”来表示棋子的位置。教师:这个想法不错,为了我们研究方便,请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棋盘上的“列”编上序号,再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在左边把“行”编上序号。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2学生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出示例题,如图所示)教师:谁能用“列”和“行”介绍“”的位置?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很好,你是怎样找到“”的位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我先竖着看“”的位置在第8列,再横着看“”的位置在第3行。教师:是这样吗?(先闪烁第8列,再闪烁第3行,使列和行的交点落在“”上)教师:你觉得该用哪一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呢?教师:为什么呢?教师:你能分

10、别用数对来表示“”、“”、“”在棋盘上的位置吗?选一个你喜欢的棋子,给同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用数对表示后,选一个喜欢的说给同桌听,然后全班汇报。3探究用数对表示生活中的位置教师:你是怎样用数对表示棋盘上棋子的位置的呢?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棋盘上棋子的位置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还有很多东西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比如,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教师:同学们真能干!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还能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希望同学们能多留心观察,好好地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简评: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以后,还要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11、,感受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巩固练习教师:既然同学们都学会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那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下象棋。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棋盘,按大屏幕上的要求摆好棋子。出示:车(8,3),马(3,3),象(7,5),士(5,2),将(5,1),炮(8,5),兵(1,4)。学生按要求摆棋,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教师:下面请你们按象棋的走棋规则走棋,边走边说这个棋子是从哪个位置走到了哪个位置。学生按要求走几步棋,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演示。教师:看到同学们走棋这么有趣

12、,老师也想来试试,同意吗?教师:但教师走一步,就想请一个同学来帮我介绍棋子从哪儿走到了哪儿,行吗?教师走棋,抽学生说棋子的位置。四、课堂小结教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确定位置?这样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大家研讨。学生回答略。五、延伸课外教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不是还有一场象棋比赛没有完成吗?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请两位同学上来参加比赛,其余的同学当评委。我们规则还是参赛的同学只能在下面说,另外再请两位同学来分别按照参赛同学的要求帮他们走棋。同学们开始进行精彩的象棋比赛。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4750页例3,例4及相关练

13、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动点运动后的位置。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3出示例3。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景图,用列和行说说小方家的位置。教师:现在小方家从向东行到学校,每分行50 m,她8分就能到学校,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50 m,请你在图上用点标出学校的位置。学校的位置应该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为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

14、论。学生可能回答:学校的位置是第9列,第3行。因为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50 m,而小方每分向东行走50 m,所以小方每分走1格,她走了8分就到了学校,所以她走了8格,也就是从第1列走到了第9列。由于小方是向东行走的,所以她所在行数不变,还是第3行。教师:小方行走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学校的位置第9列,第3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呢?教师闪烁,小方的家,再闪烁小方走的过程(格数),最后闪烁学校的位置,并在上边闪烁出数对(9,3)。教师:请同学们把表示学校位置的数对填在书上。2教学例4出示例4情景图及相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后,再抽学生说一说,灰兔的位置和森林的位置,特别是森林的位置,要让学生看清楚

15、。教师:两只兔子同时向森林的家中跑去,速度一样,它们能同时跑回家吗?为什么?小组议一议。学生可能回答:两只兔子不同时回到家中,灰兔比白兔先跑回家。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因为灰兔在家的西方。离家只有5格,白兔在家的南方,离家有6格。所以灰兔向东跑回家只跑5格,而白兔向北跑回家要跑6格,它们的速度相同,所以灰兔回家时,白兔还差1格才到家。教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当灰兔跑回家时,白兔应该在什么位置呢?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吗?教师:能用数对表示吗?教师:闪烁白兔的位置,并在方格上标出(8,6)。教师:同学们真行,能仔细观察,准确的表示出白兔的位置。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多动脑,运

16、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巩固练习1练习九的第6题,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12条行走路线,同桌互相说出行走的线路,再在全班交流。2完成思考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指导完成。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四、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17、。【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准备】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教学过程】一、 主题引入,激发兴趣出示第51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二、 认识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2)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

18、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得出: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3)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练习十第1题2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学生分组活动: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现在老师在这

19、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3)教师: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4)练习第54页第4题。3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 先看书第53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2) 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3) 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4) 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教师示范画高

20、的方法。(5) 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三、 巩固练习1 第54页练习十第2,3,5题。2 第53页课堂活动第3题。四、 课堂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557页的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2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到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感。【教学重点】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猜想引入教师: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是不是都能围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