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

2、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于秦朝,晚于题目中的时间“西周时期”,故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日渐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晚于题目中的时间“西周时期”,故排除C、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体现了西周时期,君权的扩充及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的形成,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2.钱穆说:(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唐中宗曾不经两省而径自封(小)官,觉得难为情,故装置诏

3、书的封袋,不敢用常封而改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官员被称“斜封官”。由此说明:A.唐朝皇帝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 B.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为了限制君权的C.两省的长官相互制约,为限制相权 D.唐朝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法治规则【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隋唐时期通过三省六部制有效地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D两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故排除C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

4、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可知唐代的君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3.全球通史:“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是指A.太学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科举制以考试选官,打破了世家

5、大族对官位的垄断,即“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该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以八股取士,“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故本题应选D项;A项属于官方培养人才的机构,不属于选官制度,与题目中的信息“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不符,故排除;B项主张以德选官,C项主张以门第选官,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不符,故排除。【答案】D4.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

6、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可知该条约签订后,国内掀起了兴办实业的浪潮。即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了初步发展之机,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

7、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知识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可知辛亥革命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并未达到“预期的和平与秩序”,这表明与推翻旧制度相比,建立新制度更难,故排除A项,选择B项;C、D两项的表述均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B6.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

8、处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 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 B. C. D.【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所学的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晚于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故排除第项;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故第项的表述与此不符;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均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故第项的表述正确

9、;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体,故第项的表述正确。本题应选C项。【答案】C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岛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孙中山

10、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此应为兴起于广东,以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为任务的北伐战争。经过此役,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故本题应选D项;此役以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及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结局,故A、B、C三项的表述错误。【答案】D8.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知识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

11、的抗日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图片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图片中的时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可知此时应为1943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B项及解放战争时期的C项;此时,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由图片中的信息“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登载(新华日报)”可知国共两党在抗战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故排除A项,选择D项。【答案】D9.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

12、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知识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一国两制”最早由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故A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1961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可知C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可知“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故D项的表述错误

13、;题目中的信息“如果台湾归还祖国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体现了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10.201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D.1954年宪法最早提出在民族

14、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知识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B项应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排除;C项与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于1947年的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应为共同纲领的内容,故排除;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11.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知识点】新中国初期

15、的对外关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将承认问题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即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的“另起炉灶”,故本题应选D项;A项由周恩来于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48年到1949年初”,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及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故排除B、C两项。【答案】D12.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映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

16、国家的协议或谅解。这主要是针对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知识点】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合公报由中美两国联合发表,故由题目中的信息“第三方”即可排除B、C两项;A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晚于联合公报发表的时间“1972年”,故排除;20世纪60、7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等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逐渐缓和,并于1972年联合发表了针对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的联合公报,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13.有学者对梭伦

17、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A.颁布解负令 B.发展工商业 C.实行津贴制 D.财产等级制【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靠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梭伦改革时期,在经济上颁布“解负令”,解放了大量的债务奴隶,“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故本题应选A项;B、D两项获益最大的应为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与题目中的信息“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不符,故排除;C项应为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与题目中的信息“梭伦改革”不符,故排除。【答案】A14.“市民法亦称公民

18、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知识点】罗马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不符,故排除;万民法形成于公元前3世纪中期及以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故排除B项,选择C项。【答案】C15.下表据马啸原西方

19、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分析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时间结果1832年以前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1832年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67年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872年施行秘密投票1884年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年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C.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 D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的能力。图表中18321928年间,英国享有选举权人群范围的逐渐

20、扩大的历程反映了其民主进程渐进性的特点,故本题应选B项;A项无法反映18671928年间的发展趋势,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本质不符,故排除;18321928年间,英国一直为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的表述错误。【答案】B16.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会议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D.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知识点】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

21、代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王拥有创制法律和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故排除B、D两项,选择A项;C项应为帝国议会,故排除。【答案】A17.“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美国的历程相比,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苏俄那样,一开始就以人类和世界的名义,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对材料中“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理解最准确的是A.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B.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C.第一次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D.社会主义国家由理想变为现实【知识

22、点】俄国十月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应为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C项应为巴黎公社,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苏俄”不符,故排除;B项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晚于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1917年”,故与题目中的信息“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不符;1917年,俄国经过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国家由理想变为现实,即“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故本题应选D项。【答案】D18.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

23、,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B、D两项均发生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与题目中的信息“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不符,故排除;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即已成立,与题目中的信息“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不符,故排除;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遭到很多布尔什维克党的质疑,故本题应选A项。【答案】A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

24、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对峙,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可知此时应为1961年,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及欧美国家纷纷实施国家

25、垄断资本主义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此时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故排除A项;帝国主义阵营迄今仍未瓦解,故B项的表述错误;1961年的第三世界奉行不结盟的政策,故D项的表述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可知此时赫鲁晓夫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上的优越性,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20.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积极谋

26、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A.B.C.D.【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正视与反省,故排除含有第项的A、C、D三项,选择B项。【答案】B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人教版必修材料二“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宋论材料三 明

27、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 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 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 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 史 209 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 180 人.非进士者只 29 人。实际 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 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 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

28、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 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材料四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孙中山五权宪法材料五在中国的权力监督体系中,包含着诸多的要素:除执政党和政府的自我监督外还包括人民群众监督(主要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司法监督(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民

29、间组织监督(主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以及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 探讨权力监督中的中国民主党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两种表现。(2分)(2)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3分)(3)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是如何落实监察权的?(3分)(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察,我国在建国初期确立了哪些相应的政治制度?(2分)(5)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现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2分)【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30、、辛亥革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即可得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谏官者,以绳纠天子”即可得出“谏官纠正皇帝决策失误”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监察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形成监察网络”即可得出“机构完备”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御史209 人进士出身者 180 人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即可得出“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颁布了宪纲条

31、例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即可得出“有立法的保障”的信息。(3)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认识”由材料四中的信息“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即可得出“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由材料四中的信息“弹劾权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即可得出“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三权分立重要的补充”的结论;第二小问“落实”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这一角度思考作答。(4)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五中的信息“人民群众监督”即可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结论;由材料

32、五中的信息“民主党派监督”即可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本题主要考查对监察体制的认识,旨在考查全面评述相关所学的能力。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一是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二是谏官纠正皇帝决策失误。(2)特点:机构完备;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3)认识: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三权分立重要的补充。说明:1912年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即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官员)(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监察

33、官的执政能力;加强人民群众监督。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

34、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 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材料三 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

35、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

36、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4分)(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1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2分)(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3分)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2分)(4)综合上述材料,对民主政治制度你有怎样的认识?(2分)【知识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局限”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命令代替了法律”即可得出“命令代替了法律”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民众不在法

37、律的控制下”即可得出“法律失去约束力”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群众听(蛊惑家)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即可得出“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的结论;第二小问“实质”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即可得出“多数人的暴政”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即可得出“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立

38、法权与行政权、两党竞争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逐渐削弱的角度思考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问题”由材料三中的信息“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即可得出“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即可得出“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的结论;第二小问“看待”一方面要指出作者揭示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作者未看到其进步性。(4)本题主要考

39、查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旨在考查全面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实质:多数人的暴政。(2)趋势: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原因: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3)问题: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工;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看待:作者看到了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必须改革;

40、但未能看到其进步性。(4)认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41、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杨凯中国梦的方位材料二 10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曾有一个欧洲统一的梦想。雨果在住处的庭院里种下一棵橡树。雨果说,当这棵树长大之后,由欧洲各国统一而成立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来。 摘自央视纪录片货币材料三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 “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请回答:(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

42、”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雨果心中的“欧洲合众国” 之梦在现实中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3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新时期为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2分)它与“欧洲梦”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知识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43、。第一小问“旧山河”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大清国一败再败后,才收拾旧山河”即可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第二小问“历程”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等角度思考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西欧的联合,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可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形成至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至欧洲联盟的形成和欧元的诞生等角度思考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并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举措”可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共同点”可从追求经济发展、个人幸福

44、、国家富强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旧山河”: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建立过程:从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和欧元诞生。(3)举措:完善三大民主制度;建立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修订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共同点: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印度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

45、、电话,并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和江孜等交通要地驻有印度军队。西藏解放后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二 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摆

46、脱了“左“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历史,正视现实,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作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精辟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特征的本质,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正确阐明了我国所处的国家大环境。戴秉国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历史性调整与开拓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关于中印问题,材料二中的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据材料三说明原因。(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期中国政府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展的外交活动具有哪些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4分)(4)综合上述

47、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准则的基本认识。(2分)【知识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中国政府对印度的这些特权,原则上坚决主张废除,而在做法上采取了适当的步骤。对于不损害中国主权而合乎西藏实际需要的惯例,则在平等互惠基础上暂允许其保留”即可得出“对于印度在西藏的特权原则上反对,具体做法上允许保留部分,适当让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结论。(2)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新思维”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领

48、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即可得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三中的信息“正视现实”即可得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即可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结论。(3)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可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等角度思考作答;“举例”可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措施:对于印度在西藏的特权原则上反对,

49、具体做法上允许保留部分,适当让步;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新思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3)特点及举例: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如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特点、举例各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4)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利益。(其它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

50、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 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

51、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材料四 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 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请回答:(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2分)(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52、?据材料四,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5分)(4)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1分)【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美苏对峙,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敌对状态的出现”即可得出“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即可得出“力量相当”的结论;第二小问“举措”可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的成立等角度思考作答。(2)本题主要考

53、查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演变”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即可得出“两极格局形成”的结论;第二小问“新变化”可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角度思考作答。(3)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即可得出“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即可得出“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的结论,由材料三中的信息“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即可得出“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的结论;第二小问“判断和理由”由材料四中的信息“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即可得出“不能”的判断及“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理由。(4)本题主要考查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全面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实行冷战,遏制苏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