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10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1页
年度10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2页
年度10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3页
年度10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4页
年度10月七年级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试卷第 页)20202021学年七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始终记得在遥远的少年时代,朗读着战国策里荆轲的故事,吟咏着“风萧萧兮易水寒”这 的曲调,心中竟然烧出一团能熊的火焰,还立即向浑身蔓延开来, 的血液似乎要 起来,无法再安静地坐在方凳上,双手抚摸着滚烫的胸脯,竟霍地站立起来,绕着桌子缓慢地移动脚步,还默默地昂起头颅, 地睁着双眼,就像自己竟成了这不畏强暴和视死如归的壮士。A.悲怆 沸腾 灼热 恼怒 B.悲伤 灼热 沸腾 恼怒C.悲怆 灼热 沸腾 愤怒 D.悲伤 沸腾 灼热 愤怒2.下列各句中有

2、语病的一项是A.华中科技大学的白主招生能力测试主要考察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洞察力。B.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中国一直致力于与俄罗斯的能源双边合作,C.随着琼海死鲸鱼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费话题的热议。D.最近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张令全球震惊的图片:有“白色王国”之称的北极地区不再是灰白色,而是变成了绿色。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是A.如何让这次校园艺术节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C.小时候,妈妈会用彩色包装纸给我折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山羊、

3、小鹿、水牛D.人类最纯粹的阅读对象其实就是我们奇妙的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蜓的溪流旁悠闲漫步。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侯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侯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4、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 “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放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关系。比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去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杷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注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

5、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 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 。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现念。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的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

6、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车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 和“怎么吃”讲究起来s显然,这已不单是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了。(文/俞水生)4.下列对“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粮食作物为主食。 B.以动物肉食为副食。C.南方以米食为主。 D.北方以面食为主。5.下列对“作为副食的中国菜肴的烹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

7、B.东部地区喜辣、北方喜咸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关系。C.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就是各地烹饪方法的不同要求。D.中国烹饪讲究调和之美、中和之美,这就是中国菜美味的原因。6.下列对“中国的饮食礼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起。B.“鸿运当头”、“全家福”等菜名表达了吉祥、祝福的寓意。C.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会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改变而改变。D.现代人们不再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忠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

8、芦花深处藏。【注】胡令能:唐代诗人,隐居于圃田,梅福:汉代隐士,此处指韩少府。荷衣:隐者的装束。7.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从“忽”字起笔,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传达了出乎意料的惊喜。B.第二句中诗人“笑着荷衣”出门迎接远客来访,呼应了标题中的“喜”。C.第三、四句描写出村中小孩初次见到韩少府的车马欢天喜地捉迷藏嬉戏的场面。D.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标题中的“喜”。整首诗写出了诗人迎接友人的喜悦心情。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

9、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注】铛(chng):平底浅锅。贮录:储存,收存。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未展:来不及。军人:这里指官军。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至孝 至:很,十分B.恒装一囊 恒:经常,常常C.辄贮录焦饭 辄:总是D.归以遗母 遗:遗留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A.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B.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C.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

10、山泽/皆多饥死D.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遗非常孝顺,因为母亲喜欢吃锅巴,他总是带锅巴回去给她吃。B.内史袁山松要出兵征讨时,陈遗把积攒到的几斗锅巴送回家,自己随军出征。C.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打败了,许多人饿死,只有陈遗靠随身留存的锅巴活下来了。D.陈遗的巧活被人们认为是他孝举的回报。第卷(非选择题 共90分)四、(6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五、(26分)阅读五猖会的节选部分,完成12、13题。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

11、盛事。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12、。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

13、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12.选文中父亲教我读书时,“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在担心什么。(4分)13.从划线句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满架秋风扁豆花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上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

14、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

15、,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它们是浑然一体的。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页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

16、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文/丁立梅,有删节)14.

17、第段中,在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里,扁豆特点鲜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作者记忆里扁豆的特点概括出来。(4分) 15.第段写道:“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请依据-段的内容,概括将扁豆称为“风景”的原因。(6分) 16.作者是怎样看待在扁豆花旁读书的老妇人的?请依据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6分)17.文中的老妇人,郑板桥,还有末尾引用并评价查学礼的文字中,都含蓄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4分)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学校决定开展以“健康生活 快乐随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请根据你自己疫情期间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提出三种符合“健康生活”理念的具体生活方式。(3分)19.在班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