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3单元9赤壁赋(2课时)_第1页
2021年秋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3单元9赤壁赋(2课时)_第2页
2021年秋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3单元9赤壁赋(2课时)_第3页
2021年秋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3单元9赤壁赋(2课时)_第4页
2021年秋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3单元9赤壁赋(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秋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3单元9赤壁赋(2课时)课件19张PPT。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阅读欣赏这首词上片开头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大战。“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

2、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下片开头数句,写赤壁矶附近的山川形胜,追怀赤壁之战的遗迹。下面又将话题一转,抒写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结尾处,词人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时代感伤。第三单元9赤壁赋苏 轼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 前 预 习x shu png xin nio “嘱” 劝酒 “凭” 乘 “缭” 连结、盘绕 “藉” 凌乱 “叩” 敲打3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谈一谈你对豪放派词风的看法。答: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课 内 动 脑sh lio po zh l qio ji l f yu h zh 识 记 字 义1属:举

3、酒属客,动词通“嘱”,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嘱托;神情与苏黄不属,形容词,相似。2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动词,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3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却;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于、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作 家 作 品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年间进士。因反对新法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后

4、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再贬到惠州、琼州。徽宗即位,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2写作背景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黄州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站立在江边的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那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3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

5、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起于战国,盛于两汉。阿房宫赋赤壁赋为“赋”中的佳作。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我的见解:全文共有五段。第一段写与客人月夜泛舟的情形和欢快的心情。第二段写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的惆怅失意之情。第三段写内心的苦闷,道出了悲的原因。第四段通过回答客人的方式,表达了的胸怀和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第五段写主客得到解脱的喜悦。2文章第一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我的见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所看到的主要景物是月与水。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东西。景象澄澈而又朦胧,如梦境一般。3从全文的角度

6、看,第一段写赤壁月夜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我的见解:写赤壁月夜江面的水光月色,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抒情的基调。4“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我的见解:主人公的心情快乐、愉悦。“诵”“歌”两词直接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于是直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即自己在辽阔的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然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5如何理解“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7、,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首歌?我的见解:歌的前句叙事写景,与月夜泛舟的情境相合。歌的后句由前句生发,表现的是一种政治感慨,在知音难觅的叹息中,已然包含了淡淡的哀愁。“美人”比作国君,写出了苏轼的忠君之殷切。忠君思想正是苏轼思为世用,希望为宋王朝分忧、有所建树的动力。这里面含有积极因素。“渺渺兮予怀”,正是思忠君用世而不可得的表现,因此才会“望美人兮天一方”。6文章的第二段,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我的见解:主要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营造了悲凉的意境,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7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我

8、的见解: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差,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课件43张PPT。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素质提升9赤壁赋苏 轼 课 前 预 习白茫茫的水气。 旷远的样子。 指内心所思慕的人。 这里指明月停留。 指诗经陈风月出首章中的句子。 2理解性默写(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_,_。_,_。白

9、露横江 水光接天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课 内 动 脑1辨别下面的特殊句式类型(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的见解:(1)状语后置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被动句 (6)宾语前置句 (7)定语后置句 (8)判断句2你以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我的见解:据说东坡泛舟赤壁果有一乐师相随。但主客问答肯定是虚拟的,这是赋体的一种传统表

10、现手法,客之言与苏子之言,各代表了苏轼贬谪黄州后思想的一个方面,当然,乐观一面是主导。3由眼前的明月联想到“月明星稀”的诗句,同时由这诗句和身边的赤壁联想到曹操“横槊赋诗”和赤壁之战的情景。那么,写曹操的重点在哪里呢?为什么要写曹操呢?我的见解: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更何况是我们这种渔樵江渚的草民呢?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犹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禁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这里将曹操和自己做比较,将“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做对比,说明人生

11、短暂和人的渺小。4物理学解释静止与运动的关系,物体之间是相对的静止;作文一个文学家,苏轼怎样阐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我的见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说的是水,它千百年来一直不停的奔流,永不停息,流走了多少岁月,也流走了多少英才伟人;“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说的是月,它虽有圆有缺,但却并没有增加也不见减少。从这两个角度推广到天地万物的话,可以来说明一个事理:角度一:变。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着,即使是一瞬间的功夫也不停止,就像水的奔流不息,月的阴晴圆缺一样。角度二:不变。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一样都是永恒的。什么意思?高山、明月、江水、天空星辰,它们的恒久我们是可以认同的,但人怎么是永恒的呢?人

12、也在万物之内,人看山,看江水,看明月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和人的寿命相比,要长久得多;对于寿命短暂的蜉蝣、蝼蚁、落叶等来说,在它们的眼中,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和高山、江水、明月一样永恒呢;再推,那些比蜉蝣、蝼蚁、落叶等寿命更短的生物,在他们的眼中,蜉蝣、蝼蚁、落叶不也是永恒的吗?即使再推,那些比人更为恒久的高山、江水、明月相对于广袤的宇宙而言,它们还是永恒的吗?因此,苏子便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何必感叹那人生的苦短呢?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他真正地成熟了。5苏轼在文中表达了“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

13、永生”的观点,看上去是洒脱旷达的,但也有人认为他是消极的。那么,结合全文,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呢?我的见解:(示例1)苏轼这番话听起来很超脱,但他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这都是不切实际的,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奈。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示例2)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不利时,苏轼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不幻想、顺乎自然,积极地去适应现实。在现代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课 外 认 真一点浩然气

14、,千里快哉风一考生“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我思索,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风光霁月枝柯涌流日月精华,花萼孕育出一朵尘世绝唱,他是文人的奇迹,他太出色了。一枝竹管潇洒地涂画,便能镌刻山河,撼动寰宇;多才多艺,超然的风范更能倾倒众生,俯仰万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绪飞扬,那是旭日喷薄般的才情流转,那是中华文化长卷中瑰丽的色彩一抹。他的诗是一种雄浑的蕴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载,让时空飞腾;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风雅,清新畅达,洗尽浮华。到处都在传诵他的华章,在文

15、人雅士的青衫拂动间,在晚秋惊鸿的一掠间。仕途顺达,皇上重用,才华横溢,这位天之骄子尽享生命的喜悦。命途多舛太耀眼的光芒总是引起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们媚笑着走来,历史的阴霾从此要羁绊苏轼一生,“乌台”的暗流褪尽了昔日的荣耀,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风光霁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样的挫折他始料未及,这样的遭遇注定坎坷,因为小人们总喜欢在暗中加害于他。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从容应对,豁达处之。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要以自己更为旷达、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16、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繁华落尽见真醇,于是他寄情于优美的诗文,沉淀出不朽的艺术。于是,凄苦得以超越,灵魂得以提升,奇迹得以出现。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个彻响千古的名字苏东坡。后记: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迷雾来遮盖心灵的光辉,不是把困难放大来

17、羁绊人生。放大困难的蛹,永远成不了蝶;放大困难的鸟,决不会在烈火中重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乐观豁达的浩然之气点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风”的惬意!近几年高考,每年都有考生写苏轼。但有一点应注意,写苏轼需要一定的见识与才华,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这位考生的见识与才华表现为:一是用苏轼的词句拟写标题并统率全文,以此作为苏轼遭遇挫折后走出逆境的内在动因,使主旨鲜明、突出。二是有较好的文学素养与描写功底,笔墨挥洒之处,神采飞扬,与苏轼本人的才气相辉映,颇有文化散文之风。三是很好地把握了人物内心深处“入世”“出世”的矛盾与困惑,用禅、道的光辉照耀苏轼的内心星空,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苏轼是如

18、何走出人生的沼泽地的。1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43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

19、“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2东坡居士: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3苏

20、堤春晓: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4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5东坡肉: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