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讲义(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讲义(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讲义(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讲义(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讲义(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核心打破四讲义(含解析)(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核心打破四讲义(含解析)23/23(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核心打破四讲义(含解析)古诗词鉴赏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察看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诗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遂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立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

2、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祖先“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闲安逸(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2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诗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同样。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喜乐。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体有三方面因素:自然。祖国

3、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人生。隐逸生活安逸、自由;政治喜悦,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平和,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悲愤。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有,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虑、难过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国家。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败。百姓。人民受到累难,剥削者压迫人民。亲人。相思不得相见。友人。依依不舍的沉迷,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望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光易逝;年光已老,壮志未酬;旅居他乡,

4、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二、古诗情感常有种类种类表现举例揭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杜牧过华清宫忧国反响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伤时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高揭示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立功立业的盼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壮心壮志王昌龄参军行立功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报国古年光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羁旅愁思,旅途劳苦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乡思亲念友,思归故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怀人军旅生活,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儿女情长,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分别依依不舍的纪念柳永雨霖铃赠酬情深意长的鼓励王勃送

5、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贬谪遭贬后郁闷、难过、失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遭贬后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屈原离骚失意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想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人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杂感仕途失意的烦闷白居易琵琶行告慰一世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想苏轼题西林壁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一各种类。问君能有若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忧国忧民类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感时伤逝类(或人生梦幻类)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立功立业类雁过也,正伤心,

6、却是旧时相识。思乡怀人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热情赞美类(或吟唱自然类)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寄情山水类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愁)细草细风岸,危樯独夜舟。(独)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泪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泪)2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的隐性“情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7、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空)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似、空)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偏)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送、埋)蕨拳欲动苕萌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慢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桃花(用典)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春日访山人戴叔伦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诗中能反响诗人和山人深厚友情的两个词语是_和_。答案相携共惜请解析后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8、答:_答案颈联写归途所见。虽然路上遇雨,但诗人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欣赏起雨后落花随溪水而去的晚春美景,反响了诗人内心的喜悦高兴,“逢”“见”突出了心理细节,表现了诗人的随性和安逸。尾联借“候门童子问”到谁家游乐这个实境,虚写出返家后内心的轻快。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示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解析概括情感的最正确、最便捷的路径。这里要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直接找出显性“情语”解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示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示

9、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烦闷。认真寻找隐性“情语”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委婉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别的,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拥有独到意义的表示时间、地址的词语。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立功立业或表示战争残忍、环境艰辛之意)、他乡(

10、常含漂泊失所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2知道“情语”出现的地址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地址,有时也会出现在说明中。必须盯紧这些重点“部位”。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波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能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正确的理解。自然,这种“言不衷心”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二、抓住详尽抒情方式,领悟委婉、隐晦的情感古诗抒

11、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委婉、隐晦,给考生对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详尽的间接方式,因材施教。(一)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词人自己。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解析。答:_答案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

12、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风景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入。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抓住描述的光景,解析蕴藏的情感,是读诗的重点,是高考的重点,更是考生欣赏情感的重点能力之一。应怎样把握光景中的情感呢?推断所写光景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季节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光风景彩中推断情感。光景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经过光景的冷暖色调或季节色彩等来推断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风景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

13、色彩黯淡的光景往往表达伤感之意。自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详尽内容另当别论。光景也有季节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活力,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触、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难过之情。善于抓住光景前面的修饰语及后边的动词、形容词,把握光景特点,从特点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点。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平时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平时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二)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14、答下列问题。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注人日:正月初七,古代佳节之一。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消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草堂:杜甫晚年在成都居浣花草堂,有人日诗。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解析。答:_答案“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高傲的品格;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用

15、“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困境中保持高风亮节。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有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述物象的语言,解析物象的外在特点(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己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吻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三)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漂泊在丰城。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晋

16、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特别。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妙,仕途之崎岖,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龙泉剑被淹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才不遇的怅惘、感触。龙泉剑最终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最终也定能锋芒毕露,再得起用,寄望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欣慰与热切希望。1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比方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

17、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参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远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把握祖先用典的方式明用典与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如“起舞闻鸡酒未醒”就暗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如果有积累,就知道这里暗用典。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时与典故义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使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义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回来,山中兮不可

18、以久留”,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三、抓住时空变换,领悟变化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高天台除夜韩疁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光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岁月?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注银签:更漏,计时工具。绛蜡:红蜡烛。恣:随意,无拘束。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

19、合词句简要解析。答:_答案除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岁月”便是明证;“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些许欣慰;“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作者认识到应该趁精力未曾全衰,去感觉大好春光的昂扬情感,正是“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模一样的,而是富于变化的,怎样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觉很美好;驻足现在,感觉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

20、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难过,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光景对象的变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述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宴西楼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注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

21、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因循:随意,轻率,懒怠。珠鞴(b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摩诃池: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祖先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_答案时日蹉跎、岁月虚度、年光老去的感想。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一事无成、壮志未酬的无能为力的悲凉。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精练的语言。还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

22、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亲密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狐疑。注

23、青枫江:浏水,在长沙与湘江会合。白帝城: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解析其中蕴含了哪些情感。答:_答案惜别、关切之情。从首联“嗟”“意何如”“问谪居”等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颔联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怀乡,是表达关切之情。欣慰、鼓励之情。颈联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欣慰之情: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获得精神慰藉。尾联劝慰二人定会有回来之日,不必狐疑不前。在劝慰之中所蕴含的微讽之情。尾联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也深藏微讽之意。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多蒙皇恩,而诗人的两个朋友却这样遭贬,似

24、乎是在嘲弄圣朝,委婉地表达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秋兴八首(其五)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解析。答:_答案有漂泊异地、堕落边陲的落寞与沉寂:“一卧沧江”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滞留在夔州的无能为力之情。有岁月匆逝、报国无门的感触:“惊岁晚”,说明一年又将尽,而自己只能于梦中眷顾往昔效命朝廷的场景,暗示现实报国无门的苦况。有时来运转、效命朝廷的期盼:“几回青琐点朝班”的意思是,“我”又记起了那仅

25、有的几次上朝,表现出对为朝廷效命的希冀。1审题:两看一定“两看”是指一看所给语言材料是整体型(全诗)仍是局部型(诗词的词、句、联、片等)。整体型需要把文本分成几个局部(层次),局部型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二看局部型在文本中的地址和内部层次。“一定”是指确定题型,是情感概括题仍是解析题,是比较题仍是探究题。2答题:表述规范表述要使用情感术语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情感术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情感术语,总让人感觉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正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情感术语。常用的情感术语有:难过、

26、烦闷、安逸、愁苦、欢欣、悲伤、郁闷、感触、寂寞、孤独、烦恼、沉闷、忧虑、离恨、哀怨、忧虑、沉浸、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怒、欣喜、高兴、向往、忠贞等。以“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穷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思乡之愁等等。表述要注意情感要素完整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示例: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014新课标全国)答: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情由感情基调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觉

27、的温暖、愉悦之情。情境感情基调“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难过、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安逸、恬淡等。“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情感概括题可直接使用上面(2)的形式。情感解析题表述有两种模式:解析概括:先解析详尽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概括解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解析详尽诗句。这里的“解析”,就是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出处。解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办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详尽的词句、意象解析,不可抽象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

28、现手法解析。专题微语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采用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述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述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根源则是“整体把握,知同

29、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致使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比较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详尽依据。一、形象异同比较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简陋的酒器。“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述的风景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明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述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如

30、花似锦,色彩明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述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解析本题考察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述了不同的风景,也就是诗歌所描述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创建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冲刷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若是表现其色彩的明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宿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

31、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结合两首词,简要解析这两首词创建的意境有什么不同。答:_答案秦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创建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人。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烦闷情绪。黄词描述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创建出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出积极豪迈的情怀。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情

32、景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解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采用上有何不同,再主若是看意象在自己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也许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异同题多数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二、语言比较鉴赏题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鉴赏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33、。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此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乡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响应。第二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广阔。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可以“悬”。这个“正”字,兼有“顺”与“和”

34、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单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波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便风顺而风和,却仍旧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经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广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慢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一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第三联素来

35、交口夸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赶忙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作者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地址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与“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述光景、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光景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隆冬。不单写景逼真,叙事确实,而且表现出拥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

36、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激励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作者放舟于绿水之上,持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作者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仍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辈,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上看,也是相当友善优美的。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感觉“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_答案(示例一)“失”字更好。它

37、含有消失之意,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诱惑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示例二)“阔”字更好。它含有广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述,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广阔的强烈感觉,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腔调似也更加响亮。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同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述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吻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正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重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水

38、乳交融、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原因说清楚、说充分。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题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题米元晖潇湘图(其二)宋尤袤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题米元晖山水明张以宁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神灵集。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注米元晖:名友仁,宋代书画家米芾之子,擅长山水画。惨淡:画面色彩浅淡。神灵集:画面传神,韵味深沉。两首诗描述光景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解析。答:_答案尤诗重视视觉,采用晓山、远水、雾气、平沙等意象,衬着素淡苍茫(迷蒙悠久)的氛围;张诗则视觉和触觉相结

39、合,触觉“春衣湿”,衬托了视觉“云气深”。尤诗重视静态;张诗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经过“江风吹雨”“百花飞”,勾勒出一幅安静灵动秀丽幽雅的画面。尤诗重视远景、大景(广镜头);张诗则先写远景、大景,再写近景、小景(特写镜头),如“百花飞”,细腻生动。尤诗实写眼前所见;张诗则虚实相生,“只恐春衣湿”是想象之语,表现了云气的缥缈朦胧。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望夫石唐刘禹锡成天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望夫山宋陈造亭亭碧山椒,如约凝黛立。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烟悲复云惨,忧如见精魄。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40、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妾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注诗人于“永贞改革”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望这种情怀。山椒:山顶。荡子:出门不归的男子。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出门的男子。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荣华女子所居。良:实在。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答:_答案刘诗重视正面描述,写因丈夫出外未归,女子痴心与难过的等待,突出表现其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陈诗运用比较手法,写女子望穿秋水,化成石头;而她所等的人却被其他女子勾住了魂,变了心,忘记了家中妻子。鲜明的比较,揭穿出社会的不合理

41、现象,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指控,深入了悲剧的主题。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仍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仍是兼有效果的解析。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仍是定位于常有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正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比较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四、思想感情异同比较题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蒋捷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

42、,敲遍阑干,拍遍阑干。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答:_答案相同点:都是动作描述(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来抒发调解胸中的抑郁烦闷之气。不同点: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忧虑。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古参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战火,夜晚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

43、桃入汉家。注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公主嫁与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令人弹琵琶以娱之。蒲桃:今作“葡萄”。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最后两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所抒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比较。答:_答案相同点:都表达了厌战情绪。不同点:本诗重视于抒发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与不满。连年战争,将士弃尸荒野,仅换得西域葡萄归种中原,讽刺和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范词重视于抒发思归与报国之情。将士们白发苍苍,思乡而夜不能寐,但仍不畏环境艰辛,担当着戍边重任,表达了深沉真挚的忧国报国之情。进

44、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仍与前面解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认识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光景,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相反的情感。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重点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虑与安逸、悲伤与高兴。进一步比较解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详尽解析。专题微语古诗选择题在2017年强势回归后已成为全国卷考察的

45、保留题型。在经过“五选二”到“四选一”的外部变化后,虽说难度略有降低,但其考察的内容是有始有终的,而且对于考生来说,它应是考生的必得分题。因此,掌握这种选择题的选择策略至关重要。一、充分认识古诗选择题的题型特点1重点突出选择题的设题点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感情等考点为主,同时有向文学、文化知识渗透的趋势,但从这两年的命题实践看,其设题重点是放在诗意理解上,即对诗中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理解。选择题着重诗句的基本理解,主观题考察深层次理解,两者形成优异的搭配。2依诗定序无论是“五选二”式仍是“四选一”式,选项的先后序次都保持与原诗语句序次大体一致。3设误细微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

46、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分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4读懂助手虽说解答该题要全面、认真地阅读诗歌,但有时是边阅读边判断思考,无论是选择适合的或不适合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正确理解诗歌的过程,题目答对了,诗歌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因此,它是帮助理解诗歌的极好的“手杖”,更有助于下一道主观题的解答。二、读懂悟透诗意,正确理解词句读懂悟透诗意,正确理解诗句是答好选择题的核心要领。1读懂诗词的基本意思,正确理解诗句中涉及的重点词有些选项看似考察对诗句赏析正确与否,实际上只须认识诗词的基本信息甚

47、至某一重点词即可发现错误原因。如2018年全国卷第14题B项“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就是对诗句“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第一个“穷”字的错误理解。2018年全国卷第14题D项“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是对诗句“烛光相射飞纵横”中的“相射”的错误理解。因此,要把词语、句子作为平常的文言词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系想,在头脑中复活诗词所说光景,由此确定词义、句意到底是什么。2鉴别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要鉴别掌握诗词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借代、衬托、用典等,否则就很可能错误理解诗句,陷入命题设置的误区。比方,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如果不懂得句中的“春蚕食叶声”是运用比喻

48、、衬托的手法,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以动衬静,形象地描述了考生们紧张严肃的答题情景,那么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又如,苏轼送子由使契丹的尾联“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中用到的唐代李揆的典故,对正确理解全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若不懂得典故内涵和使用典故的目的,答题时就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因此,只若是选项中出现了“技巧”术语,一要判断它是否正确,二要推断其背后真实的含义。3认识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要认识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以便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进一步结合所给诗句的赏析判断选项正确与否。比方,苏轼送子由使契丹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宋史苏轼传记

49、录:“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是年其弟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同年八月,苏辙受命出使契丹,庆贺辽主生辰。苏轼兄弟情深,宋史苏辙传记录:“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有。”现在兄弟宦游四海,山南海北,聚少离多。作者得知弟弟苏辙受命出使契丹,虽然是远别,但毕竟是暂时的分别,所以苏轼写诗送别弟弟,表达劝慰劝告之意,只管为远行的弟弟担心,但更多的却是希望弟弟小心谨慎,平安回来,表现了诗人一贯的乐观豪迈的胸襟。三、把握选项句意,学会比对解析1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答题时,首先要认真把题干要求读上两三遍,明确题目的详尽要求,看清题干是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仍是不正确的选项,题干的要求涉及诗歌文本的哪些内容,题目着重考察哪些知识点。切忌望文生义、一叶障目,急促作出选择。2辨明陷阱,有效回避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巧妙地设置若干陷阱,以此来搅乱考生,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擦亮眼睛,有效回避。常有的陷阱平时集中在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文化知识等几个要素上。设误种类有曲解诗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及风格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曲解文意。自然,在详尽试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