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自重写文学史提出以来,文学史书写成为一股持续不断的热潮,其中又以新世紀以来的书写最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为一种不断生长的学科,它的重写既是自身生长的需要,又符合新时代的编史潮流。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新世纪以来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已有百余部之多,因此,从整体上对这百余部的文学史进展理论反思是有必要的。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该如何命名?众所周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并非生来如此的概念,对现代文学的命名首先是新文学,而当代文学原来被称为新中国文学或建国以来的文学。因为秉承社会进化论的观念,新文学之新让位于新中国之后的文学,因此才有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命名,并作为学
2、科的概念一直保存下来。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出现一些新的命名方式,不同的文学史命名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一种特别现象。这既表现出它持续探究与建构的姿态,也间接地暴露出它内在的焦虑。第一种命名方式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提法1985年由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提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孔范今、黄修己、顾彬、严家炎等人都直接以它为文学史命名。在很长的时间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几乎是文学史家最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以此为名。毫不夸大地说,在某个时间段,它大有取代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传统命名的趋势。然而,在近年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法已经后续乏力。近几
3、年来的文学史著作,已经很少以此来命名,即便有其表达的范围也一般圈定在二十世纪之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多地显现出来,现代启蒙的概念无法顾及非现代非启蒙的文学,二十世纪的界定在新世纪以来也遭遇了难以克制的困境。尽管二十世纪不是一个物理时间,但对于无限生长的当代文学,它已经不能有力地概括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了,这是它最明显的缺陷。第二种命名方式是中国现代文学。所谓中国现代文学,其实已经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现代与当代的时间范畴,指五四以来具有现代性质、现代意义的中国新文学,现代是这百年文学的根本性质,文学现代化也用以表述这百年文学的进程。如朱栋霖等人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22
4、?所述,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杨春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中,引入了现代性理论,认为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反映。可以说,以现代为核心的中国现代文学,既突出了百年中国文学的最主要特征,并构建出一个相对完好的文学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取消当代文学的命名,似乎解决了一个为难的问题:现代文学只有30年,当代文学却可以无限延伸,以现代来统称这百年的文学历程,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然而,这一命名也同样存在缺陷。假如说现代是区别于古代或前现代而言,那么,当我们引入现代与后现代非现代的概念时,中国现代文学如何包含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文学?又
5、如何面对非现代文学?这是它必须面对的问题。第三种命名方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朱德发提出了现代中国文学的概念,并加以阐释。他认为,现代中国和中国现代不仅仅是语序上的颠倒,它们是从不同的视野和阶位来断定文学史。后者主要指涉中国的现代文学史,着重突现其现代性,即中国现代性的文学史或中国新文学史,那些非现代性或非新的文学并不包括在内;前者不是着眼于现代文学,只是标准现代性的文学,首先放眼于现代中国的文学。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相对应,是从现代中国的大视野来审视文学,即但凡现代中国历史时期生成的文学都是研究的对象,不管是否具有现代性,也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文学,只要属于现代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文学,都应平等对待、合理排
6、位。现代中国文学的提法有效防止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在时间上的为难;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包容通俗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旧体形式文学,确认了非主流文学入史的合法性,并扩大了学科的研究范围。这一文学史理论,在朱德发与魏建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22?中得到了较好的理论。它以人的文学为核心,梳理并评判现代中国以来的文学,不管民族与地区、雅俗与新旧。周晓明也是现代中国文学的积极建构者,他与王又平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在主流文学之外,同样关注到通俗文学、旧体诗词与港台文学。第四种命名方式是汉语新文学,这是近年来颇热的一个话题。在2022年前后,朱寿桐主编?汉语新文学通史?
7、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并发表一系列相关论文,系统地将汉语新文学推向学界,并产生较大的反响。汉语新文学是指以现代汉语白话书写的文学,它以汉语为视域,以新为标准,旨在整合通常所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与其他概念相比较,其优势正在于最大限度地超越乃至克制国家板块、政治地域对于新文学的某种规定和制约,从而使得新文学研究可以摆脱政治化的学术预期,在汉语审美表达的规律性讨论方面建构起新的学术途径。从语言角度书写文学史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文学的演变,语言往往是先导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特别强调白话文之于新文学的意义。另一方面,使用同一语言的不同民族、不同国
8、别,有着相近的表达的韵味、美感及象征意趣。客观地说,汉语新文学的提法有较大的意义。其一,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写大陆文学以外的台港澳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其二,它引入台港澳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可以对大陆文学形成有效的补充与参照;其三,以汉语为载体去体认文学,也有助于强化汉语认同与民族认同。但从?汉语新文学通史?的详细理论来看,汉语只是入史的门票,它并没有深化、持续地挖掘汉语之于汉语新文学的意义。此外,汉语新文学在囊括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的同时,又以失去汉语旧文学非汉语文学如文言体小说、旧体诗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现当代作家的外语创作为代价。近年来重新进入我们视野的民国文学与共和国文
9、学的概念,颇有返璞归真、删繁就简的意味。其中,民国文学经陈福康、张福贵、张中良、丁帆、李怡等学人的推动与建构,又相继提出民国史视角民国机制民国意识民国文学风范等概念,深化了民国文学的内涵。然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对民国史或民国文学史的编写主要在海外,如?剑桥中华民国史?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顾彬。共和国文学的提法出现较早,如杨匡汉、孟繁华主编的?共和国文学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杨匡汉主编的?共和国文学60年?人民出版社,2022以及张炯主编的?共和国文学60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22。虽然直接以民国文学共和国文学命名的文学史较少,但以此为分期的文学史并不少见,如陈文新主编
10、的?中国文学编年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中的现代卷当代卷,张欣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根底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也将中国新文学分为民国文学和共和国文学两个范畴,将1912年的民国元年作为中国新文学的起点,并特别强调中国新文学是指民国以来以白话为主干但绝不完全排挤其他语言形式如文言、方言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汉语文学创作。这种命名方式不乏合理性:一方面,它以更广阔的胸怀包容了现代文学所不能接纳的文学;另一方面,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共和国文学也解决了当代文学无限生长以及现代启蒙二十世纪百年新文学无法概括的困境。当然,这一组概念在理论中也遇到诸
11、多问题如1949年后的台湾文学,李怡所提倡的阐释优先,史著缓行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因为要将如此庞杂的文学以一种合理的方式编入文学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不同的命名方式,是从不同的视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提取与整合。譬如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看似只调换了词语顺序,但置换了研究的对象,它们所指向的文学主体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的表达内容、评判标准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诚然,从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现代中国文学汉语新文学民国文学与共和国文学,甚至百年中国文学中华文学等命名方式,都已经昭示了文学史家对文学史整合的努力。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一种命名都有
12、它的意义;同样,我们也可以说,在将来的文学史研究中,仍会有新的命名出现。但是,我们还必须成认:任何一种命名方式,但凡它有想抓注想概括的东西,就必然会有另外一些东西是它无法触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史命名没有意义。面对仍在生长、变化的现当代文学,墨守成规不可取,削足适履更是愚蠢,如何有效命名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文学史的命名,我们必须强调两点。其一,理想的文学史命名应该有深化的洞见、鲜明的特征与详细的文学对象;既有足够大的胸怀,又有明晰的界限;在不失自我特性的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表现文学的丰富原貌。其二,文学史的命名必须在详细书写中得以呈现,而不能只是文字的游戏或随意调遣。现实中存在的以
13、下问题应引起注意:要么是名实不副,文学史书写没有真正地落实甚至违犯命名的旨意;要么是无奈之举,只是为了防止书名重复才变换文学史命名的方式。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该怎样表达?從文学史封面的题名进入文学史内部的表达,我们可以发现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在承续20世纪90年代重写文学史成果的根底上,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从整体上看,有两种表达现象不容无视:一是努力复原历史的表达追求,二是图文并置的表达趋势。1.复原历史的表达追求洪子诚于1999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无疑是历史化倾向最为典型的文学史。如他所说,该书不是将作品和文学问题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抽取出来,按照编写者所信奉的价值尺
14、度政治的、伦理的、审美的做出臧否,而是首先设法将问题放回到历史情境中去审察。在新世纪以来,文学史表达中几乎都有比较明显的历史意识。其中,最典型的是吴秀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与近些年来涌现的文学编年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以下简称?写真?的表达方式非常特别,也很有创新性。?写真?尤为强调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客观性,表现出向历史本真靠近的努力。?写真?的编写者致力于淡化个人的主观色彩,强化突出编写的文献性、原创性和客观性,把大局部的篇幅留给原始文献史料的辑录介绍上,自己尽量少讲,即使讲,也是多描绘,少判断。从体例上看,它主要有作家作品介绍评论文章选萃精选不同时期或同一
15、时期多位有代表性的评论家相异甚至截然对立的观点、作家自述,在局部作家作品里还有编者评点。然而,文学之历史毕竟是丰富复杂的,任何一种言说或者盖棺之论都可能失于偏颇,不能复现历史的本真样貌。?写真?的鲜明特征也容易招致难以防止的局限。首先,辑录的文献不但有限,而且也表现出编写者的主观意图,这与他们的编史追求发生矛盾。其次,?写真?的众调喧哗,也就意味着搁置了文学价值的最终评判,特别是对于在历史中有争议的文学作品而言更是如此。最后,在某些文学作品中,编写者选取的文献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例如对于宗璞的?红豆?,编者分别选取了1995、1999年的文献资料,而没有返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16、争议之中,这也有失偏颇。2.图文并置的表达趋势翻阅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最直观的变化是很多文学史都配有图片。这并不是新世纪才有的现象,早在20世纪30年代,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就已经插入图片,但这种做法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注意,也没有得到有效延续。直至20世纪末,杨义主笔的?中国新文学图志?不仅特别地引入几百幅图片,并且在编史观念上从插图骤然提升到图志。正如杨义所说,图志是我们探究写文学史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意味着另辟蹊径,切入文学史的独特侧面?。近年来,在文学史表达中置入图片已经蔚然成风,成为文学史编写的一种新形式。这既是读图时代的推动,也是文学史编写不断深化的结果。新世纪以来,
17、范伯群、许道明、贺绍竣吴福辉、钱理群、丁帆、杨健等人在编史中都曾精心插入图片?;甚至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孟繁华、程光炜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开展史?在修订、再版时也做了插图的尝试。细究起来,?中国新文学史图志?杨义中的图片约600幅、?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版?范伯群中的图片300余幅,?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开展史?吴福辉中的图片共计690幅,?中国当代文学图志?贺绍俊中的图片近630幅;另外,其他未明显标示插图图典图志字样的文学史,如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程光炜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丁帆的?中国新文学史?、杨健的?19661976的地下文学?也有数量不等的插图。
18、这一方面表现出图像化文学史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图像本身的意义。从整体上看,各文学史所选择的插图,主要是作家像与书影。其中,作家像既有照片、漫画甚至木刻等形式不一的单照,又有不同作家的合影、富于生活气息的写真;书影更多的是、报纸与作家作品的封面和内页,也包括一些书内插图。除作家像与书影之外,还有作家手稿字迹、故居原址、海报剧照、会议,以及相关的历史、政治材料等。这些不同大小的图片置于文学史相应的位置,或点缀或明证或补充文学史的文字表达,构成图文并置的文学史表达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建功、吴义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图典?以下简称?图典?。它不同于既有的文学史表达范式,明显表现出图片大于文字
19、的特点,或者说它是一种以图片展示为主、以文字表达为辅的述史方式。全书18万字,有图片2000余幅,图片所占篇幅远大于文字,是既有文学史中图片最多的。?图典?在编选图片时,重点放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如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延安文艺座谈会、第四次文代会等、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独具创作风格的社团流派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京派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代表时代特性的作家以及他们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作品共700多人。以鲁迅为例,?图典?以9页篇幅,包括52幅图片和少量的文字加以表达。作者在编排图片时也颇为用心,如?两地书?的书影,与鲁迅和许广平、海婴的合影并
20、置,这也解释了?两地书?的由来,从而起到特别的阅读效果。我們不必担忧图片的置入会有损文学史的庄重,从文学史表达自身来说,图片在某些方面具有文字表达无可比较的优势。其一,文学史中的插图往往能发挥史料的作用,它可以补充、证明文字表达的真实性、可靠性。几乎所有真实的老照片都可以说是鲜活的史料,它们是对历史的捕捉与记录。在文学史表达中,诸如书影、报纸、社论,以及相关的历史、政治材料的图片,在史料的价值方面尤为突出。其二,以图片述史,更为直观、生动,更接近历史现常作家像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作家乃至作品,增强对作家的感性印象,作家合影也能从共时性层面表现出作家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的文化生态;原址、故居以及时
21、代生活的写真,不但具有社会文化价值,而且比文字表达更容易复原历史现场,可以呈现出不同时间的社会形态、生活情态。当下以图入史、图文并置的表达策略启示我们,在当前的文学研究中应该重视对图片甚至音像视频史料的积累,自觉利用既有的技术优势,记录文学的开展过程。我们在选择、编排图片时,要处理好图片与文字的关系,努力做到以史带图,由图出史,图史互动,图文并茂。三、当前文学史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良的策略文学史的不同命名及表达方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史书写格局,印证了这一学科的蓬勃生命与良好势头。但在当前的文学史书写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当代文学史书写过于迫近表达对象,
22、没有拉开足够的研究间隔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史书写,延续了之前的传统?,普遍存在过于靠近书写对象、过于追求时效性的现象,如为我们所常见的194919991900202219172022和19492022等时间标识,以及2022年出版的六十年系列文学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当今时代的趋新潮流有很大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急躁的学术风气,似乎越新的文学史,就越有价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发现有很多文学史,它们在阐述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八十年代文学九十年代文学时都比较精彩,然而,在触及新世纪文学时,却倍感吃力,不仅构造松散,阐述也缺乏穿透力和概括力。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过于接近研究对象,没有拉开观照
23、间隔 ,也就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反而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文学史书写必须防止的。第三,一些文学史研究与书写存在停留于外表的趋势,缺乏应有的深度。比方新世纪以来我们肯定了通俗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局部,并将其纳入文学史整体幅员之中,近来,我们又在讨论古体诗词海外华文文学等内容是否应该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但对于这些新成员在文学史中应该居于何种地位、如何交融进大文学史中、如何进展评价等重要问题缺乏深化的考虑。修缮文学史花园的栅栏当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优化栅栏内部花草树木的排列组合,努力整合各文学史对象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其的认识、分析与评判。而这些才是更值得我
24、们关注的,也是文学史书写最重要的内容。第四,当下文学史书写的动机不够纯粹,书写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受商业时代与高校教育体制的双重影响,本来寂寞的撰史工作却变成很热闹的事,甚至形成一种浪潮,这本身就值得警觉。推动这一股浪潮发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文学史自身衍生的内驱力,更多的那么是外部的推力。如今的文学史编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政府组织编写的文学史,二是高校独立编写或者结合编写并主要供本校学生使用的文学史。从书写效果上说,前者缺少独立的品格;后者存在形式化、重复性倾向,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较,其文学史观、分期、体例、框架以及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并没有多少不同,也没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假如说新世纪以来
25、的文学史都是重写的话,那么,当前的重写既有重新书写,也不乏重复书写。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至少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良和完善。第一,要给文学史书写留有余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过于迫近研究对象,这是一种有风险又不够稳妥的述史行为。唐弢先生曾提出当代文学不宜写史的命题,其理由是时间太近,不易拉开研究间隔 ,不能完好地把握研究对象;同时,当代或當前文学仍在开展,尚未沉淀下来,又如何打捞呢?唐弢先生的话无疑是有启示意义的。或许不是整个当代文学都不宜写史,但过于切近、过于追求时效,甚至完全同步的书写,却值得我们疑心。新世纪文学,甚至九十年代文学,还如浮尘飘浮在空中,
26、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远没有到达历史化的程度,不便予以定论。假如强迫性地进展书写,就会名不副实,在表达时段、表达对象与阐述深度上都会大打折扣,既不能全面,也不能深化,同时也有损于文学史应有的严谨厚重。文学史书写应该与书写对象保持一定的间隔 ,给文学史书写留有余地,使书写对象充分沉淀后再予以书写。尤其是对于离我们太近的文学,我们更应该小心慎重,最好不要去急于书写,即便要写,也尤其需要更扎实的功力、更小心的态度。第二,要深化文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文学史研究与书写从来就不止于发放入史的门票,对文学史材料的遴选只是文学史书写的第一步,其后的整合才是文学史研究与书写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当前文学史研究与书写必须加强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行业师资培训总结
- 理财产品销售工作总结
- 2024年版:跨区域电力输送工程合同
- IT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2024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软件定制服务合作协议3篇
- 2024云服务器托管与绿色能源消耗管理合同3篇
- 服装行业生产安全检查报告
- 2024年度设备融资租赁质押式借款合同范本3篇
- 2024小桥桥梁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度抵押租赁借款合同范本解读3篇
- 电工技术(第3版)表格式教案教学详案设计
- 湖北省八校联合体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 2024年青岛市技师学院招考聘用48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FANUC机器人培训教程(完成版)
- 玉溪大红山铁矿二期北采区采矿施工组织设计
- 2024年《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必刷题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语法规则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 2024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 《朝花夕拾》阅读推进课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人工智能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分析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