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中峰国师训诲文 上如下瑞法师讲解本文分两大科:甲一释题 甲二随文解释 又分三层:乙一、开宗明义 乙二、悲心训诲 乙三、损益劝勉今初释题这篇训诲文不长,全文六字一句,共396个字。我们分两大科来讲:第一科解释题目。第二科随文解释。在随文解释里再分三小段:一、宗明义;二、悲心训诲;三、损益劝勉。第一科解释题目。中峰国师名明本,号中峰。生于南宋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卒于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是今浙江杭州人。国师从小玩游戏,一定是玩做佛事的游戏。九岁丧母。少年时代,他曾学
2、习论语、孟子,由于对这些重要的儒家经典缺乏兴趣,尚未终卷便辍学。处在宋元之交的社会动荡时期,国师很早就倾心于佛教。十五岁时,信守五戒,立志出家。并且燃指燃臂供佛,求佛道的心非常的切,昼夜精勤用功。此后,他认真学习妙华莲华经、圆觉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喜好禅定,经常独自到山上坐禅习定。因此,国师出家前就具备了良好的佛学修养。国师二十四岁时,因阅读景德传灯录遇到疑难问题,后来到浙江天目山,求教于当时著名的临济宗禅师高峰原妙,在原妙禅师的指导下,他认真钻研佛教经典,获益良多。“诵金刚经,至荷担如来处,恍然开悟,由是内外典籍皆达其义趣。”(天目中峰和尚广录)。第二年,他随原妙禅师正式出家,第三年受具足
3、戒。在跟随原妙禅师的十年之间,国师白天参加劳动,夜晚修习禅定,刻苦钻研,深得禅师的赏识,成为禅师的得意弟子。宋仁宗时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元统二年,宋惠宗追谥国师为“普应国师”号,并且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也被允许编入大正藏流传,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师的著作有:三时系念、怀净土诗108首、示众、山房夜话、信心铭辟义解楞严征心辨见或问、国师自号幻住,曾住幻住家训等等。国师在缁素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峰国师开示说:“病中做功夫,要将四大幻身,撇向他方世界之外,由它病也得,活也得,死也得;有人看也得,无人看也得;香鲜也得,臭烂也得,医得健来,活到一百二十岁也得,如或便死,被宿业牵,如镬汤,炉炭里也
4、得,如是境界中,都不动摇。”他的用功功夫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来中峰国师的训诲文,目的就是要了解祖师的嘉言懿行、人格、风范,以古德为榜样,以古德之语为己语,以古德之行为己行。根本上就是以佛语为己语,以佛之行为己行。我们说佛,总觉得佛太伟大了,高高在上。我们举祖师的例子,彼亦是人,自己也是人,应该举眼向上,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呢?以此来激励自己成为一位好佛子。通俗的说,就是当了一回出家人,一定要当个像样的出家人,不要辜负自己的这一生;不要辜负无始劫来自己培植的那点善根。之所以祖师有那么高的成就,和他严格要求自己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又是如何?国师:后来中峰祖师被请为国师,国师,
5、就是那些德学兼备的人,有修有证的高僧,国师是帝王给的封号,意思是指一国民众的老师,也是帝王的老师。训:就是训诲,也是开导的意思。文:就是通题,比如劝发菩提心文,戒杀放生文,但我们今天所学的是中峰国师训诲文,“中峰国师训诲”是别题。第二科随文解释。又分三大段:一、开宗明义。首先阐述清楚祖师的宗旨:怎么样做一个好的出家人。既到出家地位,听我谆谆训诲。“既到”就是已经到了,已经出家了,我要告诉你怎样做,所以说“听我谆谆訓诲”,这不是一般的教诲,要体会祖师的心。他仿佛在对年轻的出家人说:“孩子们,既然大家已经出家了,就听我来把我这么多年的出家经验告诉大家吧。”大家通过学习要调整自己的生活,培养读诵,坐
6、禅等等。就像慈老法师所说的:要让熟的转生,生的转熟。能用佛法的试金石去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伪?立起佛的知见,使自己能成长为荷担如来家业的人。学习祖师的训诲,看看祖师是怎么教导的。看祖师怎么说,再看经律怎么说,要用佛的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师父开示:世间人事业成功的,哪个不是从苦中来?耐得了一时的寂寞才能有以后的辉煌,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误了我们以后美好的前程,要扪心自问: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才能走好?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某件事而留下遗憾,怎样才能不留遗憾?做人就要有做人的良心,学佛就要有学佛的心,我做一个佛子,要堂堂正正的一步一步走好。依于佛的教,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不要小众的锻炼,佛一定不会
7、说要让你当小众的。可以直接受比丘尼戒,很快成为人天之师,越快越好。但是佛知道众生,学佛需要一个漫长改造自己的过程。通过上课希望我们每位小众,或者要发心出家的小居士,要具有慧眼,要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前途。千万不能一时冲动,以后后悔莫及。要体会祖师的一片悲心,从训诲文中要读出老实,从言行上把佛的教体现出来,通过学习文义,变作言行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希望大家好好去体会。出家地位 怎样理解出家地位?我们先从事上来说,出家,一般人认为是离世俗的家,剃发染衣就是出家。我们知道,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出家,真正的出家是受沙弥尼十戒后才是正式的出家。所以在沙弥尼的位,就有分形同沙弥尼和法同沙弥尼。我们一般
8、人都认为,只要一落发离开俗家就算是出家人了,就到了出家的地位,这是最浅显的理解。深一点的讨论,出家有真出家,相对来说,也有不真心出家。莲池大师说:出家是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为也。我们常常说大丈夫要志向远大,节操高尚,永不退转,这个才是大丈夫的定义。世间的将相,将是武,相是文,在朝廷里或在国家当中,文功武将,这是国家的极重要大臣,国家有赖于他们,能为将为相,利国利民,这个不容易。但对出家来说,这是大丈夫的事,能为将为相,但却不一定能出家。所以真正的出家要能够发四弘四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当然这比世间的将相高得多,因为他想的不只是一国之人,他所想的是所
9、有的众生。看看宣祖告诉我们说:“真诚出家者,怖四魔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真诚出家的人,要能够降伏天、恼、阴、死魔(编者注:即四魔),这称为我们的冤家,天魔会来捣乱我们,不让我们出三界;烦恼魔一天在磨我们,不得出离;五阴炽盛魔使我们妄动;死魔在威胁我们的生命。这实在是我们的冤家,要出家就要能够降伏它们。要知道,我们所遇的世间是苦、空、无常的,我们自身有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学无常经,佛来到这个世界,把解决生、老、病、死的法告诉我们,如果不为此事,佛也不来世间。所以真正的出家,是要为了生死。如果你出家不是为了生死,那就不是真出家。既然真为了生死,才辞别六亲的至爱,在世间
10、,父母兄弟姐妹,这是我们最亲的人,虽然可以欢乐在一时,但是不能永久。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无常的,天伦之乐也是无常的。为了得到永久之乐,所以就要把世间的五欲放下,因为这也是无常的。后果导致的是沦落生死,所以必须得放下。出家人是要做一回大丈夫的事业,在六道中,得人生是最难的,生到人中,出家是最难的,将相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今天做到了。但要懂得,要真正出家才可以,所以要舍诸虚妄,回向于真实。怎样才能得到呢?就是要从持戒、修定、习慧当中而来,要学无量的法门,要行六度万行,真正在落实中,建立起法幢,续佛的慧命,令三宝不断,使众生获益,这才是真正的出家。这是祖师所说:“若能如是,是名真出
11、家。”这才能做六道众生的福田,做三乘圣人的因种,才能受得了信施,才能不辜负四恩(父母、师长、国家、众生的恩)啊。只有真出家才能报。剃发染衣,只要形像上是个出家人的样子,这也可以说到了出家地位。但从戒律里来讲,受了沙弥尼十戒才到了出家地位。深一点来讲,如宣祖所说,只有真诚出家者,才能到出家地位。出家不容易啊,不要把出家看轻了。沙弥五德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出家的地位是高洁尊严人天师,真正到了出家地位,看我们出什么家,如果我剃发染衣出了世俗的家,那我们能不能出三界的家?这是要打个问号的。经中说:“一人出家,波旬怖惧。”所以,在受戒时魔宫会震动,因为他害怕他所管辖的范围里的子民出三界,不属他所管。如果
12、你还在三界里,不为出离出家,不是真出家,没有割断对人天福报的牵挂,怎么算得上真出家呢?出世俗的家是容易,但出离三界家,实在是不容易。所以怎么样才称得上真出家呢?“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识心达本源。”这才称得上真出家。出家功德胜要尊重自己的出家地位,就要知道出家的功德。如果要问三世诸佛是怎样成佛的?答案:是出家成佛的。每尊佛的示现,都是如此。佛都是要示现出家相的,“八相成道度众生”。论中说:“出家之力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如虚空。”出家的利益多大,为什么功德这么大?“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是舍家出家成佛者也。”要求得佛果,佛都是示现出家的。所以说出家的地位实在是不容易。
13、贤愚因缘经说:“劝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在世间要想培福,什么培得最快最多?就是自己出家,或者劝人出家。法赖僧弘,僧在即法在,法在即佛在,佛辛勤所证的正法,要持续地久住于世间,这一定是凭借僧的弘扬。那我们出家人是僧中的一分子,实在不可以小看自己。当我们真正知道出家的真实利益的时候,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作为一个出家人,责任太大了,还有什么不能忍?还有什么不能让?还有什么可以沾沾自喜的?纵然你出家之前,你有很高的名望和地位,那也不过是世间名利的事,这和出家了生死不相干的,所以要真正出家,实在要给自己一种鼓励,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这是我对出家地位的理解。二、悲心训诲。祖师悲心切切的来开
14、导我们。又分三小段:1、出家为僧不易前生修得为僧,今生岂能容易。不要看我们今天出家很容易,追究起来实在是多生累劫积累的善因,才能获得人身,做出家人。我们真正的出家人,目标是成佛度众生,前提是要发了生死的心,所以不能轻易虚度。我们应该感谢自己,是我们生生世世修来的善根,才会有今天的结果。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说,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难非不可能,不等于做不到,只要我们认识
15、修道的意义,积极努力去做,难也能做到。“今生岂得容易”这是祖师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努力精进。出家以后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应该从事上渐渐来修。2、从事相上一一给予教诲。又分五小层意思: eq oac(,1)发心修道即要福慧双修第一要发道心,晨昏切莫贪睡。“第一要发道心,晨昏切莫贪睡。”怎样才能发起道心?菩提道次第讲,要思维人身难得,要知道三恶道苦。菩提道次第归纳总结为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就是让我们重后世,要相信因果;中士道要发出离心,三恶道可惧,我们要出离。如果真正发起修道心,就要了解三士前导的。若真发修道心,还会贪着五欲的享受吗?还会说是非?辩长短吗?就不会有这个时间的,因
16、为今天过去,再也不会有了,只有息心向道,才会有所得。不论走到哪里,如果发不起来修道心,这个出家人就当得可怜了。在我们修道的过程当中,是否真正去思维苦无常。是否对三宝生起依靠的心。我们要练基本功,出家要出什么?通过修行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要考虑后世。 eq oac(,2)要修行报恩。诵经报答四恩,礼拜自求福慧。 “诵经报答四恩,礼拜自求福慧。”我们出家了,要懂得报四恩:父母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三宝恩。同时也要至诚礼拜忏悔业障,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来勤修福慧资粮。一个修道人更应该有责任,在家要为衣食奔波,妻儿老小一大堆,要考虑他们。出家就是一心向道,我们不做士农工商,我们缺少了哪一样的受用?施主为
17、什幺会来供养我们?因为我们是一个修道人。有个故事,佛到一个地方,大家都来供养,其中有个穷人,他没什么东西供养,大家供各种好吃的,他只做了一块米糕,而且很粗糙,在众多人中,佛为了利益就接受了他这块米糕,佛受用以后,给他咒愿,当时旁边很多人,给他一百二百三百四百,都告诉他,我们随喜你供佛的功德,他不敢要,他问佛,佛说你可以收下,因为他们想从你这里得到供养的福报的。我们在受众生的供养一定要众生的恩。无始劫来的众生轮回六道,都是互为父母,菩萨戒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有的众生没有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只是流转太久陌生起来,认不得了,所以知母,才要来念他们的恩,来报答他们的恩。父母生我
18、们的色身要感恩他们,没有这个色身我们又怎样来修行?我们要报国土恩,是指国家,我们在这个国土上,受着国家的恩惠,以前是国王,现在一个国家,要有军队的保护等等,所以要报国土的恩。报三宝的恩,没有佛谁来说法?没有僧谁来弘法?所以我们要带着一种责任来修行,确实要觉醒起来,发起来修道之心。没有责任修行是不可以。你看你们现在佛堂、教室,还要专门给你们学习的时间,实在是对待劣等人的教育,实在是没办法,如果是上根利智,一天就好好做事就好了,修行的功夫自己去找时间,不能浪费时间,再没时间,早晚就是自己的功夫,不说一晚上不睡,最起码睡得晚一点起得早一点,这应该是能做到的。同时我们要能懂,有一些初发心的,好象觉得有
19、精力,一瀑十寒,一夜不睡,到时三天不起。根据我们的报身,只要我们能按照我们起床板按时起床,到时按睡觉板休息,坚持一年不要请假,天天都是如此,你看看怎么样?诵经念佛是修行,通过这些修行就是要改变我们自己,通过这些修行就要放下贪着。一个人如果不考虑来生,又怎么样修行?如果真的考虑来生,就知道这期业报有尽的时候,我们要贪什么?从早上起床时,就要让心止住,同样走路时也让保持住,行住坐卧都保持住正念。这是要专心一意地来修的。一个痛念生死的人,一个了解苦空无常的人,就知道现在有这个善因,有这个机会生在人道,又得出家,那就要珍惜。现在成就的色身,随我造作的善恶业是会变化的,下一生又是怎么样?懂得这些,就要生
20、起观照,自然看得破,放得下,一心不乱地来修道。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修道都离不开这个根本,所以佛告诉的戒定慧三学,离开了这个再去找道,终将无觅处的。 eq oac(,3)培植福报每日作务勤劳,真心兼管常住。每天都要任劳任怨,为大众做各种杂务,要管理爱护常住,如同自己的眼睛珠一样。法赖僧弘,佛辛勤证得的正法,是依靠僧团来安住持续发扬光大。如果这个世间没有僧团就没有僧宝,佛法又如何住持世间?初出家不要想着住山洞、小庙,一定要发愿住修行的大道场,僧团就像一个大冶烘炉。众生都是有我执我见的。世间人为什么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要别人教,自己教别人的孩子,这样才能把孩子教好的,现在在师父跟前,众生就会有一种
21、执着:这是我的徒弟,这是我的师父。如果大家共住只是群带的法眷属关系,要修道很难。大冶烘炉里最锻练人的。我们小众一定有所偏重的,小众重在培养自己的道心,从事上做起,早睡早起,这应该能做到的,培养好习惯。最初出家能懂得什么?就要好好地忏悔,比丘尼师父们就是大道人了,最好的忏悔就是为大众服务,培我们的福报,消我们的业障。大众师父们仅仅能持过中不食戒,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上午做饭她们吃了,下午用功办道,她们越持戒,我们的福报就越大,我们忏悔的机会越多。所以每日要作务勤劳,不要偷懒。如果避懒偷安,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实际是自己吃亏的,因果的账本上都给记着呢,不会因为你人多就蒙混过关,是你自己失掉培福的
22、机会。“真心兼管常住”,可不是假心假意,把常住管好了,让大众师父好好修行,这有多大功德。大家在大寮里服务,慢慢就要学会爱护常住,养成关心常住的好习惯。道场是安住色身修行办道,长养法身慧命之地,是我们僧格的铸造所,我们怎么能不爱护它呢,绝不能让它有一点点受到损害。 eq oac(,4)早晚用功。早晚自己工夫,心静事业好记。莫道终夜不眠,须要更深早起。小众没有时间,就要插空。老法师告诉我们,当小众,手里就不能拿长念珠甩来甩去,背书用功都是悄悄的,一天只看到在忙,在做事,不能像比丘尼样。你看你们现在有佛堂、教室,还要专门给你们学习的时间。实在是没办法才用这种教育方式,如果是上根利智,好好做事就行了,
23、修行的功夫自己去找时间,不能浪费时间,再没时间,早晚就是自己的功夫,不说一晚上不睡,最起码睡得晚一点,起得早一点,这应该是能做到的。有一些初发心的,好像觉得有精力,一瀑十寒,一夜不睡。到时三天不起。根据我们的报身,只要能按照起床板按时起床,按睡觉板睡觉,这样坚持一年不要请假,天天都是如此,你看看怎么样? eq oac(,5)日久受益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都会想到一下子要怎么样,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功夫是平常点点滴滴积聚锻练来的。一定要经过天长日久的磨练,功到自然成。修行就是要这么天长日久地磨练,慢慢让心透亮。所以,我们要日日揩磨揩磨就要像一面镜子样,镜子有了污垢不要
24、紧,我们天天给它擦,污垢总有一天会擦掉的,最后镜子的光明会显露出来。我们的心地也是这样,假如我们的心地比喻是明镜,贪嗔痴就是污垢,我们就要揩磨它,拜多少佛,诵多少经,为大众执劳服务,真心兼管常住,哪一样做不到?天天这样做,心中的污垢就一点一点去掉了,这个心通过事情慢慢就转化了。为大众师父知劳服务。业障一点点消除,福报一点点增长,早晚知道诵经拜佛,智慧一天天增长,功夫来至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材。如果一开始就是理性的,像华严经里说,我是毗卢遮那佛,没错!那你怎样来显现你是毗卢遮那佛,是说你的性体与佛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你在凡夫位清净的法身被污垢蒙蔽了,当然就产生不了毗卢遮那佛
25、的用。如果我们单从理上来说,就欠缺了这么日久的揩磨,道理懂但就是人不了道。如果我们次第而走,慢慢就会认识到,原来每天订的功课,每天需要我做的事情,都是一种修行,是在消我们的业障,增我们的福慧。3、少欲知足,少事少恼。 eq oac(,1)衣食随缘,就是有什么受用什么。粗衣淡饭随缘,莫学奢华富贵。佛对出家人生活的标准有行四依的。四依是:常乞食,树下坐,腐烂药,粪扫衣。律中佛有制,衣破一定要补。如果破得太大,衣会失受。只要有衣遮体。有饮食充饥,以资修道。佛典中有故事说,国王为了试探沙门释子跟外道的修行,把两者都请到宫里来,一天供养好的饮食;一天供养粗糙的饮食,外道所表现出来的是好则喜,粗则嗔。而沙
26、门释子,好的也这样,粗的也这样。国王就问:为什么你不起分别心呢?比丘就回答:是身犹如车,好恶无选择。香油及臭脂,等同于调滑。就是说色身就像车,车有车轮,车轮要上油,润滑后车就能启动。至于油的香臭跟车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起到润滑的作用就可以了。色身也是这样,我们只是要用它,所以要给它吃,给它穿,不需要在这上面奢求。我们没有做士农工商,却在受用一切,如果修不出去,那得还债的。能海上师说:“莫于财物起贪念”。我们受用的一切都是直接的,间接的取之于众生。我们出家,要感谢众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物质资源。我们就要好好修行,用功办道:所修一切都不要忘记众生,让道心一天天坚固,以期将来终能成人天师。回馈众
27、生。由于我们的说法,能拯救众生的法身,现在他们成就我们的色身,将来我们要帮助他们解脱、成佛。修行人忙什么?就是忙慧于魔战的。“学之为效焉”这是朱熹的话,学是什么?学就是效仿,效的意思。我们读祖师语录,就是学祖师之言,效祖师之行。我们学佛的教也是要学佛之言,行佛所行,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学一点就要做一点,天长日久自然通明心地。祖师跟我们说的都是他们的经验,而且也是我们容易做到的。如果这些都做到了,才能一步一步深入。末法时代,学了很高的理论知识,可怜的是,没有人苦口婆心的劝导大家。佛法不是说出来的,一定是依于佛的教做出来的。“粗衣淡饭随缘“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莫学奢华富贵”:世间人讲究表面的风
28、光。我们修行人要少欲知足,衣服够用就行,多余的不要,再好的多余的东西,也不要去动心。古大德里有位法师讲法,很多人供养他东西,他连看都不看。佛教里有个名词叫”竭尽施”,有布施的机会就要赶快布施出去,错过机会,想布施都没人要。刷牙的时候,牙膏不要挤得太多,够用就好;倒水时水够就好,现在报纸上经常呼吁节约用水;现在人才有节约的意识,但已经养成坏习惯,让他节约很困难了。我们出家人确实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要爱护我们受用的一切,要惜福!千万不要比吃比穿比受用,不要学奢华富贵。我们多大的福报能到一个清净的僧团中,从外缘上帮助我们一心办道,不要认为是限制,一旦给你自由,很快会随境转。所以,我们要堂堂正正,培
29、养成众生的老师,培养自己的高洁尊严。”人到无求品自高”,出家人实在是太了不起,要像弘一大师、玄奘法师这些先贤大德看齐。老法师说:要做个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出家人。远离名利不沾,好好做个出家人。当小众的好处就是有比丘尼师父检点我们的言行。既然当小众,就当得象样点。真要修行,是不管身外物,而是要息心办道。黄檗禅师一出家就是二十年、五十年不回家。末法修行障碍已经很多了,我们在坐的,哪一个没有跟亲朋好友联系?身虽出家,心并没有出家,还在关心家里的事。想想,这样修道能成就吗?过去古大德。远离俗家成道业,为什么?因为家事如麻,所以要出家。出家就意谓着要把家里的所有都放下,暂时不管父母,是为了用道业成就来报
30、他们的恩,在家递茶端水是小孝,出家成道是大孝,所以选择出家行大孝。因此,你们不要埋怨监学,也不要埋怨常住不让你们回家,要理解这是在成就你的道业。要做怎样的出家人?大家好好思维! eq oac(,2)要惜福知足无钱莫去强求,有钱不可轻费。没有钱的时候,不要四处去乞求,“乞(多)求人不爱 。 ”在戒律里有说波罗赖咤出家以后,他说:既使亲生父母也不跟他们乞求。在乞求中,会生憎爱。亲生父母也会考虑:如果我这个孩子在家,他可以挣钱养活我。现在却一味地向家里要这,要那。多求人不爱的,作一个出家人,首先就要从少欲知足开始培养。我们天天念佛说八大人觉经,每天要觉悟提醒自己的,每天我们真正受用的有多少呢?你躺下
31、来只不过是一张床那么大的地方。吃我们能吃什么,只要我们能吃饱就可以了。出家人有一条金钱戒,要净人来掌管的,当需要衣钵的时候,净人来给他备办的。我们再看看世间,很多起争端的,就是来自钱,因为钱的关系,父子反目为仇;因为钱的关系,朋友之间失去友情种种。所以,佛告诉阿难,钱是毒蛇。有故事:佛跟阿难外出路过田埂,发现有一堆黄金,佛告诉阿难说,那是毒蛇。有个农民听说,好奇地过来看,没发现毒蛇,反而看见黄金,很欢喜地捡了回去,买房子置地。家里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了。 国王就怀疑这么穷的人,怎么一夜之间就成暴发户了呢?在印度,地下的宝藏是属于国王的。 经过调查真相。就把他逮捕了,犯了斩首的过。也就是死刑、押到刑
32、场时,他自言自语就说:佛陀呀,阿难呀,黄金确实是毒蛇呀。边上的人不知他什么意思,就把情况汇报给国王。国王说:问问他什么意思?他就把经过叙述了一遍,他说:是黄金害了我,它确确实实是毒蛇。世间有一些清高之士,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住在简隔的巷子里,“一箪食,一瓢饮”就知足了。还有些古人,一辈子都不说钱字,把钱叫做“阿毒”。意思是说这个东西是不好的,不要说亲自去拿,而且口都不去说。这就是说,一个真正要修行的人,一个要出离三界的人,就要断绝外缘。出家了,就要从生活上有一个改变,以前放任自由惯了,现在要有个约束,不拿钱,到街上就没有想要东西的念头,如果有想要的念头就会看看这,看看那,看看有没行我需要的。没有
33、钱。根本连想也不想、这个我最有体会,从出家到现在,我没有拿钱、到街上从来不会想要干个什么,因为知道自已袋里没钱。我们每天有饭吃,有衣穿,还要什么?没有钱就没有那么多想法;没有钱也没有负担,没有钱也不怕人到房间里要怎么样的,活得挺轻松,不用担心。怕人家这样,怕人家那样。佛的戒就没有自制,从内心里发出:佛是一切智人。 他知道众生有哪些毛病习气,才会制哪些戒,每条戒都是在治我们的贪,治我们的嗔,或者在治我们的愚痴。把微细戒归笼到五戒。这是最简单的。但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础。杀、盗、浮、妄,杀是嗔;盗是外贪,淫欲是内贪;妄是愚痴。 比丘尼戒里,每条戒又分了很多,有最重的、次重的、再次的,分出来很多。为什么
34、说出家功德胜呢?就是因为出家人的戒条多,在生活中,依于戒来训练自己,每条戒都在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要得无分别智,这个无分别智不是不去分别,而是经过事情的训练修行,对这个事情很熟悉了,不要经过分辨就知道是什么,并不是不知道、证了果的人还有事上的迷,就是证了阿罗汉的人,还是要学戒,如果不学还会有事相上的迷。 戒是三乘人所践约,就像台阶,要一个个走。真正从学到解;从解到行:从行到证,是经过一定过程所得到。别解脱戒相应所证的是法身佛;是随顺如来真性的。所以戒律开始的训练实在是重要的,我们真想要有成就,就要听佛的话。 如果不需要戒,佛就不会这样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戒定慧三学,要以戒为根本,以洁净的戒得
35、到清净的定慧,这才是真正的定慧。 抛开戒,纵然有定,要落入魔定;纵然有慧,就是一种狂慧。所以,别解脱戒,持一条,解脱一条。在生活中。经过戒律的指导。身体力行,这条戒持好,在这种烦恼上就解脱了。 持戒就是一种修行,我们常常忽视了,总觉得除了我们的生活之外,还有一种可寻的。实际是没有的。佛法回归到生活中,是要以戒来改变自己凡夫俗子的生活,进入出家人的轨范。这样的生活一定是依于戒律来锻练培养。像刚才所说,不捉持金银钱宝,那就在这上面训练。我就是不捉持,慢慢对这个就生疏了,慢慢就远离了,没有钱的概念了,不拿钱。心里也不作这个念,因为我不存钱,我也没钱,想想会是什么结果。如果这个人出家后,还在攒钱,天天
36、想:我没有钱怎么办?还是被钱缠绕,没有迷离,怎么能解脱?在这上面根本就没有训练离开它,到时它就缠绕你当你持戒时,就是在锻练,远离障碍了生死的东西,实在是佛的智慧和伟大。我们都希望得到高的,都忽视从最低的开始训练,不重视低的训练很难得到高的。解脱是积累而成的,是别别解脱,最后总的解脱的。这是理和事的关系,不能以理废事,如果废事,理怎么显呢?没有所依,就成空理。小众现在绝对不是要跟你们讲大经大论,而是要在师父们的指导下,来改变自己不如法生活的习惯,要进到佛给我们制戒正确的轨范中。 开始有可能不习惯,慢慢就会习惯的。这样的训练自然慢慢就少欲知足了。 今生能不能成就,就看佛告诉我们的,我们做到了没有?
37、如果没有做到,想得到高的,那就是自欺欺人。 如果在这上面做好了,让你乱跑你也不会乱跑的。虽然我们不拿钱,但平日里受用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要学会补衣服穿,但是一定要干净。戒律里有说,身披袈裟。心就必须断烦恼的。身披袈裟,心怀结使,结使就是烦恼,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搭袈裟的。从小众开始,就要锻练断烦恼,要想着怎样才能跟佛法更相应。否则,身披袈裟,心不如法,实在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好心出家一回。戒律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好好生活?怎样得到一个有轨范的生活?轻松内在的生活?再远一点,就是让我们体会生活是怎样的美好。真正美好的生活是从少欲知足而来。因为有欲就有求,有求就有苦。所以八苦中,有求不得苦, 如果我们少
38、欲知足,没有什么可求,自然就离开了这种苦。所以,提醒大家要学会节俭。 日本人节俭到,肥皂不平面放,要让起来放。 这样接触面少,就可以延长使用。 我们能不能更细一点,用水要节约,洗脸洗手水能淹住手就行了,不知惜福,把福报浪费了,就会减少我们学法的好外缘。所以,节约还是为自己节约的,为了自己也应该节约我们节约用水,大家都节约用水,这个地球就不会缺水。 eq oac(,3)不攀不贪亲俗莫去攀缘,朋友莫交财利。我们出家了,当沙弥尼,沙弥尼就是息恶行慈义。我们怎样息灭染法,怎样培善成佛的心?也就是怎样发起修道的心?就是发起出离的心。既然我们要发心修道,就是要以道为亲。跟任何人不拉世俗的交情,以道相处,不
39、图什么利,跟人交往不是为了占便宜。不管亲戚还是世间的白衣,我们都不去攀缘,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尊贵,不要屈颜附势。 白衣来了,你给他东西是想他能多多的供养,这是不可以的。来了居士,我们都是平等心对待,不可以家污家。在家人来到寺庙里就是要礼拜,种善根,培福报;开净土因。种出家缘,知道出离之道,来寺庙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他自己在修自己的福报,要避免跟居士们个别攀缘拉呱,这样最后对你自己不利。 我经常到太原去,我没有对太原居士怎么样,我对居士们的心都一样。我们出家辞亲割爱,无适莫故,不管远的近的。一律平等对待。不要攀缘亲戚、朋友这些在家人,对自己修道不利 。不仅不攀缘这些在家人。彼此同参道友之问,也
40、不攀缘,道友要以道为亲。不以财利为重。 eq oac(,4)少惹是非无事莫过他门,饮食莫择粗细。出去干事竟归,切莫兜三惹四。无事:就是没有事缘,不要随便入他人家房门。不要随便去白衣家,乃至于在同一寺庙,都不随便窃寮。一个僧团能不能兴盛,一定是从小众教育开始,有没有优秀的小众,才决定以后有没有优秀的比丘尼。小众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佛法的兴衰。小众们,应该有个原则,如果交人情,那我们出家干什么?不要出家,在家可以广交朋友。出家就要学会孤独寂寞。这是相对来说,真的以法为伴,一点也不孤独。不要看孤身一人,内心里非常富有,因为心里装着无价珍,哪有空间装那些邪思邪想?每天就想怎样来多背诵佛的教,多背诵大德的语
41、录。心用善法占据,自然邪心就进不来。所以,小众以多背诵为主。我常常有种体会,二十岁以前背的书,记忆很牢固。年纪越大记忆越差,背诵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背诵也是一门修行的。我们把心多用在正事上,不要没事胡思乱想,更不要随随便便出去。戒律有不可以随便入白衣聚落,除了三宝事、病缘事、常住派往。既然不让随便人聚落,那就是要你安分守己修道。因为聚落是有男有女的地方,置身到这种境界中,心会随境动的,所以,要避免这些,没事不过他门,不随便串门。饮食莫择粗细:不要讲究饮食的好坏,能支持色身就行。利用这个色身是来修道的,不是为了保养它的。老法师就说,这个色身因为用于修道可以爱惜它,但绝不能喜欢它。既要注意身体,又
42、要不贪着,粗也好,细也好,能充饥就好。一旦有因缘外出办事,办完就要回来,不可以在外边兜三惹四,没事不要在外边闲逛。安居当中你做七日法出去,你为什么事情出去,就只能做什么事情。结果你为此事作七日法出去,但做其它的事情,这是要破夏的。佛为什么要制这么多戒呢?都是给我们开辟一条修道的通途,不让外缘来搅扰。尤其做小众,要显出出家人的尊贵,就要听祖师的训诲,不要兜三惹四,找麻烦事。 eq oac(,5)安心端住知命守道存心,端端安分一处。饶你走尽天边,那有皮宽大树。就是要了知自己的使命,要守持道念,端然安分一处,把自己定于一处,不乱跑。印光大师说:通身放下,何处不是道场?饶你走尽天边,哪有皮宽大树:这是
43、祖师的体会,就是走遍天下,也找不到一个如自己心愿的庇护之所。皮宽大树就是合心合意地来保护你的地方,完美的地方。因为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问题,有问题难免就会影响到修道。若论地方,如果说北方冷,到南方又太热,不冷不熟的地方,又可能有别的问题,走到哪儿都会有欠缺。但话说回来,出家要按佛的教,选择对修道有利的地方,当小众正是一张白纸,要建立正知见,如果一开始选错了地方,以后要纠正很难,先入为主,很难改变的。当小众,刚开始不要立门户之见,没有一定要亲近哪位法师,一定要怎么样,一开始就以佛的教,戒定慧三学次第而学。 eq oac(,6)慈柔有度但要慈善温柔,莫学猖狂硬气。好人可以相亲,恶人切须回避。我们
44、对待人的态度,一定要慈悲、温柔、善良。千万不要猖狂硬气逞强、霸道。慈善温柔都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初出家,老法师问我们的理想,我们回答说:好好学佛法,将来当大法师。老法师语重心长地说:当法师不是为了名利,当法师要具备那样的慈悲心,真正救度众生,给众生快乐,解除众生苦难。这才能当法师的。正因为有老法师的谆谆教诲。我常常说,我现在这样讲,也许过几年有些同学不在了,我还是这样讲,五百人这样讲,一个人还是这样讲。我没有想过人多人少,因为一个人同样需要自己去利益他,那么多人需要自己也是这样的,多人和一个人的心态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名利可图,只是说怎样才能给予人真心的帮助。要想有慈悲心,一定是从内心培养起来的。
45、我们老爱说:“我、我、我”,老法师说,不要老是“我、我、我”的了,学佛法就是去“我”、张口闭口就是个“我”,这个习惯不好,最好学着去利他,去我,老法师说:学大地吧!大地有忍辱之力,能承受一切,为大法而生,养浩然正气!所以在我们同学之间,能不能和睦相处的。好人可以相亲:好人就是指如法的人,可以在一起、不如法的人。因为近墨者黑,接近久了,自己难免也会染上坏习气,所以,就要回避。尤其我们女众,大家在一起都比较喜欢找自己合得来的人,久而久之,总喜欢在一起,这个也不可以。我们初出家,老法师就说,男子要远离,既使是女子,也不可以像世间人交成好朋友,也就是说女朋友也不可以交,避免心里生偏爱,再深点生染爱,不
46、可以,也是障碍了生死的。所以戒律里有制两个人在一起不可以嬉笑,打闹,同出同进,我们小众一定不可以这样。培养平等心,众生跟自己都是一体的,无始劫来,流转来流转去,互为师徒、兄弟,姐妹,常常这样观想,就可以原谅一切人,而且也没有什么远近之分 。大家有缘在一个班里,那就好好互相提携鼓励学修就好。这是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事上,要慈悲温柔,但同时也要有原则。 eq oac(,7)待客言谈客来动问公私,待茶陪坐启对。寺院一般都有客堂,在客常工作的同学,凡客人来了,就要问是公事还是私事。要端茶,陪一下。启对:有问要回答,应该怎样来回答才得体的,人事练达这是需要学习的。怎样才能言谈有度,不可以夸夸其谈。来的人要看
47、是什么身份,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要掌握分寸的。 eq oac(,8)威仪涵养写字学体学真,诵经要熟要背。写字要写得端端正正,工工整整,要写正楷,不可潦草,不可以歪歪扭扭。要写的清清楚楚的。经要诵熟背会,我们初出家,老法师告诉我们,佛在世时,两门功课,一个禅;一个诵。就是能够静虑思维。一个就是背诵。佛在世时,没有我们现在这些本,佛所说的话都是靠背诵的。 背诵可以增加我们的记忆力。 而且说多了,口齿会清楚,得到了训练。学得藏在胸中,切莫未会先会。对于所学的要把它藏在胸中,不要以少为多,学一点点就卖弄玄虚,是不可以的。 学过之后要思维,要消化,不要刚一听说,就认为自己会了。不要把所听到的当成谈话的把柄
48、,其实你根本没有理解。对于一个法相名词,随着你自己的不断成长会有不同的理解,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弘一律师说:末法时代的人,患就患在好为人师 。踏踏实实学起来很难。都喜欢学一点就要去当老师,去教导别人,这样对自己是有损害的。 eq oac(,9)经行威仪经行叉手当胸,趺坐脊梁挺起。在经行的时候,合掌当胸。穿袍搭衣走路都是有威仪的,要叉手当胸,手不能一甩一甩。穿大褂可以手放下来走路。 打坐时要坐端正,养成好习惯,好习惯能帮助提正念。寻常习惯自然,不必装威作势。要培养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平常我们心里想什么,口里就说什么,行为上就会表现出来。行为表现久了,就形成习惯,习惯就会变成自然。 好的习惯,内德
49、就会显现,根本不需要装威作势,保持一切时都一样。威,就是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仪,是仪则,就是有规则可寻。久久锻练,就会有一种威德表现出来。怎么样有威德?就是于道有得,天天训练,自然内里得到充实,现身于外时就有了威仪。这是假装不了的。 eq oac(,10)心口相应既然动静如斯,又要心口相应。不论动也好,静也好,不管忙也好,闲也好,都要培养自己安祥自然,里表如一,口一定要跟心相应,口不妄语,心不妄语。口不道其非言,心不怀其恶意。身口意称之三业。业就是进作的意思。我们学佛就是要改变身的造作,不做恶的因,自然就不会有恶的苦果。 但是有一个改变的过程,依于戒,身不做杀盗淫;口不妄语,恶口,绮语、两舌;
50、与修道不相应的话不说,世间很多的斗争都来自口。所以佛在略教诫中就是第一句是: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做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为什么第一开始就是善护于口言呢?末法时代斗争坚固,口如刀剑,互不相让。 一句好话,虽数九寒天也会感到温暖;一句坏话,三伏热天也会让人心寒。所以说话怎么说会让人欢喜接受,说话也是一种艺术的,不同的语调,语速的快慢,口气的不同,听的人感受就不同的。说话一定要依于佛的教,不要胡说乱道的,口不道其非言,不论他人的是非长短。标准就是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心也不怀其恶意的,我们修行就是让心地清净。三、损益劝勉般般老实至诚,自然使人尊贵。样样都老实至诚
51、去做,天长日久自然受到人的尊重,你的一言一行符合于尺度,大家自然就尊重你了,末法时代,口生过多,所以佛制略教诫第一句就是:“善护于口言”在律里描述说:口如刀剑,互求长短。护口摄意身莫作,这是佛对我们的教诫。从初出家就要建立正知正见,按佛的教如法做。我们学佛,千学万学就要学个“真”;做人,千做万做就是学做“真人”。从虚伪处求是没法成就的。所以印光大师说:”竭诚尽敬”。这就是学佛的态度,一切从诚诚恳恳中求,从恭恭敬敬中得。我们要得到佛法的受用,就要“老实、至诚”,一点都不带虚伪含糊。这样做久了,慢慢我们的品德自然就高贵起来。德表现出于道有得于心而现于形外。自然言谈举止是受过教育的,很有教养的。让人
52、一看自然生起敬重的心。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先学会尊重自己。不要辜负了我们的善根,有这样好的因缘能遇到佛法,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从始至终保持老实做人的态度,自然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品格自然高尚,人就尊贵了。受戒时,缘境发心,纳善法于心中的时候,我们这个身体就不单单是父母赋予我们的色身。这个色身把一切善法聚集在内心,身也尊贵起来。所以要真正出家就要生起仰慕戒律的心。真正出家是要完成学戒、持戒,圆戒,弘戒。慈老法师说,不管学哪宗哪派,首先要学的是戒律,持戒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戒律不是顺于我们习气,我们自由放逸惯了。从表面看,持戒就不自由了,想干的不让干,所以就觉得束缚,不去行持,发不起持戒的心
53、。对不受戒的人,梵纲经里佛呵责:不受戒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为什么会这样呵责?因为畜生不知道善恶,不能受戒。人,如果不知好坏,不肯受成,是甘心当下流的人,和畜生没什么两样。众生流转生死中,却不知生死之苦,不知痛痒,不肯受戒,不肯持戒,和木头石头没有分别。如果我们是人,我们还有良知,应该受戒。要孝顺父母,报答四恩,持戒就是孝顺,“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出家要知道出家的殊胜处。法赖僧弘,学为人师,能够承担高洁尊严人天师的人才能出家。“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身难”。当披上袈裟时,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如来的家业;当披上袈裟时,就是要做众生的福田;当披上袈裟时,就是要制止不如法的行为;当披上袈裟时,就有一种自豪,这是佛搭的衣,我搭在肩上了。袈裟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标志。这就勉励我们要精进,要受世间人受不了的苦,要做世间人做不了的大丈夫的事业,他要为利有情愿成佛。出家实在是殊胜。所以佛说要赞叹出家人的功德,除了吃饭,一百年都赞叹不完。但是要是障碍人出家,其罪过,除了吃饭,一百年也说不完。出家是为了圆满我们的戒德,出家受人供养,就是因为身上披着如来之衣。慈老法师说:如果受戒、持戒就是朝着光明走。如果不持戒,不要说得人身,就是想得一个生癞的野干狗身都得不到,必下地狱无疑。佛的三十二相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总结之法学专业毕业实习总结
- 工厂考察报告-文书模板
- 银行合规管理制度实施推进
- 酒店餐饮成本控制制度
- 断桥铝窗户施工合同
- 新课标解读2024心得范文(31篇)
- 《认识常见园林植物》课件
- 《信用修改版》课件
- 《顾客的购物心理》课件
- 法律资料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法规及案例分析
- 【MOOC】信号与系统-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大学美育(同济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题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足三阴经周康梅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文课件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国开2024年《钢结构(本)》阶段性学习测验1-4答案
- 外研社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 GB/T 28799.2-2020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