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及情感理解分析_第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及情感理解分析_第2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及情感理解分析_第3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及情感理解分析_第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及情感理解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中考记叙文阅读:主旨及情感理解分析十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故乡的风杨俊文锦州风大。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他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

2、“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

3、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他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

4、生不逢地”。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eq o(,sup1(10)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

5、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

6、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段仅用了四个字,就点出了本文的写作内容,总领全文并呼应标题。B. 文章第段“刮黄天儿”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故乡的风气势恢宏的特点。C. 作者童年时故乡的风是气势恢宏的,作者当时对风的防御用的是风镜。D. 故乡的风“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是因为作者很少回到故乡去见证风的颜色。2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1)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7、(赏析加点词语)(3分)(2)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3分)4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5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5分)十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站台在公交站台,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我的注意。“你们也去西山?”“不”,大爷转过头,看了我一眼说,“我们就看一个人,一个人。”太婆含笑点头:“我们的儿子,他是驾驶员。”终于,8路公交进站了。我跳上车。大爷太婆站起身,盯着车窗满脸喜悦。公交缓缓驶出站台,玻璃窗外,那两位老人随车窗移动。太婆一脸惊喜,眼中

8、噙满泪水。但驾驶员并没有看他们。我很奇怪。“老人家老了,你再忙,也该和他们招招手啊。”那小伙看我一眼,笑了笑说:“你搞错了,他们不是我爹娘,我爹娘在乡下。这些日子我也不清楚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老来看我。”我略感诧异。第二天,当我再次来到站台,又见到了那两位老人。只是秋叶落地,老人愈发显得苍老了,太婆的眼神显得有些呆滞。“你能帮我们一个忙吗?”大爷尽管声音很小,我也听得清清楚楚。我还没有来得及问帮什么忙。大爷叹息了一声说:“实在没有办法。自从我们儿子勇勇一年前出车祸去世后,有一次看见8路车驾驶员长得像我们儿子,老婆子就认为他没死,成天闹着要来看他,所以我每天陪她到这里。”我内心像被什么锥了一下,感受

9、到一阵莫名的惶恐和难受。良久,心底涌动起一种伤感和内疚,我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太婆嘟哝一句:“真想听到勇勇叫我一声妈,很久没听到他叫我一声妈了。老头子,有很久了吧有一年了吧!”大爷说:“是啊,一年了!孩子工作忙,你要谅解他。”大爷干咳两声,我分明看见两粒浑浊的泪珠从他爬满皱纹的脸上滚落。我安慰他们说:“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大爷扶扶太婆的身子,对我说:“这一年多来,老婆子想儿子,有些神志不清,不要见怪啊。”我摇摇头,眼中不知什么时候含满泪水。落叶在秋风中肆意狂舞,清晨温暖的阳光普照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斑驳的金衣。8路车在我的翘盼中终于来了。大爷和太婆的眼中有了耀眼的光亮。我擦掉泪水挤上车。车

10、辆渐行渐远,我望着站台孤独的老人,眼中再次蒙上泪水。我对8路车的年轻小伙说:“你去看他们吧。那对老人,他们失去了儿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一座城市,这样的老人应该很多啊。”“可是,他们觉得你长得和他们儿子很像,他们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了。”eq o(,sup1(21)年轻小伙不再吱声,专心开着车。我知道说服不了年轻小伙,带着些许遗憾下了车。eq o(,sup1(22)第三天,我依旧来到站台,却不见那对老人的身影,只有无尽的落叶铺满大地,落寞和惆怅缠绕我全身。eq o(,sup1(23)当我快要离开这座城市时,我再一次来到这个站台,想看一眼街边的金黄落叶,想寻找一些对这个城市的最后记忆。eq o

11、(,sup1(24)“小伙子,你终于来了!我们找你几天,终于找到你了!”eq o(,sup1(25)原来是那两位老人。两位老人特地打扮了一番,他们满脸的笑意让我这个外乡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太婆拉住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是你让我找到了儿子,终于有人叫我一声妈了!”eq o(,sup1(26)原来,8路车的年轻小伙下班后,提上礼品到两位老人家中认了爹娘。eq o(,sup1(27)我心中滚过阵阵暖流,抱着两位老人快乐地哭了。eq o(,sup1(28)“嘀,嘀!”8路车再次出现,年轻小伙探出头来,与我相视一笑。他对两位老人说:“爹妈我出车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哈!”eq o(,sup1(29)“你也要

12、注意安全,爹妈盼着你平安回家!”eq o(,sup1(30)太婆挥舞着手,眼中再次流下热泪。望着远去的8路车,她哭了很久。eq o(,sup1(31)过了很多年,这样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浮现,就像人生的一个个站台,那站台便是指引我们的方向。(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段中太婆看到驾驶员后一脸的惊喜与驾驶员并没有看她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设置了悬念。B. 本文与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分别通过文中人物的所见所闻,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C. “我”劝说驾驶员去看一下两位老人,但他并没有答应“我”,可见这位驾驶员是一个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的人。D.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

13、,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不仅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更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文中驾驶员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4分)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1)老人愈发显得苍老了,太婆的眼神显得有些呆滞。(赏析句子)(3分)(2)大爷和太婆的眼中有了耀眼的光亮。(赏析加点词语)(3分)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那站台便是指引我们的方向”这句话的理解。(4分)5有人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8路车驾驶员”,有人认为是“两位老人”,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十八、(22分)1.(3分)D【解析】故乡的风“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是因为故

14、乡经过治理,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并非作者很少回到故乡去见证。故选D项。2(4分)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3(6分)(1)“漫天”表示风沙范围的广泛,“席卷”展现风势的恢宏,突出了故乡的风强劲有力的特点。(2)示例一:(表达方式)景物描写。本句描写了波光泛动、绿荫倒映的小凌河河水,反映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的转变,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示例二:(表现手法)对比。“过去的一切”即第段记忆中小凌河河水的“干涸”“咆哮”的景象,与现在小凌河河水的“平静”“安谧”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欣喜

15、自豪的心情。示例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泛动”“倒映”和“平静”“安谧”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小凌河的美景图,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4(4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故乡风大,引出下文写故乡的治理。内容上:为下文写故乡经过治理发生巨变做铺垫。5(5分)(1)主旨:作者通过“风”这一特有的元素,展现出故乡的变化,歌颂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2)“时代精神”要点:改革开放带来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胜过)金山银山;绿色环境带来幸福生活; 建设美好家园。十九、(22分)1.(3分)C【解析】通读全文,虽然这位驾驶员对“我”的劝说并没有吱声,但从他后来提上礼品到老人家中认两位老人为爹娘

16、的这一行为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位驾驶员是一位善良、有爱心的人。故选C项。2(4分)冷淡:驾驶员开始并不了解实情,不清楚两位老人为什么来看他;内心有所触动:“我”得知原因并帮忙劝说驾驶员去看两位老人,但驾驶员并不吱声,只专心开车;内心被感动:驾驶员下班后提上礼品去了两位老人家中,认两位老人作了爹娘。3(6分)(1)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两位老人晚年丧子的痛心与悲伤。(2)“耀眼”写出了大爷和太婆见到公交车来时内心的开心与激动,表达了他们的思子心切。4(4分)在站台上,我们感受到了晚年丧子的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看到了驾驶员的善良。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情、善良、爱心这些美好的东西总会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5(5分)示例一:我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我”。“我”是整个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