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亲亲相隐制度确立的合理性及限制内容摘要:源于中国古代,惠及日、韩,远至欧美的“亲 亲相隐”制度已成为世界连锁店,究其原因是因为该制度有相当程度的合理 性。而中国当代法律抛弃了这一制度,其司法实践中的危害也日益呈现,确立 并限制“亲亲相隐”制度是为重要。关键词:亲亲相隐、窝藏、包庇、合理性、限制证人出庭作证难是当前司法实务界及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大难题。同 时我国刑法规定窝藏、包庇罪在司法实践中追究的对象大量的是犯有重罪的被 告人的近亲属,夫妻、父子、兄弟双双入狱,留下的是孤儿寡母、老弱妇孺这 种状况也令人于心不忍。笔者详细考察了古今中外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规 定,结合我国否认此制度在现实中的
2、危害,分析现阶段确立“亲亲相隐”制度 的合理性,认为“亲亲相隐”制度的确立与限制是解决证人出庭难以及窝藏、 包庇罪主体扩大化这两大难题的最佳平衡器。一、“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国外立法例“亲亲相隐”制度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 任。这一制度从纵向来看贯穿于中国古代历朝各代,从横向来看近及日、韩远 至德、意。可谓古今相通,唯中国当代例外。1、中国历朝各代立法状况:“亲亲相隐”的雏形最早可以上溯西周。 亲亲、尊尊是西周贯穿于周礼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法制度的萌芽。“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要求上命下从,不许犯上作 乱。这两条维持整个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发
3、展至战国时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学说继承周礼传统。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日“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 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的这句话成为日后“亲亲相隐”制度的 基石。汉代初期将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理论依据,史称“春秋决狱”。汉 宣帝地节四年下诏:“自今子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 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延尉以闻”正式确立了 “亲亲相 隐”的司法原则,使该原则正式入律,从而开创了长达二千余年了 “亲亲相 隐”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宗法主义法律传统所特有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 是:即幼首匿尊长者,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即幼者,除死刑以外不负刑事 责任。到唐宋时
4、,“亲亲相隐”进一步扩展,推及同居亦可相隐。唐律疏 议。名例卷六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外孙之妇、 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宋刑统各例律第六卷亦作了相类似的规 定。大明律虽较唐律严苛,但同样规定了 “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的法律原则。事实上中国历代法律不但 鼓励相隐,而且从汉代起,儿子若向官府告发父亲的罪行,官府将以“不孝” 罪对儿子处以重刑,更有甚者历代法律还规定司法官员若强迫血亲相证犯罪同 样也是犯罪,乃至外族统治的清朝也无一例外地规定“子告父、若取告不实, 子当处绞刑,若取告属实,子亦受杖一百,徒三年之刑”。代表资产阶级的国
5、民党政府亦继受“亲亲相隐”这一法律原则且相隐的范围更大。1935年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将相隐的范围扩大至五等亲以内的血亲,三等亲以内的姻 亲。只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基于强调法的阶级性,奉行国家利益高于一 切,“以事实为根据”原则绝对化,才将二千多年的这一法律制度随着“六 法”彻底废除而作为沉渣、流毒被抛弃。从而主导中国二千多年的人们为亲属利益而知犯不举、掩盖犯罪、通风报信、资助逃跑、藏匿窝赃、毁灭罪证可以 不受刑法处刑的“亲亲相隐”制度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2、港、澳、台“亲亲相隐”制度的传承:众所周知,香港法律 承袭于英、美法系,澳门法律承袭大陆法系,台湾法律虽以大陆法系为主又采 英美法系之
6、长,都已脱离了中华法系的窠臼,然而这三个地区处于中西文化交 汇之地,充分感受西方民主科学气息,但都无一例外地仍然坚持“亲亲相隐” 的历史传统。香港诉讼证据条例第 6条规定:”本条例的规定,并不使丈 夫有资格或可予强迫在任何刑事法律程序中为妻子提供证据或提供证据指证妻 子,亦不使妻子有资格或可予强迫在任何刑事法律程序中为丈夫提供证据指证 丈夫。澳门刑事诉讼法典第121条规定:”下列之人有权拒绝以证人身份 作证:嫌犯之直系血亲、即亲属、兄弟姐妹、二亲等内的烟亲,收养人、嫌 犯所收养之人及嫌犯之配偶,以及与嫌犯在类似配偶的状况下共同生活的人, 就蜡烟或同居存续期间发生的事实台湾刑事诉讼法典第180条
7、规定:证人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得拒绝证言:现为或曾为被告或自诉人之配偶、五 亲等内之血亲,三亲等内之姻亲或家长、家属者;与被告或自诉人有焙约 者;现为或曾为被告或自诉人中一人或数人有前项关系而就仅关于他共同被 告或他共同自诉人的之事项为证人者,不得拒绝证言。3、国外“亲亲相隐”制度立法例:“亲亲相隐”制度并不是中国古代 及港澳台所独有的,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西方,古希腊的宗教和伦理就 反对子告父罪,而在古罗马法中关于亲属相容隐规定则更多,甚至亲属之间相 互告发要丧失继承权。源于罗马法而自成体系的大陆法系,国家坚定地移植了 罗马法中亲亲相隐的精神,直至十八世纪意大利法学家,刑法学之父贝卡利亚
8、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反对基于出卖、背叛的证词,他认为出卖、背 叛是连犯罪者都厌恶的品质,不能以罪犯都鄙夷的行为来对付犯罪。在这一论 著的影响之下,1994年法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规定:以下人员有权拒绝 作证:被指控人的订蜡人;被指控人的配偶、即使蜡姻关系已不再存在; 与被指控人现在或曾经是直系亲属或者直系姻亲,现在或者曾经在旁系三亲 等内有血缘关系或者在二亲等内有姻亲关系的人员。1988年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199条规定:被告人的近亲属,有收养关系、同居者、已分居的配偶 没有义务作证。1974年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159条第3款,1953年韩国刑法 典第151条等均规定了蜡姻关系的配偶,直系
9、亲属之间有权拒绝作证。英美 法系中虽然没有“容隐”之规定,但其证据法中都有“夫妻 互隐”的特权规则。从以上对中外古今法律状况的考察,笔者认为无论是作为“亲亲相 隐”制度还是作为拒绝作证的权利,其制度由来已久,古今中外均趋于一致, 唯一例外的是当代中国,完全将“亲亲相隐”排除在外。这既是对中国固有文 化的抛弃,也是对世界通行立法例的反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二、“亲亲相隐”制度之合理性分析上文详细考察了 “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古代发展过程以及国外立法 状况,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源于中国古代惠及日、韩的制度在国外资本主义 国家亦得到传承。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它成为全世界的连锁店?在不同的地 区、
10、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法系均趋于一 致,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亲亲相隐”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简单的 抛弃并非明智之举。1、“亲亲相隐”制度人性论的分析:刑法是以规范人的行为为内容 的,任何一种刑法规范,只有建立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其存在与适用才具有本质上的合理性。“法者,缘人情而制,非设罪以陷人 也”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即社会关系。人类 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家庭,而能使家庭得以维持和持续的最基本因素无疑 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亲属之爱是一切爱的起点,亲情联系是一切人类 无法逃脱的联系。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不可能不考虑到
11、其调整对象主体 的最基本需求-亲属之爱。“亲亲相隐”正是体现人作为人的基本要求,是从捍 卫家庭的人性本能角度出发,将一些个案的司法价值让位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 稳定,避免将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近亲属置于指证犯罪的尴尬处境,体现了法律 的文明和人性的关怀。在人性理论支配下的“亲亲相隐”制度其意义在于法律 极其重视人之本身以及人赖以生存的家庭,宁愿在惩处犯罪上作出一定的牺牲 和让步,以减少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的分裂,清除可能由此而导致的人性的异 化,让夫妻反目、父子互质、兄弟相残等风气败坏、道德沦丧现象不至发生。 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人也不可能义无返顾地抛弃亲情,否则他可能会付出惨 重的名誉代价。试想如果
12、夫妻之间秘密交往在他日会被迫成为庭上证言,焙姻 还有何安全可言,如果你每时每刻都在“大义灭亲”里挣扎,人类社会“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还能存在吗? “亲亲相隐”恰好是法律在人情面前,在伦理面 前作出让步,其目的也在于“屈法以伸伦理”,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特点。2、“亲亲相隐”制度“熟人社会”论分析: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社会流 动缓慢,社会变迁迟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对固定,社交圈狭窄,使大多数 人生活在“熟人社会”里。尽管社会发展至今天,陌生人社会已初具规模,但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同性为根基,日出而作,日息而居,出则夫妻同 行,战则父子同伍的熟人社会结构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占据人口四分之三的农 村
13、仍然是主流。而“熟人社会”理论告诉我们,因为熟人之中更容易产生责任 和制约。“亲亲相隐”制度得以存在并被保存至今其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熟 人社会里,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如果妻子指证丈夫,子女指证父母,兄弟相 互背叛,指证之人,背叛之就无法在原来的生活圈中生存,其后果只能是众叛 亲离,背井离乡,如果法律禁止“相隐”,则任何人的隐私都可能面临最严重 的威胁,留下的更多的是“保留,隐瞒、忧虑,猜疑与害怕”。稳定的社会基 础将会被粉碎,熟人社会中的互帮互助、一呼百应、一人有难众人扶持的和谐 局面将会被打破。其结果必然会造成比放纵一般案件中的几个为亲属所庇护的 罪犯更为严重的后果。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的例
14、证比比皆是。如秦自商鞅“不 告奸者腰斩”之法到秦朝严刑峻罚,背离人情,使秦朝历二世而亡就能充分说 明这一点。3、“亲亲相隐”之法价值论分析。笔者认为法律的价值是一个多元化 体系,它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公民自由,司法公正等各种价 值因素。就刑事诉讼领域而言,刑事诉讼活动不仅是一种以恢复过去发生的事 情真相为目标的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程序道德价值目标的选择和实现过程, 其追求的价值主要有实体价值、程序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当实体价值与程序、 社会价值相冲突时,就存在一种价值取向的问题。“亲亲相隐”制度正是法律 在权衡这一利益冲突时作出的无奈选择。这种选择尽管不是最完美的,但确是 最现实的
15、。个案的实体真实与民众的心理承受力之间,法律的无情与焙姻家庭 的稳定之间,公民在是“大义灭亲”换来的众人鄙视还是隐瞒包庇获取的邻里 乡民赞许进行痛苦的选择和法律的宽容之间等等,立法者选择了后者。因为立 法者在价值选择时从有利于其统治,有利于公民承受力,有利于以德治天下换 取民众的信任等价值出发,选择了 “亲亲相隐”,牺牲了部分事实真相其代价 是值得的,说明个案的真实并非法的唯一价值,更重要的价值是顺民心,合民 意。4、“亲亲相隐”制度之人权论分析。近年来,人权观念已受到世界各 国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笔者认为“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持续二千余年就 是人权观念入律的鲜活例证。在“亲亲相隐”制度下,
16、一方面亲属之间的隐私 权、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有限度的沉默权,证人拒绝作证权等一系列现代西 方所标榜的人权均在其中,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古代法律体现 人权保障比现代西方的人权宣扬更具理性,权利更为广泛。汉宣帝确立“亲亲 相隐”入律时所言:“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 亡。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其人性本能,人权意识跃然纸 上。另一方面西方人权观念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亦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从“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制度的设计之初是作为一种 义务而存在,体现了是人性之本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至明清时期,它已经成 为一项权利,体现了伦理道德
17、观念,与人道主义精神不谋而合。与当代人权保 障有异曲同工之妙!5、“亲亲相隐”制度之证据论分析:证据制度是当代诉讼制度核心内 容。而证据的证明力与可采性一直以来是证据制度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证据 证明 力与可采信取决于证据的真实性。“亲亲相隐”制度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首 先,对具有相隐关系的亲属不得提供证言,解决了因为考虑证人的身份进而怀 疑证据的真实性问题,试想如果让妻子指证其犯罪,其证言的证明力及可信度 到底有多大,如其让司法官员挖空心思来判断该证言的真实性,倒不如从根本 上排除妻子指证丈夫以提供虚假证言的可能性;其次,现代证据规则要求证人 出庭作证,言词证据要经过法庭交叉询问,质证方能成
18、为定案的依据,要让妻 子面对着昔日恩爱丈夫,面对着旁听席上父母、子女,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 谁又能保证不翻证?最后,中国古代确立“亲亲相隐”制度未必没有考虑证据 问题。正如日本著名证据法学者松冈义正在分析源于中国的证人拒证权时认 为:“证人为原告或被告之亲属,或为原、被告配偶之亲属时,其所以得能拒 绝证言者,诚以为证言之结果,不仅有害亲属之和谐,而且如为不利亲属之证 言,终为人情所不忍,强使为之,自有违反善良风俗及陈述不实之避害,故法 律承认有此关系之证人具有证言拒绝之权利”。三、抛弃“亲亲相隐”制度之危害“亲亲相隐”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为封建主义垃圾已 被我国当代法律所抛弃。但简
19、单地抛弃并不代表其精神的消亡。笔者结合我国 现行窝藏、包庇罪的司法现状。认为“亲亲相隐”制度被彻底否认和废除并不 科学。禁止“亲亲相隐”在司法实践中的危害日显端倪。1、禁止“亲亲相隐”导致诉讼制度受到损害:首先是证人出庭率偏 低。证人出庭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就有了众多人把目光投向如何保 证证人出庭上,甚至不惜设想用强制手段保证证人能出庭。然而在拒绝作证的 证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确有难言之隐。“熟人社会”理论告诉我们让一个 在“熟人社会”里的证人去指证其亲属,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亲属憎恨,朋友厌 弃,社会圈被阻断,群体凝聚力消失。法律对他们来说未免太过苛刻,这些证 人不愿出庭的现象与我国抛
20、弃“亲亲相隐”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当事人 主义诉讼模式受损。一旦证人拒绝作证,刑事诉讼法设置的证人证言需经当庭 质证的直接言词证据规则成为一纸空文,交叉询问,控、辩双方对证人质证等 进程无法实现,对抗制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刚刚建立就面临着崩溃,整个先 进的诉讼制度面临灾难;第三,法律的权威性降低。禁止亲属相隐毕竟背离人 性,背离人情,即使是忠诚与孝顺受到现代思潮冲击,人们仍然对背信弃义者 敬而远之。法律设定任何人均有作证的义务其本身就不具有合理性,背离人性 的法律是“恶法”,强迫人们遵守“恶法”最终的结果是民众在心里诅咒它,厌恶它,抵触它。这种法律也就失去了意义,法律在 公众的心目中的权威
21、因此而扫地,而一旦法律规定被公众鄙视,法治社会的建 设将更加艰难,依法治国的道路将荆棘重生。2、禁止“亲亲相隐”导致变相株连现象出现。法律不允许亲属之间相 互包庇,意味着公众要在“亲情”与“大义”中作出选择,如果仅此为止倒也 不为过。但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窝藏、包庇者已经触犯刑法,对亲属之间拒绝作 证等行为要受到刑法处罚,这就未免有点骄枉过正。意谓着知悉犯罪情况的人 的亲属不能沉默,不能说谎,不能让犯罪嫌疑人躲在家里,不能供其吃喝、穿 戴、不能让其外逃,不能在亲情、友情、爱情与国法之间作选择,只有一条 路,向司法机关举报并如实指证亲人犯罪,否则就要受到刑事追究。实践中有 大量的案件是丈夫犯罪,妻子
22、窝藏,兄弟犯罪姐妹包庇,儿子犯罪父母资助逃 亡天涯。当犯罪者被缉拿归案时,妻子、姐妹、父母均因窝藏、包庇、伪证等 罪刑亦银当入狱。笔者曾办理过多起类似案件,在这一类案件中因为亲情而使 自己身隐囹圄不能不说是株连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当我们面对孤儿寡母艰难度 日情形,面对老弱病残无助的眼神,面对父母均入狱而无力交纳学费的子女流 落街头,甚至成为犯罪的后继者等等现象时,我们是否应当反思我们的法律设 定窝藏、包庇、伪证罪主体上是否具有正义性?3、禁止“亲亲相隐”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刚刚从十年“文革” 梦魇中醒来的中国人不会忘记,为了 “阶级斗争”与一切地、富、反、坏、右 分子划清界限,儿子可以坦然地
23、批斗年迈的父亲,妻子可以义无反顾地出卖相 濡以沫的丈夫,十几岁的少年带领红卫兵抄、砸自己成长的家庭,昨日互吐心 声的至交一夜之间毅然决然地揭发你,只因为他们相信牺牲了亲情是为了江山 社稷之“大义”。整个社会意识形态被一个“斗”字所控制,其结果是加倍地 满足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文化大革命”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中和平时期“动 乱”的代名词。当私情完全没有生存的空间,当传统的人伦关系被冲垮,当道 德观、价值观出现了疯狂,社会也就失去了可以用“良风正俗”进行自我调节 的能力,“文革”中的那些泯灭人性现象,正是禁止“亲亲相隐”所带来的后 果。亲属必须作证作为一种法定义务仍然被国家意志所认可,不能不说是法律
24、的悲哀。不能不说是二千多年中国法学体系的悲哀。4、禁止“亲亲相隐”导致人权保障难以实现,在人权观念倍受重视, 人权内容更加丰富,人权外延更加广泛的今天,人权已不仅是一个政治上的命 题,同时也是一个法学上的果实。我国已经加入了多项人权国际公约,近期人 权入宪说明我国的人权观念与宪法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容有“沉默 权” “不被强迫的自证其罪权” “个人隐私权” “拒绝作证权”等多种人权内 容的“亲亲相隐”制度却一再被抛弃,使得我们的人权保障在法律体系内缺少 应有的载体。当我们在为“刑讯逼供” “超期羁押” “非法取证” “变相关押 证人”等违法违规现象探求对策时,接纳、继承“亲亲相隐”制度不失为一剂 良药。否则我们一边在高喊保障人权,另一方面又在法庭上痛斥窝藏、包庇者 的情形将继续沿续,真正的符合人性的人权终究难以实现,国际社会对中国人 权现状的攻击也将持续,法治社会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四、限度确立“亲亲相隐”制度之设想笔者并不否认“亲亲相隐”具有相当程度的局限性,也无意认为该制 度具有无上功能。在宗法制度下或三纲五常原则下其浓厚的封建色彩,等级观念、家长制度仍应受到批判。见义勇 为,大义灭亲、行为高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32151.27-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27部分:陆上交通运输企业
- 合同审批及归档流程及图表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精美课件
- 转让宅基地协议书
- 人工挖孔桩民工劳务合同范本
- 发电机培训课件
- 煤炭购销居间标准合同范本
- 教师实习合同协议范文
- 基于云计算的2024年度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实施合同
- 猪场入股协议书范本大全
- 气体灭火系统验收表1
- 生产准备三查四定检查表
- 计算机数据备份记录表格
- DB11T 2000-2022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共7张PPT)
- 2021小学语文《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 外科学教学课件:周围神经损伤
- 杆塔分解组立
- JJG 861-2007 酶标分析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13培智二年级语文上册《土木火》教案
- 中医气功学导论期末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