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素材_第1页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素材_第2页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素材_第3页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素材_第4页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素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解释,理解其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参考答案: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2.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

2、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5.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体会:示例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主导,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就会疑惑。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参考

3、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这里用第二义。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指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信”,指诚信。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四、背诵全文。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参考答案:成语出处意思岁寒松柏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松柏岁寒不凋。比喻在逆境中能保持节操的人循循善

4、诱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欲罢不能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文质彬彬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闻一知十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形容非常聪明,善于类推血气方刚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任重道远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举一反三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一件事情类推

5、而知道许多事情.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重点)正确理解十二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以及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2.准确朗读课文,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碰!乐团改编论语完美和音,惊艳全场!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是一门关注人

6、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自主学习(一)走近孔子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孔

7、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累累若丧家之犬)。(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2.孔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二)认识论语论语是对中国

8、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三)文体知识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章、段落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9、。三、初读感知轻松听一听:学生听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1.读准字音2.读准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四、细读探究请借助课下解释,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用现代汉语说出每一章的大意。方法提示: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可以把解释写到词语旁边。3.口头说出每一章论语的大意。(一)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11、不亦君子乎?1.重点字词解释:(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指孔子。(2)而:连词,表顺接。(3)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4)之:代所学的知识(7)说:同“悦”,愉快。(8)朋:指志同道合的人。(9)亦:副词,也。(10)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11)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12)愠:生气,发怒。(13)君子:有才德的人。(14)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2.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3.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修身做人(二)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

1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重点字词解释:(1)三省(x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2)忠:竭尽自己的心力。(3)信:诚信。(4)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三)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重点字词解释:(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2)惑:迷惑,疑惑。(3)天命:上天

13、的意旨。(4)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5)从心所欲:顺从意愿。(6)逾矩:越过法度。逾,超过;矩,法度。2.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别人说话能明辨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3.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四)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2)小组合作翻译。译文复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14、这一章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孔子,更多的是关注现世,关注人生、人性、人际关系,更加务实。他的思想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讲求人生在世有所作为。也正因为他成就了中华文明,成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论语西方的圣经导入新课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重点)正确理解十二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以及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

15、之道。(难点)第一课时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2.准确朗读课文,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课时目标走近孔子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6、。自主学习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累累若丧家之犬)。(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资料链接(1)、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2、孔子思想资料链接2、孔子思想(2)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

17、倦”“因材施教”资料链接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认识论语自主学习文体知识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章、段落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

18、、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语录体自主学习轻松听一听:学生听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初读感知听读课文曾子()吾()三省吾身()传不习乎()逾矩()罔()殆()箪()堪()好之者()曲肱()焉()如斯夫()笃志()论语()不亦说乎()愠()znwxnchunyjdidnknhonynfdlnyuyn读准字音wn初读感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19、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读准节奏初读感知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20、近思,仁在其中矣”读准节奏初读感知请借助课下解释,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用现代汉语说出每一章的大意。方法提示: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可以把解释写到词语旁边。3.口头说出每一章论语的大意。细读探究结合解释,读通大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连词,表顺承,然后。按时温习。时,按时。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了解。连词,表转折,然而、却。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

21、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第一章: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获得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此为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细读探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替人谋划事情。为,替。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