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含解析)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含解析)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含解析)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含解析)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10考点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值基础点重难点1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气候类用亚寒带针引林气候地中海热播沙漠气候热带李;&气候热带令原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源帝海 洋性气候用.热带 利从气中冰原(假普原气候热情雨林(候陆地自然带冰原带苔原带收底带针叶林特温带落温带草原带然带荒漠带焦游乎雨林带料潜草原带肝热带常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亚热带 常闻硬 叶林带但带雨林带提示 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因此自然带多以植物命名,表 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 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

2、规律)影响 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星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 基础分布 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笠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笠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小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呼b|冰原带|苔原一 _|亚寒带针叶林犷|温带落叶阔叶林用 亚热带裾绿即I热带季雨林带 低纬熔带一林带港海f内陆一沿海3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受海陆分布、地上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 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如下表。自然带和地左

3、景网因素 地区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件分布成因理想状态)海陆南半球分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S现实状:见)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南美洲巴 塔哥尼塔 高原温带草:原 带、温带落 叶阔叶林 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 西风.处于背风坡科辿勒拉 山系西恻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辿勒拉山系的 阻挡东非高原热带出林带热带中东带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洋流北半球中 高纬度的 大陆东西 两岸东西两岸 的自然带 分布纬度 应该大致 相当东岸向较 低纬度延 伸,西岸向 较高纬度 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 大陆东岸是寒流, 降温减湿:大陆西 岸是暖流,增温 增湿南半球副热

4、带地区的大陆西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塞流起降温减湿 作用Ju斤水分昆仑山麓 一应罗河 谷地温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绿洲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河水灌溉汪息点.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 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如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 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 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并非是毫无联系的两个概念(1)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会使地带性分布 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2)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

5、基本 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 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 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3。小题快做I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数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完成13题。燥度增加1.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的植被类型是()B.A3D.C.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最低,位于热带,且干燥度最低, 最湿润,应为热带雨林,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故选 A项。2.图中代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B.苔原A.草原D.阔叶林C.针叶林答案

6、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横穿整个大陆,位于温带,纬度较高, 且干燥度居中,所以最有可能的植被类型是针叶林,故选 C项。3.图中与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B.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A.太阳辐射 人类活动D.地表径流 土壤性质C.洋流性质 地形起伏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低纬度,且干燥度大,应该属于 热带荒漠,具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位于温带,且干燥度大,应该属于温带荒漠,具形成原因是远离海洋,降水少。故选B项下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45题。4.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非地带性现象的是 ()B. bA. aD. dC. c答案 D解析

7、 a、c方向的变化都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方向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方向的变化受山地地形影响,呈现出非地带性。选 Do5.上述非地带性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B.海陆分布A.地形D.岩石性质C.洋流答案 A解析由上题可知主导因素为地形。!命题法解题法考法综述关于水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考查,多以区域图、自然带分布图或 示意图、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等为背景设题,考查自然带的判读或影 响因素。命题法1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典例1 读图,完成下题。蚪芾寸XJ 一面南阿|世U /7亚热带阻温情海洋Q性气候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

8、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考查地理环境要素的分布规律。水系的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因素的影响,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的制约,而地形、 地质等因素均属非地带性因素,故选项 A、B、D错误。热带荒漠的 分布主要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 律的特点,故选项C正确。答案C【解题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递减太阳辐射:赤道一一商极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9、 热量带:赤道两极植被:赤道错误!两极酸性、中性、偏碱性土壤:赤道 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递减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一一内陆递减降水量:沿海一一内陆森林、草原、荒漠植被:沿海 内陆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土壤:沿海内陆命题法2非地带性因素典例2读非洲局部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六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B.A.D.C.(2)图中两地的自然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解析第(1)题,位于赤道附近,本应为热带雨林带,但受地 形影响,形成热带草原带。位于东南信风的

10、迎风坡,多地形雨;加 之沿岸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都属于非地带性分布。第 (2)题,都属于热带草原带;地是受地形影响而形成,属于非地 带性,地属于地带性分布。答案(1)B (2)A【解题法】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现象的分类“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改变”: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 变化。“约束”: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 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 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 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 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 一

11、致,就是非地带性。.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 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 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对点题必刷题1 .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 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 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 .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 一草原一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一草甸一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 一草原一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 一绿洲景观 答案 A解析 文献中表述的是由太阳辐射分布

12、不均而产生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一草原一荒 漠景观属于此规律;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 一草甸一寒漠 景观属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 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观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 一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 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答案 C解析 本

13、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客家人南迁路线 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律。秦岭一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B.热带草原带A.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答案 A解析根据纬度信息及海陆位置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埃及及其周边地区;该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降水稀少,形成了 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应为热带荒漠带。 故A 选项正确。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 上

14、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 以恢复。据此完成45题。 X13火山商程,tn一 珊瑚礁4. 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B.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图中显示 K岛位于低纬度地 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故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B.种源丰富D.光照充足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 条件是()A.海拔高C.火山灰深厚答案 C注意题中关键信息:火山爆发而植被消失,4年后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同为热带雨林气候 条件,此地独特条件就是有过火山爆发。下

15、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67题。B.荒漠D.针阔混交林)A.草原C.针叶林答案 AB.洋流D.季风解析 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 A项。7.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C.地形答案 D解析 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 为夏季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势力逐渐减弱, 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森林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 故 选项D正确。50读图,完成89题。.图中岛屿两侧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D,非地

16、带性答案 D解析 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地位于东南信风迎 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 C解析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 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 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 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 带雨林带。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