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司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之我见2015-01-15田杰大成律师事务所因为实务需要以及理论研究兴趣,笔者在思考公司法相关法律问题时,例如公司 的对外赠与和担保行为如何认识和解释等,疑问颇多。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到公司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问题。但手头现有的观点似乎均难以令人满意和信 服。这促使笔者结合自己对公司法的理解,继续探索公司法的基本理论问题。1民事主体之能力 民事主体之能力或曰民事能力是指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 事行为能力。二者相联系,但其概念和作用实则截然不同。1民事权利能力关于权利能力之概念和理解,笔者赞同徐国栋教授在其民法总 论一文中的论述。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
2、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资格”。“权利能力本质上是充当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故权利能力在很大程度 上等同于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利能力作为法律确认法律主体的工具,其体现的是国家与私人之间的纵向公法 性的法律关系,是民法“确认”功能(此为徐国栋教授的观点,笔者深为赞同)的 具体体现。权利能力通常分为一般的权利能力和特别的权利能力。前者是指不分年龄、性别、 国籍、宗教等普遍享有的权利能力;后者是指法律赋予符合特定条件的民事主体 的能力,如公证机构从事公证行为的资格。2民事行为能力行为能力的定义,学者给出的答案略有不同。徐国栋教授认为,“是自然人以自 己的行为独立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能力”。而梁慧星教授认为
3、,“指民事主体据以 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以自己的民事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 法律资格”。尽管在定义中,徐教授强调,行为能力是针对“自然人”的法律制度,似乎排除“法 人”等民事主体,但实则其并不排斥讨论法人之“行为能力”的问题,只是认为“法 人无自然人一样的先出生,后获得行使自己权利的心智条件的过程,因而无必要 既有权利能力,又有行为能力,有权利能力足矣”。双方两定义中,梁教授认为 行为能力是“法律资格”,而徐教授认为是“能力”。笔者认为,行为能力不是什么“法 律资格”,而是指民事主体意思形成和表达能力的事实状态,是个事实认定的问 题。各国在认定行为能力这一事实时的标准,大多以年
4、龄为主,即达到一定年龄即视 为有行为能力,并同时考察行为人之精神状况以确定具体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 究其实质,行为能力的标准是行为人之智力或理智高低。年幼者,智力尚未发育 成熟,难以对事物作出有效的认知和判断。概言之,行为能力的核心在于行为人 之意思形成和表达能力,或简曰意思能力。没有意思能力当无行为能力,意思能 力不济,可能就会视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行为能力制度主要是解决行为人的行为法律效力及其行为责任分配和承担的法 律问题。前者主要应用于民事法律行为(以合同行为为主)领域,而后者集中体 现在侵权法领域。2法人的权利能力前面所述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主要基于对自然人行为之归纳和总结
5、,完全适用于自然人之民事主体。盖因法人制度产生较晚,且理论对于法人本质争论之莫衷一是,上述民事权利能 力和行为能力的理论,尽管被视为民事主体普遍适用之制度,但实际适用于法人(限于篇幅及其笔者研究范围所限,这里的法人主要是指公司法人)时,多有龃 龉不适。容分述之。1企业法人权利能力与经营范围论及法人权利能力,学者的论述大多雷同。大多 数均认为,公司法人的权利能力与其经营范围(或曰目的)相一致,换言之,公 司的经营范围就是公司权利能力的范围。除此之外,学者大都在与自然人的权利 能力比较时认为,法人的权利能力还受限于其自然性质以及法律规定。这大概源 于民法通则对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明确规定有关。
6、徐国栋和梁慧星教授同时在其各自的民法总论中提及民法通则第42条 之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并据此认为,经营 范围是企业法人的权利能力的范围。笔者以为,这一观点需要重新审视。(a)诚如徐国栋教授在分析权利能力时指出的那样,权利能力实际上体现的是私 人与主权者之间的纵向关系,是具有公法性质的规范。这一特别决定了权利能力 是具有强制性的不容私人意志影响和改变的法律制度。违反权利能力规定的,一 定无效。(b)公司或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性质上是公法性质的强制性规定吗?这里需要甄 别两个层次的问题。首先,就某一公司的经营范围的具体内容而言,并非源自法律规定,实际上是股 东在设立
7、公司时自主决定的,即是私人意志决定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营 范围绝非权利能力的范围。何况,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股东可以根据市场商机, 不时地变更公司的经营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的经营范围并非法定,法律 绝不会限制具体公司的经营范围。再者,正确理解民法通则第42条也是关键。这个条文也许立法时的确依据 传统法人权利能力之理解而为之。实则就文义而言,本条并没有将经营范围等同 于权利能力的意思。本条主旨其实是为了保护股东的利益,限制公司不得随意超 越股东设定的经营范围。经营范围不过是股东对公司的授权范围,于此情况下, 公司当然不能超越经营范围,肆意损害股东利益。在民法通则制定之当时, 国有企业是
8、市场的绝对主体,因此这一规定也就不难理解了。(c)经营范围是权利能力的主张会陷入自我矛盾。如前所述,权利能力是法律强 制性的公法性规定,违者无效。然而,现实之发展显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并 非无效,这体现在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之司法解释(一)第 十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 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因此,学者不 得不修正这一主张,认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并非当然无效,应视情况而定。(d)那么公司的经营范围如何理解?经营范围不过是股东作为本人对公司这一代 理人的代理权限而已(见“股东与公司关系的代理解读”一文
9、)。既非权利能力, 更非行为能力。2公司之权利能力的边界 既如此,公司的权利能力的边界如何界定呢?笔者认为,基于前文对权利能力之 公法性规范之理解,公司法人的权利能力不限于经营范围,亦不适合从正面界定 其范围,而应以负面清单的形式界定之。易言之,除法律、行政法规设有禁止性、 限制性或特许条件之外,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其他经营行为均属于公司法人之权利 能力范围。这其实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之司法解释(一)第十条所体现 的精神。举例说明之,对一般公司而言,吸收和发放存款之经营行为,因为有法律明确的 规定须取得相关特许方能为之,那么擅自为之,即是超越了其权利能力,其经营 行为必然无效。而就一般经营行
10、为而言,法律不应因为公司的经营范围未涵盖之就认定其为无 效,如一家生产型公司在没有技术咨询或租赁等营业范围时,对外提供技术咨询 或厂房租赁之合同,就不能轻易认定为无效。3公司法人的行为能力1传统观点盖因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的影响,关于法人行为能力的传统观点大体如下:(a)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起发生和消灭,两者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完全一致。(b)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范围完全一致,与其经营范围相同。(c)法人的行为能力由其机关或代表人实现。同时,基于法人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高度一致性,学者徐国栋和梁慧星教授均 认为,法人仅需权利能力制度即可,无须牵强比附自然人去研究法人的行为能力。 似乎民事行为
11、能力制度对公司法人而言没有意义了。对于上述传统观点,笔者有如下纠结的疑问:民事行为能力既已提至自然人和法 人之上的上位概念,在对自然人和法人适用时,应遵循同样的逻辑和标准,为什 么在讨论自然人之行为能力时着眼于理智、判断力和意思能力等,而在讨论法人 时绝无该等踪迹可循?又者,在讨论自然人行为能力时无所谓“范围”而言,但在 讨论法人行为能力时,为何总是强调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范围一致呢?而笔者在阅读朱慈蕴教授著作公司法原论(2011年6月出版)时,颇为惊 吓的发现,该书把公司担保、借贷、重大资产处置等经营行为,单独列出并冠以 “公司的特殊行为能力”(该书第十一章,见159页)之名加以讨论。这其中的
12、理 论基础,笔者无从知晓,也不得其解。2笔者的观点:法人之意思能力笔者认为,既然民事行为能力关注和判断标准是 行为人的智力、精神等意思能力,且其表达的是一个事实问题的话,那么在公司 法人场合,同样应一以贯之地加以适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作为法人其存在所 谓的“心智、精神等意思能力”问题吗?如同梁慧星教授所注意到的,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以对法人本质的理解为前提的。 而如同笔者在股东与公司关系之代理解读一文中所表达的,窃以为,公司法 人的本质在于对公司自然人管理者(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意志之拟制,即将 自然人的意志拟制为法人的意志。毕竟,没有具体的自然人,法人无以形成其意 思,亦无以对外表达其意思。
13、没有拟制即无法人。根据现行公司法,任何一家公司在设立时均存在股东(或股东会)、董事会 (或执行董事)以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作为已经独立的存在的民事主体, 其与公司之间必然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如同本人与代理人一样),不存在人格被 公司吸收的问题(尽管公司法把股东会作为公司的一个权力机关),那么公 司所能拟制的意志只能也必然是股东以外的意思形成机关的意志,这个机关就是 公司的董事会或执行董事。那么为什么拟制的不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意志呢?这是因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对公司而言不过是对外的意思表示机关,而非意思形成机关。没有意思形成何以 对外意思表示?这仿佛是自然人之大脑与嘴的关系。对于公司而言,董
14、事会、执 行董事之意志就是公司的大脑,而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嘴。所以,所拟制的必然 是意思形成机关的意志,而非意思表示机关的意志。实践中,每一间公司均有其运行机制,确保公司的意思形成机关和意思表示机关 能有效地运作。如果任何一名董事、执行董事或法定代表人发生死亡或变为无行 为能力人,可随时变更之,而不至于让公司的意思形成或表示出现障碍。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因为公司的自我更新的机制,其“智力”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其 不大会出现无法形成或表示意思的情况,所以学者才会认为,行为能力制度对于 法人而言无足轻重,可以省略不谈。简言之,公司法人系拟制担任其管理机关之自然人的意志,而被拟制自然人因为 可以随
15、时变更,因此公司法人之意思能力(亦即行为能力)绝大部分时候均处于 完全行为能力之状态。这显然与权利能力范围毫无关系。3公司法人无行为能力与公司僵局上述分析表明,公司法人因为系拟制自然人之 意志,且其可以随时变更该等自然人,所以其通常均处于完全行为能力状态。但 这并非绝对的。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意思形成和对外表示有其固有的路径和链条,即股 东(会)是最高的意思形成机关,这里的意思是概括性的宽泛的意思,通常是对 公司的经营目的和目标等作出的意思;其次,股东(会)的意思被公司的董事会 (或执行董事,下同)所接受、细化和执行,并进而形成公司的意思,当然这里 体现了股东对公司董事会(亦即对公司)的授权
16、;再次,董事会形成的意思,则 通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公司的公章的形式对外进行意思表示。上述关于公司之意思发生过程的三个层次中,股东(会)意思是原生性的,属于 代理关系中本人的意思,而公司董事会的意思源于股东(会)的意思,属于继受 发展而来的意思,暂称其为继发性意思。这两个意思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公司得以 正常运行和行为的前提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股东之间的问题、股东与董 事之间的问题以及董事之间的问题,公司的意思形成链条出现运行机制失灵情 况,从而导致公司无法有效地进行意思表示。易言之,此时公司丧失了意思能力, 亦即丧失了其行为能力。与自然人之行为能力相比较,作为组织体,公司的意思能力要不处于
17、完全行为能 力状态,要不则处于无行为能力状态,不存在所谓的限制行为能力问题。而一旦 丧失了行为能力,对于股东而言,其设立公司的目的就落空,其当然有权解除与 公司之间的代理关系,这一当然的后果就是解散公司本身。言至此,熟悉公司法的读者大概立马就会想起,笔者前述的公司无行为能力状态 所指的就是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公司僵局的情况。于此情形,法院 可以根据股东申请予以解散公司。之所以不是强制性的解散,大抵是为了保留给 僵局各方自我协调而恢复意思能力的机会。而最高人民法院就公司法司法解 释(二)中第一条明确列明的三项僵局情形实际上所指的均是公司无法形成意思 的情况,即丧失意思能力,亦即丧失行为能力
18、。该司法解释规定如下:第一条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下列事 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 受理:(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 严重困难的:(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 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 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四)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 失的情形。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 以偿还全部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起解 散公司诉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