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7/7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观点::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经过人民的想象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二、上古神话的保留: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国内经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发明创建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种类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己不可摇动的信念。二、中国神话的民

2、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福精神更加显然。(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公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

3、“神”。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略: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流传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还有6篇笙诗。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献诗说很大多数由卿医生所献;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分类.风,国风,各地的民歌;.雅,大雅篇,小雅篇,切合礼仪规范的乐曲;.颂,祭祀所以的音乐,颂扬祖先的善事。用诗政治参照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兴者,先言他物以惹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绘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委婉地表露诗人心里情感,或衬着气氛。(二)、比者,比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在诗经中,经常是比兴兼用

4、。(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能够用来叙事,也能够议论抒情。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一、思想内容:反应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如大雅生民)反应劳动生产表现贵族生活(如小雅鹿鸣)揭穿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反应战争徭役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反应爱情婚姻生活二、艺术特点:()(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善于描绘平时生活中的详细事物,刻画平时生活的详细细节,的详细场景,并经过这些自然地表达心里情感。塑造平时生活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二)表现手法:赋、比、兴。赋:展示现实生活的基本手法比:形象地展示生活和表达情

5、感的基本手法兴:表达情感和创建情景气氛的主要手法(三)章法:重章叠句重章: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上也大概相同,只在重点处改换个别字词。“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比如:周南芣苢、周南卷耳叠句:诗句重叠。比如:鄘风相鼠、豳风东山(四)句式:四言为主,也有不少杂言。(五)语言风格:简短通俗、生动形象。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识记:一、记言文之祖、记事文之祖记言文之祖:尚书叙事文之祖:春秋二、“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P91)识记:一、先秦说理散文代表作品的基本形式语录体和韵散联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二、庄子一书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

6、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一)寓言即虚构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语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语言,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多数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二)构造线索模糊秘密,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络,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要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理解:一、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脉络(P91)1)论语和墨子。词约语丰。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2)孟子和庄子。前者

7、基本上仍是语录体,但已有显着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打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3)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二、孟子的文学成就(P93-95)(一)气势浩然一方面源于孟子本人的人格精神,即“荣华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严不能屈”的正气,发而为文则情感强烈,词锋犀利。另一方面,孟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二)长于雄辩(1)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如类比推理、二难推理等)。(齐桓晋文之事章,告子上)(2)用比喻或寓言故事说明道理,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齐桓晋文之事章,离娄下)(三)

8、擅长譬喻在争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详细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勉强,却使孟子的争辩,富于形象性,拥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四)语言理解晓畅,平实浅近,精练简洁。是成熟、标准的书面语。1)深入浅出,理解易懂,很少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2)精华正确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识记:一、楚辞含义:以拥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诗歌总集。楚辞体的主要特点(一)多用语气词“兮”,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散

9、文化倾向:打破了四言的定格,诗的构造篇幅扩大。(三)音乐性强(四)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二、屈原的作品:史载25篇,据考据,一般认为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共9篇)、九章(共11篇)这23篇为屈原所作。理解: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一)生平:名平,字原;楚王同姓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与后代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推荐人才后任三闾医生掌管王族屈、景、昭三姓事物,负责宗庙祭祀和王孙公子教育遭顷襄王放逐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等处,终投江汨罗。(二)思想人格:爱国忠君,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坚持理想信念(史记屈原贾生传记;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创作的渔父)造成屈原悲剧的两大原因(一)外在政治原因:与最高

10、统治公司政见不合,又遭小人谗害。(二)内在性格原因:诗人气质与环境矛盾造成的悲剧。二、屈原的创作特点浓郁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拥有情节变化的抒情过程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创建了复杂而巧妙的象征系统。形式和语言的创新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大量采用语助词“兮”以及楚地方言入诗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识记:一、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二、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羽猎赋理解:汉赋的发展脉络汉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期:骚体赋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2)仿效离骚创作:多用语助词“兮”;批判现实;情调凄

11、恻哀婉。3)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以及司马相如长门赋大人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兴隆期:汉大赋(散体大赋)1)从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二百年间。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3)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以及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衰微(转变)期:抒情小赋1)东汉和帝此后。2)现实促进作家从永垂不朽转为讽刺时世;铺张扬厉的长篇变为抒情咏物的短篇。3)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还有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识记:一、史记概略: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由五体组成:(1)

12、本纪十二篇(记“王迹所兴”,即历代帝王或实际统治者事迹,如项羽本纪)2)表十篇(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年表)3)书八篇(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4)世家三十篇(记录王侯外戚及个别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事迹,如孔子世家)(5)传记七十篇(历代上自将相,下至游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如货殖传记屈原贾生传记)二、互见法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点,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点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表现、理解:一、史记的叙事艺术、独到的叙事构造大构造上有五种体例相互补充,勾联天人,贯通古今。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郑樵通志)小构造上依据传主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

13、确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题来编排人物传记。基来源则为:政治地位、时间次序、以类相从原则。、深层的原因探讨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但有时陷入宿命论、合理的叙事时间叙事次序:顺叙、倒叙、插叙叙事速度:一是详写事件发展的主因,略写最终结果;二是将重要事件放大、放慢,详尽表达,而一般事件就一笔带过,或简单归纳表达二、史记的写人艺术、数量众多,波及范围广帝王将相,刺客游侠,商人倡优、抓住个性,精心选材、运用互见法,多层面刻画人物第四章两汉乐府诗识记:一、乐府秦汉时朝廷建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汉魏六朝,人们把合乐而歌的诗称为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嘲讽诗宋元此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二、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

14、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收集、保留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三、两汉乐府诗的收集、保留情况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保留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汉乐府诗主要保留在相和歌辞(最多)、郊庙歌辞、鼓动曲辞、杂歌谣辞中。理解: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叙事艺术(一)思想内容(1)反应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战城南,十五参军征)(2)对两性爱恨的暴露和表白(有所思,上邪,江南)3)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薤露,蒿里,长歌行)(二)叙事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1)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实时摄入画面(2)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显然的尚奇倾

15、向例:天马(汗血宝马)(3)多拥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如前孔雀东南飞(4)塑造了一批绘声绘色的人物形象,如前陌上桑、孔雀东南飞5)在叙事技巧上,详略适当、繁简有法详于叙事,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衣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识记:汉书的体例及构造体例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于更始帝二年(24年),共230年史事构造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传记,共100篇。80多万字理解:汉书的叙事艺术(一)沉着叙事而不挟带感情,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二)强调与制度起源有关的“故事”、先例,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露(三)材料安排地点的一致性,如篇末安排生活小故事的写法,以追叙、补叙总结人物一世第七章东汉文人诗识记:一、现存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歌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二、东汉文人五言诗歌成熟的标志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理解:一、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风格思想内容游子思乡和羁旅情怀(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青青河边草、迢迢牵牛星)揭露人生哲理,如:生命短促,实时行乐(生年不满百)艺术风格深入浅出的艺术构想,富于想象的比喻手法,情景相衬的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