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亲自整理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适用文学综合考研_第1页
个人亲自整理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适用文学综合考研_第2页
个人亲自整理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适用文学综合考研_第3页
个人亲自整理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适用文学综合考研_第4页
个人亲自整理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适用文学综合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62 TOC o 1-3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PAGEREF _Toc279923360 h 2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 PAGEREF _Toc279923361 h 2鲁迅的创作 PAGEREF _Toc279923362 h 4野草与朝花夕拾 PAGEREF _Toc279923363 h 6郭沫若 PAGEREF _Toc279923364 h 7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 PAGEREF _Toc279923365 h 9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 PAGEREF _Toc279923366 h 11冰心 PAGEREF _Toc279923367 h 12新月派的诗论与

2、诗作 PAGEREF _Toc279923368 h 14第二个十年(1928-1937) PAGEREF _Toc279923369 h 1730年代文艺发展与“左联”的建立 PAGEREF _Toc279923370 h 17曹禺与现代戏剧巅峰之作雷雨 PAGEREF _Toc279923371 h 19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 PAGEREF _Toc279923372 h 21老舍的短篇小说 PAGEREF _Toc279923373 h 23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 PAGEREF _Toc279923374 h 25巴金的小说世界 PAGEREF _Toc279923375 h 28“现代派”

3、与戴望舒的现代诗 PAGEREF _Toc279923376 h 30京派作家 PAGEREF _Toc279923377 h 33海派与新感觉派小说 PAGEREF _Toc279923378 h 35沈从文与他的“湘西世界” PAGEREF _Toc279923379 h 38鲁迅的杂文 PAGEREF _Toc279923380 h 41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PAGEREF _Toc279923381 h 43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PAGEREF _Toc279923382 h 44第三个十年(1937-1949) PAGEREF _Toc279923383 h 45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

4、PAGEREF _Toc279923384 h 45丁玲小说创作的演变 PAGEREF _Toc279923385 h 49张爱玲的创作 PAGEREF _Toc279923386 h 51钱钟书的围城 PAGEREF _Toc279923387 h 53第一个十年(1917-1927)1、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1、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1)渠道:高校(北大),杂志(新青年),文人(学生团体:新潮社等)。 (2)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抨击旧文化(传统文化);输入新文明(西方文明)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鲜明地提出“人

5、权”“平等”“自由”的思想;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科学。 *思考: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过激主义态度? 思想启蒙的第二个方面: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胡适提出“输入学理”:1919年底,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总结了包括文学思潮在内的五四涌现出的新思潮的理论意义,即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3、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内容 (1)倡导: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须讲求文法之结构

6、。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语语须有个我在。须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刊发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文响应胡适,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封建文学宣战。 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双簧信”,给文学革命造势。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从语言文字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势在必行。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2)主要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周作人1918年

7、12月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的“人的文学”的观念 。 4、文学革命过程中的三大论争(19191925):新文学阵营对复古主义的批判 (1)对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的批判: (2)对“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吴宓在南京主编的学衡杂志,撰稿人有梅光迪、胡先骕,称“学衡派”。 (3) 对“甲寅派”的论争:章士钊复刊了甲寅周刊,发表评新文学运动等文,反对白话。 二、对文学革命的评价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它带来了文学全面的革新和解放。1、历史功绩: (1)在文学观念上:在文学观念上 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观念 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

8、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 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 (2)在文学内容上 :体现着现代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 和民族主义思想, 洋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3)在文学语言与形式上 :摒除文言文,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实现文学的 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2)局限性: 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 理论主张上的激进主义态度和创作感情上对传统的依恋,形成尖锐

9、的矛盾。 鲁迅的创作一、生平与思想发展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主要创作:(1)早期:新生杂志,与其弟合办,未果。(2)文言论文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回国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文言小说怀旧写辛亥革命爆发时,一个小镇上的骚乱。(3)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4)现代白话小说集呐喊彷徨,1936年出版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朝花夕拾二、呐喊彷徨小说集: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原创性、先锋性、经典性。(一)思想成就: 以反封建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思想贯穿始终。 1、寻找辛亥革命失败的原

10、因,乃是知识分子和庸众的隔膜。 阿Q正传药复仇(二) 2、农民革命的狭隘性,阿Q正传中农民的“皇帝梦”。 3、鲁迅的立人思想、改造国民性思想。画出国民的魂灵。 4、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独异的个人相对立于庸众,这两类典型形象是对现代文学的卓越贡献。 鲁迅有一段经典的对这群“庸众”的描绘:“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们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娜拉走后怎样)

11、5、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旧式知识分子。白光孔乙己;否定性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象。 肥皂中的假道学、高老夫子,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新式知识分子形象。 伤逝中的涓生的个人主义的失败,祝福中的“我”,在酒楼上中在空虚中妥协成为生命的空壳的吕纬甫;孤独者魏连殳的以恶抗恶。 6、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祝福里的祥林嫂,离婚中的爱姑,伤逝是探索五四新女性的出路的名篇,子君的死的意义与娜拉的出走 。7、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求索 鲁迅小说的鬼气,死亡意象(二)形式的特别(补) 鲁迅的小说形式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典范,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的实验性、先锋性。 野草与朝花夕拾郭沫若一、郭沫若生平和创作概况 郭沫若

12、(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别号鼎堂,沫若是他留学日本后所取的笔名。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 创作: (1)第一本诗集女神 (2)剧诗:六部大型历史剧(戏剧与诗的和谐统一) 棠棣之花,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屈原、虎符、高渐离(亦名筑)、孔雀胆、南冠草 (3)小说创作 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塔收集有他早期小说七篇 ;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落叶和创作集橄榄。 二、女神: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之作(一)女神的内容:1、毁坏旧事物,创造新事物。2、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表现叛逆的自我形象,变偶像崇拜为自我崇拜

13、。3、泛神论的影响 。 对于泛神论郭沫若也有其独特的理解:“泛神便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4、爱国情思的抒发。炉中煤5、对劳动者的歌颂,对社会主义的向往。6、对大自然的歌颂。如晨安、光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二)女神的艺术特色: 1、在诗的形式上,冲破一切旧形式的束缚,为诗歌的革新与创造树立了榜样。 郭沫若的诗歌主张: “诗的本质专在抒情,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为诗”,主张诗歌形式上应“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同时又认为“情绪的世界便是一个波动的世界,节奏的世界”,“虽没有一定的外形的韵律,但在自体是有节奏的”。2、积极乐

14、观的浪漫主义特色。3、借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充分利用想象。4、象征手法的普遍运用。5、情感的夸张:(1)形象的夸张:(2)意境的夸张: 这些都反映了五四的狂飙突进精神。6、语言丰美华赡,广泛运用从远古神话到现代科技的各种典故、术语,丰富了诗的语汇。7、缺陷:三、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补充)四、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补充)郁达夫与自叙传小说一、生平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原籍浙江富阳,创造社作家,反映了创造社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创作时间较长。 (1)创作 郁达夫的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表现自我和反映社会人生这两大类型。 前期代表作:早期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晚期迟桂花。后期代

15、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2)表现自我类小说: 沉沦:自渎(自责)窥浴听淫声狎妓等。 迟桂花 人物:单身中年男人:“我”(作者)、叙述者、小说主人公三位一体。 朋友:翁则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第二次结婚。 妹(朋友的妹妹):年青守寡的女人。 主题:灵肉冲突自戕忏悔复萌(冲突) “迟桂花”的潜在涵义: 艺术上的成熟之处:(与前期小说相比) A.从感性美向理性美转化。 B.在抒情方式上,由“作者,小说主人公、叙述者”三者合一,直抒胸臆的方式,转向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与诗的意境的营造上。 (3)反映社会人生小说:描写被压迫的劳动者或普通平民的苦难生活,赞扬黑暗社会中挣扎的人物的人性美。(春

16、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二、郁达夫小说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1、“自叙传”叙事色彩: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如作品中的“他”“我”“老郁”“文朴”“于质夫”“李白时”“黄仲则”“伊人”等。 2、塑造了一批“零余者”形象: 3、坦率真实的心理暴露。 4、感伤的抒情 5、结构的散文化 6、创立了现代小说的崭新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7、流丽、清新的文笔三、怎样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性描写(补充)周作人与美文的倡导一、生平和创作概况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文研会发起人之一,1908年5月与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结婚。周作人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即小

17、品文。(1)创作概况: 对于新文学批评理论建树贡献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人的文学一文,代表他建设新文学的主张,是文学革命的代表性理论著作。 1919年,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平民文学一文,提出“平民文学”的主张。 (2)散文两大类别:集中于20年代,议论各种社会问题,文艺问题的杂感 内容: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不良社会现象。 特点:“少敦厚温和气”;语言浮躁,凌厉;常有“反语”,富有战斗力。如:碰伤二、周作人美文的特点 1、谈论日常生活琐事,表达个人闲情逸志的白话体的纯散文。内容庞杂,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几乎无所不谈,无奇不有。 如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地方色彩浓郁,尤喜北京与江浙一带的风俗,以此

18、形成他散文的文化底蕴的基础,有较为浓厚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2、这些散文主要表达了他想脱离现实,消极避世,及时行乐的思想。 3、艺术上颇具功力:风格平和冲淡,以平易自然的态度娓娓道来;形式短小简洁,风格独特,在当时影响很大,称之为“美文”。如名篇谈酒:喝酒的趣味在什么地方:“照我说来,酒的趣味只在饮的时候,我想悦乐大抵在做的这一刹那,倘若说是陶然那也当是杯在口的一刻罢。” 4、“闲话风”:“任心”“随意”;悠然出世之感 如喝茶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美文多收在他的散文集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永日集谈龙集谈虎集泽泻

19、集等中。冰心一、生平简介 HYPERLINK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周晓明Application%20DataDocuments%20and%20Settings周晓明Application%20DataMicrosoft阶段性编订冰心图片、笔名来历及作家简介,见本人提供的材料 t _parent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海军军官家庭。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二、冰心的“问题小说” 1、题解:所谓“问题小说”,是指出现于20年代初期,以探索人生问题为主旨的小说。 2、内容:这类小说以“人生究竟是什么”

20、作为思考的问题,探索人生的真谛,想通过诅咒黑暗现实,鼓吹社会改造,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试图回答他们提出的社会人生问题 3、特点这类小说大都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说明一个观念为满足,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通过这些问题表达了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三、创作介绍 1919年9月开篇之作两个家庭提出了“新贤妻良母主义”的主张。 秋风秋雨愁煞人、庄鸿的姐姐最后的安息斯人独憔悴去国一个兵丁写军阀混战的灾难苦难;超人四、冰心的“爱的哲学” 1、作品: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往事寄小读者。 2、的主要内容:母爱、童心、自然美。(1)母爱 她的诗集繁星、春水都是母性神圣的赞美

21、诗。 a“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高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恳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b.“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超人中的何彬 “茫茫的大地上,岂止人类有母亲?凡一切有知有情,无不有母亲,有了母亲,世上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 超人的姊妹篇悟 烦闷 1943年的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后记讨论了关于女性的问题。 “她是上帝化工厂里一架爱的机器,无条件的爱着”(2)童心:(3)自然美: 小结:在母爱、童心、自然美中,母爱是核心、基础,后两者是派生出来的。三者三位一体统一于“爱的哲学”。(4)冰

22、心“爱的哲学”产生的原因: 大背景: 个人的独特背景:五、散文艺术风格:“冰心体”(补充)“是这般的/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诗的女神)往事第三篇:“今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子,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以万顷苍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既使专程来瞻礼,也只能下俯清波,遥遥凭吊。更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愉悦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 新月派的诗论与诗作闻一多一、生平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诗派主要成员,现代诗人、学者。 闻一多的新诗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2

23、0年代,大致可划分为留美时期和新月时期。 留美时期的诗作大多收录在红烛中,新月时期的诗作包括死水中的作品,以及1931年发表的长诗奇迹。 闻一多的爱国主义诗歌:异域与本土留学经历是闻一多爱国主义诗歌的独特成因和内涵。苦闷的精神世界:追求与幻灭“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发现)。闻一多的诗所展示的精神世界是极为理想化和个人性的。二、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 1、在诗歌意境与形象上:新巧、奇丽,如“象恶梦挂在悬崖”/“鸦背驮着夕阳”。 2、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补充),如一句话。 3、在诗歌语言上:讲究含蓄、凝练、传神,和练字、练形、练色。 练字:“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24、” 练形: “一角斜阳倒挂在檐下”、“芭蕉的绿舌头舔着玻璃窗”、“苍蝇的思念” “一滴思乡的泪”三、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理论的建树1、诗歌是一门在自由与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2、关于现代文学中新诗的流变(收放收放)3、关于新诗“三美”理论集中在他1926年5月发表的诗的格律一文。“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 (2)音乐美:是格律诗理论的核心。 (3)建筑美:是由音乐美派生出来的。 讲究押韵:“诗不用韵如藏金于石” 音节的整齐与和谐。:“音尺”是借助古典诗词的“顿”与英国的“商籁诗”即十四行诗“音步”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死水中的一段:“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

25、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徐志摩*徐志摩的诗歌是对闻的“格律是艺术的必备条件”的立场的一种松动。一、生平简介 徐志摩于1896年生于浙江海宁,新月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留学,学社会学、银行学。1921年进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得到硕士学位,后转移到文学上去。生前出版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死后出版云游集。(1)学生卞之琳说他的思想的三条线是: 反封建的个人主义(思想核心) 英国的资产阶级政治(理想) 爱祖国(2)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

26、由,一个是美” 。二、徐志摩诗歌主要思想艺术 1、诗歌主调:个性解放的追求与幻灭。 2、对信仰的勇敢的追求:从自己的信仰出发,追求爱、自由、美。 3、讴歌爱情: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诗风的典型体现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去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极富个人性和情绪性的浪漫主义创作风貌。 表

27、达人道主义情感,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第二个十年(1928-1937)30年代文艺发展与“左联”的建立所谓30年代文学,指1927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这十年间的文学。一、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显著特征 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二 第二个十年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 1、由思想革命逐渐演变为阶级革命。2、作家队伍发生了

28、变化。 3、文学题材的扩大,文学样式由短变长。作家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三、关于文学革命的论争 太阳社和创造社(鲁迅与茅盾) 略 四、关于“左联” 1、左联的成立: 以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等三部分人为基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鲁迅在会上做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2、左联的贡献: (1)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 翻译、研究、介绍工作。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文学批评活动。 (2)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3) 培养了一批新作家,如30年代出现的小说新人。 3、左联的三次论争:文学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1

29、)与新月派的论争 鲁迅与梁实秋关于“普遍的人性”与“阶级性”的论争。鲁迅写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指出: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梁实秋认为:文学是表现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 (2)左联与“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 (3)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自由人”是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4、左联的局限 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 HYPERLINK /s?wd=%E6%95%99%E6%9D%A1

30、%E4%B8%BB%E4%B9%89&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教条主义思想, HYPERLINK /s?wd=%E7%BB%84%E7%BB%87%E5%B7%A5%E4%BD%9C&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 HYPERLINK /s?wd=%E6%96%87%E5%AD%A6%E5%88%9B%E4%BD%9C&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31、 _blank 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五、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1、论争双方 一方是“国防文学”,代表是周扬、夏衍、郭沫若。 一方是“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代表是鲁迅、胡风、冯雪峰。2、论争结果 1936年10月,代表文艺界各种派别的21人签名的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发表,标志着左翼文学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曹禺与现代戏剧巅峰之作雷雨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22秋年进入南开中学读书,开始接触到新兴话剧。 代表作:雷雨(1933)、日出(1935)、原野(1937)、蜕变(19

32、40)、北京人(1940)、家(1942)(由原作巴金改编)二、现代戏剧的颠峰之作雷雨 雷雨创作于1933年,23岁。雷雨是作者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的最高成就。1 、周朴园:是这场命运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与受害者, 善人的悲剧值得同情,恶人的忏悔或许更值得深思。 曹禺在雷雨序:“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理解的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 的或环境的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面洋洋的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 2、繁漪:矛盾冲突的

33、核心人物,导火索。 旧式女性,剧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3、周萍:剧中最矛盾痛苦的人物周萍是剧中最矛盾最痛苦的人物,因为他与剧中每一个人都有深刻的矛盾 曹禺在雷雨序中说:“周萍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而性格又是很复杂的”。 4、周冲:周冲的悲剧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三、雷雨的主题的多义性 对雷雨主题的几种阐释: 1、作者本人认为雷雨是他写的一首诗,而非社会问题剧。 “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什么,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到汹涌的流来推动物。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

34、,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雷雨对我是个诱惑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2、雷雨的还原性阐释:对戏剧“意象”中所内涵的人的生存困境。(钱理群) “郁热”、“闷”:“挣扎”与“残酷”: 主题多义性是雷雨的主要价值与生命力所在。四、雷雨的结构:锁闭式“回顾法”1、将时间、地点、情节高度集中(符合戏剧的“三一律”)。 2、用历史的剧情,推动现实的剧情的发展。 3、雷雨以复杂的时间展开周鲁两家40年复杂的矛盾纠葛。序幕时间即“今天”,是讲述时间,我们假定它是曹禺创作的那年1933年。剧本时间即十年前,1923年夏季的一天,从上午到午夜两点。故事时间即30年前。剧本时

35、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周家的客厅和鲁家的住房 从时间的整个链条中切取一个时间点:即从现在的时间向过去回溯。回溯的方式是,在现实矛盾发展的过程中展开过去。五、雷雨语言的特点 1、人物语言极具动作性 2、人物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与现代市民小说老舍的生平与创作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正红旗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生平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见老舍正红旗下1922年9月,老舍第一篇新文学习作是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1926年写成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同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

36、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引起读者的注意。1930年老舍开始短篇小说和幽默诗文写作,作品大多收入赶集(1934)、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中。从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抗战后期, 1944年初,老舍开始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1951年,创作话剧龙须沟。1957年话剧茶馆问世,成为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24日投太平湖自杀。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最早构思是在1936年春,于1936年9月1937年10月,连载于宇宙风杂志。思想成就:骆

37、驼祥子的人物形象:祥子:根据其性格的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五个阶段:A “祥子”阶段:此阶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具有一般小市民的精明,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B “骆驼祥子”阶段:性格特点:理想开始动摇,一再受挫,内心常有矛盾,失去了往昔的坚定执着。C 虎妞的丈夫:这时的祥子还保有体面,未改做一个独立劳动者的初衷。D “一般车夫”:新的道德标准是“合群”,但还爱小福子这是他阴暗生活的唯一光亮。 E “走兽”阶段:精神的人已不存在,潜藏与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大发作,沦为一具行尸走肉。总结祥子形象的意义:“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

38、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虎妞:双重身份。车场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因此,其性格显得颇为复杂。探讨虎妞是不是祥子悲剧的原因?艺术成就:结构上:金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人物塑造上:善于运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京味小说的特色:首先,小说鲜明突出的“京味儿”表现在作者对地道的北京民风的描绘。老舍曾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象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在我的心中”。“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起这两个字就立刻有几百尺故都景象在心

39、中开映”。 “我们幼时所熟悉的地方景物,即一木一石,当追想起来,都足以引起热烈的情感。”“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且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其次,对传统礼仪民俗的关注和思考,是老舍怀乡恋土的重要内容。第三,在小说语言上,采用了经他加工提炼了地地道道的北京口语。3、骆驼祥子的悲剧意蕴:社会悲剧: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原因正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 精神悲剧 : 这部小说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性,它表现在对祥子自身悲剧命运主观因素的发掘,揭示了祥子的思想局限与心理弱点。性格悲

40、剧 :祥子善良正直,乐于助人,自信自尊,鄙弃一班洋车夫的沦落,而与虎妞的婚姻、小福子的恋爱却映现了性格的软弱无力。 老舍的短篇小说 1932年开始写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创作经历了由笑到悲剧的过程。一、老舍的短篇小说的风格分类 (一)继承幽默讽刺风格,但克服了早期的油滑,在富于戏剧性的叙事世界和人物刻划中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如:上任。 (二)风格明快、简约、以朴实的素描为主,语言干净、利落、传神。 *断魂枪 1、故事梗概: 2、主要人物:沙子龙:人称“神枪沙”,耍得一手“五虎断魂枪”。 王三胜:师徒;孙老者:恳求沙子龙传艺,沙不传。3、主题思想:写“国术”“绝活”“艺”等中

41、国传统文化的精魂在一个火车快枪的时代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侠文化或民族文化走向式微所产生的落寞和悲哀。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

42、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

43、吹了走。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三)以抒情为主的风格沉郁、凄婉。 *月牙儿是其代表作。老舍的创作有三条道路:(1) 以幽默讽刺为主要风格的早期长篇。(2) 严肃的悲剧: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3) 通俗文学,鼓书,鼓词,快板等曲艺创作。 1、月牙儿的故事概要: 2、月牙儿的人物形象:小说以“我”的独白的方式进行叙事,写出了母女两代人相继沦为暗娼的悲剧。月牙儿在反映底层人物的挣扎与沉沦上与骆驼祥子的人物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3、艺术上: (1)散文

44、式的笔法。将母女命运悲剧的主要枝叶省去了,节取了一些事实。 (2)省去生活的细节,戏剧冲突激烈的情节。 (3)注重心理的精细刻化。以主人公“我”的眼来观察,以“我”的心去体味,注重人物内心感受。 *歌哭般的调子 *月牙儿,意象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三年后由于家庭经济辍学,遂于1916年8月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当校对,旋即升为编辑。 长篇小说子夜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展示了茅盾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强大的创

45、作生命力。 茅盾小说创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重要的小说中:蚀、虹和子夜。二、蚀三部曲:由三个中篇系列组成幻灭动摇追求 1、内容:作品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空前尖锐剧烈的现实斗争为背景,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期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2、人物分析:茅盾早期小说的主要特点:(1)人物大致分为三类:年青的革命者:以动摇中的李克为代表。 革命中的动摇分子:动摇中的方罗兰,是一个动摇妥协的小资产阶级 “革命家”形象。在革命中幻灭,盲目追求后失望、颓废的时代青年。(2)这类人物大多是女性,这类

46、女性大致可分为两类:柔弱纯洁型:幻灭中的章静;动摇中的方太太梅丽,方罗兰之妻 性解放崇拜型:她们是幻灭中的慧女士;动摇中的孙舞阳;追求中的章秋柳。(3)这类人物中也有男性: 厌世自杀型:史循 投机家:动摇中的胡国光,反革命势力,以极右的面孔出现。3、艺术成就: (1)历史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块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加入革命的心里路程的“活化石”。 (2)美学意义:尝试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的融合的范例。三、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写中国30年代丰收成灾的事实。春蚕是共产党对当时中国形势的注释 春蚕的惨痛经验作成了老通宝一场大病,现在这秋收的惨痛经验便送了他一条命。当他断气的时候,舌头已经

47、僵硬不能说话,眼睛却还是明朗朗的;他的眼睛看着多多头似乎说:“真想不到你是对的!真奇怪!”四、子夜 *子夜和农村三部曲是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作。 子夜1931年10月1932年12月。它是茅盾创作的高峰,标志着其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关于子夜的主题(1)为我们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尤其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 (2)为我们提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 (3)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民族和社会的茅盾以及各阶层各时代的危机,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几重压迫下的必然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向。 2、关于吴荪甫的形象:子夜的中心人物,民

48、族资本家的代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他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3、其他人物:赵伯韬:买办资产阶级形象。屠维岳:资本家的走狗。冯云卿:爬进资本主义世界的封建地主。 4、子夜的艺术成就: (1)宏大严谨的叙事结构:“网状结构” (2)擅长心理描写。 尤其对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并且明显的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响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相映生辉。 5、对子夜的评价与争议: (1)小说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这表现在他对小说的构思上。 茅盾对前两者的生活积累较多,较为熟悉,写工人反抗只有第二手资料,农村革命只有伏笔。 (2)整部小说有主题先行的弊病

49、:茅盾在他的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说:“本书的写作方法是这样的:现把人物想好,列一个人物表,把他们的性格发展以及联带关系等等都定出来,然后再拟出故事的大纲,把它们分章分段,使它们联接呼应。” (3)作品在有概念化的弊病: “他疯狂地在书房里绕着圈子,眼睛全红了,咬着牙齿,他只想找什么人来泄一下气!他想破坏什么东西一切不如意这时全化为一个单纯的野蛮的冲动,想破坏什么东西。” (4)作品反映史实的真实性有争议。巴金的小说世界一 巴金生平与创作简介: 巴金(1904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创作概况创作可分前后两期,以1937年为界,之前为前期,之后为后

50、期。(一)前期代表作 1、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灭亡。塑造了一个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三个中篇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上都是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系列。 2、抨击旧式家庭腐朽与罪恶的题材系列: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二)后期的代表作憩园、寒夜二、家 1、主题及思想意义: 家描写20世纪20年代初四川成都一封建官僚地主的生活。 主题有两个方面: (1)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调宣告了一个垂死制度的死亡。 (2)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吃人本质。其控诉后宣告表现在不同角度: 对奴婢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 对封建迷信所造成罪恶的控诉与批判。 瑞珏的死。 2、人物形象 封建统治者与卫

51、道者:高老太爷与其子克安、克定和冯乐山。 “五四”后觉醒的青年A觉新:作揖主义哲学。觉新的形象是巴金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也是巴金为新文学提供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B觉慧: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幼稚而大胆的叛逆”,是“五四”以来深受青年欢迎的形象。C觉民:是一个真正理智的青年。 三类:女性形象:鸣凤(婢女)、梅小姐(贵族小姐)、瑞珏巴金的女性观是典型的古典的、传统的女性观。 3、家的艺术风格。 (1)用现实主义手法精心塑造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的写出了理想人物的弱点,努力地避免概念化;真实的写出了中间人物的复杂矛盾的性格。觉新是小说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2)热情酣畅的抒情特色

52、和沉郁哀婉的悲剧风格。抒情性是巴金前期作品的最大特点。三、后期代表作:寒夜 巴金在1944年到1945年的冬天开始寒夜的写作,全书在战后驰名的杂志文艺复兴上连载(1946年8月到1947年1月,第2卷第1期到第6期),1947年3月正式出书。寒夜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1、寒夜的故事与主题 2 人物形象: (1)汪文宣: (2)汪母: (3)曾树生:是小说中刻划的最有深度的人物,性格复杂,争议较多。3艺术成就:1)创作风格的改变:2)出色的心理描写:3)充满人道主义精神:4)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无技巧的艺术” 。“现代派”与戴望舒的现代诗一、关于“现代派”

53、1、“现代派”: (1)现代派是30年代一个追求“纯诗”的诗歌流派。 (2)1935年孙作云发表论“现代派”诗一文,把30年代登上诗坛的一大批年青都市诗人具有相似倾向的诗歌创作概括为“现代派诗”。 (3)1932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文艺刊物现代杂志。现代杂志构成了30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2、“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点: 施哲存在又关于本刊的诗:“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1)现代派的诗歌表现出对时代政治的疏离感和民众生活的冷漠感。如戴

54、望舒的乐园鸟、寻梦者,卞之琳的白螺壳、入梦,何其芳的失眠夜等。 “当时由于方向不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面对历史事件、时代风云,我总不知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悲喜反应。这时期写诗,总像是身在幽谷,心在蜂巅。” (2)现代派诗人更多地注目于自身的内心世界,抒写着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潜流。 (3)与现代派诗在思想内容上的相对薄弱而言,他们在诗艺的探寻上却颇有成就。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30年代的现代诗派首领戴望舒的雨巷显示了由新月诗派向现代派的过渡 戴望舒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的“诗坛的领袖”。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诗人群的领

55、袖,现代诗人、翻译家、古典文学研究者。1928年8月在小说月报发表其成名作雨巷一诗,获“雨巷诗人”之称。(二)戴望舒的诗作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从风格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从学习新月派到写象征诗。 我底记忆第一辑旧锦囊中的12首诗,有明显的格律诗倾向。如:残花的泪寂寞的古园中,/明月照幽素,/一枝凄艳的残花/对着蝴蝶泣诉:我的娇丽已残,/我的芳时已过,/今宵我流着香泪,/明朝会萎谢尘土。我的旎艳与温馨,/我的生命与青春 /都已为你所有,/都为你消受尽!你旧日的蜜意柔情,/如今已抛向何处?/看见我憔悴的颜色,/你啊,你默默无语!你会把我孤凉地抛下,/独自蹁跹地飞去,/又飞到别枝春花上/,依

56、依地将她恋住。明朝晓日来时 /小鸟将为我唱薤露歌;/你啊,你会不会眷顾旧情/ 到此地来凭吊我!载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八号,一九二八年八月 2、雨巷诗戴望舒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1)戴望舒在此把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形式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传统融合在一起。 雨巷中一共有三个意象: “我”(油纸伞)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雨巷”(寂寥、悠长); “姑娘”(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a.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b.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连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

57、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c.唐杜甫有“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杜甫江头五咏) 朱自清评价雨巷这种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是“找一点朦胧的气氛,让你可以看得懂,捉住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2)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正如当时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3、我底记忆一诗为起点的现代派诗歌。 *可以说戴望舒的现代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1)戴望舒的诗非常注重“意象性”,往往用模糊的、跳动的、多义的意象组合去演绎渺远的意绪。 (2)整首诗情思隐约,意境幽深,达到了作者所追求的诗“是在于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的

58、审美目的。 如印象是飘落深谷去的 幽微的铃声吧, 是航到烟水去的 小小的渔船吧, 如果是青色的珍珠; 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 它轻轻地敛去了 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 迢遥的,寂寞的呜咽, 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3)诗的音乐性的主张在这里受到了反叛,多用散文化手法传达内在的节奏诗情。 戴望舒在他的诗论诗论零札中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 4、以诗集灾难的岁月中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诗风一洗从前的感伤

59、忧郁转变为沉雄悲壮。 京派作家一、京派(北方作家群) 1、30年代在中国北方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朱光潜、沈从文是他们在理论上的主要代表人物。 2、主要创作特点:以小说、散文为主,描写中国乡村的风俗人情,针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沦丧,加强对民族性格心理的探求深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传统与现代、雅与俗各种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貌的文学形态。 3、文学观念:他们一方面以自由主义的姿态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干预行制约(既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另一方面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传统文化的精美博大

60、。作家们背靠积淀千年传统文化的故都北平,上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由宽容风度,身染经院学风,文化心态显得雍容、恬淡而安逸。在思想倾向上,既对现实社会多有微辞,但又排斥激进革命而多取中间立场,对现实政治采取疏离姿态。文艺观上,强调文艺的独立性与审美性,反对空洞无物的宣传,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4、评价:在3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京派文化堪称是一种边缘化的存在,在海派的强大声势面前,显得单薄微弱,但京派作家所追求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理想,他们对人的尊严、对和谐的生命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固守,都将穿透历史的时空,具有某种永恒的意义。二、京派作家及特点 1、以田园风格著称的废名(冯文炳)有桃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