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PAGE11页共NUMPAGES11页2022学校本研训制度为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长沙市中小学校本培训指导意见方案的精神,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校本研训制度。一、指导思想1、坚持研训一体,即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在实施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中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2、坚持“以校为本”、“行动为本”和“合作为本”。“以校为本”就是研究课题基于学校,研究目的为了学校,研究实践在学校中,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
2、,以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行动为本”,就是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实践,教师在行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合作为本”就是坚持研究中的合作和互助,在研究中不论是专门教研人员、骨干教师还是一般教师,大家都是伙伴关系,和谐相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3、坚持“专家”引领。“专家”引领和“合作为本”是相辅相成的,“合作为本”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没有“专家”引领,研究的水平很难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因此在一个研究团体中必须有骨干教师或专门研究人员参加。二、校本研训目标1、培养一批教学观念新、教改科研能力强、教学水
3、平高、教学管理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专业素养。2、探索形成新课程教学的新策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创建与新课程和教师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工作方式。3、形成一批课改、教研、科研新成果。改变以往不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研究制度。4、建立本校的校本研训机制,使校本研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三、校本研训实施的思路1、走培训、教研、科研工作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之路。培训、教研、科研工作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其中教研工作是基础,是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由之路;科研工作能提高学校学术地位,为教研工作提供智力和理论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培训是通过
4、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教研、科研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1)教研与培训相结合,使教研工作成为培训的实践基地,使培训工作成为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方式。(2)科研与培训相结合,使科研工作成为培训的实践基地,使培训成为推动科研深化的助推器。(3)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成为科研工作的实践基地和第一手材料的来源地,使科研工作成为教研活动的理论指南。2、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专业引领指在本学科领域中的专家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学习和实践,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
5、提高教研质量;自我反思是指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新的工作方式。四、校本研训的指导原则l、针对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践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研训,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2、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与说教,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3、系统性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养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自主性原则。对教师进行自主培训、自主管理,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5、开放性原则
6、。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寻求先进地区师资援助和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实行开放的校本培训。6、协同性原则。在校内实行教学、教研、培训的有机协同与组合,校外与培训机构有机协同与结合。培训机构要实行基地培训向校本培训的延伸,并与学校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五、校本研训的工作措施1、建立校本研训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学处正副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组成的校本教学研究中心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校本教学研究工作,并指导各教研组及备课组深入开展各项校本教研工作。构建起“校本教研中心组-教研组及备课组-教师”的三级校本教研工作机制。2、建立业务学习培训制度,
7、增强全体教师的研究意识。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学习作为个人发展第一要务,把学习、工作、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职业生活方式。(1)倡导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校科研室列出推荐书目,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摘好学习笔记,开展读书交流等。每位教师每月至少要有3课时的自学。(2)每月搞一次全校性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深入进行
8、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改研究培训、课改成果展示交流等。(3)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有利的条件3、建立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1)教研组周开展一次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做到统筹规划,形式多样。各教研组要以课例为载体,叙事为抓手,有计划、有主题、多形式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和“六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和有问题、有设想、有过程、有记录、有成果。教研组要着重围绕教学研究主题,分专题开展学习培训、问题研究、课堂研究、课题研究,组织教师撰写课例,在课例中开展叙事研究等,努力实现教研、科研、培训
9、一体化,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相结合,切实提高校本教学研究质量。(2)各备课组每周要搞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课、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学检测与评估等开展研讨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开展“一帮一”师徒结对子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4)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_节教研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_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_节以上(新教师_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_节以上,备课组长听课_节以上,校长听课_节以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听课_节以上。青年教师要设有专用习题解答本,做到每天一题。教师每学期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
10、或研究性论文_篇。4、建立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课题研究是深化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对市级立项课题加强过程管理,深入开展“以课带研”活动,强化过程交流和资料积累及成果展示交流推广等,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5、建立校本教研交流制度,奖励校本教研成果。创设校本教研交流展示平台,征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叙事)案例、优秀论文等,推荐参加上级各类评比。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改经验交流活动、课改成果展示活动等,对上级获奖的校本教研成果予以表扬奖励。6、建立专业引领制度,探索新型的教学指导模式。积极与市内外名师,教育学院、进修学校专家联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11、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校本研训的开放度和层次性。六、建立校本研训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1、建立校本研训激励制度。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条件。每学期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评出“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2、建立校本研训保障机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校本研训予以保障。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定期外请知名专家为教师讲课,为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由同一学科教师集体研究、讨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
12、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结合我校实际,重申集体备课制度。一、集体备课的时间、范围、成员和组织形式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至少一次。2、集体备课的范围:各学科各年级组为一个集体备课组。3、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实验教师和全体科任教师。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处成员深入各教研组。4、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二、集体备课活动要求1、每学期开学前,备课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一式两份,
13、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教学处。2、每次集体备课,各课题的研讨都要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在备课组长的指导下按周教学计划安排的课题提前写出书面材料,方可进行集体备课研究。3、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结构;明确所教章节的内容在本学科中所处的地位;了解本章节的内容与其它章节及其它学科的关系。确定本章节教学的深度、广度,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4、集体备课方式一般由中心发言人发言,集体研讨、修订课题书面材料,各教师以此为依据修订完成个人下周所需教案。5、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4、(1)各备课组按照教学计划,选定主讲教师后,由主讲教师准备讲课的内容。(2)主讲教师完成讲课内容的准备以后,备课组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主讲教师扼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训练习题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训练内容。(3)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结合本班实际,认真修改、制定教案、学案。6、各备课组每次集体备课都要认真填写集体备课记录。三、集体备课原则坚持“四定”、“六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达到“五统一”。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2、六备:备教材、备大纲、备考纲、备
15、教法、备学法、备学生。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5、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6、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统一作业布置、,统一单元测试。四、加强集体备课的检查评估1、学校教学处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2、各备课组要全员参与,保证集体备课时间,保证质量,无故缺席者按缺课处理。3、教学处还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集体备课材料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4、教学处要加强对同备课组、基础相近班级教师教学成绩监控,偏差超过合理限度,视为集体备课不正常。5、每学期由教
16、学处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选优秀备课组并对优秀备课组集体进行奖励。校本研训评估制度校本研训评估制度是以实行学分制为基础的。学制五年,共240学分。具体方案:以每学期为一个单元来计算,每学期24学分。1、个人发展规划:1学分。2、自学每月达到3课时(查看笔记):1学分。3、教研活动每月达到3课时:2学分。4、备课:4学分。其中集体备课每周保证一课时:2学分,个人备课(查教案):2学分。5、全校性的业务学习活动每月达到1课时(看出勤和笔记):1学分。6、课堂教学评估,上公开课或研究课达一节以上:2学分。7、听课达_节以上(新教师_节以上):2学分。8、所有活动记录效果好:1学分。9、
17、总结经验材料及时上交:1学分。:10、试卷分析:2学分。11、教学成绩:5学分。12、奖励学分:2学分。具有下列项目之一可获此加分。优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叙事)案例,优秀论文,学科竞赛或课外兴趣小组辅导者、老教师做高考题、青年教师专用习题解答本突出者,参与市级立项课题研究者,教育教研成绩突出者,“一帮一”师徒结对子效果显著者,教学反思效果显著者,为学校大型考试出题者,教师业务考试成绩突出者。13、教研组和备课组以量化平均分为准。校本研训奖励管理办法第一项:优模评比:优秀班主任(_%),优秀教师(_%),三育人先进个人(_%)奖励方法:1、量化考核占_%:(参看培训情况与效果,工作业绩
18、。)2、民主评议+领导评议占_%。第二项:奖励:设教师单项奖1、业务学习最佳奖。2、教学设计最佳奖。3、课堂教学优秀奖。4、制作课件优秀奖。5、结对子最佳奖。6、优秀教学(叙事)案例、优秀论文奖。7、教学成绩最佳奖。集体奖:优秀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第三项:与职称评定挂钩:操作原则:优模证书+评审小组评议+量化考核。第四项:学校为每个教师建立校本研训档案袋。2022学校本研训制度(二)校本研训是学校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现遵照省、市校本研训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校本研训的管理制度。一、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研训计划(一)合理安排教学工作,确保教师按时参加集中研训。参加校本研训是每一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要保证教师公平的享有参加研训的机会;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校本研训;要合理安排教学工作,为教师解决工学矛盾,确保教师能够按时参加集中研训活动,因此学校和各教研组要安排专门的集中研训时间。(二)要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校本研训的工作方案。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及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微波集成电路AL2O3基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反担保协议法律文件样式
- 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劳动协议监管手册内容概览
- 2024年期办公场所租赁协议模板
- 2024室内涂装批白施工服务协议
- 2024新装修工程项目协议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表
- 减速器拆装实训教案
-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共2页)
- 投标优惠条件承诺书
- 生石灰(氧化钙)MSDS
- 精通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4单元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答案)
- 顾客皮肤分析护理档案表
- 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方案
- 秋季宜宾东辰国际学校小升初超越杯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老挝的建筑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