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方案_第1页
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方案_第2页
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方案_第3页
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方案_第4页
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方案目 录 TOC o 1-4 h z u HYPERLINK l _Toc62057906 1.前言 PAGEREF _Toc62057906 h 4 HYPERLINK l _Toc62057907 3.1对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的理解 PAGEREF _Toc62057907 h 6 HYPERLINK l _Toc62057908 3.1.1 项目设计背景 PAGEREF _Toc62057908 h 6 HYPERLINK l _Toc62057909 3.1.2 项目设计整体原则 PAGEREF _Toc62057909 h 6 HYPERLINK l

2、 _Toc62057910 3.1.3 项目目标及意义 PAGEREF _Toc62057910 h 8 HYPERLINK l _Toc62057911 3.1.3.1总体目标 PAGEREF _Toc62057911 h 8 HYPERLINK l _Toc62057912 3.1.3.2阶段目标 PAGEREF _Toc62057912 h 8 HYPERLINK l _Toc62057913 3.1.3.3项目意义 PAGEREF _Toc62057913 h 9 HYPERLINK l _Toc62057914 3.1.4 项目重点及难点分析 PAGEREF _Toc62057914

3、 h 9 HYPERLINK l _Toc62057915 3.1.5 对大数据的发展前景理解 PAGEREF _Toc62057915 h 11 HYPERLINK l _Toc62057916 3.1.5.1国家大数据政策现状分析 PAGEREF _Toc62057916 h 11 HYPERLINK l _Toc62057917 3.1.5.2十二五期间发展现状分析 PAGEREF _Toc62057917 h 15 HYPERLINK l _Toc62057918 3.1.5.3十三五期间发展前景分析 PAGEREF _Toc62057918 h 20 HYPERLINK l _Toc

4、62057919 3.1.5.4大数据发展特点分析 PAGEREF _Toc62057919 h 31 HYPERLINK l _Toc62057920 3.2 项目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62057920 h 31 HYPERLINK l _Toc62057921 3.2.1总体思路 PAGEREF _Toc62057921 h 31 HYPERLINK l _Toc62057922 3.2.2项目整体规划分析 PAGEREF _Toc62057922 h 32 HYPERLINK l _Toc62057923 3.2.2.1整体规划内容 PAGEREF _Toc62057923

5、h 32 HYPERLINK l _Toc62057924 3.2.2.2规划方法 PAGEREF _Toc62057924 h 33 HYPERLINK l _Toc62057925 3.2.2.3规划实施 PAGEREF _Toc62057925 h 40 HYPERLINK l _Toc62057926 3.2.3项目团队 PAGEREF _Toc62057926 h 47 HYPERLINK l _Toc62057927 3.2.5咨询实施计划 PAGEREF _Toc62057927 h 49 HYPERLINK l _Toc62057928 3.2.6可交付成果 PAGEREF _

6、Toc62057928 h 50 HYPERLINK l _Toc62057929 3.2.7验收方法 PAGEREF _Toc62057929 h 51 HYPERLINK l _Toc62057930 3.2.7.1 验收原则 PAGEREF _Toc62057930 h 51 HYPERLINK l _Toc62057931 3.2.7.2 验收内容 PAGEREF _Toc62057931 h 52 HYPERLINK l _Toc62057932 3.2.7.3 验收过程 PAGEREF _Toc62057932 h 52 HYPERLINK l _Toc62057933 3.2.7

7、.4 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 PAGEREF _Toc62057933 h 53 HYPERLINK l _Toc62057934 3.3服务承诺 PAGEREF _Toc62057934 h 55 HYPERLINK l _Toc62057935 3.3.1 服务质量 PAGEREF _Toc62057935 h 55 HYPERLINK l _Toc62057936 3.3.2 项目保密 PAGEREF _Toc62057936 h 56 HYPERLINK l _Toc62057937 3.3.3 项目工期 PAGEREF _Toc62057937 h 57 HYPERLINK l _Toc

8、62057938 3.3.4 工作要求承诺 PAGEREF _Toc62057938 h 57 HYPERLINK l _Toc62057939 3.4 技术转移方法 PAGEREF _Toc62057939 h 58 HYPERLINK l _Toc62057940 3.5 咨询工作管理方法 PAGEREF _Toc62057940 h 59 HYPERLINK l _Toc62057941 3.5.1 组织结构及分工 PAGEREF _Toc62057941 h 59 HYPERLINK l _Toc62057942 3.5.1.1项目管理办公室 PAGEREF _Toc62057942

9、h 59 HYPERLINK l _Toc62057943 3.5.1.2专家顾问组 PAGEREF _Toc62057943 h 60 HYPERLINK l _Toc62057944 3.5.1.3业务咨询组 PAGEREF _Toc62057944 h 60 HYPERLINK l _Toc62057945 3.5.1.4质量管理组 PAGEREF _Toc62057945 h 60 HYPERLINK l _Toc62057946 3.5.1.5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 PAGEREF _Toc62057946 h 60 HYPERLINK l _Toc62057947 3.5.1.6需

10、求规划组 PAGEREF _Toc62057947 h 61 HYPERLINK l _Toc62057948 3.5.1.7技术资料组 PAGEREF _Toc62057948 h 62 HYPERLINK l _Toc62057949 3.5.1.8技术支持与培训组 PAGEREF _Toc62057949 h 62 HYPERLINK l _Toc62057950 3.5.2 项目沟通管理 PAGEREF _Toc62057950 h 62 HYPERLINK l _Toc62057951 3.5.2.1沟通方法 PAGEREF _Toc62057951 h 62 HYPERLINK l

11、 _Toc62057952 3.5.2.2主要会议 PAGEREF _Toc62057952 h 62 HYPERLINK l _Toc62057953 3.5.2.3项目例会制度 PAGEREF _Toc62057953 h 63 HYPERLINK l _Toc62057954 3.5.3 项目风险管理 PAGEREF _Toc62057954 h 63 HYPERLINK l _Toc62057955 3.5.3.1项目风险管理办法 PAGEREF _Toc62057955 h 63 HYPERLINK l _Toc62057956 3.5.3.2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PAGEREF _To

12、c62057956 h 64前言国务院近日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明确,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纲要明确,立足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10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助力简政放权,支持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有效调动社会

13、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信用、财政、金融、税收、农业、统计、进出口、资源环境、产品质量、企业登记监管等领域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丰富经济统计数据来源,实现对经济运行更为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提升宏观调控以及产业发展、信用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管理效能,保障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用事业、市政管理、城乡环境、农村生活、健康医疗、减灾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14、、文化教育、交通旅游、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

15、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批满足大数据重大应用需求的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建立安全可信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大数据产品和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培育一批面向全球的骨干企业和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构建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针对地

16、区大数据发展需要,充分结合结合国家大数据发展行动刚要内容,将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实现大数据产业在地区的落地发展,我司参与了本次磋商,并与我司多年大数据产业规划的经验相结合,提出了符合特点的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方案。在本方案中,我们将按照“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IAMA”、“TOGAF”等方法论及架构等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进行总体的规划与设计。并从管理、实施等角度阐述为确保大数据产业落地发展取得成功,我司从管理思想的革命(Revolution)、管理模式的重组(Reengineering)、管理手段的改造(Reform)等方面所采取的保障措施与保障手段。解决方案旨在帮助:规划符合本地特色及符合

17、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要求的大数据发展的愿景、目标、原则等内容。全局统一的规划和利用现有海量数据信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从信息安全、建设机制等多个角度,分析吸收国内外大数据战略规划建设先进模式经验,结合数据开放和利用情况,提出大数据战略规划建设模式建议。实现各领域大数据战略规划建设的合理性、规范性等,逐步完善大数据基础平台,创新数据服务模式。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3.1对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编制项目的理解3.1.1 项目设计背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成为全球范围内加速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引领社会管

18、理变革的利器。大数据作为一个通用概念,包括大数据资源、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思维等方面。大数据既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新要素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信息化的一种手段、一项设施,而是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发展演进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财富,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近年来,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包括: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云谷”基础支撑和产业带动能力初步形成、数据交换平台初步搭建完成、信息化财政投入统筹机制初步建立,先后被国家部委评为智慧城市试点、电子商务试点、信息消费试点

19、和信息惠民试点。随着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出台,对于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消费、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大数据第一次写入党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加快培育和催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持续通过互联网改善民生服务,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带动汽车、轴承、新能源、电池、纺织等传统制造产品的智能化发展;加快发展壮大科技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大力促进制造业与云计算、物联网等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创新特色农产品产地直销交

20、易、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打造旅游、金融等智慧高端服务业;推动信息化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3.1.2 项目设计整体原则依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综合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

21、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立足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三五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及目标,以“二个中心,四个”为建设主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政府带头、示范引领,营造环境、创新驱动”,创新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培育大数据骨干企业和产业基地,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和产业集聚区。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1. 问题导向、需求牵引。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入手,明确大数据发展需求,构建大数据平台,开发大数据应用,增强

22、大数据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常态高效可持续的机制。2. 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综合考虑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方式汇聚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加强社会信息资源共享,避免出现新的“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3. 政府带头、示范引领。利用政府部门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率先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与社会联动形成大数据资源积累机制,实施一批分工科学、合作紧密、共创共享的社会性大数据应用示范。4. 营造环境、创新驱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产学研用协同互动,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开展应用创新,推动示范试点做大做强,实现商

23、业化、规模化、产业化。3.1.3 项目目标及意义3.1.3.1总体目标通过整体项目的实施,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信用、财政、金融、税收、农业、统计、资源环境、产品质量等领域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丰富经济统计数据来源及数据准确性,实现对经济运行更为准确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

24、新体系。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用事业、市政管理、城乡环境、农村生活、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形成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开放共享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文化、教育、科技、农业、环境、金融、气象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带动社会公众

25、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1.3.2阶段目标力争通过本项目,到2018年在民生改善、社会精细化治理、政务管理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成效明显,数据资源日益丰富,实现一批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应用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全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功能及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到2020年,大数据在国民经济和

26、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全省信息化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建立数据观念意识强、数据收集能力大、分析挖掘应用广、开放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的大数据格局,大数据应用对改善社会治理、推动产业重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推动制定一批地方大数据标准,引进和培育多家大数据龙头企业,形成2-3个大数据产业基地,使大数据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3.1.3.3项目意义大数据能够打破行业信息壁垒,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深度推进产业创新,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大数据能够通过改进政府机构和整个政府的决策,使政府机构更加英明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显著改进政府的各项

27、关键政策和工作,可通过大数据打造形成一个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整合开放平台。政府与民众可直接互动和沟通,从条块分割、封闭的架构迈向一个开放、协同、合作、互动的架构,使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开透明,互动沟通,开放创新,平台服务。3.1.4 项目重点及难点分析编制内容需包括大数据“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发展概况,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在“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行业内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下,大数据各项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挑战与机遇;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科学制定“十三五”时期大数据发展的关键目标和主要指标等内容,故项目面临的重点问题包括:1

28、、大数据战略设计应立足信息化建设现状,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论,规划勾勒大数据发展的愿景、目标、原则和策略。2、大数据应用规划运用先进的架构理论,立足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以应用架构为骨干,解决大数据发展“建什么”的问题;以重大工程作支撑,构造各种工程模型,解决大数据发展“怎么建”的问题;以应用系统部署为约束,梳理角色和权限,解决大数据发展“给谁用”的问题;以基础设施架构为保障,解决大数据发展“可持续”的问题。3、大数据治理规划坚持问题驱动和业务主导的原则,梳理布局政务职能业务体系,建立业务目标与机构职能的对应关系,梳理和完善机构职能项下的事务,围绕具体的规划目标重组业务应用,从信息化治理、组织架构

29、、职责职能和信息化服务管理等方面,建立科学、严谨、可持续的治理规划内容。4、大数据投资分析应针对规划蓝图,采用定量的项目投资财务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对引入社会资本投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解析。难点问题包括:1、共享协同有待加强因大数据产业涉及到城市治理、经济增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等个方面内容,需各部门各企业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协同,共同支撑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2、发展方式有待创新因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式、方法、模式等应有别于传统信息化建设,应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在政策支撑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故需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大数据产

30、业的发展建设方式。3、数据治理还未完成很多数据没有集中管理,还是处于信息孤岛状态,这些都是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4、数据共享开放方式有待确定因较多数据涉及百姓的隐私信息,哪些数据可以公开,开放粒度如何,哪些数据需要脱敏,如何整合各个地方的数据,都将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难点问题。3.1.5 对大数据的发展前景理解3.1.5.1国家大数据政策现状分析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分析技术的成熟,大数据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并持续获得政策力挺。目前政策对大数据的支持力度正不断提升,大数据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自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年内6次提及大数据运

31、用。在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再次强调大数据运用的重要性。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近期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纲要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强政府公信力

32、,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公众企业;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加大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纲要明确,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

33、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发展大数据在工业、新兴产业、农业农村等行业领域应用,推动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大数据产品体系,完善大数据产业链。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支撑。纲要还明确七方面政策机制。一是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加快法规制度建设,积极研究数据开放、保护等方面制度。三是健全市场发展机制,鼓励政府与企业

34、、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四是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推动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示范工程。六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七是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国际合作机制。纲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共同推动形成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纲要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大数据国家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该计划提出从政府大数据、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大数据领域的十大工程。其中,包括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

35、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等4大“政府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等5大“大数据产业”工程;以及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纲要明确了行动计划中的部分任务的完成时间:2017年底前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开展政府和社会合作开发利用大数据试点,中央层面构建形成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跨部门共享校核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建成,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

36、一开放平台等。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产品。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实现关键部门的关键设备安全可靠。2020年底前,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纲要提出建立国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国家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同时设立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大数据发展应用及相关工程实施提供决策咨询。纲要还

37、表示,要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政府部门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复用制度;同时研究推动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推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关键行业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另外,纲要明确要加快建立大数据市场交易标准体系,同时强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集中力量支持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制定政府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形成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到2018年,中央政府层面实现金税、金关、金财、金审、金盾、金宏、金保、金土、金农、金水、金质等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形成国家政

38、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制定实施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制定数据开放计划。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在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政府集中构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务平台。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构建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保障有力、绿色集约的政务数据中心体系。开展区域试点。加快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到2018年,跨部门共享校核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加强互联网信息采集利用。制定完善互联网信息保存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互联网信息保存和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宏观调控

39、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和执行监督大数据应用。探索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支持、风险预警和执行监督大数据应用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鼓励互联网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初步建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体系。实时采集并汇总分析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社会保障服务大数据。建设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

40、保障大数据平台。教育文化大数据。建立各阶段适龄入学人口基础数据库、学生基础数据库和终身电子学籍档案。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建立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建立旅游投诉及评价全媒体交互中心。工业大数据应用。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服务业大数据应用。研发面向服务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培育数据应用新业态。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影视、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电子商务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企业应依法向政府部门报送数据。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建设农产品全球生产、消费、库存、进出口、价格、成本等数据调查分析

41、系统工程,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建立我国农业耕地、草原、林地、水利设施、水资源、农业设施设备、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劳动力、金融资本等资源要素数据监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加工储藏、检验检测等数据共享机制。大数据创新应用。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大数据创新服务。研发一批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发展科学大数据。构建科学大数据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发展科学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知识服务大数据应用。建立国家知识服务平台与知识资源服务中心。加强大数据基础研究。探讨建立数据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面向大数据计算

42、的新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理论,探索建立数据科学驱动行业应用的模型。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加强数据存储、整理、分析处理、可视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技术产品的研发。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能力。以应用带动大数据技术和产品研发,形成面向各行业的成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培育骨干企业。到2020年,培育10家国际领先的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形成面向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大数据。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网络和大数据安全支撑体系建设。到2020年,实现关键部门的关键设备安全可靠。完善网络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大数据安

43、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完善金融、能源、交通、电信、统计、广电、公共安全、公共事业等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重大风险识别大数据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政府、行业、企业间的网络风险信息共享。3.1.5.2十二五期间发展现状分析在“十二五”期间,已初步建立数据共享与服务机制,完成数据中心基础平台的建设,率先在全国地级市范围内建立了政府数据中心,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逐步向政府数据中心集中,实现了政府数据的初步集约化管理,政府数据中心在整合教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的基础信息资源基础上,通过清洗比对校核,

44、已初步建立了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中的人口库涵盖城区120万城区人口的1.3亿条数据,日均数据使用量为100万条,法人库已涵盖3.2万法人信息,地理空间信息库已完成61个图层信息汇集,宏观经济库覆盖了100多项涉及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指标信息。数据中心基础平台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32个委办局进行数据的链接及共享,通过数据共享机制,为政务管理提供了一站式,单窗口的联动审批机制,从而大大提升审批效率,缩短了审批所需时间。目前共有共有27个市直单位和政务信息管理中心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接入了市政府数据中心交换平台。政府数据中心及政府各部门的基础信息资源采集

45、主要是履行政府行政职能过程中收集产生的基础信息,包括企业信息、经济信息、人口信息等。基本上是按照集中采集、一数一源,多方核校、互通有无的原则来获取的。如人口库以网格员采集的实有人口信息为基础关联比对公安、卫生、民族等部门数据形成,法人库以质监局登记的实有法人信息为基础关联比对工商、税务、人社等部门数据形成。基础信息资源的全部实现无条件共享。依托人口库建设了人口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人口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城市低保系统、行政审批身份核对系统等,并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通过人口信息的集中、规范管理和共享,逐步实现我市公民从出生(户籍迁入)到死亡(户籍注销)信息的全过程动

46、态维护,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人口关系拓扑网络,支撑计生、教育、税收、流动人口、行政审批等诸多关键行业和领域的协同应用。同时依托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实现人口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等三个数据库支撑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系统、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社会管理绩效考核系统等系统联动应用,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运行的格局。交管部门免费将交通违章信息、交通实时信息、交通考试信息等资源向社会开放,部分社会机构将这些信息加工后提供增值服务。有的网站与交管部门合作,为市民提供违章查询和处罚缴纳;市广播电台与交管部门合作,利用公安等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播报路况信息,在早晚高峰疏导交通

47、,方便市民出行,提高通行效率15以上;公交公司通过数据接口将公交GPS实时信息通过特许方式发布给第三方企业,由第三方企业开发增值服务,具体案例:云博和湖北随意乘通过市场手段购买了公交公司1200多辆公交车的GPS实时信息,开发了智能出行诱导系统,并在120个核心公交站台部署了电子公交站牌,不仅方便公交车乘客精确出行,还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市民和交管等部门无偿提供交通实时监控预警和诱导,提高通行效率25%以上。在“十二五”期间,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大运营商如期开通4G业务,已覆盖全市乡镇以上区域。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90G,预计2017年达到1000G。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7.2%,

48、城市家庭20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8.3%,农村家庭4兆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2.3%。基础网络今年已得到国开行两批共4000多万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公益WIFI热点已覆盖大部分市区热点区域,其中近2000个热点有市场主体投入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光纤直通市值所有党政机关、县(市)区、乡镇、城区所有社区、农村约50%的村委会,光纤用户数量超过600个,VPN用户超过1500个;电子政务内网(涉密机要网)覆盖47个市值单位和11个县(市)区。其他专线将根据密集需要逐步整合到电子政务内外网。中国移动云计算中心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区域性数据中心。目前,教育部大型教育信息化平台国家教育云项目

49、已确定入驻,阿里巴巴、搜狐视频、乐视网、爱奇艺、QQ音乐等互联网巨头也将在“云谷”存储、传输网络数据,服务华中地区。四期项目全部建成以后,运营面积将突破14.4万平方米,可容纳1.8万个标准机架,成为我省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云计算中心。华为云服务华中大区中心也投入试运营,有2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将成为华为公司华中大区产业支撑中心、全国乃至全球云服务业务承接中心。一期总建筑面积12638.3万平方米,共设6个IT机房,可布置968个标准服务器机柜。能够提供8万T存储,一万台云主机、两万台云桌面的服务能力。成立了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项目投入逐渐实现了归口管理。在2014年个原有经费渠道基

50、础上,市级财政2015年新设立了3000万财政信息化专项,主要用于公共信息服务购买、信息平台建设等。同时从产业基金中调剂了6000多万用于华为云平台。截止2015年十月底,政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主已经批复共计19个项目,总投资3.9亿元,大部分项目已经进入政府采购程序,部分项目已经开工。编制了政务信息资源公开目录,市直160多个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按照国家信息公开目标指引要求,2014年通过政府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开了11大类14万多条信息。为了打通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共享管理举措:一是相互签订数据共享协议。市政务信息管理中心已经和市直27个部门签署了数据共享协议

51、,共享数据表360个,其中304个表是限制共享,56个是无条件共享;字段3240个。如民政部门签署共享协议后,获取了工商、房产、法院等近20个部门的信息,构建了民政低保信息服务,为申请低保的群众提供服务。二是制定了相关的考评机制。根据关于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市政府投资建设的所有信息化项目将信息共享作为批准要件,否则不予立项,从源头进行把关;对于运行的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不力的,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消减运维经费。三是统一了项目监理和验收。根据关于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所有信息化项目都实行集中监理,未能提供数据共享接口和授权不到位的的信息系统不予验收。通过项目监理这个抓手,

52、可以掌握政府信息化项目的共享现状,保障共享的真正实现。四是对信息共享积极的单位给予奖励。市政府每年对市直各部门在信息共享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在全市进行通报表彰,优先保障信息化经费支出;对于共享不配合不积极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消减系统运维经费。五是破除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的物理根基。对于需要政府直接投资的项目由政务信息化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坚决杜绝部门自建自用。全力推行华为云服务器、云桌面等大统一的服务外包模式,破除了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的物理根基,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集约化应用和数据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信息共享标准规范采用了部分国家标准委

53、及省电子政务标准,在其基础上制定了归属本地的规范:一是制定了信息资源分类编码等规范。包括信息资源分类标准、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编码规范、目录编制指南、目录体系建设总则与技术框架等。二是制定了技术平台对外服务接口规范。规定技术平台的数据交换服务、目录服务接口及其调用方法,安全服务与各应用系统之间单点登录和信息服务的接口定义及其调用方法。三是制定了前置交换环境相关规范。对各委办局前置交换环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提出配置要求,规范前置交换机器的IP地址、交换节点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各项配置要求,方便各委办局技术人员快速搭建本单位前置交换环境。四是制定了交换中心环境相关规范

54、。对交换中心所需的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提出配置要求,规范中心节点服务器的命名规则、各项配置要求。五是制定了技术平台内部各模块接口规范。技术平台由目录服务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平台管理子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为保证平台内部各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规范了用户元数据查询接口、角色元数据查询接口、元数据注册接口、统一管理整合接口等内部接口。六是制定了权限认证编码规范。规范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应用系统、前置交换节点等的编码规则,以标识其在技术平台上的唯一合法身份。通过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通过行政审批“四个大厅、两个平台”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信息惠民方面,积极申请国家级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并且在信息惠民、

55、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是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第四批试点城市,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已给下达2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发行民卡(拟引入武汉通标准,做到一卡两城通用),计划从广电、公交、旅游、医院、教育等五个方面突破,逐步整合公交卡、社保卡、健康卡等。全市所有商业银行已全部完成由“金融磁条卡”向“金融IC卡”的升级改造工作,累计发行金融IC卡430万张,并升级改造完成银行自动受理ATM 机1960台,商务受理POS机30648台。以“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为基础,逐步整合市直部门其它便民服务热线,形成了协调联动、功能集约、专业分工、高效运行的全市统一的

56、“一号通”公共语音呼叫平台。人社局从2012年开始逐步将全市参保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数据成功集中到市金保系统,以五险合一征缴、参保待遇实时结算和管理为基础,成功实现对所有社保信息的清理。社保卡已经实现全国(全省)联网,社保转移接续实现电子化,直接通过网上转移。人社局建立了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将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了与所辖10个县(市)、区人社局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及城区200多个社区平台、300多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及70多家银行业务网点的网络对接和数据共享。所有社区网格管理员配备装有“社管通”客户端的手持设备,定期收集本网格的社情民意和矛盾

57、纠纷等信息,及时汇总上传到社区公共服务站,录入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及时做好分类处理和流转化解工作。搭建“1+N”模式的智慧社区:“1”即是一个综合平台,包括数据中心、监控中心、运营中心、管理中心于一体,统筹整个智慧社区的运营管理;“N”是指多个应用系统并行。主要包括:一是基于互动电视ITV入口的视频信息应用平台;二是基于“居家养老”应用系统的老年服务信息平台;三是基于微信入口的年轻人交流互动平台;四是基于小区文化休闲娱乐的幸福生活平台;五是基于信息传播的广告信息发布与传送平台(社区电视台);六是基于为民服务的行政管理与应急事件处理平台等等。搭建“居家养老一键通服务系统”,该系统由三级系统平台

58、(呼叫中心总业务平台、市区县民政管理监督子平台、社区管理监督子平台)、通讯运营系统(固定电话、宽带、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产品(一键通呼叫器、视频传输警情终端等)、服务团队四部分组成。目前已经推广到70多个社区,拥有1100多个老人用户。在试点期间,通过“政府为老人购买服务(51万元)、企业出资建设平台(天之盾公司出资200多万元)运营的方式共同推动。平台系统设计服务容量100万户(后续依据发展需要可扩容),服务辐射范围可涵盖整个城区和周边县(市)区。为解决当前监管体制下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分割、部门间重复抽检、结论“打架”等现象,以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为切入点,组织开发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

59、平台,将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监测、检验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并依托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多维分析、预警处置和信息管理等功能,对各部门共享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使大量数据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利用。(食品药品监督、农业、粮食、水产、畜牧、卫生等监管部门等)、以及下属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机构7家,共收录、分析各类检测数据2万余条,发布检测结果600余批次,为我市食品安全的风险研判、协同监管和快速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食品药品安全网、手机APP软件“食事药闻”上线运行,定期向市民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验信息、食药科普知识、企业诚信等级红黑榜和消费提示。食品药品移动执法平台立项建设,根据网格化要求,将食药监管

60、所管辖区域细分为网格,配合移动执法终端设备,实现快速巡查,结合举报投诉系统和行政执法系统快速处理信息,加强对市民举报投诉的响应速度和现场执法取证力度。3.1.5.3十三五期间发展前景分析在“十三五”期间,将加大大数据建设力度,加快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归集、整合、清洗、对比工作进程,形成分类科学、管理规范、使用安全的“大政务数据中心”。以市政府数据中心为核心,以市电子政务网络为互联互通,推动社会管理、平安城市、数字城管、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热线等系统之间及全市各政务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交换。在新的五年规划期间,将健全公开发布机制,搭建共享开放发布平台,明确数据共享的有效需求和提供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