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半期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九上半期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九上半期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九上半期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4页
九上半期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上半期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上半期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辍耕之垄上()2.发闾左边戍渔阳() 3会天大雨,道不通()4.失期,法皆斩() 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6.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7吴广以为然()8等死,死国可乎?() 9、将军身被坚执锐()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比至陈()1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3忿恚尉()14尉果笞广() 15.置人所罾()鱼腹中()16复立楚国之社稷() 二、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_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

2、人_ 3乃丹书帛日“陈胜王”_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_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项燕为楚将_ 5广故数言欲亡_扶苏以数谏故_ 6足下事皆成,有功_公等遇雨,皆已失期_ 三、辨析下面句子中虚词的用法 1怅恨久之_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_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_ 2杀之以应陈涉_扶苏以数谏故_ 祭以尉首_固以怪之矣_ 3广起,夺而杀尉_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 4百姓多闻其贤_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_ 5陈胜、吴广乃谋曰_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的不同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古义:_今义:_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自陈胜。古义:_今义:_

3、 3等死,死国可乎?古义:_今义:_ 四、阅读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

4、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吾闻二世少子也(2)置人所罾鱼腹中 (3)得鱼腹中书(4)死国可乎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等死,死国可乎?() 皆指目陈胜()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固以怪之矣()上使外将兵() 度已失期()卒中往往语() 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1) (2) 4上文从三个方面刻画陈胜卓越领导者的形象。首先,善于把握; 决定“举大计”

5、;其次,正确分析,提出顺乎民心的策略;最后,置书鱼腹,为起义作准备,树立起义领袖的威信。(3分) (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 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 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 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

6、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请给下面句子断句。(断四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4分)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广故数言欲亡()()固十六七() 为坛而盟()诸郡县苦秦吏者() 楚国之社稷() 3、译句。(4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_ 4、内容理解(4分)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过程是:“杀两尉”是清除起义的; “”则对徒属分析除起义只有死路 一条。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为宣布起义的 “”更坚定了众人起义的

7、决心。 5、陈胜、吴广在发动起义时,为什么“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2分) _ 二、解释下列句子。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 (2)(陈胜)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译: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 唐雎不辱使命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唐雎不辱使命()2且秦灭韩亡魏() 3岂直五百里哉()4.以头抢地尔() 5.秦王色挠()6长跪而谢之() 7.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愿终守之,弗敢易() 9.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1.虽千里不敢易也()12.秦王怫然怒

8、() 1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14.寡人谕矣() 15.徒以有先生也()16.否,非若是也() 17.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18.休祲降于天() 19.天下缟素()20.请广于君()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_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通_ 2.仓鹰击于殿上_通_ 四、课内阅读巩固 四、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9、”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虽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本文讲述了的

10、故事,表现了唐雎的 精神。(4分) 3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表现了秦王和的特点。(4分)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秦王怫然怒:_(2)唐雎对曰:_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_(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_ 5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 (3)秦王色挠()(4)臣未尝闻也()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7、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隆中对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亮躬耕陇亩()2.时人莫之许也() 3将军岂愿见之乎()4.此人

11、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5由是先主遂诣亮()6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7君谓计将安出()8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9诚如是,则霸业可成()10.愿诸君勿复言() 11自董卓已来()12.然操遂能克绍() 13挟天子而令诸侯()1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5总揽英雄,思贤如渴()16.将军既帝室之胄() 1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二辨析加点的词。 (1)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2)然操遂能克绍()由是先主遂诣亮() (3)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国险而民附()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三翻译加线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

12、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译: (2)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 (3)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译: (5)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译: (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五、阅读下面隆中对中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13、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解释加点的词。(6分) (1)曹操比于袁绍(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3

14、)不知存恤()(4)此用武之国() (5)总揽英雄()(6)若跨有荆、益() 3、此段是隆中对的核心内容,诸葛亮认为目前不可与曹操“争锋”的原因是:;并认为可与孙权结盟,不可图谋它是因为;他劝刘备必先以为根据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处理好内政外交,伺机进取中原,实现,战略目的(出师表原句回答)。正如杜甫蜀相中所云“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5分) 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句、对)。(3分) 出师表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盖追先帝之殊遇()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5、4斟酌损益() 5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6以彰其咎() 7先帝称之曰能()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9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1不求闻达于诸侯()1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l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2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古义:今义: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 6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古义:今义: 7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古义:今义: 三、课内阅读巩固 臣本布衣

16、,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率在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1解释加点的词。 (l)咨臣以当世之事:()(2)夙夜忧叹:() (3)后值倾覆:()(4)以伤先帝之明:() (5)庶竭驽钝:()(6

17、)猥自枉屈:()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闻达于诸侯B.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三项臣于草庐之中D躬耕于南阳 3翻译文言句子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诚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字:_ (2)先帝为什么“临崩寄臣以大事”?_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文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_ (2)先帝为什么“临崩寄臣以大事”?_ (3)表现诸葛亮临危授命的名句是:_ (4)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 四、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以及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