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3单元教案_第1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3单元教案_第2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3单元教案_第3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3单元教案_第4页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3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内 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 年 级:五年级课 型:新授课 主备老师:肖会芬课 时: 第 1 课时:长方体的熟悉教学目标:熟悉长方体的特点教学重点:知道各部分名称教学预备 : 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 :把握长方体的特点;二、自学指导:仔细看教材第 27-29 页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 观看 27 页主题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 观看 28 页长方体的图形, 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你发觉了什么?3. 试完成 27 页填表内容;4. 小组合作:(1)组内争论沟通: 1、长方体有什么特点?2、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2)归纳:长方体的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

2、系;(3)完成 29 页“ 做一做” 内容;(15分钟后,信任聪慧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回答)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填空: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 的面积相等;有 条棱, 的棱的长度相等;二、选做题: 判定 :1、长方体是由 6 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2、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 个面是正方形;(三、摸索题 :看图,并填空;单位:厘米 5 3 3 1、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2、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厘米;3、棱长总和是 厘米;4、上下两个面是 形;教学反思:

3、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 实际操作,加之老师的正确点拨,对长方体有了正确的熟悉,成效很好;内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年级:五年级课 型: 新授课 主备老师:肖会芬课 时: 第 2 课时:正方体的熟悉教学目标:熟悉正方体的特点教学重点:知道各部分名称教学预备 : 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 :把握正方体的特点;二、自学指导:仔细看教材第 30-32 页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 观看 30 页主题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 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3. 试完成 30 页“ 做一做“ 内容;4. 小组合作:(1)组内争论沟通: 1、正方体有什么特点?2、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2

4、)归纳:正方体的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完成 31 页 1 题内容;(10分钟后,信任聪慧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回答)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填空:1、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的面积都相等,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2、由于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二、选做题: 填空:(1、一根长 96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 厘米,长 10 厘米,宽是 7 厘米;高是()厘米

5、;三、摸索题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 a =6 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2 、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教学反思:a、b、h, 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 实际操作,加之老师的正确点拨,对正方体有了正确 的熟悉,成效很好;内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年级:五年级课主备老师:肖会芬型:新授课课时: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 1 、 使同学懂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2、把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 并能正确运算;教学重难点:把握概念,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教学预备 : 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 :1.

6、 懂得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2. 把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 , 并能正确运算;二、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 3334 页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 回忆长方体的特点;2. 拿出学具 , 一起摸一摸长方体的整个表面;3. 在操作 , 观看活动中 , 与同桌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4. 小组合作学习:(1)组内沟通:什么是表面积?(2)争论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运算方法;5. 试完成 34 页的例 1 和“ 做一做” 内容;(8 分钟后,信任仔细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回答)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 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 填空:1. 长方体或正方体()个面的总面积

7、,叫做它的();2. 上下两个面,是由长方体的()和()组成;前后两个面,是由长方体的()和()组成;左右两个面,是由长方体的()和()组成;3. 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公式是: ( + + )2;二、选做题: 1. 判定:(对的打“ ” ,错的打“ ”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是:都有 6 个面、 12 条棱和 8 个顶点;()(2)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的物体不是长方体, 就是正方体;();2. 填空: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20 厘米,宽是 15 厘米,高是 12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三、摸索题:一个房间长 7 米,宽 5 米,高 4 米,要

8、粉刷这个房间,除去门窗面积 5.5 平方米;假如每平方米需要花 要花费多少元?教学反思:4 元涂料费, 粉刷这个房间需通过同学的自主学习、 实际操作和老师的点拨, 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把握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成效很好;个别同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不强;内容: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年级:五年级课 型:新授课 主备老师:肖会芬课 时:第 2 课时: 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 .懂得并把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运算方法,能运用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运算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把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运算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预备 : 课件 教学过程;一、

9、学习目标 :1. 把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 . 2. 能运用表面积公式解决简洁的问题;二、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 35 页的例 2 内容,边看边摸索:1. 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表面积 的运算方法;2. 拿出学具 , 一起摸一摸正方体的整个表面;3. 在操作 , 观看活动中 , 与同桌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4. 小组合作学习:争论沟通: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运算方法;5. 试完成 35 页的例 2 和“ 做一做” 内容;(8 分钟后,信任仔细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回答)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 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 填空:1. 正方体是

10、特别的 . 正方体有 个面, 都 . 2. 正方体表面积的运算公式是: . 1.5 分米的正方体盒子 , 它的表面积是 平 3. 一个棱长是方分米 , 假如把它的上盖去掉 , 这个正方体盒子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 二、选做题: 判定:(对的打“ ” ,错的打“ ” );1.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 2 倍, 它的表面积扩大 6 倍. ()2. 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这两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3. 正方体的棱长是 2 厘米, 它的表面积就是 24 平方厘米 . 三、摸索题:分米.把两个棱长是 6 分米的正方体拼在一起 , 表面积削减多少平方教学反思:通过同学的自主学习

11、和老师的点拨,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把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并能用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运算,成效很好;个别同学对解决实际问题 的才能不强;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第 1 课时:课 题: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 教学目标:3840 页“ 做一做” ,练习七第 13 题;学问与技能:通过操作,使同学懂得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 念;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能初步掌 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能挑选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 体积;过程与方法:同学自主动手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同学渗透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观点;教学重点1. 使同学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

12、 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2. 常用体积单位;教学难点1 立方米, 1 立方分米, 1帮忙同学建立 1m 3,1dm 3,1cm 3 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 常见物体的体积;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懂得体积的意义,建立体积的概念;1、2、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3、把握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挑选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 些常见物体的体积;二、自学指导:自学教科书第 38-39 页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 演示试验;取三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 卵石放入其次个杯子, 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其次个杯子里,会 显现什么情形?为什么?(同

13、桌争论沟通)2. 摸索: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怎样用字母表 示?3. 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争论沟通: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立方米大约有多 大?4. 试完成 40 页“ 做一做” 的第 1 题;(15分钟后,信任仔细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回答)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 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填空: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2、挑选合适的单位:牙膏盒的体积约120(); 一部手机的体积约48 (););一堆煤的体积约 2500();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约 1(二、选做题: 1. 挑选题;(1)一块砖头占空间约是()

14、A.1cm B.1cm2 C.1dm3 (2)数学书本的体积约是 () A.1 m3B.0.5 dm3C.1 cm3 C. cm3 C. cm3(3)一粒黄豆体积大约是0.25()A. m3B. dm3(4)一间教室的体积是200() A. m3B. dm3三、摸索题:下面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都是 1cm 3;体积是()体积是()体积是() 体积是()教学反思: 通过操作,同学懂得了体积的意义,熟悉了常用的体 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把握了计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能挑选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第 2 课时: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 练习七第 57

15、 题)教学目标:4042 页的例题 1 和例题 2,第 45 页学问与技能:使同学通过实践操作,推导、懂得并把握长方体和 正方体体积的运算公式,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洁 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 培育同学分析、 比较和综合、归纳的才能;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进展 同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长方体体积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长方体、正方体体 积运算;教学难点:懂得长方体体积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预备: 24 块体积为 1cm 3的立方体;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 :1. 懂得并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运算

16、公式;2.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二、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 40-42 页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回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2. 动手试验;(1)取出 24 块 1cm 3立方块;用 24 块 1cm 3 立方块,把这些小立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每一次拼的情形记录在 41 页的表格里;(2)观看:从这张表格中,你发觉了什么?3.摸索: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4.自学例 1;独立摸索,把例1 内容补充完整;5.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沟通):(1)说一说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2)完成例 2 内容;(3)争论:什

17、么叫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共有的体积运算公 式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6. 试完成 43 页的“ 做一做” ;(10分钟后,信任仔细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回答)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 填空;1.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和(),可以分别写成(),()和();2.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 ();用字母表示是 v=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公式: () ()或 v=();4. 棱长是 1cm的正方体,体积是(积是();5. a 3 表示为();二、选做题: 挑选题;);棱长是 1m的正方体,体1. 棱长为 6cm

18、的正方体,体积是()cm 3; A.36 B .216 C.144 2.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20 平方米,高是 2.8 米,它的体积是()立方米; A.20 B.56 C.112 3. 棱长为 6cm的正方体比长、宽、高分别是9cm、7cm、4cm的长方体的体积(); A.小 B.大 C.相等三、摸索题:如右图,在一个长是15 分米,宽和高都是5 分米的长方体上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5dm 15dm 5dm教学反思: 第一从这堂课的设计上来说, 我觉得自己留意了同学 的自主探究,让同学通过自己的试验操作发觉长、宽、高与体积的关 系,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运算公式,

19、留意了学问的形成过程;但是导 入以及公式应用的部分与生活的联系不是非常紧密;导入时我从数体 积单位个数得出体积, 到出示一个表面没有分格子的长方体,让同学 在 想方法求它的体积, 这样有效地利用了同学的认知冲突引发探究;应用部分我设计了看图求体积,然后让同学解决书上的一道应用问 题,最终设计了让同学运算一个自己喜爱的长方体的体积的实际操作 练习;在设计这两个环节时, 我没有太多的考虑到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与生活的联系, 假如设计时能很好的考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能 让同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育同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所以这一点,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要留意;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

20、标 : 学问技能: 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同学把握体积单 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过程与方法:采纳对比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同学的学习迁移才能和探究才能;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具预备: 预备一个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外表划分10 10 10 的小方格;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 :1. 把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二、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 46-47 页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 回忆体积的概念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2. 拿出学具:(1)一个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外表 划分 10 10 10 的小方格;请动手量一下这

21、个魔方的棱长,并运算 出它的体积;(2)想一想: 1 立方分米是多少立方厘米?3. 在操作,观看活动中 , 与同桌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4. 小组合作学习:(1)组内沟通:你们能推算出(2)完成 46 页填表内容;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5. 共同完成 47 页例 3、例 4 内容;6. 试完成 47 页的“ 做一做” 内容;(15分钟后,信任仔细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 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 填空:1 m 3 =()dm 3 780 dm3=()m 3 12 dm3=()cm()cm 3=3.4 dm 3 0.4

22、 m 3=()dm 3 600dm 3=()m二、选做题: 判定:(对的打“ ” ,错的打“ ” );1.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2. 把 2 块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3.1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 4.1 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5000 立方厘米,合 5 立方分米;()三、摸索题: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m,宽 15cm,厚 0.1m;假如每立方米的钢板重 12 ,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教学反思: 今日教学的是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内容很简洁,同学 基本能在当堂把握; 但在整堂课上, 感觉自己仍有一些地方教学的不 到位,同学对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更多的是

23、数据上的熟悉,缺少直观 形象的对比, 在得出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后, 我应当 让同学进行实物图形的比较,这样同学才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多少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教具, 课上我就直接让同学看挂图来进行对比运算,由于 1 分米10 厘米,所以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也相等;由此发觉 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体积和 1000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相等,得出 1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同学虽也把握了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但把握地不够深刻, 对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分更是停留在表面上;在课后,为了补偿课上的不足,我让同

24、学环绕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分别说明了为什么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在说明中,同学深层次地摸索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体积单位间的不同点,同时也懂得了这三种单位之间的联系;5.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使同学懂得容积意义, 把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把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分,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感受 1 毫升的实际意义, 和应用所学之事解决生活 中的简洁问题;过程与方法:培育同学的观看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同学独立摸索、庄重仔

25、细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懂得容积的意义,把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2、把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分,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 关系;二、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 50-51 页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 回忆体积的概念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间的进率 及单位间的换算;2. 同学动手试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 沙一堆)运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3. 在操作,观看活动中 , 与同桌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4. 摸索:什么是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 小组合作学习:(1)组内沟通:体

26、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分是什么?(2)完成 51 页例 5 内容;6. 完成 52 页的“ 做一做” 的 1 题;(15分钟后,信任仔细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 五、 同学争论,老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一、 必做题: 填空:1. 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2. 容积的运算方法跟()的运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量长、宽、高 3. 3 升()毫升 2700 毫升()升)立方分米 2.4升()毫升 3.5 升()立方厘500 毫升()升 760 毫升(米二、选做题: 判定:(对的打“ ” ,错的打“ ” );1. 一个游泳池的容积大约是202

27、2 毫升;()2. 一个杯子能装水1 升,这个杯子的容积就是1 升;(3. 一个正方体的木箱,它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大;(三、摸索题:一个铁皮水桶的底面积是 升?240c , 高是 45cm,求水桶的容积是多少教学反思: 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采纳了“ 让同学自学,在自学 中质疑,在质疑中形成正确概念” 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教材供应了比 较两个容器哪个装水多的情境, 依据五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 中试验的次数较多, 试验操作不很便利; 我舍去了这个试验而采纳了 自学的方法;通过同学自学,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汇报过程中有个同学就第一提出了什么是“ 容器”,我组织同学来帮他;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后,

28、有个同学又提出什么是“ 所能容纳”,这时我利用 水杯中装有一些水的例子来说明,帮忙同学建立正确的观念;总之,我通过适度参加引导, 抓住关键词帮忙同学懂得了容积的内涵及体积 与容积的区分、联系,达到了“ 教是为了不教” 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 果;第 2 课时: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使同学进一步娴熟把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积的方 法;过程与方法:能依据实际情形,应用排水法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同学在实践中的应变才能;教学重点:运用详细方法来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教具预备:一个西红柿,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教学过程 : 一、学习目标 :1. 进一步娴熟把握求长方体和正方

29、体体积的方法;2. 能依据实际情形,应用排水法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二、自学指导:自学教材第 51 页的例 6 的内容,边看边摸索:1. 回忆体积的概念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间的进率 及单位间的换算;2. 观看 51 页例 6 主题图,与同桌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3. 摸索:你能求出西红柿的体积吗?;4. 每一个小组拿出试验物体:一个量杯,一个西红柿,一桶水,请大家动手试验,把试验的步骤记录下来;5. 小组合作学习:(1)观看这两缸的水,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2)你想怎样求西红柿的体积?为什么?6. 试完成 53 页的“ 做一做” 的第 2 题;(15分钟后,信任仔细的你肯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三、同学自学、老师巡察;四、检查同学自学情形 五、同学争论,老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一、必做题: 填空:1、1L=()dm 3= cm3 4.25L= ml 850ml=()cm 3=()dm 3 3000 cm 3=()ml 2、外形不规章的物体,求它们的体积可以用()法;3、烧杯中有 300ml 水,放入一个苹果,液面变为 450ml,这个苹果的体积为()cm 3;4. 一个油箱, 长 0.5 米,宽 0.4 米,高 0.2 米,它的容积是 ()升;二、选做题: 挑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