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二)班年月日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1.小车的运动课型:新授课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知识目标: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
2、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重点:探究“推和拉都是力”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
3、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
4、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测量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所用的时间。给学生树立控制变量的思想。“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实验记录(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
5、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做小车过山洞,小车过桥等让学生明确力是有方向的。“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全班交流。体会推力和拉力都是有方向的,以及要有力的作用点。关门时作用点的不同,所需要的力就不同。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2)学生汇报交
6、流。(3)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像。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设计:小车的运动推力运动拉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2.玩滑梯的启示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玩滑梯等典型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摩擦力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知识目标: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能力目标: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
7、探究;能有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情感目标:、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重点: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重点难点难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摩擦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摩擦力有关?摩擦力学情分析教学准备与我们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问题,都是学生很少思考和探究过的。木块、直尺、木板、线等教学过程导入:谈话:同学们玩过滑梯吗?找同学说说玩滑梯的时候你有什么感
8、觉?生:可结合学生说的用手相互摩擦等让学生体会摩擦生热,以及冬天晚上脱衣服时可看见电火花、梳头时梳子吸引头发等了解摩擦产生静电。滑梯中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玩滑梯里面的科学。活动一:探究摩擦力的存在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摩擦力的活动和游戏,如:拉动蹲在木块上的同学、在桌面上推拉文具盒等,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及方向等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描述什么是摩擦力,明确“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活动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怎样使木块滑的快?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9、都有哪些。实验方案:把两块相同的木块放在光滑程度不同的两板上,用测力计拉动,比较它们需要的力的大小。把两块重量不同其他相同的材料放在同样光滑的板上,用测力计拉动,比较测力计上数字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被拉物体越重,摩()学年第(二)学期擦力就越大,被拉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活动三: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参照书上的图片,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实例(鞋、轮胎上有凸凹的花纹,结冰的路上撒上煤渣,防止打滑。铁钉固定在墙上靠的是摩擦,自行车刹车,汽车火车制动靠的同样是摩擦。),以及人
10、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滑冰在光滑的、摩擦力较小的冰上等)并进一步理解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拓展活动:谈话: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用到摩擦力?课后我们同学去观察、寻找,然后用你了解的知识改善生活。板书设计: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有关因素:物体的轻重、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3.跷跷板课型:新授课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律
11、,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认识天平、使用天平,制作简易天平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即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知识目标: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能力目标: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情感目标: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重点: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难点:让学生在制作即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天平是生产生活中一
12、种重要的测量仪器,学生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操作的欲望,继前面探究了“跷跷板”之后,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天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系统。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天平。教学过程谈话:跷跷板大家熟不熟悉?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玩跷跷板的感受?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师:对于这种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探究活动: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出示书中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1、讨
13、论探究方案(1)提出活动设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学生汇报交流。2、进行探究实验以杠杆尺一边不同位置放不同数量的钩码在另一端的不同位置放数量不同的钩码数,学生实验。(1)教师引导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学年第(二)学期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
14、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活动四:认识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认识天平的结构提出问题:天平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天平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天平,小组讨论天平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是什么?师生交流2、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1)教师介绍天平的正确调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左物右码(2)小组同学亲自动手操作、使用天平测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从中感悟天平的平衡及结构原
15、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矫正其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拓展活动: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例如蜡烛跷跷板等。板书设计:跷跷板杠杆尺平衡原理物重左右一样天平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距离注意:左物右码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二)班学科:科学集备教师:课题:4.弹簧里的学问课型:新授课执教教师: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教材分析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
16、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知识目标: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能力目标: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教学目标制作弹力玩具。情感目标: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重点: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重点难点难点: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他接触的学情分析教学准备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
17、、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探究过程: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
18、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活动。3、活动小结及交流。()学年第(二)学期(1)各组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如:气球、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橡皮筋、玻璃球、圆珠
19、笔等。2、学生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自由活动1、设计弹力玩具。(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2)小组同设计活动。(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2、自我评价拓展活动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装置”。板书设计:弹簧里的学问弹簧等,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状的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5.有趣的磁铁课型:新授课本课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磁铁感受体验的基础上
20、,进一步认识、探究磁铁的教材分析磁性、磁力大小、磁性等性质,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知识目标:知道磁铁的性质。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教学目标作磁铁玩具。情感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重点: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性质。重点难点难点:设计、制作磁铁玩具。学情分析教学准备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学生准备: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教师准备: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
21、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知道常见的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方形磁铁等。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2)学生交流。(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1)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
22、以下的磁铁游戏;“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总结出:磁铁能吸铁。1、“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学年第(二)学期两个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两个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2、“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3、“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
23、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4、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磁铁对电磁波有影响。5、用一绳拴着磁铁中间,稍等片刻,看磁铁指向。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2)交流总结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中正越来越到
24、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我们做了许多与磁铁有关的游戏,探究除了磁铁许多性质,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磁铁?老师这里有一根缝衣针和一个磁铁,谁能把它做成小磁铁?三、课堂评价:这节课我的收获?板书设计:有趣的磁铁吸引铁等物体磁铁有两个磁极N北极S南极异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一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6.指南针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利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多种辨别方向的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指南针是,准确测定方位的仪器,它是根据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做成的。知识目标: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做成的,了解指南针的用途
25、及用法。能力目标: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能尝试制作指南针,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情感目标:体验到科学技术能为人类服务,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重点: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做成的,了解重点难点指南针的用途及用法。难点: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能尝试制作指南针,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情分析教学准备通过对有趣的磁铁一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磁铁的基本性质,但生活中人们怎样利用磁铁还会产生许多问题。活动准备:指南针、条形磁铁、缝衣针、线、透明塑料小碗、剪刀、胶棒纸片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师:小明和小华去野外郊游,可是他们迷了路,怎
26、么办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生:看大树,大树南边枝叶茂盛;看物体的影子;看高山上积雪的融化程度;用指南针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准确呢?生:指南针出示指南针。师:这就是一个指南针,关于指南针你想知道什么?生:指南针由哪些部分构成?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怎样使用指南针?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指南针的知识。(二)探究活动1、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1)指导学生观察指南针。思考:指南针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2)提问: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你认为与指南针的哪部分有关系?你还见过其他指南针吗?(3)讲解: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南针的种类很多,
27、外观、构造不()学年第(二)学期完全相同。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磁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磁针。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刻度盘上标有东、西、南、北,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更准确的方向。2、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什么时候用到指南针?生:怎样使用指南针?讲解:在使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时,首先要把指南针放平,等指针停止摆动时,就能指出南北方向。转动底盘,使底盘上表示南、北的刻度线与指针重合,根据地盘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了。3、了解
28、指南针的历史。讲述: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罗盘。4、制作简易指南针。了解了以上这么多的知识后,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呢?根据课本的提示,分组进行实验制作。(三)巩固应用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确定周围物体的方位。板书设计:指南针磁铁能指示南北司南底盘、磁针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7.认识太阳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典型知识,知道查阅资料也是
29、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知识目标: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能力目标: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目标: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依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重点: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重点难点阳,就没有生命。难点: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对太阳既熟悉又陌生愿意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关于太阳的图片,文字,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师生游戏,教学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红色的圆圈)大家猜
30、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猜。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我在加上几笔呢?(沿圆的周围画八条短小的直线)学生回答。师:对,这是太阳,它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师:看来,大家对太阳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认识太阳)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生发言。学生所搜索的资料可能有重复的,汇报中学生相互补充,可以丰富知识,拓展知识面。2、教师将典型资料进行整理补充,以增强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学年第(二)学期师:老师这里有一
31、些关于太阳的资料,想看吗?边看课件边讲解。(1)太阳的外观、银河系。讲解:太阳是一个燃烧的旋转的高密度炙热气体球,它的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银河系从侧面看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扁饼形,正面看是旋涡形,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它的年龄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寿命还有50亿年。(2)太阳的结构讲解:从结构上看,太阳可以分为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是由于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温度低,看起来显得有些黑
32、些。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日珥是突出在太阳外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像太阳突然长出的来的朱红色大耳朵。(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及与地球的比较。讲解: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差,搜集的范围可能较窄。在学生已经掌握部分资料之后,教师将知识进行系统性介绍,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通过交流资料,汇报资料和资料补充三个环节,充分让学生了解太阳,认识太阳。三、知识巩固,内容拓展。师: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我们对太阳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哪些知识
33、让你印象最深呢?(学生自由汇报。)安排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当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达到巩固认知的目的。四、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汇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我们生命。假设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学年第(二)学期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秘密,比如为什么会发生日食?请大家在课下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板书认识太阳太阳是一个燃烧的旋转的高密度炙热气体球,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寿命还有50亿年。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太阳
34、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8.太阳和影子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通过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知识目标: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能力目标: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得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35、情感目标: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重点:认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难点: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对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有所了解,但并不理解,也不系统。铅笔、手电筒、白纸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师:同学们,当你每天沐浴着温暖阳光,在阳光下游戏的时候,是否发现身边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呢?生:影子。师:对于影子你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生: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揭开它们的秘密。二、通过游戏揭示产生影子的条件。1、做影子
36、游戏,发现问题。师: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让我们再来做一做,看一看。(利用灯光、透明或不透明的卡片做投影游戏。做完之后,引导学生汇报发现。)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灯光越亮影子越黑。生2:卡片是透明的,影子很浅。(教师随机用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透明物体没有影子。)()学年第(二)学期生3:手离灯光近影子大,离得远影子小。生4:关上灯后什么都看不见了,没影子了。2、根据实验,得出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有光,有不透明的物体。三、探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认为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各是怎样变化的?2、引导学生猜想。生1:一天中物体影子的的长短不一样,
37、早晨跟傍晚可能会长一些。生2: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3、制定实验方案。师:同学们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汇报。生:把铅笔立在白纸上,打开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像太阳一样照射铅笔,观察影子是什么样的。师总结:用手电筒在铅笔的一侧由低到高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并画出影子。然后继续升至垂直方位,观察并画出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再继续由垂直处向侧下方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长短与方向并画下来。或者用手电筒先在铅笔正上方照射,再向两侧照射,分别观察记录并画出影子。4、学生实验5、学生汇报与交流。生:6、获得结论。师生共同总
38、结: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发生斜射与直射的变化。四、探究太阳位置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请同学们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说一说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生: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大收获,请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利()学年第(二)学期用影子来计时的。板书设计太阳和影子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早晨中午傍晚长短、长短长方向向西向北向东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9.用太阳计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
39、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再分析,发现用影子可以来计时,悟出古人用日晷计时的原理,获得探究的乐趣。知识目标: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能力目标: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情感目标: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重点: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难点: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学生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已了解,古人用日晷计时的原理不了解。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
40、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用太阳计时(二)探究新知认识古代计时器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3小组请代表汇报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1初步认识日晷a.介绍牛顿的故事(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其中的现象。)(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
41、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学年第(二)学期钟”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2.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
42、些什么?(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7)为什么用日晷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三)认识手掌日晷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
43、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8教师小结。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日晷,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
44、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学年第(二)学期板书设计用太阳计时沙漏日晷水钟日晷:晷面晷针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10.制作计时工具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本课主要是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计时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知识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能力目标: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45、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难点: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太阳计时的知识。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二.设计制作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这节课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课,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日晷、沙漏等其他计时工具的理解能力。三.开展制作活动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
46、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学年第(二)学期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四.展示与交流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五.拓展延伸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
47、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11.灯泡亮了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本课重点在于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走进电的世界,满足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知识目标: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够用符号表示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力目标: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重点: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重点难点够用符号表示一个简
48、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难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学生对电路一无所知。会使用手电筒、认识电池的正负极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出本课的探主题1讲故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寻找一名助手。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如果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帽。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起来。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顶智
49、慧小帽。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猪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以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好吗?二、进行探究活动一“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1大胆猜想。(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回答。自然会想到手电筒)()学年第(二)学期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2验证猜想。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拆开手电筒看一看)(1)出示小建议。要
50、注意安全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2)学生拆装手电筒。(3)交流发现。3提出假设。你认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的所有组成部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没有玻璃片手电筒亮不亮?没有反光镜呢?最后总结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是:小灯泡、开关、电池、弹簧和金属外壳。)老师也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三、进行探索活动二“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1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1)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实验器材。(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些器材,所以让学生先来
51、认识一下,很有必要。)(2)选取器材,想一想活动中应注意什么?(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特别提醒学生: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这样电池里的电会很快用完的。)2分组合作,实施探究。(1)学生按设计的方案进实验。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1)展示电路图。让学生介绍连接的方法。(2)在充分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各种用电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总结: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这时揭示出手电筒的弹簧和金属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四、创新设计,拓展延伸1阅读资料卡,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发展史的兴趣,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2创新发明,课外延伸。(2)生活中的灯,可以根据需要
52、分别亮起来,它们在电路中是怎么连接的呢?感兴趣的同学()学年第(二)学期课下继续研究。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12.让更多的灯泡课型:新授课亮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它是在学习了点亮我的小灯泡的基础上,尝试用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多的方法和材料接亮更多的灯泡。包括两个教学内容:使用灯座的小灯泡和点亮更多的灯泡。试图让学生经历接亮更多的小灯泡的过程,提高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尝试用各种方法接亮更多的小灯泡,并能简单的画下电路图。能力目标:学会使用灯座和电池盒。情感目标:通过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
53、来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步控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各种方法接亮多个小灯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上两课后,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关于电路,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电池(每组1个),电线(每组4根),灯座(每组1个),电池夹(每组1个),每组记录纸一张。教学过程上课前在桌上放一个电池,一个电池夹,一个小灯泡。1、师:我给大家在桌上放了一些东西,认识这个吗?(拿起一个电池夹示意)会用吗?学生把电池放入电池盒中。师再发下两根电线。师:请你用这些材料让
54、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试验。师巡视。一分钟后,师:我发现同学们把电线接在电池夹上有多种接法。我们一齐来看看,哪种接法最方便?把几种接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我们按照最方便的接法把电池盒和电线接好。让小灯泡亮起来。观察,电池夹上的铜片和弹簧在这个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师:我们已经会接亮小电珠了,我再给大家一样东西。(出示小灯座)师: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发下小灯座。要求把小灯座用在电路里。等到学生接亮了小灯泡后,要求学生观察小灯座,小灯座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小灯座的螺口和螺口底部的焊点在这个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猜测小灯座的内部结构,然后拆开一个小灯座,了解内部的结构。然后把你连接的电路画在记录纸上。
55、几分钟后,把学生的图纸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师:大家画得很好,画的时候麻烦吗?能不能用简单的符号把它画出来呢?学生试画。()学年第(二)学期方块图。要求用符号试画电路图。3、师:刚才我们已经把电池夹和小灯座接到了电路里,现在我们要大规模的来玩一次了,请同桌一起配合一下。用四根电线,两个电池,两个灯座,两个电池夹,两个小灯泡,把两个小灯泡一起接亮,你有几种方法?接出一种,就请你在记录纸上画出你的接法。学生试接,教师巡回指导。当学生出现一种接法时,连同学生画的电路图一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4、总结:比较,分析设计的各种电路,找出各种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电路进行分类。这节课好玩吗?但是能不能把我
56、们的小灯泡接到220V的交流电中去?在实验中应注意:1这些电路不能使用220V交流电。2平时注意用电安全,不能触碰带电的电器。3注意保护好各种电器的塑料外壳和电线绝缘层。教学反思()学年第(二)学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学科:科学执教教师:课题:13.谁的本领大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本课先通过实验验证,再以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材料的认识。知识目标: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力目标: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作实验记录。情感目标: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
57、证据验证假设。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对导体、绝缘体材料和导电现象,还不能做出确切的解释。简单电路一套(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小灯座各1个,导线3根)、教学准备铝片、铜丝、橡皮、铁丝、钥匙、毛线、瓷勺、泡沫等、碳棒、木条、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做几个游戏。做游戏要注意:1、要分工合作好。2、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3、注意动脑筋,做游戏要有所发现。2、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一个游戏,“灯泡亮了”。(1)要求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好,能最先让小灯泡亮起来。(2)学生连接简单电路(3)
58、教师评价:现在每个小组都成功地让小灯泡亮起来了,用掌声祝贺我们自己和大家。(4)当我们把铝片连入电路中,小灯炮亮了,说明电能从铝片中流过,我们说铝片能导电。(板书:导电)。把铝片换成铜丝,大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再把铜丝换成木条,大家再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二、探究活动()学年第(二)学期活动1:假设猜想1、导语:看来,有些物体能导电,有些物体不能导电,接下来,我们做第二个游戏,“考一考、猜一猜”。2、游戏规则: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种材料,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猜一猜。哪些物体会像铝片一样能导电,画“”表示,哪些不能导电画“”表示。小组商量一下,把猜想结果记录在左
59、栏内(每组发一张记录单),(后有附表)3、学生猜测、记录4、学生汇报:找同学说一说你们组的猜测结果。刚才的结果只是猜测,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一下吗?(学生说方法)活动2:实验探究1、导语: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三个游戏“做一做”。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2、学生验证:学生验证小组合作好,边验证边做记录,把结果记在右栏内。3、同学们研究很认真,都有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4、学生汇报5、如再有争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再重复做一遍,让学生分析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6、导语:没关系的,科学家的伟大实验也往往是经过上百上千次的实验才完成的,你们的实验结果与猜测结果完
60、全一样吗?看来,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仅仅靠猜测是不科学的,必须亲自实验。活动3:交流探究成果1、导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分类吗?下面我们做第四个游戏,“说一说”。2、学生说一说分几类?(两类)生:两类。哪两类?你能给这两类物体分别起个形象的名字吗?小组讨论汇报: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把铝片、铜丝等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木片、塑料等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对于同一种物体导电性没有绝对的能与不能,因此,我们说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容易、不容易)指名说说什么是导体、绝缘体?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还知道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偿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兼职翻译服务合同
- 股票策划发行承销合同书
- 2025-2030全球结构健康监测解决方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磁精密仪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便携式扭矩测量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液液式冷量分配单元(CDU)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内容营销与推广服务协议8篇
-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综合检测试题大全附答案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员工信息登记表(标准版)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春节工地停工复工计划安排( 共10篇)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安培力洛伦兹力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
- 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