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数学多媒体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模板 初一数学多媒体教案最新模板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完4.1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会,因此平面图形这一节课由此而产生.平面图形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再知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p140页图4.4.1给出了5幅形状各异的物体照片,向学生提问是否能画出它们的表面形状。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动
2、手得出的5个图形,引出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的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图形,思考当中那些是四边形,由四边形巩固并加深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多边形的分割。最后的试一试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案结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的平面图形,刚好与刚上课时的图4.4.1遥向对应,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3、由于在平面图形这节课中,除了要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外,还要经常识别图形或画图,因此观察并分析出图形的基本构成是平面图形这节课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是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多边形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和初步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思考及想象、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并了解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规律。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形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
4、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 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通过四边形的识别,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空间中的图形。而由所由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将来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最后一部分
5、的试一试,通过学生对图形构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一个感性认识过程。 2、 重难点突破法 书中是以实物图形的表面形状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分类,多边形的有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要自己动手画出图形。其次,在引出多边形时,应加强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而在多边形的分割时,通过多个图形的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猜想分割的规律,从而突出了重点。 分析平面图形构成是能否找出或画出其中所包含多边形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深化。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充分展开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再加
6、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试一试中的图案,应给让学生足够的时间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在明确了基本构成后,应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外到内或有大到小等)说出所含的图形,就能找出所有所含的图形,从而使难点消化,最终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的观察猜想为主,要求学生多观察,大胆猜想。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有实物图形的基础上了解平面图形的相关内容.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模型来体现本节内容
7、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使得观察、猜想、讨论与分析一起进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六、作业设计 p143课后练习相对容易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但课后练习2,要说出理由,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以首先分成小组讨论。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适当启发引导。 初一数学多媒体教案最新模板2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 2.会利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概念 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关于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的几何定义,还是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
8、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的定义 的表示方法 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
9、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的一些内容 1.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是它的相反数;零的是零. 2.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 3.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相等. 五、运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较大的负数一定在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 比
10、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 (2)比较这两个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较,与小学学习的方法一致,大的较大. 教学设计示例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能根据一个数的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 (二)能力训练点 在把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解释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的
11、意义和相反数与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2.学生学法:研究+6和-6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概念巩固练习归纳小结(代数意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 2.难点: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3.疑点:负数的是它的相反数.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
12、生讨论解答归纳出代数意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6,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法说明】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二)探索新知,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6与6是相反数,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它们什么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很难得出答案. 师: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3、师:显然A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6,B点(表示-6的点)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吗? 学生活动:产生疑问,讨论. 师:+6与-6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6,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6与-6的. 板书2.4(1) 【教法说明】针对“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只有符号不同”提出问题:“它们什么相同呢?”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这时学生很难回答出此问题,这时教师注意引导再提出要求:“找到原点距离是6个单位长度的点”这时学生就有了一个攀登的台阶,自然而然地想到表示+6,-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同,从而引出了的概念,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时而紧张时而轻松,不知
14、不觉学生已获得了知识. 师:-6的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是6; 6的是表示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6的是6. 提出问题:(1)-3的表示什么? (2)的呢? (3)的呢? 学生活动:(1)(2)题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口答,(3)题讨论后口答. 板书一个数a的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的是|a| 【教法说明】由-6,6,-3,这些特殊的数的引出数的,逐层铺垫,由学生得出的几何意义,既理解了一个数的的含义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突破了难点.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数可以表示任意数,若把换成,9,0,-1,-0.4观察数轴,它们的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口答:, 师:你在
15、自己画的数轴上标出五个数,让同桌指出它们的.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自己又当“小老师”又当“学生”. 教师找一组学生回答,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出示投影1) 例 求8,-8,的. 师:观察数轴做出此题. 学生活动:口答 ,. 师:由此题目你能想到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同. 【教法说明】这一环节是对的几何定义的巩固.这里对于定义的理解不能空谈“5的、-7的是多少”?而是与数轴相结合,始终利用表示这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这一概念.教师先阐明这个字母可表示任意数,再把换成一组数,学生自己又把换成了一些数,指出它们的,这样既理解了数所表示的广泛含义,又巩固了的定义.然
16、后,通过例题总结出了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相等这一规律,既呼应了前面内容,又升华了的概念. 师:观察数轴,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有什么特点? 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呢? 生:思考,不能轻易回答出来. 师:再看前面我们所求的,.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一学生口答. 教师纠正并板书: 板书正数的是它本身. 负数的是它的相反数. 0的是0. 师:字母可表示任意的数,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也可以表示0.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正数、负数、0,并再提问:这时的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互相补充回答. 教师板书: 板书 若,则 若,则 若
17、,则 师强调:这种表示方法就相当于前面三句话,比较起来后者更通俗易懂.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规律是难点.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有目的地考虑、分析,共同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2) 1.化简:,. ,; 2.计算:. . . 学生活动:1题口答,2题自己演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1题的前四个旨在直接运用的性质,后两个略有加深,需要讨论后回答;2题(3)小题让学生区别符号和括号的不同含义. (四)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一个数的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2)求一个数的必须先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回顾反馈: (出示投影3) 1.-3的是在_上表示-3
18、的点到_的距离,-3的是_. 2.是3的数有_个,各是_; 是2.7的数有_个,各是_; 是0的数有_个,是_. 是-2的数有没有? (总结:) 3.(1)若,则; (2)若,则. 【教法说明】教师在总结完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后,再回头对本节重点内容进行反馈练习,并且注意把知识进行升华.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数的就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 (2)负数没有( ) (3)最小的数是0( ) (4)如果甲数的比乙数的大,那么甲数一定比乙数大( ) (5)如果数的等于,那么一定是正数 2.填表 3.填空 (1);(2);(3); (4);(5)若,则;(6). 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
19、66页2、4.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2.略 3.(1),(2)7,(3)-7,(4)2,(5)3或-3,(6) 作业 答案 2.+7,-7,-0.35, 4. ,= 初一数学多媒体教案最新模板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会利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 利用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不断加深对有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认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利用比较两个负数大小与利用数轴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是和谐统一的,学生会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
20、发现法总结规律,并辅之以变式训练进行扎实巩固,以复习提问作为铺垫,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难点:利用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我相信大家学得都非常好.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个题. 板书 比较大小 (1)与 与 (2)4与-5 0.9与1.1 -10与0 -9与-1 学生活动:(1)题在练习本上演算,两个学生板演,(2)
21、题学生抢答. 【教法说明】(1)题是为了分散利用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这一难点埋下了伏笔,在这个题目中用最简单的“,”的形式训练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2)题是复习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出这四个题中觉得难度较大的题目是最后小题两个负数比较大小,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 2.4 (2)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规律的发现 在比较-9与-1时,教师订正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比较-9与-1的根据(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同时在黑板上(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数轴. 提出问题:在数轴上任意取两个负数,比较大小,观察较小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尝试举例,讨论得出结果两个
22、负数,大的反而小,或两个负数小的反而大.(师板书) 强调:今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放”时要让学生带着针对性的问题去思考、分析,既给学生一片自己发挥想象的天地,又使学生不至于走偏. 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1) 比较大小: (1)-3与-8; (2)-0.1与-0.2; (3)与; (4)与. 学生活动:讨论后抢答. 【教法说明】(1)题让学生讨论时注意写好比较大小的格式,运用“”、“”的格式初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2)(3)(4)题通过数的变化,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板书 解: 2.出示例题(出示投影2) 比较大小 (1)与. 提出
23、问题:对于异分母的两个负分数怎样利用比较大小? 学生活动:讨论后自己尝试写. 师:我们在复习时已比较出了与的,可以在此基础上直接得出结论. 板书 解: 【教法说明】由于复习时学生对与已进行了比较,会非常轻松的完成此题目.教师设置了一级一级的台阶,让学生自己攀登,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从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比较大小: (1)与,(2)与.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练习. 【教法说明】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是这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利用这两个小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下方法,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三)归纳小结 师: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两个负数
24、比较大小. (1)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 (2)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包括两个负数. 【教法说明】教师的小结必须把今天的所学纳入知识系统,明确说明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数的大小,而利用比较大小只适用于两个负数. 七、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有理数比较大小,大的反而小 (2) (3)有理数中没有最小的数 (4)若,则 (5)若,则 2.比较大小 (1)-2_5,-0.01_-1 (2)和(要有过程) 3.写出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67页A组7. (二)选做题:课本第68页B组3. 九、板书设计 初一数学多媒体教案最新模板
25、4 一、教材分析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第一节第三课时内容。 2、地位和作用 由于角的形成与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关,学生已有的概念是两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有公共顶点的角(邻补角、对顶角等)即两线四角,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这节课: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没有公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研究这些角的关系主要是为了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恰恰是后面顺利地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和关键。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两线四角 承上 三线八角 启下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26、设计 由于本节课只有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所以,教学目标体现在: (一) 1、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通过变式或复杂图形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学生找到在千变万化的图形中的不变之处,能够抓住概念的重点。 (二) 1、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位置美。 2、通过观察,探究“三线八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能力;发展图
27、形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重点:根据图形识别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难点:在复杂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正确理解新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类角的特征,并以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中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等。 (二)学法:以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指导阅读、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学习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在这节课中使用的学法主要有: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观察发现法
28、、练习法、讨论法等。 初一数学多媒体教案最新模板5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在整式的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作为整式的运算的一部分,它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整个初
29、中代数的重要部分。 2、就第一章而言,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整式的运算这一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很重要的一块,整式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整式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除法又是学生接触到的较复杂的整式的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整式的运算中转化思考方式及推理的方法等,都在本节中。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的依据。重点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及其应用
30、。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其基本方法与步骤是化归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因此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关键是将它转化为单项式除法的运算,再准确应用相关的运算法则。 难点是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知,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实质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的运算转化为单项式的除法运算。由于 ,故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也可以看做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等知识,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引例,让学生自主参与
31、,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 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的设计。 1、回顾与思考,通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复习,完成四道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练习题,为本节课探索规律,概括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做好铺垫。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尝试练习启发学生自主解答,使学生该过程中体会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规律。由于采用了较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房屋协议转让协议书
- 医疗事故赔偿协议内容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2.2.4 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中学课程实施方案(2024-2025学年)
- (2024)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一)
- 2024年度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三
- 【9上英RJ】亳州市利辛县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 2024秋新沪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2节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 2023年高收缩腈纶项目筹资方案
- 2023年柔印CTP项目筹资方案
-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2025春夏运动户外行业趋势白皮书
- 中医筋伤的治疗
- 【MOOC】英文技术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护理产科健康教育
-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4年PE工程师培训教材:深入浅出讲解
- 数字华容道+课时2
- 期末模拟考试卷01-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2023-2024年高级经济师之工商管理试题库(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