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_第1页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_第2页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_第3页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_第4页
专题1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猜想)-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向解读】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命题热点突破一】古代中外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背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雅典的民族危机加剧。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并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特点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影响将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社会矛盾未从根本上解决。2商鞅变法

2、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秦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落后。商鞅来到秦国,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内容经济: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在基层实行什伍连坐告奸制,严密控制人民;轻罪重刑。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什伍组织,建立严密户籍制度。文化:焚烧诗书,实行文化专制。影响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3、。冯太后学习汉族文化的推动作用。措施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推行汉制和移风易俗。作用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4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内容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之法: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评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以维护地主阶级的

4、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例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变式探究】2015.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

5、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规律总结】关于古代改革的特别提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在雅典社会文明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对雅典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造的革新运动,是雅典平民反对奴隶主旧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商鞅变法的措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优势;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巩固统治的意愿。孝文帝改革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特别是均田制的实行、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等,都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因

6、此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王安石变法主要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下,新法很快被废除。【命题热点突破二】近代中外重大改革1欧洲的宗教改革背景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异端”思想和“异端”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挑战。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内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亨利八世: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作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

7、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背景奥斯曼帝国及马木鲁克王朝对埃及的统治使埃及形势恶化。法国和英国先后入侵,使埃及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内容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创办近代工业。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行政制度。军事上: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文化上:创办学校,选派留学生,出版各种著作。评价积极性: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来未有的变化,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局限性:经济改革的困难和不断的对

8、外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下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思潮涌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亚历山大二世上台,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为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内容“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发展机器工业,建立近代工厂。军事上进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创办各类学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俄国经济的近代化。封建生产方

9、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4明治维新背景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咼涨,幕府面临统治危机。幕府的政策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内容政治: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实行币制改革;实行土地私有制及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推进西化。军事: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法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

10、皇制。影响进步性: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5戊戌变法背景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统治危机:财政危机;社会矛盾激化。康有为、梁启超等领袖人物的维新变法活动。内容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文教: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11、。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将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影响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例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

12、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变式探究】2015.江苏高考“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

13、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规律

14、总结】1关于近代改革的误区警示宗教改革后的新教并非是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天主教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宗教改革以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传统形态进行着种种改革,为人们接受和利用。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并不是从其主观目的来说的,而是从其发生的原因,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阻碍、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为依据。改革是由沙皇主持进行的,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说明俄国仍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日本虽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获取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深

15、重的灾难。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2工业文明冲击下向近代化转型时期中外改革的特点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16、发展。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俄国改革:a.颁布“二一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b.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c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17、,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明治维新: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只对天皇负责。戊戌变法:裁汰绿营,西法练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戊戌变法

18、: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命题热点突破三】中外社会改革例3、2015课标全国卷II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

19、,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规律总结】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评价改革的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

20、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21、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分析。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高考真题解读】(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

22、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

23、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6分)3.(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5)历史上重大改革

24、回眸(15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

25、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37)中华民族(14分)中华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叙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

26、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201

27、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11中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图1116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

28、家统一19世纪初在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在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0世纪前期在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

29、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30、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分)(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3分)1.(2015课标全国I,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

31、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2015.福建文综,41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

32、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U: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2014.

33、课标全国I,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ft?青天”。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根据材

34、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2014.课标全国II,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

35、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2013.课标全国I,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