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规划_第1页
矿山环境规划_第2页
矿山环境规划_第3页
矿山环境规划_第4页
矿山环境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1主要内容一、目的意义二、环境规划编制的一般理论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依据和思路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基础研究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方法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文本结构及内容七、其它2一、目的意义 矿山环境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各类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同时,由于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因而产生众多的环境问题。采矿破坏和占用大量耕地,使得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井泉干枯,周围群众饮水困难;引发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了大量

2、“废渣、废水、废气”,污染了周围环境;破坏了自然景观和地貌景观。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矿山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尚未得到有效防治。逐步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矿山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上指出:“积极探索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新机制。”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明确批示,要求加快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3、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国家计委发布的“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中,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列为重点工程内容。4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积极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为了查清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在地质大调查中安排资金,自2002年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目前已有黑龙江等12个省(区)完成调查工作,其余19个省(区)在2004年底完成调查工作。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自2001年开始,选择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矿种、不同地区的老矿业基地,实施

4、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为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好的经验和典型。2003年安排资金17200万元。同时,努力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开展矿山环境保护技术标准研制和制度建设,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基础研究。 5 鉴于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科学、合理地指导和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因此,开展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势在必行。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是为了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目的在于最大

5、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环境。6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是克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是国家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矿山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的具体体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山环境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根本要求。因此,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具有重大意义。7二

6、、环境规划编制的一般理论 环境规划的涵义 环境规划是指为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现状、发展变化趋势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保护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指导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8环境规划的类型 依据不同目的和角度,环境规划可分为多种类型。如

7、: 1、按规划范围和管理层次划分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 2、按规划期划分可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3、按环境规划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 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选择环境规划的类型和层次。不同层次环境规划之间的关系是:上一层次的规划是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和综合,并对其起指导和约束作用。下一层次规划是上一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并且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和实现基础。9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

8、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影响后代人的发展;二是持续性原则,即人类要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需求;三是共同性原则,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四是和谐性原则,即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存;五是协调性原则,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概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10生态理论 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不以人类意志

9、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并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类只有认识掌握生态规律,并运用生态规律去改造环境,才能使之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违背生态规律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良变化,使生态系统恶化。与环境规划相关的生态理论有:(1)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律 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在物质和能量的运动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改变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势必会对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的影响。11 在编制环境规划时,要充分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气候、水文、地理因

10、素和动植物群之间的关系,考虑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采取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 (2)负载有额律 任何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都有一个界限(限度),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和吸纳污染物的能力。当生态系统所供应的生物超过它的生产能力时,它就会萎缩乃至最终解体。 在编制环境规划时,不仅要对重点污染和破坏的治理做出安排,还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实现清洁生产和废物最小化,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提出最优方案,使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与相应的环境状态相匹配,使环境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和改善。12 (3)时空有宜律 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社会

11、、经济条件和各不相同的生态特征,构成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同一区域生态系统也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在编制环境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态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治理及保护的重点,而不能搞一刀切。 (4)最小因子原理 影响一个地区生态结构、功能的因子很多,但往往是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子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一个地区环境状态往往是由处于最脆弱的环境因子决定的。有效改善其量值,会大大增强系统的功能。在编制环境规划时要寻找出最脆弱的环境因子,做好保护和防治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13 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各级政府都有责任在工作和各项活动中认真贯彻。制定环境规划及实施环境规划的整个过程都要

12、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国策地位。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对“人类环境”系统的辩证关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长期反思的结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规划制定过程中要体现以下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当代与后代兼顾的思想;效率与公平兼容的思想。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4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资源开发与环境恢复治理并举,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以科技进步为先导,遵循地质环境规律,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13、坚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的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制定环境规划时,必须遵循并利用生态规律及理论,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核心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5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之上,同时也要积极治理现有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防”是立足于预防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而“治”是着眼于解决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把防和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途径,也是环境规划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经济状况差别

14、很大,在制定环境规划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的环境保护目标,而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16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因而环境规划也与其他规划密切相关。但是环境规划又与这些规划有差异,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体系。环境规划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区域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安排,它规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及发展的重点。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所涉及的重点内容之一。环境规划

15、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7 环境规划是同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规划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级环境规划是下级政府制定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依据。 国土开发整治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的全面规划,内容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和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此时的环境规划是国土开发整治规划的组成部分。 国土开发整治规划作为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受上级或同级环境规划的制约。上级或同级环境规划是编制国土开发整治规划的依据。环境规划与国土开发整治

16、规划18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矿山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的具体体现。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依据主要有: 1、政策法规依据。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国家产业政策等;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国家规划和本省(区)综合规划的依据。包括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本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 3、矿山环境状况的依据。包括矿山环境现状、发展趋势等。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依据与思路编制依据19规划方案与措施调查评价预测弄清问题确定目标确定方案方案优选确定目标方案评估制定最小费用规划图

17、1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思路编制思路20 矿山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分别是研究、制定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弄清问题是研究、制定规划的首要任务。通过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分析研究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分布情况,按矿山环境问题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通过预测研究弄清随着经济发展,矿山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变化,对于提出规划目标和制定对策是至关重要的。弄清问题 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目标是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各级政府、矿山企业的共同行动纲领,是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核心内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的提出既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部署相

18、协调,同时还要与当前的矿山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相适应。提出合理目标21 目标确定后,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措施可能有多种方案,如何从中寻找最小费用的方案是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技术路线问题。在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方案时要遵循环境经济大系统,生产全过程控制,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技术路线,以最小的费用实现环境目标,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制定最小费用规划22 为切实做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应做好以下基础研究工作: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基础研究 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是制定矿

19、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各省(区)应在开展矿山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矿山环境问题分布和发生规律,研究矿山环境问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客观、科学地对矿山环境状况及保护与治理情况进行评价。 1、矿山环境问题类型、数量与分布; 2、各类矿山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发生规律及已造成的损失; 3、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现状、问题。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评价23 矿山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是在矿山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活动的需求,对矿山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和判断。矿山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是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20、之一。预测步骤及主要内容: 1、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趋势预测 3、矿山环境问题发展趋势预测 矿山固体废物量,废气、废水排放量,破坏和占用土地面积,次生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预测是矿山环境发展趋势预测的重点内容。 4、其他预测(科技进步、资金投入等) 矿山环境发展趋势预测24 矿山环境发展趋势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定性预测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历史回顾法、类比法等。这类方法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对矿山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宏观的描述。目前越来越多地运用定量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等。这类方法以运筹学、系统论和统计学为基础,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固体废物量、破坏土地面积、环

21、境污染和环境质量进行量化预测,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25 1、矿山环境问题区域特点研究 矿业活动诱发的矿山环境问题与矿种、开发方式、环境地质背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矿山企业的规模有关,不同的地区因上述因素的不同而使其矿山环境问题呈现不同组合特点及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区域组合特点及危害进行研究,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地区布局提供依据. 2、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的原则 主要原则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与相关规划相衔接;环境脆弱性;矿山环境问题严重性等。 3、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的指标体系 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 省级规划一般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

22、,根据矿山环境问题现状及发展趋势,地质环境背景,矿山环境问题综合严重程度及其地区分布与时间变化,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圈出重点保护区、预防区、治理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研究26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较早重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国内也有一些地区、一些矿山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做的较好。要通过研究国内外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方法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成功作法,提出可资本地区借鉴的经验。 1、国内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模式研究 2、国内外各类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技术研究 3、国内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研究国内外矿山环境保护与

23、治理典型经验研究271、规划目标的构成 总目标:有效遏制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使矿区及周围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法律体系、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分目标:为了落实上述总目标所设定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如矿区土地复垦率,矿山企业选冶废水、渗滤酸性废水、矿坑水治理率,废气治理率,固体废物治理率,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率,历史问题的解决程度等。 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2、规划目标可行性研究 通过设计和选取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规划目标进行可行性论证

2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目标及其可行性研究28 1、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任务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限于财力等原因,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部一起解决。因此,要根据确定的目标,按轻重缓急提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对矿山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开发利用的“三废”处理、矿山土地复垦、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及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 2、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方案及其效益评价 针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任务,可能有很多实施方案,对这些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矿山环境保护与治

25、理的主要任务及其实施方案的效益评价研究29 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在明确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主要任务及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为重点,提出具体的包括矿区损毁土地复垦,矿产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下降、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防治,矿山废石、矿渣、尾矿等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及矿山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2、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效益评价 对提出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进行投资概算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评价,优先安排影响大、危害重、投资少、效益好的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研究30

26、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建立保障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探索规划治理工程运作的投资融资机制和竞争机制,研究鼓励矿山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长期性经济和科技政策,调动各方积极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研究31 1、规划基础工作要扎实。 2、规划编制要有新思路。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国家和本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的关系。 3、要妥善处理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4、要注意与有关政策措施的衔接。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实施

27、措施,各省(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一定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与有关政策相衔接,要体现规划与政策法规的一致性。 5、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资料。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32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典型调查与专家座谈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内外矿山环境与治理规划编制的理论、方法;实证研究主要是研究国内外矿山环境与治理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成功经验。典型调查即选择重点资源开发区、重要矿种、重要矿山对矿山环境与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寻找答案;专家座谈会即充分征询各方面专家意见。具体技术方法如下: 1.

28、问题树分析。通过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找出各种矿山环境问题,并从各种问题中找出核心问题,分析核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影响,及其内部相互关系。以核心问题为中心点,按照相互关系排列出问题的层次。 2.目标树分析。在弄清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矿山环境核心问题提出应达到的目标(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33提出的目标在内容上、时间上进行分解。目标有总目标、分目标、阶段性目标等。 3、战略决策分析。通常目标树上可能包括了因各种原因而规划不能解决的一个或多个目标,因此必须对规划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选择那些规划能实现的目标形成战略决策。 4、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各个规划方案,选

29、出最适合的方案。SWOT分别是优点(Strength)、弱点(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的英文缩写。实现目标的途经(方案)有多种,SWOT分析法的目的在于确认各规划方案的优势与弱势,并分析规划实施中可能遇到的机会(有利因素)或可能受到的威胁(不利因素),将规划方案就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比较的结果,选出最适合的方案。34 5、用逻辑结构表检验方案的内在逻辑性。在确定了最适合的规划方案后,还需要对规划方案的内在逻辑性进行检验。逻辑结构表在考虑影响规划实施的各种因素的前提下,促使规划编制人充分分析规划的总目标、分目标与阶段目标、措施安排、以及投入之间

30、的内在联系。35 措施与各级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按“如果,那么”的顺序进行:如果投入充足,那么进行实施;如果措施顺利实施,那么可以实现初级目标;依此类推。用这种因果关系的推定来检验措施与各层目标之间是否真的具有逻辑关系,通过这种分析来保证措施的切实可行,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36一、总则 (一)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适用范围 (三)适用期限及基准年二、矿山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二)矿山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 2、环境污染 3、次生地质灾害 (三)矿山环境发展趋势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现状三、规划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规划目标 (二)基本原则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文本结构及内容(参考)37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矿山环境调查评价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1、矿山土地复垦 2、矿山“三废”综合治理、综合利用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三)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四)矿山环境监督管理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重点工程七、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附图:1、矿山分布图 2、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图 3、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图附表:1、矿山环境治理重点地区规划表 2、矿山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规划表38 矿山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