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藏族服饰研究分析姓名:丁世金学号:201601010410专业班级:电气工程 1604院系:电气信息学院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摘 要:独特的高寒地理环境孕育了藏民族具有鲜明个性的服饰文化。 具体到藏族不同的地域,由于其历史、文化、地理、人文各不相同 ,所以各地藏族服饰 又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本文从历史与美学的角度出发 ,以卓尼藏 族服饰为个案,探讨了卓尼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情趣。关键词:藏族服饰;地域特征;审美情趣藏族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鲜明而直观地显示了其服饰文化的独特个性与民族特征。藏族居住区域广阔,由于人文、地理各不相同,所以反映在服饰 上,又具有各自
2、独特的个性。本文从卓尼地区来探讨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及审美 情趣、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卓尼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洪河流域很早就是人类 栖息发祥地之一,沉积了灿烂浓郁的文化遗产。在境内174公里长的跳河南北两 岸,密布着诸多马家窑、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以及寺洼文化遗址。在这些古文化 遗址中,有规模相当可观的古人类居住群和墓葬群。从大量出土的新旧石器时代 的陶器和石器可看出,骨器、编织和纺织技术已比较发达,环饰、珠饰和贝饰类 遗物,制作部分已相当精美。在装饰上,反映于卓尼、临潭出土的陶器上,马家窑 文化以彩陶之富丽图案著称;齐家文化则是朴素典雅的几何形体美和细密有序 的篦纹、划
3、纹和纯纹,以整齐无华的装饰而闻名;辛甸文化为黑彩宽带纹和回纹 线饰;寺洼文化则呈锯齿状附加堆纹,部分亦有乳丁纹饰。以上四者在颜色上均 以红、黄、灰、褐、紫色为主。另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洪河流域的中上游,发现 了两种疑为藏族先民在这一地区所创造的吐蕃地方文化的新的文化类型。这两 种古文化遗存中的陶器,一种是拍印竹帘纹、竹节纹、不规则梯形纹等各种独特 的拍印纹样,色呈紫或灰;另一种是刻划波浪纹或不规则波折纹,纹饰简单、单调 色浅灰,似受了中原地区文化之影响。卓尼不仅是古代“汉藏走廊”的通道之一,还是古代羌、戎、吐谷浑、吐蕃等 民族活动、聚居的中心地带。历代建置,卓尼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 区
4、。卓尼境内的藏族,主要渊源于上古时期的羌、戎诸部,他们是形成当地藏族的 主要成份之一。另有相当一部分藏族,其先民分别是迁徙、定居于卓尼的吐蕃后 裔移民部落和公元8世纪吐蕃戍边军士留居后形成的部落。二、卓尼藏族服饰的地域特征由于气候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卓尼藏族服饰之类型分为半农半牧区型和农区型。(一)半农半牧区型(1)妇女服饰头饰:已焙妇女将头发均分为左右两组 ,每组梳辫成多根小碎辫,于后脑头顶处 又分辫出一根较宽的发辫,统一组合后披于脑后、身后,在腰际处束扎后,自然垂 至腿腕。上饰发套。发套用织锦缎制作 ,多为红色,上有圆形银饰和黄色密蜡珠 以及红色珊瑚珠等,发套多为长方形。帽子品类繁多,有羔皮
5、帽、狐皮帽、印度 礼帽、.尖顶毡帽、圆筒嘛呢帽等。未出嫁女子头顶上只梳一根叫“拉哇”的小 辫,不辫碎辫,左右两旁的头发亦不梳辫,剪短后自然垂下。另有未出嫁女子,将 额前及耳部的头发沿发际横辫至耳后结束 ,头顶部梳一 “拉哇”,上坠贝壳、蚌 壳等类装饰品。着装:妇女着装为皮袍和神袄。皮袍穿着时上提少许,使袍下摆至踝关节处,有腰 带系于腰间,后腰处折出两个褶皱,皮袍从腰际至脚踝处在身后自然形成一种上 窄下宽的梯形款式,藏语称“代布”。此穿戴形式是为了显示出妇女的形体美。女袍还多用红、蓝、黑布、缎或深红、赭石色掩掩作边饰,有些红缎色带宽达尺余,有的甚至自腰到下摆布满了红缎。神袄亦称外袍 ,其选料多为
6、掩掩、毛呢和 绸缎。在袖口、领口及沿边饰以宽度不等的水獭皮。藏袍和神袄内穿高领斜开 襟、有边饰的红、绿、蓝绸缎“次蓝”(衬衫、夹衫),其特点是宽直裾,短身,长袖,袖子往往长出手指。腰带有两种,一种是红、绿色的绸或 布腰带,长4至5米不等,宽约1尺,系扣打在腰后,并留出1至1.5尺的结头,垂 于臀部,于骑马或行走时显现出一种飘逸的美感 ;另一种为皮制腰带,往往束扎 在绸或布腰带之上。皮带上镶有整齐的数十颗银色珊瑚,左胯部位的皮带上挂有藏语称“龙高”的胯饰,形状多为方或圆形,图案精美,银制镂空浮雕适合纹样, 中间镶嵌一颗较大的红色珊瑚珠,左胯腹部位的皮带上又挂有银制奶钩之佩饰 , 长尺余。足蹬厚底
7、藏式单梁皮靴或平底花筒女靴 ,妇女还佩戴多种饰品,如戒指、 手镯、项链、耳环、玛瑙、珊瑚等。(2)男子服饰头戴狐皮帽、毡帽、烟筒帽、圆锥形羔皮帽等。男子藏袍样式与女子藏袍式样 无异,只是更显肥大。亦分为皮袄和神袄两种,按厚薄可分为单、夹、棉、皮袍。 穿着时,下摆多上提至膝盖,腰间用长4-5米或更长的红、绿、黄色绸或布质腰 带束扎。领口、袖口、襟边、下摆等处多用“十”字形红、黄蓝等横竖色条纹 之掩掩、豹皮、水獭皮、貂皮、黄丝带等包边作边饰 ,宽约15至20公分不等, 亦问有更宽者。此种边饰尽显藏袍之豪华、庄严。皮袍内,上身穿高领斜襟衬衫, 用料多为绸缎,颜色多喜欢蓝、白、灰色系列;下穿长裤。为便
8、于活动,皮袍穿着 时即袒露出右臂,足蹬黑色或棕色牛皮藏靴或花帮皮底靴。男子亦佩戴饰品,如腰刀、火镰、珊瑚项链等,皆为男子喜爱的佩饰。腰刀刀把上镶有绿松石、珊瑚 等,刀鞘上刻有精美图案。火镰亦做工精美,镶嵌珊瑚。(二)农区型农区和林区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地势较平缓、海拔低、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 县城(柳林镇)、东部新跳(包括跳砚、柏林、藏巴哇)和跳河南岸(包括纳浪、木 耳、大族、卡车)一镇二区。生产方式以耕种为主,兼营饲养业。因气候较温和, 温差小,所以居于此地区的藏族,具服饰与传统的藏族服饰相比,具有鲜明的地 域特征。(1)妇女服饰头饰:头戴沙如帽,其形为圆,帽沿饰有半圆形二方连续锯齿形图案,每
9、格齿尖缝 缀有一颗红色小珊瑚珠或银珠,两边各又缝缀一束长缨,悬坠在胸前左右两边, 因此帽形似石榴(苦如帽),故也叫石榴帽,颜色多为粉红、深红系列,碎花绸缎制 作。还有一种金花帽,把织锦缎缝沾在毡帽上,精美华丽,有4个半圆形帽檐,两 大两小。另有一种形状与金花帽相似的帽 ,藏语称“安木协”、“夏泡德”。老年 妇女多戴皮帽。戴礼帽的妇女也很多。卓尼藏族妇女戴的最为别致的一种帽藏语称“徐如斑玛”(珊瑚链花帽),是用红色小珊瑚珠串连成帽子形状的独特的装饰帽。发式:梳三条粗而黑的长辫子,当地汉语叫“山格毛”,藏语称“戎毛架勒” o已 焙妇女只辫三条辫子中间的一条,其余两条至腰带之下方才辫结,用黑色丝线纯
10、 系扎。未焙女子要辫梳3条辫子,用红色丝线纯系扎。已焙妇女在中间的辫子上 挂一审有十二生肖图案的圆形银饰。服饰:上身着深绿、群青色形似满族旗袍的“考子”长袍。外穿深红或粉红色马 甲(藏语称“库多”),未出嫁女子喜穿粉色或绿色长袍,紫红色马甲,下着大红色长裤。腰系大红或 粉红羊毛线或织有几何图案的丝质腰带,宽约7公分。足蹬汉语称“连把腰子” 的绸缎绣花鞋(亦即藏式单梁高腰女布鞋)。妇女佩饰有耳环、手镯、戒指等,独特之处是妇女在左胯部坠一直径约 810公 分的圆形银盘或碗口大小的银钱或萌产状的镶嵌有珠宝和刻划有浮雕图案的精 巧银饰(俗称阿珑银钱)。妇女所戴耳饰亦非常奇特。耳环柄镶嵌宝石 ,耳环坠为
11、 银质锥形,由层层宝石重叠而成。(2)男子服饰:较之于妇女服饰,卓尼藏族男子服饰要简练得多。常穿大襟高领布袄短褂 ,分单、 棉两种,藏语称“古身子”,短袄褂下摆系于臂部,富有幽默感。腰系红色绸或布 或羊毛腰带。穿长裤。足蹬“连把腰子”鞋。卓尼藏族服饰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皮袄、神袄、短褂、马甲、织锦或绸布 腰带、鞋、靴、帽、头饰、发式、佩饰等。藏袍从面料上可分:皮袍、毛呢袍、掩掩袍、毡袍、素布长袍。首饰有腰饰、胯饰、项饰等,制作精美,工艺考究,多用珊瑚、绿松石、金银、玛瑙、密腊、琥珀、珍珠、玉等珠宝镶嵌,显示出独特的高原特色。三、卓尼藏族服饰的审美情趣分布于卓尼完冒、恰盖、车巴沟及康多等牧区
12、的藏族服饰在风格及审美要素 上近似于安多藏族服饰之审美特征。无论男女都喜欢穿身袖宽大的皮袍和神袄,款式及色彩样式基本相似,女式皮袍穿着时下摆与脚踝相齐,腰间紧系红色或艳 色绸或布腰带,其上冉系有由银和珊瑚制作的精美的“恰木郭”(皮带)及左面胯部的“捞高”(胯饰),使妇女的形体特征表现得更加突出。男子服饰则将衣襟下 摆提高至膝部,一是行动方便,便于骑马劳动,二是显示出长筒马靴,表现出男子 膘悍、精干利索的审美心理。男子所穿皮袄喜欢无布面,表现羊皮的自然质感,皮袄领口及袖口多以名贵的豹皮和虎皮作饰 ,贴身的单衣多用掩掩和织锦缎作 边饰,显得拙朴大方,色彩调子深沉和谐,皮袄造型及线条显得简洁、概括,
13、富有整体感。女式皮袍喜欢用“三元色”及红、蓝、黑绸布面料或掩掩作装饰边,同时选用面料柔软的白色掩掩或色彩明快的花掩掩以及深红色、紫红色掩掩作神袄和衬 衫。神袄多用毛呢和掩掩或绸缎作面料,领及袖口及下摆边缘以水獭皮为装饰, 色彩艳丽而谐调,图案精美而大方,色条醒目的掩掩装饰,使妇女的着装显得典 雅华贵。民间有句俗话,叫“远看颜色近看花,远看着装近看马”,意思是要注重 色彩和造型的整体效果与局部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都可以作为美学问题来研究,卓尼藏族服饰的美学特点尤为突出。由于卓尼境内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宗教信仰、经济水平、道德修养、产业结构、文化水准等等的差异,各
14、地服饰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如卓尼藏哇、洗砚一带的藏族服饰就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这里的群众自称“藏巴哇”,意即后藏人。卓尼人的始祖藏文史书记载称“姜太”, 是吐蕃王朝兴起后东征至此的吐蕃军人留居于此地的。“姜太”是吐蕃赞普赤祖德赞的大臣喝?伊西达吉及其部属后裔,他们曾游牧至卓尼定居,即后来所谓的 内十二学杂,四十八旗所属皆为土著藏族。卓尼境内藏族的祖先 ,并非来自一地, 他们中有西藏来的喇嘛、将士 ,也有当地的名门贵胄,自成体系,有辖地,也有属 民,互不统属。这样就从历史上形成了服饰方面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居住在跳河沿岸自卡车沟、东部“藏巴哇”地区、西部阿子滩、卓逊、中藏、 甘藏、小沟等地纯农区的藏族,具服饰和纯牧区藏族服饰在结构、款式、面料选 择及审美上是有一定差异的。卓尼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品类繁多,细分还可分出许多种类。东部洗河沿岸等纯农区服饰的审美特点是:服饰色彩艳丽,选料多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审,以便继承并发展它。布、麻、褐缝制,款式比纯牧区服饰短小精干,服饰变化较多缝制,工艺精细,首 饰镶嵌、镂雕非常别致,腰系花格腰带,足蹬尖钩单梁布靴。妇女靴满绑绣花,头 饰简洁概括,服饰线条流畅明快,着装束腰紧身,端庄娴静,从这些美丽服饰中我 们可看到那些色彩绚丽的花团纹样、几何纹样、适合纹样、四方联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保安合同协议
- 餐厅洗碗工合同协议书
- 水果配送合同协议
- 投资合同到期后续签协议
- 合同拆分协议盖章
- 拍摄保密协议合同
- 代租车协议合同
- 商务合同财产协议
- 合同继签协议
- 铁路代发协议合同
-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德才中学-梦想励志主题班会-雷军的爽文人生【课件】
- 2025年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中和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册
- 2025春季眉山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集中招聘5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陕西师范大学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国有企业问责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草稿
- 《卵石动物造型》名师课件
- 腰椎结核专科知识
- 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深度研究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垃圾焚烧炉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