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英国汉学的整体概述:四个阶段:(讲稿建议从打印pdf上的概述)传教士汉学阶段,这是研究的准备期和萌生期:18世纪末1840年;中国和英国都是世界性的大国,都曾以其强盛的国力和灿烂的文化在人类的开展史上书写过壮丽的篇章。158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派商人约翰纽伯里John Newbury前往,并请他转交一封致中国皇帝的书信,由此开启了两国的交往史萧致治,2005。完全迥异于西方的文明深深地吸引了来自英国的商人、传教士等,使他们争相传诵中华文明的古老与伟大,纷纷投身于对中国文明的研究,也使得汉学在英国早早扎根。1840年伦敦大学创办汉学讲座,聘请牧师基德Samuel
2、 Kidd为首任汉学教授,标志了英国专业汉学时期的到来。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又发生工业革命,这个时期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大开展的时期,它拥有强大的海军和商船,大量开展海外贸易,开拓殖民地,向扩势力围。为了寻求向亚洲扩,英国开场注意中国。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伯爵以专使身份来华,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他的使命是要求缔约通商,但没有成功。1816年,英国又派出阿美士德勋爵以特使身份来华,商谈贸易工作,由于不遵守我国朝廷 的礼节而被遣返,也没有完成任。这个时期英国一再派特使来华,其目的均在于了解研究中国的情况,谋求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以进展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侵略和扩。这就是英国初
3、期开场注意研究中国的背景。传教士汉学向专业汉学转换阶段,这是研究发轫期1840年19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开展商业,开展传教工作以及外交工作的需要,英国派出大批商人、传教士和外交官来华,深入到我国地,他们先后开场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但那时的英国公众对中国知识贫乏, 也缺乏兴趣, 因此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 英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是很少的。19世纪50年代以后,也就是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侵华、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事件以后, 英国学者通过侵略战争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从而使他们研究中国的围随之扩大, 对一系列事件撰写的著作也日益增多。总的看来,
4、 英国早期汉学主要是根据一些来华人员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以及现场的观察来进展分析研究, 较着重于语文学和对中国现代以前各方面情况的研究 (包括中国、风俗习惯、法律、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论著和工具书,此外,也有许多人撰写游记,实际上是对中国进展实地考察的纪实, 较着重于描述情况,积累知识,尚未形成一个开展中的学科。 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 传教士是最早学习汉语(包括很多方言)的外国人,可以说他们是英国汉学的先驱。英国汉学研究是从19 世纪初一些新教传教士开场的, 如R.马礼逊,他是英国伦敦会于1807年派往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士,汉语造诣很高,曾从事圣经的翻译, 右汉语研究、编纂汉语语法、词典,
5、在培养汉语人才、撰写根底课程方面作出巨大的奉献。麦都思 , 他是英国伦敦会最早来华的传教士之一, 曾在作过旅行, 学过马来语、汉语和日语,用英语写过有关汉语研究的重要著作, 编过词典等等; J.马什曼他在印度传教, 先研究印地语, 后来研究汉语,他虽没有来过中国,但发表了大量研究汉语的著作, 并且用16年时间把圣经翻译成汉语。早期一些外交官也开场研究中国, 德庇时,威妥玛及梅辉立等人,对中国文学、法律、政治机构以及语言学的研究都很卓著。早期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把 四书 五经及我国很多古典作品译成英文,对西方汉学作出了重要的奉献。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开场向中国销售鸦片,从中国把茶叶和丝绸运回英
6、国,两国间的贸易开场兴旺起来。由于语言不通,贸易中需要依靠翻译, 这就使英国商人感到迫切需要建立一所语言学校, 以培训汉语人才。1825年,他们请著名汉学家R.马礼逊在伦敦建立了伦敦学会,讲授汉语和日语。这个学校只办了3年, 后由于马礼逊返回而停办。这个时期, 英国一些大学相继设立汉学研究的大学教授职位。传统汉学开展繁荣阶段,这是中研究确立开展期20世纪初20世纪二战前;20世纪初,伦敦大学正式改组成为一所教学大学,大学学院和帝王学院成为它的重要核心组成局部。1906年,英国政府承受在伦敦大学部成立研究院的建议,决定成立以雷伊爵士为首的委员会进展调查。经过8个月的调查和征询意见,委员会于190
7、 8年向政府提出报告, 认为政府部门、商业团体、教会和学者一致同意这议, 主成立研究院, 其主要研究围包括近东、印度、马来亚与缅甸, 中国与日本, 东非与西非等国语言。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成立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受阻,学院直到1918年才正式建立,任命D.罗斯为第一任院长。研究院于1938年改名为与非洲研究院。不但伦敦大学不重视把汉学作为一门需要进展研究的学术性学科,而且牛津和剑桥大学也都持这种保守态度。传统汉学向现代汉学转换阶段,这是收获期和转向期20世纪二战以后21世纪初。1940年以前,英国汉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这3所大学, 但由于思想保守,它们的汉学研究水平不可能提高,也不可能涌现大批出
8、色的汉学家。从它的成就和开展规模来看,这个时期就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更加落后于美国、联。一背景 从19世纪开场,到20世纪初叶,英国汉学渐次走上真正确立和开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降临,既反映了英国继续推进对华关系的实际需要,也得力于英国国力在全球围的迅速扩。英国的汉学研究,商业和外交气息更为明显,也不失学院式研究的一面,而且还带有独特的英国绅士式的优越感。英国学院派汉学研究开场于1823年大不列颠爱尔兰皇家亚细亚研究会的成立。英国的汉学家,有两类:一类是传教士出身的,如马礼逊和理雅各;另一类是外交官出身的,如威妥玛和翟理思。马礼逊的无声传教1.在中国境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
9、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2.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并著有通用汉言之法、中国大观等汉语研究著作,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最初尝试。3.1815年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被誉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山鼻祖。4.1818年,马礼逊和米怜创办英华书院,为第一所教会学校,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展影响深远;5.1827年,马礼逊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郭雷枢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福钧从1843年起被东印度公司派到中国考察植物情况尤其是种茶技艺,以便在印度建立茶叶种植园。他引进了2万株茶树至印度的大吉岭。由于他个人的努力,在印度及锡兰引进的茶工业,完毕了一
10、直为中国茶垄断的茶市场。 主要成就1.中国境首次全译圣经:马礼逊认为,作为一名译者,应负有双重任务:其一,要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意义、感情和精神;其二,用清楚、正确、熟练的文字,将原文的意思、感情和精神表达出来。早期翻译圣经其中一大难题在于由零开场,要创立一套术语。天国、弟兄、福音、使徒等词汇都是来自马礼逊译本,由于马礼逊译本的自身特点及其翻译原则使得它成为文理译本的主流。马礼逊的大量译经工作是在澳门完成的。这部中文圣经在印制过程中,英国方面共捐赠了六千六百英镑,美国方面共捐赠了三千六百余元西班牙银币,东印度公司在澳门的共捐赠了一千元西班牙银币。得到多方的支持马礼逊译经影响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
11、代基督教事业的一大成功的标志,作为基督教经典,它的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使中国人得探圣经教义的全貌,无疑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时中国严禁传教士布道的情况下,散发圣经译本和其他小册子,就成为在华传教士进展传教的一个重要方式,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新教徒从事圣经汉译提供了蓝本。圣经搭起了中西文化、语言交流的桥梁,并因为出版这些出版物而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马礼逊编这部字典的初衷,是给以后到中国活动的传教士提供方便。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富含对中国各派哲学及神话传说的介绍、对中国礼仪和风俗习惯的介绍、对著名历史人物的
12、介绍、对中国学校教育及科举制度的评价、对中国天文学、音乐戏剧的介绍,堪称中西文化的百科全书。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作为中国第一部汉英字典,其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为西方人、尤其是来华传教士学习中文提供了便利。华英字典出版后,受到欧洲各界尤其汉学界的普遍赞誉,并很快风行欧洲大陆。其次,华英字典作为中国英汉字典编纂之嚆矢,被以后来华传教士奉为圭臬。还有,华英字典对日本英日字典的编纂产生了很大影响。华英字典出版后不久,就有日本翻译家准备把它译成日文。再有,华英字典对现代汉语新词的创制和中国近代文学从文言向白话的过渡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华英字典中已包含许多现代汉语语词。华英字典的出版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
13、的出版无意中改写了中国的出版史,它无意中揭开了中国现代化出版的序幕,华英字典的出版催生了第一个现代印刷出版机构的诞生,因为印刷 ,制造了第一副中文铅合金活字,第一次用中文铅活字排版,并使用机器印刷,开创了中文图书采用铅活字排版、机械化印刷的现代出版历史首创。华英字典对中国从文言到现代白话的过渡也有先导之功。虽然华英字典主要取自康熙字典和中国古代典籍,但也有局部是来自他在应用中文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当然,华英字典也有缺乏之处。马礼逊囿于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的有些评论存在不当之处;有些词句的汉译不准确甚至有错误。通用汉言之法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是马礼逊
14、关于中国语言学的第一部著作中国大观A view of China是马礼逊继通用汉言之法之后的第二部文学著作,写作这部著作的目的,马礼逊坦言是为了帮助学习中文的学生,并非供人娱乐用的。该书包括年表、地理、政府、季节、节日和神学等局部。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他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被誉为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山鼻祖。传播基督教义是马礼逊对西方教会的最大奉献。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影响: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月刊,第一,此刊对促进基督新教在华人中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此刊宣扬基督教义的同时,对儒、释、道进展了攻击;第三,此刊对中西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现代汉语新词的创
15、制上起到一定作用;第四,此刊首次引用西洋标点符号顿号和句号。中国古代作文不用标点,全凭语感断句理解,往往因句读不同而引起歧义。 1818年,马礼逊和米怜创办英华书院,为第一所教会学校,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展影响深远;1827年,马礼逊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郭雷枢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在其感召下,美国传教士伯驾作为第一位医药传教士被派来华。中国丛报马礼逊不仅是中国丛报的创始者,而且是前期重要的撰稿人。中国丛报作为中国境第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英文期刊,其影响是巨大的。它容广泛,涉及历史、法律、政治、农业、儒家经典、文学作品等方面,特别注意报导关于中国的时事和对
16、外关系,并记载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登载清朝皇帝的上谕、大臣的奏折,直至军事实力、海防现状,为欧美各国制订对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丛报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为传教士所办,撰稿者也多是传教士,他们基于与道德的立场,大多对鸦片贸易持反对态度,对鸦片商人的行为进展谴责,并为清政府的禁烟政策辩护。中国丛报以其丰富的史料为当时乃至后来治学者所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又为中西文化交流起了桥梁作用。梁发出任马礼逊的助手,传道和著述。(按:梁发著述甚丰,他在1832年所著劝世良言一书,曾直接影响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西方基督教一局部教义在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发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17、汉学研究的代表人物1.研究领域:1)研究中国地方史、中国遥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学者如:甘为霖,1871年到台南,治史,所著荷兰人统治下的,很有史料价值。柏尔,专事之研究,曾于1913年至1914年出席中英藏会议,结交达赖,深通藏语。2)从文化研究角度探讨中国史如勒克伯里。比拟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巴比伦文化的关系。3)绘画、制、考古等领域。不少外交官喜好金石瓷器,或者研究画。2代表人物:理雅各James Legge是近代英国第一位著名汉学家。主要奉献是译介和阐述中国古籍。从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间,将四书、五经等中国主要典籍全部译出,共计28卷。他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
18、汉籍欧译三大师,也是儒莲翻译奖的第一个获得者,被中国学者誉为英国汉学界的玄奘。理雅格翻译的中国经典使欧美人士得以了解文明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民族伦理道德。 理雅各 生平:1815年12月20日理雅各出生在格兰阿伯丁郡亨得利镇一个富裕的布商家中,弟兄四人,理雅各排行第四。亨得利虽然是一个小镇,却有优良的传道传统。米怜,另一位来华传教士亦出自亨得利镇。1839年被英国基督新教派公理宗的伦敦传道会派驻马六甲主持英华书院。1843年英华书院迁往, 理雅各随着迁居薄扶林,任英华书院第一届校长。1841年理雅各从开场着手翻译中国经典。1861年-1872年相继出版中国经书 The Chinese Class
19、ics五卷一共八本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书经、诗经及春秋左传。1862年更获得王韬协助翻译中国经典。1867年理雅各离开回格兰家乡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 王韬随后也前往格兰杜拉村,继续协助理雅各翻译十三经。1870年完成十三经翻译。获得格兰阿伯丁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从返主持英华书院。1870年-1873年任佑宁堂Union Church Hong Kong教区牧师。1873年访问中国,四月初抵达,拜访慕维廉、伟烈亚力,乘船抵达*,搭牛车抵达,下榻伦敦会,参观长城、颐和园和天坛;他认为天坛圜丘坛是世界上没有偶像的最神圣的场所,不禁脱靴礼拜。5月1日在艾约瑟陪同下,离开,前往,经,抵达泰山,
20、雇四名轿夫登泰山。15日,离泰山,乘马车到曲阜,参观孔庙、孔林,登临孔子墓。然后取道大运河返回,经日本、美国,返回英国1876年-1897年理雅各担任牛津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1879年-1891年相继出版中国经典 The Sacred Books of China六卷包括书经、诗经与有关的局部、孝经、易经、礼记、道德经、庄子等。1885年翻译出版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1888年将大景教流行中国碑翻译成英文。1897年理雅各在牛津逝世。翻译古代经籍 出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 汉学答疑及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早年投身英国远征军侵华行列,参加鸦片战争,后任副领事、驻
21、华公使等职。回国后入剑桥大学从事中文教学,写成数种汉语入门读物。他创造的威氏汉字拼音法,长期通用于西方国家。翟理思Herbert Allen Giles撰写了第一部英文中国文学史、第一部中国绘画史、第一部英文中国人物传记词典。他的翻译涉及面非常之广,所翻译的聊斋志异至今仍是最全的一个英文译本,他的古文选珍第一次向英语读者展示了中国数千年来散文、诗歌的恒久魅力。他的译笔以优雅、鲜活、生机盎然而著称,他最大的成就在于使汉学人性化了。因此,翟理思两度荣获法兰西学院儒莲奖(1897, 1911)、翟里斯 翟理斯是英国国教牧师约翰艾伦翟理斯之子。在查特豪斯公学就学,之后在1867至1892年间被派到中国
22、作外交官,1885至1888年间在新北市红毛城度过。是外交官翟比南Bertram Giles、翟兰思,汉学家翟林奈以及伊迪斯Edith、马布尔Mable之父。1897年成为剑桥大学第二位汉语教授前一位是威妥玛。在他担任剑桥大学教授期间,校只有他这一个汉学家,他整理了许多威妥玛搜集的汉语文献,并将之译出。1867年因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而赢得法国科学院Pri* St. Julien奖章。据说也是共济会会员。虽然担任了35年剑桥大学教授,但却不是剑桥大学任何学院成员。1932年退休,1935年去世。从事外交事务的汉学家,于1897年继威妥玛为剑桥大学汉文教
23、授,著有两部研究易经的书:来自中国的神奇传说和占卜概观,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翟理思的汉学研究语言教材方面:汉言无师自明 字学举隅 方言手册 百个最好的汉字 翟理思 在剑桥任教30年,致力于培养汉学后进。他的研究普及中国历史、绘画、哲学、语文等诸多领域,写有不少介绍中国的通俗读物。 在译介与研究中国文学方面作出突出奉献:编译中国文学瑰宝(二卷,别发洋行1883年出版),选介了中国历代诗文作品,还编写出一部更为重要的著作中国文学史,他的汉英词典,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直到晚年三度修订终告完工。 德庇士(John Francis Davis)人称达官中之学者。起先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后投身外交界。他在鸦片战争前后集中考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著有中国概览等书。德庇时对中国文学的西传起到相当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仍能发现绝大多数英国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是受到他关于中国著作的影响。另外中国文学史的价值 1.第一次从史的意识上整体把握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学者无休止地沉湎于对个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和鉴赏中,而在中国文学的总体历史研究上几千年却止步不前。2.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念出发,比拟公正地对待各种文学体裁。把中国传统上视为野史稗闻,街谈巷语的小说、戏剧、民间文学搬到了文学的正堂大殿。3.在文学史的写作体例上开了先河。以朝代为经,以文体为纬,辅以专章作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美术学院《视频后期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执业资格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5年高三4月第二次统练(二模)英语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开封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5年初三第三次调研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农业大学《乐理(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大学《西班牙语口语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苗族文化与医药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岩土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包头保利拉菲公馆地产营销策略提案
- 肾小管酸中毒诊疗指南
- 心理学研究方法自学笔记(王重鸣)
- GB/T 7113.5-2011绝缘软管第5部分:硅橡胶玻璃纤维软管
- 劳动者权益维护培训讲义课件
- 六年级随迁子女帮扶记录
- 【课件】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2022年牡丹江中考英语真题打印版
-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 DB32∕T 3921-2020 居住建筑浮筑楼板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 SAPERP_委外业务操作手册_v1.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