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动理论在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们对微观层次的现象只是给予了粗略 的关注,直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理论家们才开始转而分析微观 过程。他们开始明白,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结构最终是由个人的行为和 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从而,他们开始致力于发现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这一创造性的举措引发了广泛的微观层次的理论研究,即互动理 论。互动理论的兴起表征着美国学者对社会学理论主题做出积极贡献的 开始。一、互动理论的兴起詹姆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第一个明确提出自我概念的社会学家。詹姆斯 认识到,人类有将自身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 能力。人类能象征性地表示他人与其周围世界的各个方面,发展出关于这
2、 些事物的态度和感觉,并且形成关于这些事物的典型反应。人类能符号 化自身,形成自我感觉和自我态度,并构成对自身的反应。詹姆斯把这 些叫做自我的能力,认为它们对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建构其对自身的反应 方式起着重要作用。詹姆斯发展了一套“自我”的类型学:“物质自我”,人类把它们看 作是其全部存在的一部分和决定其身份的关键的那些客体。“社会自 我”,由于与他人交往而形成的个体的自我感觉。“精神自我”,个体的 一般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詹姆斯的“社会自我”概念认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感知源于同他人的 互动。他指出“一个人,有多少人认识他,就有多少个社会自我”。然而, 詹姆斯并未对这一初步的见解深入探究,毕竟,他
3、是一位心理学家,较 之于个体能力所源生的社会过程,他更关注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库利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修正了自我的概念,他的主要突破是: 将自我看成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 程。其次,他认识到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库利提出,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体味他人的姿态意味,并从 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 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他人的姿态就如同一面镜子,从 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己。这正如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并衡量其他事物一样。如同个人可以象征性的符号化环境一样,个人也可以象征性地将自 己视为客体,在他人
4、行为这面镜子中,看到自我的形象和感觉。自我是 以群体为背景的,是在互动中产生的。但是,群体作为参照之境,他们 的重要性却有所不同,一些群体的重要性高于另一些,这些对于形成自 我感知和自我态度最为重要的群体通常是,那些存在私人关系和密切关 系的小群体。杜威作为实用主义(pragmatism)学派的主要代表,杜威强调人类同世界 的调适过程,在这一在此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试图掌握环境中的各种条 件。在适应自己所处的生活条件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他们独一无二的 特征。杜威指出,人类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心灵意识不是一种 结构,而是一个过程,它是人类努力去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在杜威看来,心灵意识是
5、这样一个过程:对环境中的客体进行定义, 明了行动的潜在路线,想像每一路线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抑制不恰当的 反应,随后选择一条有利于调适的行动路线。由此可见,心灵意识是一 种思维的过程,它意味着深思熟虑。深思熟虑是对各种难以取舍的行动路线(在想像中)进行生动的预 演.深思熟虑是对各种可能的行动路线进行的试验,它是对各种已选 定的因素进行不同组合的试验.以期了解,一旦采纳了某一行动路线, 行动的结果将如何。杜威关于心灵意识的概念,即认为它是一个调适过程,而不是一个 事物或实体,对米德思想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恰如库利对其自 我概念所作的论述一样,杜威论证了心灵意识只有通过人们在社会中的 互动才能
6、得以形成和延续。实用主义把有机体看作是实践的产物,也就是说,是在与周围环境 的联系中才形成的。结合行为主义,实用主义提出了理解人类生命的新 思路:人类试图应对他们周围的现实环境,并学会那些能够使他们获得 满足的行为模式,而最为重要的一种满足是对其社会环境的适应。米德互动论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开创者是米德。他关于人类心智、自我和 社会三者关系的揭示以及人际互动模式的理论至今仍被许多互动理论 作为基本结构而接受。米德对人类生命过程的理解,是他关于心智、自我、社会关系探索 的认识基础。在这个方面,米德深受行为主义、实用主义和达尔文主义 的影响。自诩为行为主义者的米德,反对行为主义关于人的内在心智动 力是
7、不可研究的前提假设,试图以虑及人类心智和自我重要性的方式, 修正行为主义的刺激强化理论。米德接受了杜威关于人试图应对他们周围的现实环境,并学会能够 使他们获得满足的行为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满足是对环境的适应的 观点。米德还将达尔文主义的基本原理一一只有那些有利于其生存和适 应的东西才能在有机体中得到保 一应用于人类。在融合行为主义、实用主义、达尔文主义三者的某些成分之后,米 德形成了他关于人类生活图景的观点:人是努力适应环境的动物,人试 图学会和保留那些能使其生存并获得满足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 是心智和自我。心智和自我和其他人类的独有特征,正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为生存 而努力的情况下进化
8、而来的。人通过获得心智和自我以适应社会,社会 也正是因为个体所具有的心智和自我能力而成为可能。(1)心智心智就是人们定义特定的社会环境,并通过“想象性预演”各种行动 方案,选择最合适的行动路线的心理过程。米德的这一说法,继承了杜 威的观点,其所说的“想象性预演”的过程类似于杜威所说的深思熟虑的 过程。米德研究了婴儿的心智形成过程,以了解人是怎样获得心智这种能 力的。米德强调心智产生于一种选择过程。这种选择过程可以通过两种 途径实现,一种是试错法,一种是婴儿的协作者的有意识训练。通过这两种途径中的任意一个,婴儿逐渐学会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常 规姿态,而学会能够增强个体间互动有效性的常规姿态,意味着人
9、类心 智、自我和社会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一个有机体懂得了常规姿态的含义,通过这些常规姿态来领会和 理解他人,并想象性地预演可选择的行动方案,那么米德就认为这个人 具有了心智。(2)自我心智的能力,是自我形成的基础。人们对他人的姿态进行解读,并 从他人的观点中了解自身(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对他人姿态的理解, 是对自身想象和评价的基础。人类这种将自身作为客体进行想象和评价 的能力是有赖于心智能力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随着有机体的成熟,在每一个人与具 体他人互动的场合中形成的暂时的自我想象,最后将明确为或多或少 稳定的、可归为某一类客体的自我概念”。借助自我概念,个体行为获 得了前后
10、一致性。米德指出了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嬉戏阶段。在这个 阶段,婴儿只能跟有限的几个他人进行想象。第二个阶段是团体游戏阶 段。这是随着生理的成熟和角色领会的实践,成长中的有机体开始体味 进而理解处于有组织的活动中的他人的角色,获得多重自我的形象。在最后一个阶段,一个人能够体会并且理解社会中“一般他人”的角 色并明确共有态度。在这个阶段,个人能够提高自己对那些交往对象的 反应的恰当性,同时,将自我形象从特定他人的期望,拓展到更广阔的 社会共同体的希望和观点。(3)社会社会互动的组织化有赖于心智的形成。如果人们不能领会角色和能 对可选择的方案进行想象性预演的心智能力,个体间就无法使他们的
11、行 动协调一致。社会互动的组织化也有赖于自我的能力,如果人们不能从一般他人 的观点出发评价自身,如果不具有从共有态度中把自己当作客体看待的 能力,那么在较大的群体中进行解调就变得及其困难。米德不但用心智和自我能力来说明社会的维持和延续,而且用心智 和自我能力来说明社会的动荡和潜在变动。在他看来社会是一种构成现 象缘自个体间的调试和互动。因此,社会也可以被改变和重新建构 通过心智和自我表征的过程来进行。米德道出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相互依赖而维系的关键过程,他涉及到 了社会组织是个体心智和自我的反映,并且是心智和自我的来源,但是 却未能进入到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和个体在这些模式中运作的多样性的 层面。米德
12、没有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确切的连结点,从而使研究未能精确 化。5.结构与角色的概念化米德没有找到心智、自我与社会的确切连结点,因而不能清晰地描 述社会结构的参与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以及与之相反的问题。解决这一 模糊的社会学探索之一,就是将目光集中在角色这一概念上。如果说社 会是一个巨大的位置网,那么个体则处在这个位置网中,扮演着与某个 位置相联系的角色。帕克是最早以强调角色来发展米德的思想的学者之一。他强调角色 与某个社会的结构位置相联系,而个体则与社会结构位置规置下的某个 角色相联系。这样自我就在多重角色的扮演中重现,而各种角色又与特 定的社会结构的位置相联系。默雷诺则将角色分成若干类型:身生角
13、一在其中,行为与一定 文化条件下的人们的生理需求相联系。心理角色个体按照特定社会 背景的具体期望行事。社会角色。社会角 一个体要遵从各种常规社 会类别的期望。社会结构被视为有组织的、要求个人按角色行事的期望 网络。人类学家林顿,则通过角色、地位和个体之间的概念区分,进一步 阐明了社会组织的本质和个体在其中的嵌入性。社会结构的一些要素 是:一个位置组成的网络、一个相应的期望系统、按与特定位置相联系 的期望之网来行事的行为模式。这三位学者对角色的表述,即角色是与社会结构中某一位置相联系 的权利和义务的集合体,个体按照社会对某个位置的期望扮演角色,社 会结构就是一个由个人按照特定要求扮演角色的期望网
14、络。他们的论述 成为米德理论的必要补充,使人们有可能更准确地理解心智、自我与社 会地相互联系。二、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是对米德互动理论的一方面发展。符号互动论是布鲁默 (Herbert Blumer)提出的名词,但库恩 Manford Kuhn)等学者对他的 一些观点提出了挑战,由此出现了符号互动论的依阿华学派和芝加哥学 派的对垒。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方便的标志,并非争论发生的准确地点,因为 布鲁默于上世纪中期离开芝加哥,而库恩在此后不久谢世,而依阿华学 派的大部分传统于上世纪60年代转入印第安那大学的符号互动论中去 了。人类制造和使用符号,通过符号交往。制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是人类比之其他动物
15、远为优越的特征。凭 借这种能力,人类得以不断地符号象征化各种客观事物、思想以及事实 上他们经历的任何阶段,并进行交流。人类之所以能够使用符号有效沟通,是因为他们具备在发音和身体 姿态等方面获得一致意义的能力。符号性交往是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人 们在交往中不仅使用词汇和语言符号,还使用具有一般含义的面部表 情、语音语调、辅助体态和其他象征性姿态。通过角色领会对他们的姿态行为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互动。米德认为角色领会是一种视他人的态度和意向而行动的能力。互动论者仍然视之为互动发生的基本机制。心智和自我的存在是人类互动的结果。芝加哥学派和依阿华学派的分歧:对人性的解释方面:芝加哥学派更强调自我对互
16、动关系的建构能 力,而依阿华学派则更强调自我概念和角色对互动关系的限定和规制。芝加哥学派认为,具有心智的人能将任何客体(自我)置于情境之 中。虽然,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客体,但他不是惟一的客体。在行动之 前,人们会对行动进行权衡和蓝图设计,但人们可以改变他们的情境定 义和行为。依阿华学派认为,具有心智的人能够进行情境定义,但倾向于保持 人格的一致连贯性和可预见性。自我是情境定义中最重要的客体。人们 能够进行权衡和蓝图设计,但其行为不过是核心自我和群体如同棱镜般 散射的结果。对互动本质的揭示方面:芝加哥学派强调互动中人们的情境定义 和行为模式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动之中。而依阿华学派则强调人的核心自 我
17、、他人的期望和情境的规范对互动的影响和规制作用。对社会组织的本质认识方面:虽然两派都认为社会组织是在人际 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但是芝加哥学派更强调人在互动过程中对社会组织 的创造作用,而依阿华学派在强调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对互动的规制作 用。芝加哥学派认为,社会结构是通过行动者的彼此调适建构起来的。 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置于情景定义中的客体之一。随着行动着情景定义和 客体的改变,社会结构相应地也会重新排列,从而要求他人重新调适。依阿华学派认为,社会结构由具有一定期望和规范的地位网络构 成。虽然符号互动创造和改变着这种结构,但是一旦这种结构产生出来, 就会对互动进行规制。这样社会结构就是相对稳定的,特别是
18、当人的核 心自我渗入特定的社会网络时。对社会理论的本质理解方面:两派都认为,社会学研究着重做出 情境定义和选择行动路线的研究。芝加哥学派倡导,社会学方法从个体的内心世界看个体如何建构行 动路线,强调研究者与变动不居、多种多样、往往是非决定性的情景定 义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相调和。研究者应该运用观察性、纪实性、非结构 性的访谈技巧,以透视行动者定义的过程并考虑这些过程中的变化。在 最佳状态下,理论只能对行为和互动的模式的解释提供一般性、暂时性 的描述。依阿华学派认为,应该用可靠的工具测量符号互动过程的变量关系。 理论可以提供预测行动与互动的抽象解释。芝加哥学派和依阿华学派的争论,其实只是确立了符号理
19、论的两极 边界,很少有符号互动论者严格遵循其中一方的立场。三、自我和认同理论几乎所有的互动理论,都将自我视为面对面关系的核心概念。而,认 同”则用于对自我的再阐释。自我被看作是由一系列认同建构的。在认 同的显要性层级(salience hierarchy)序列中,处于较高层级的认同对自 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使个体极力组织自己的行为,按照一定的规划来 表现自身。斯特赖克认同是对处于互动中的个体位置的标定。个体标定自身的位置之后,就会产生对自己行为的预期。他们还能 明确他人的认同位置,认识到引导他人角色行为的预期。在这些定位之 后,个体还能意识到更广阔的参照框架和情境定义,并将自己作为客体, 置于
20、整个位置结构的关系之中。然而,行为并不完全由这种位置标定和情境定义所支配。人们在多 大程度上可以摆脱角色定位和情境定义的规制,随较大的社会结构的类 型而定。有的社会结构是开放的、有伸缩性的,有的社会结构是封闭的, 机械的。但是,当人们面对面互动时,社会结构仍然对个体的所作所为 起限定和规制作用。显要性位置高的认同对个体的行为有更多的统合作用。在大多数 情境中,人们都需要调用多重认同,认同调用的灵活性受结构规制的严 格程度的影响。责任担当是个体对某一认同充当的程度。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越是 依赖于某一种认同的责任担当,则这一认同越是在显要性序列中处于较 高的地位。如果这一认同是基于更大的社会界定和他
21、人的观念,他就会 产生与这些观念和界定更一致的行为。个体在某一场合给以这一认同的 责任担当越多,则越是获得更多的自尊。当互动情境由于外部事件的侵扰而改变时,人们可能寻求新的认 同。责任担当就会朝着那些反映新的价值观念的认同的方向改变。麦考尔和西蒙斯角色定位的两个部分:包括与社会结构有关的常规部分和与人们的想象有关的特殊部分。为何要寻求角色认同:一方面是为了寻求一个人的认同在他人眼中的合法化,这是推动人 们行动的力量。另一方面人们寻求在角色执行中估价自身,企图固化角 色定位,获得他人的角色支持。这种角色支持不仅包括他人赞同个体占据某一位置的权利、承认个 体由这一位置而引发的行为,而且包括附着于角
22、色认同、角色执行上的 更为丰富的内容,如个性、风格、情感和格调。由于许多角色认同在个 体的内心是理想化了的,所以个体的角色认同和他人的角色支持之间存 在矛盾,个体通过一些机制克服这些矛盾。影响认同显要性层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人们理想化了的观念被他人支持的程度; 人们充当相应身份的程度;与身份相联的外部和内部报酬的大小;以前 对身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互动是一场交换性谈判,个体的角色认同与其在互动中获得的报 酬有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寻求伴随角色执行的合法化而来的报酬。 这种报酬有三类:外部报酬一金钱及其他大家都可见到的刺激;内部 报酬对个体的刺激,如满意、自豪和舒适等;最有价值
23、的报酬 角色支持。在所有互动中,个体总是被驱使去寻找利润。现场认同受到显要性层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个体在某一特定现 场的角色认同受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现场自我,这决定了在既 定情境里个体的可选菜单,包括个体可能启动的角色认同。其次是理想自我,这个自我比现场自我更为稳定,它决定着何种认 同应该在互动中处于较高位置,以及他们将如何被调用来建构现场自 我。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感觉支持某一认同的必要性;确立某一 现场自我所能获得的报酬等。四、角色理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一个人一生扮演着许多角色。莎士比亚人间喜剧在社会学理论中,角
24、色是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键概念。人在社 会结构中确认自己的位置,扮演与位置相联系的角色,实现自我、他人 和各种群体的角色预期。人在社会中,如同演员置身舞台。正如演员在舞台上有明确的角色,社会行动者也占据明确的地位; 正如演员要按照剧本演戏,社会行动者也要遵从社会规范;正如演员必 须听从导演的调度,社会行动者也要听凭权贵和大人物的摆布;正如演 员在台上必须彼此回应,社会行动者也需相互调适;正如技能不同的演 员赋予角色以独特的解释意义,具有不同自我概念和角色扮演技巧的人 也拥有独特的互动方式。特纳(Ralph H.Turner)在对角色的研究中,不仅保留了角色是预期 行为观念的看法,而且从更强调
25、行动性的角度,建构了更为系统化的理 论。在所有的社会情境中,人都试图为自己构建一个社会角色,并且在 与人交往的时候,告知对方自己在扮演何种角色。人们假定他人也在环 境中扮演着明确的角色。运用这种假定,人们能够有效地解读他人地姿 态和暗示,确定他人正在扮演的角色。个体也能向他人暗示自己正在扮 演的角色。互动的基础是行为人彼此间的一致性规范人们彼此的活动,更多的不是服从于社会结构的规范和地位的要求, 而是更重视其行为的一致性。在人际互动中,存在着隐蔽的“一致性规 范”。人们总是努力估量他人行为的一致性,以便分辨其背后的角色。个体以角色来看待世界个体运用民间规范在行为中寻找一致性,并将行为因素归属于
26、某一 特定角色;个体用这些角色来解释和定义环境,运用其他行动者的品质 和情境标志来认识角色。一方面以角色不同等级的权利、特权和对角色的尊重程度来评价角 色,另一方面,根据社会希求程度和价值来对角色进行估量;角色行为 和情境发生变化时,角色定义也跟着发生变化。互动的产生和维持有赖于自我和他人角色的萌发和确认。每一个角 色都倾向于建构和回应一个或更多的其他相关角色。角色在他人角色的 互动中形成互动规范。行动者一旦彼此确认并互相指定角色,这种角色就可能长期延续下 去。在某一情境中,新的行动者将被分配到已有的角色中。人们对角色 的细节以及什么组成了充分的执行有一个一般性的概念。个人角色执行 的适当性,
27、极大地影响力了角色、角色伴随的特权以及与他人的角色互 补行为被承认的程度。组织中的角色角色被安置于组织中以后,组织就成了角色分化、评价、补充性、 合法性或预期、一致赞同、安置的判定标准。决定角色的合法性特征、角色评价、角色安置以及角色适当性的权利就趋于固定在特定的角色上。角色的分化,将角色和组织中的特定地位连结起来。每一个角色趋 于发展成为适应多种他人角色的模式。社会环境中的角色人们倾向于把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归纳为尽量少的角色。当角色指 向更为一般的社会情境时,角色分化倾向于与社会价值观念联结起来。行动者努力减轻角色紧张。这种紧张通常是因为角色冲突、角色矛 盾和角色不适引起的。个体趋于接受所有
28、角色关系的指令系统,将其看 作是看待他们行为的一个框架和解释他人行为的一个视角。个人趋于选择性确认某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自我概念趋于强调这 样一些角色一一他们为有效适应相关的他人提供了基础。当在情境中扮 演角色与自我概念相悖时,这些角色就会被淡化处理。特纳是以主趋势命题(main tendency)来给出一些经验的规律性总 结,这些主趋势命题有:角色分化和增长趋势:在任何情境中,不同的行为、情感、动机 归属不同的角色单元。角色意义趋势:在任何情境中,都通过被归属的角色来确定个体 的行为对自我和任何对方的意义。角色提示趋势:行动者的特定品质、行为的各方面和情境的特征 成为角色认同的显著提示。角色
29、评价趋势:任一角色都希求在等级和社会中获得评价。角色行为对应趋势:角色随着扮演该角色的预期行为和环境改变 而改变。角色互动趋势:自我和他人角色的确认是互动产生和维持的条件。角色回应趋势:每个角色都倾向于回应一个或更多相关角色。角色的预期合法化趋势:稳定的角色往往被赋予合法期望的特征, 并且被视为在一个情境中合适的行为方式。角色持续趋势:一旦固化,角色结构将持续下去。角色安置趋势:他人用某一角色来确定某一个体,则个体倾向于 接受既定的角色。角色领会趋势:自我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人角色的适应和领 会。组织标准决定趋势:组织决定其中的角色的分化、评价、补充性、 合法性、预期、赞同和安置。角色合法定
30、义者趋势:组织中某一特定的角色决定对组织中角色的安置和适当性判定。角色地位趋势:组织中的角色与组织中的某一地位连结起来。角色丛趋势:每个角色趋于发展成适应多种他人角色的模式。角色的正式化趋势:组织中的角色,其持续性会通过传统和自身 的正式化来加强。角色省减趋势:人们倾向于将不同环境中的相同角色归属于一类 角色。角色价值锚定趋势:在更一般的社会环境和情境中,角色倾向于 同社会价值观念连结起来。角色淡处理趋势:如果角色与自我概念相悖,则角色就会被淡处 理。五、拟剧理论一一焦点互动戈夫曼是上个世纪后半叶互动理论领域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家,他对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两种互动的基本类型:焦点互动和非焦点互动,进
31、行 了深入的解析。焦点互动是人们在某一时间里,积极有效地进行的感觉和视觉都注 意于某一焦点而发生的互动行为。非焦点互动则“包含着单单依赖人们在彼此面前的表现了来进行的 交往,具体来说,当两个陌生人面对面穿过房间时,他们彼此审视对方 的衣服、姿态和一般的格调,并调整各自的风度,因为他们自身是在观 察之下的。”这种非焦点互动是在互动秩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 在公共场合人们所做的,大都是交换一个眼神,彼此审视一下。焦点互动相遇简言之就是指社会场景使人们在身体上极为接近,能进行包括谈话 在内的面对面接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要素:A.集中注意于某一视觉 和认知的焦点。B.言辞交往具有双向优惠的开放性
32、。C.高度的行为相关 性。D.面对面的密切注视,最大化相互间的感知和审视。E.“我们”这样 一种团结感的出现,以及这种感觉的交流。F .具有开始、结束、进入、 退出的正式标识和仪式。G .有一系列对不正常行为的纠正性程序。相遇的瞬间被概念化为“聚集”人们在某一空间集中。聚集坐落 于更具包容性的单元社会场合之中。社会场合乃是一个更大的综合体, 它是由固定的设备、独特的风气和感情结构、节目和议程、行为的规则, 以及事先确立的行为序列等支撑。人们在相遇中形成良性的焦点互动,需要遵从一些规则,当人们能 够高效率的运用这些规则时,个体间的焦点互动能够进入“精神欢快的 状态”。这些规则是:不相关性原则。排
33、除外界无关紧要的干扰。转化 原则。将外部因素组合进来。实现途径原则。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解 释和表达的一般计划和框架。交谈原则。包括:维持注意力于一点; 建立明白的线索,以确定何时一个发言者说完,然后另一个开始发表意 见;确定一个发言者能说多长时间,发言的频率是多少;使对话中的插 话和暂停规范化;制裁那些将注意力转到与对话无关的外部事物上的参 与者;确保附近的人不会干涉对话的进行;弓I导优雅和机智的使用,即 使是在面对不同意见的时候也是如此。自我尊重原则。鼓励参与者对 世故和礼仪的遵从。仪式“戈夫曼的重大贡献在于认识到了细小甚至是琐碎的日常生活仪式。”比如“喂,你好吗? ”“早晨好”。“很高兴见
34、到你”“再见”。这些看 起来可有可无的表达,引导互动的开始、发展和结束。仪式作为互动的基本要素,在这些行为中发挥作用:调整个体, 参与互动;让他们认识到相应的不相关性规则、转化规则、使用途径 规则和交谈规则。在互动的整个过程中,对个体进行引导。帮助他 们纠正破裂和事故。仪式维持着一种尊重和风度。尊重作为人际间的礼仪,表达了对他 人的尊敬,表示他们希望互动的愿望、他们的作用和其他感,情,以及他 们对相遇的投入。尊重代表着一种承诺,行动者声明和保证在将来的行 动中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待接纳者。尊重仪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规避仪式和展示性仪式。规避仪式用来 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侵犯他人周围存在的“理想
35、的边界”。展示性 仪式包含个体向接纳者的进行特殊证明的动作,这些动作表明行动者是 如何关注接纳者的,他将如何在将来的互动中对待他们。互动是连续的、 辩证的,包含着规避和展示性两种成分。风度指的是“个体通过举止、衣着和仪态等正式行为所传达的要素: 借此,可以在当下的表现中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受欢 迎和不受欢迎的品质。通过风度仪式,个体向他人展示自身形象并同时 告知他人,他们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而且还是机智的。通过尊重和风度的仪式运用,通过运用相关规则,个体将自身投入 相遇之中,在这里,他们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并且将自己表现为一个特 定的个体。交谈谈话是焦点互动中的关键机制,大家集中
36、注意力并对情境进行全面 的裁定。由于对话在焦点互动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它都被规范化、 例行化了。焦点互动通过对话,实现对群体交流情境的整体创设,建立 起一种共享现实的感觉。最突出的规则是对自说自话的禁止。因为,如果一个人自说自话就 是向他人示警,让他人觉得设定一个共同维持的、彼此都有准备的理解 基础是错误的。一些准交谈也规范化和例行化了。比如,反应的标志或者不完全意 义上的插入语或感叹词哦、喔、哎呀一一同样被规范了,用来加强 语气。最根本的,它意味着,说话人并没有运用正规的词,却达到了运 用正规词的效果。语气和感情宣泄的结盟作用。即使那些情绪化的言辞和忌讳的表 达,比如所有的脏话,与其说是一
37、种情绪表达,不如说是自一他人 的结盟,以建立起“我们内心所关心的也是他们所关心的”这种感觉。话头改变的例行化。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交谈的运作是十分复杂 的。当个体说话的时候,他就建构了戈夫曼所说的“话头”(footing), 即互动和对话所设定的根基。由于口语比较容易操控,人们能够欣然接受话头的改变和对话背后 的基本承诺。但是,话头的改变也被高度例行化了,并且有十分明显的 迹象。比如,当一个人说,“我们别说这个”时,话头就改变了。如果有 人说:“很好,但是,.是怎样的呢”他同样根据惯例改变了话头。话语意义的精妙和复杂性,意味着谈话中常常隐含多重话头。例如, 讽刺、挖苦、双关、妙言、话里藏刀、转
38、弯抹角、含沙射影等。但是, 为了相遇进展顺利,这种话头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被正式地规范化和例 行化了,这使个体能够保持一种共同的现实感。自我与角色焦点互动中相遇的关键规则是自我尊重。个体需要维持面子,并且 通过世故和仪式来维护他人的面子。面子是一个人沿着被他人所支持的 航线(语言和非语言的行为模式)而获得的承认和积极的社会评价。如 果一个人没有面子或处境难堪,往往是因为航线不合适或他人不能接 受。脸部表情的投入通常是从眼睛的接触开始的。而一旦开始他们就会 陷入适于情境的仪式轨道中。在脸部表情的投入过程中,如果可能的话, 每一个都会运用一定的策略,维持彼此的面子并进行裁判。如果必要的 话,则将他人
39、置于合适的航线之中。特别是行动者寻求避免在情境中出 事和发生断裂。为了有利于相遇,个人试图维持戈夫曼所说的个人领地。个人领地 包括,物质道具、生态空间、个人所辖身体周围的空间范围、对话权力 等。一般而言,个人的社会层级越高,相遇中的自我领地也就越宽。自我在焦点互动中,要将自身构建成一个与其风度、其在他人面前 的自我、他的前台(舞台道具、表情机制和表演)一致的角色。个体与 角色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一般性的角色包含(role enbracement),一种是角色分离,这种情况出现在,人们接受了与其自 身形象不一致的角色时,借以分隔开人格与其在交往中的角色。另一种是角色痴迷,即个体完全投入
40、某角色。戈夫曼认为,对于那 些在整个过程中个体直接面对的角色,个体一般会卷入较深,而对于个 体在其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角色,就会有相当的角色远离。角色扮演受到自我的限制。“角色的假定是与行动者投身于他们的 表情时的自我想象紧密相联的,虽然个人在某一情境之中所显露的自我 有赖于他人的反应一一他人可以确认和否决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的自 我;但在他人面前,舞台表演的组织仍然极大地受到自我的限制。”干涉和修复当一个人在焦点互动中暴露了与角色相反的姿态,呈现了一个相悖 的表现,失于运用适当的惯例,探寻了一个不适宜的角色时,这就很可 能会砸台。从个人的角度看,很可能存在尴尬,一旦出现尴尬,个体的 反应就会更加出
41、现退缩,恶性循环,导致更高程度的尴尬。这时候,个体会寻求修复因不适当的行为而导致的砸台,而他人则 会利用资源对这种努力予以支持。这样个人和他人的多种纠正性反应便 维持了一种情境的秩序感。其中,他人的反应可能有:他人利用忽视一些细节的策略;通过各 种手段保护个体的纠正性努力;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能达到 预期效果,则人们可能考虑作出道歉,接受解释、理由和新的信息,或 者例行公事地做出其他努力以图修复。当然,这样一些愿望很容易使他 们遭到欺骗和操纵。非焦点互动在一般轮廓上,非焦点互动和焦点互动没有多大区别:它们被正式 地规范着;它们需要人们的表演;它们包含着自我的展示;它们蕴涵着 惯例的使用;它们有修复的、正式的和例行的程序;并且,它们也有赖 于大量的仪式、手段和注意力。没有过滤隔膜人群在进行焦点互动时,存在着一个过滤隔膜,将不相关的因素排 除在外,这样才能保证焦点互动的良好秩序和效果。而在非焦点互动中, 不存在这样一个清晰界定的隔膜。这里没有封闭、紧张的关注点,也没 有面对面交流的义务。规则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903-2024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畜产品
- 商铺合同模板集合
- 二零二四年度高速公路声屏障施工合同3篇
- 空白劳动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电力工程质量问题处理与维修合同2篇
- 动物皮肤病课件
- 化工原理自测题:第二章(自)
- 2024年度企业改制与重组合同4篇
- 中医科推拿护理小讲课
- 员工创新管理分析报告
- FAB-常用词汇介绍
- 放射防护管理机构(组织构成、管理部门、人员、职责)
- 2023-2024年司考刑法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上肢血管超声检查
- pep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6《Meet my family!》单元作业设计
- 高寒地区陆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工法文本
- ISTA-6-AMAZON-亚马逊测试标准(快递包裹运输)
- 施工方案abcd类分类
-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 情绪管理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一单元初识数据与计算1.2数据的计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