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学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 材 分 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物质的变化的其次课。本课由 “查看混合后的沙和豆子的变化”和“查看加热白糖的变化、蜡烛的燃烧”这片面内容组成。这是继前一节课查看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持续查看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查看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识别,即新物质是否产生。 学 情 分 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三年多的学习,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才能、正确的测验研究方法、模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关

2、于本课学生接触的4种主要物质: 豆子、沙、白糖、蜡烛,这几种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学生熟悉。而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黑色的炭一样的物质那么是本课学生重点熟悉的新物质。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识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开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查看,实时记录的习惯。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通过查看混合后的沙和黄豆、 加热白糖、蜡烛的燃烧这三个测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

3、是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识别。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白糖加热的现象,知道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理变化。 教法 学法 情境教学法、表示法、对比法、讲授法、演示法、测验法、察觉法。 教 学 准 备 1.第一组测验材料:半杯沙子、半杯豆子、 筛子、搅拌棒、两张白纸、记录表一; 2.其次组测验材料:酒精灯、三角架、石棉 网、不锈钢小蝶、一小瓶白糖、火柴、防热安好手套 、记录表二。 3.第三组测验材料:玻璃片、蜡烛、火柴、记录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激发 兴趣 情境

4、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同学们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生答) 师: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混合一些物质,如炒菜的时候,把调味品和蔬菜混合,这些物质之间彼此混合,会发生变化吗? 这节课我们通过测验持续专心来研究物质毕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二、 查看揣摩 测验 探究 一、沙和豆子的混合测验: 1.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些沙和黄豆,你们专心查看过沙和黄豆吗?假设把沙和黄豆这两种物质混合,沙和黄豆会发生变化吗? 2.请同学们拿出第一

5、组测验材料开头研究。 3.测验报告单一 混合沙和豆子测验报告单 班 级: 第 小组 记录人: 日 期: 一、研究的问题: 把沙和豆子这两种物质混合,沙和豆子会发生变化吗? 二、我们的推测: 三、测验提示: 1.留样:将少量沙和黄豆分别放在两张白纸上。 2.混合:取适量的黄豆和沙在杯中混合。 3.搅拌: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豆子和沙。 4.分开:用筛网分开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5.比较:将混合、分开后的沙和黄豆与混合前的沙、黄豆样本比较。 四、测验现象: 1.混合前沙的特点: 混合前豆子的特点: 2.混合后沙的特点: 二、 查看揣摩 测验 探究 混合后豆子的特点: 五、测验结论: 我们察觉: 4.整理测

6、验材料。 师:通过测验,同学们有什么察觉?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查看对比:分开出的黄豆和沙子和我们留下的样本对比,没有明显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对于外部形态上展现的轻微变化,教师要予以断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对比) 板书:混合沙和黄豆:没有产生新物质 小结:在这个测验中,我们并没有察觉沙和黄豆有多大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在科学测验中,查看到“没有明显变化”和查看到“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我们再来做个测验,看看物质有什么变化? 二、白糖的加热测验 1.白糖我们都见过,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用蜡烛(酒精灯)给白糖加热,白糖会发生什么变化?(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

7、留心的查看白糖,并专心做记录。 2.请同学们拿出其次组材料持续研究。 3. 测验报告单二: 二、 查看揣摩 测验 探究 加热白糖测验报告单 班 级: 第 小组 记录人: 日 期: 一、研究的问题: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我们的推测: 三、测验提示(很重要哦!): 1.留样本,便于对比查看; 2.取适量白糖,放入不锈钢小蝶内; 3.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正下方,在三角架上铺上石棉网,不锈钢小蝶放置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透过石棉网给白糖加热; 4.眼睛不能靠碟子太近; 5.第一阶段测验查看察觉到有一点点变化就请熄灭酒精灯,暂停测验,运用多种感官查看白糖的变化(状态、颜色、气味等),并实时记录

8、。 6.记录完毕,开头其次阶段测验请一向持续加热到不再变化。依旧运用多种感官查看白糖的变化(状态、颜色、气味等),并实时记录。 四、测验现象: 白 糖 加热前 有一点点 变化时 不再变化时 形 态 (固、液、气) 颜 色 气 味 二、 查看揣摩 测验 探究 新的察觉 测验结论:白糖充分加热后 4.整理测验材料。 师:方才同学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测验,在这个测验中,你又有什么察觉?你们都查看到哪些现象?加热后的白糖与没有加热的白糖样本有哪些变化? 生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让我们来总结白糖发生的变化: 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 颜色变化:白色淡黄色褐色黑色 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 师:白糖

9、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 假设学生答不出,那教师再追问:这种黑色的、有焦味的、固体状的物质还是白糖吗?教师可以直接报告学生,这种物质是一种新的物质炭。 板书: 加热白糖:固体液体变成炭(产生了新物质) 三、蜡烛的燃烧测验 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1.用火柴点燃蜡烛,同学们一起查看蜡烛在燃烧中的变化。 2.学生把查看到的处境填在课本29页上。 (变化:蜡烛熔化、冒黑烟、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二、 查看揣摩 测验 探究 3.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蜡烛燃烧了,火焰不断地舞动,蜡烛逐渐变短。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

10、地裁减,却没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质,是不是物质会裁减或者消散了呢?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假设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片面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擦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设计意图】提防了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那么,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才能和科学思维的契机。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从活动中感受学科学的乐趣,既培养了学生的查看才能、思维才能,又让学生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并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学习欲望。 三、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一、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1、的特点。 1.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对比混合沙和黄豆、白糖加热这两个测验有什么不同?生述。 2.师: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什么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9页结果一个自然段,解决这个问题。 3.师:你现在知道沙和黄豆混合是什么变化?加热白糖是什么变化? 三、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师: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识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识别是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板书)本质识别: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5.议论:在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仅仅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突破重难点,透露概

12、念,得出结论,使学生在探究之中体验告成,并学会在学习中擅长斟酌擅长总结。 四、 检测 评价 体验告成 科学闯关: 一、我会选: 1.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了其他物质 C.豆子发芽了 2.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会( )。 A.变成液态的糖 B.变成水 C.不变 3.在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你能说说以下物质变化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1.弯折铁丝。 2.把易拉罐压扁。 3.火柴燃烧。 4.折纸。 5.铁器生锈。 6.湿衣服晾干。 7.玻璃打碎。 8.食物腐烂。 【设计意图】稳定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达成学会纯熟运用的目的。 五、 回想总结 提炼升华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查看身边的物质变化,举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回想总结,迁移运用,达成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