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1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2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3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4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八上期末物理试卷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广场上的光束B.亭桥在水中的倒影C.铅笔好像折断了D.天空中的彩虹如图所示,女子锣鼓队正在隆重表演,其中的一环节是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此时鼓声就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A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B手吸收了声音的传播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如图所示,利用手机的“音量软件”测量音叉发出声音的声强级,若保持手机与音叉的位置和距离不变,当两次测试时,显示的声强级由 40dB 变为 6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烧开水时从壶

2、嘴冒出“白气”(如图甲),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乙)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形成的B两种白气都是原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里冒出的水蒸气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雪糕升华形成的在下列生产、生活和科技所涉及到的数值中,最符合或接近事实的是 A正常人一次眨眼的时间约为 2s B汽车用的防冻液可以在 -20C 时不结冰C水在 90C 时不可能沸腾D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的描述,从研究物体运动的角度

3、来说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桥上的行人D河岸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物理老师在实验室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和解释,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玻璃缸对光线的折射作用B光在混合液体

4、中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C白糖水的密度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雨后的小区路面上有一些低洼的水坑,夜晚的路灯斜照水坑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下面的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ABCD把一副矫正视力的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

5、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到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如图所示,再让同学向碗里缓缓倒水,直到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选项中反映再次看到硬币的光路是 ABCD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 图中 A 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发生了 ,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声,鸣叫的笛声

6、是由汽车喇叭的 产生的;(2) 图中 B 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 200m,至少需要 s;(3) 图中 C 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针对下列图片情景回答相关的问题:(1) 对照图(a)和图(b), (选填“小明的说法”“小华的说法”或“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小华说自己乘座的火车“动起来了”是以 为参照物。(2) 如图(c),人站在湖边能清晰地看见宝塔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 现象;在如图(d)中,人能欣赏到水池

7、中的鱼在游玩,这是光的 现象,此现象中看到鱼的过程是光从 射入 造成的(填光的传播介质)。(3) 如图(e)所示是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1) 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 -196C,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内的部分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

8、激凌”。(2) 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 。(3) 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与第(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 (选填“相同”或“不同”)。将一凸透镜紧靠玩具鹦鹉(如图甲),然后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在此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玩具鹦鹉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其中 是实像, 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均填序号)。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 2 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 2 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 2 倍,此时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变低”或

9、“不变”),能听到更多声音的原因是 。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a)是照相记录跑步者甲、乙两次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同答下列问题。(1) 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 (选填“甲”或“乙”,下同)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 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的运动。(3) 若跑步路程 6km 用时 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4) 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手机 APP 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 t1 、 t2 和 t3 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理由是 。如图所示,一束光

10、从棱镜的 AB 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 AC 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透过棱镜的光路图。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AB。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测量读数。(1) 图(a)中物体的直径是 cm。(2) 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C。(3) 图(c)中秒表的示数是 s。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1) 由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产生声音。(2) 由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与物体振

11、动的振幅有关。(3) 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填序号)。A仅起转换作用B仅起放大作用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小华用小型光具盘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先使激光束从 A 点入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图中现象可初步得出:(1) 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 ;(2) 反射角 ;接着,小华连续两次改变激光源的位置,分别从 B 、 C 点入射,小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改变 角的大小,进而验证上述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否具有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 本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有 。(2) 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采用 作为平面镜,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可在图(a)中的 位置观

12、察(选填“A”或“B”)所成的像。(3) 小明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b)所示为他们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从记录单上的信息可知,OO 记录的是 的位置,某组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时,像到 OO 的距离总是小于物到 OO 的距离,其主要原因是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1) 观察装置和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实验中让碎冰的温度较 (选填“快”或“慢”)地上升,可以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 图乙是根据实

13、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 段的物质处于 态冰的熔化过程经历 分钟。(4) 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 1 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 DE 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 8.0cm 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5s 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 0.8cm,照片中 A 到 G 的长度 1=8.4cm。 照片中A到G的长度1/cm纸锥的平均速度v/(ms-1)8.4 (1) 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 A

14、下落到 G 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 ; ; ;(2) 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 A 到 G 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 50cm 刻度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上 0cm 和 100cm 刻度处。(1) 实验时,应把凸透镜、光屏和 (选填“蜡烛”或“蜡烛的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2) 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 70cm 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cm。(3) 在如图甲中,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

15、,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此时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眼镜(如图乙),则光屏要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4) 如图丙,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4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 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交通安全事关全社会,必须人人遵守交通规章。(1) 行人过马路(如图 1)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江东中路双向车道(含中间绿化带)合计路宽为 37.5m,一辆汽车在该段的行驶速度大约为 54km/h,小明

16、在斑马线道口步行通过马路。步行速度是 1.5m/s,要求横穿马路后预留 5s 安全时间,小明步行通过马路前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少米才能保证安全。(2) 小汽车的超速是最大安全隐患,小明家的汽车在中山北路上以 70km/h 的速度行驶,在前方 50m 处有超速拍照(如图 2),小明父亲立即减速,3 秒后车速降至 50km/h,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54km/h,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的车这次是否会因为超速而被拍照。答案1. 【答案】B【解析】A、广场上的光束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亭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从水中铅笔

17、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2. 【答案】C【解析】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发声停止,声音消失,故C正确、ABD错误。3. 【答案】A【解析】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

18、发出的声音从 40dB 变为 60dB,表明响度变大了,即振幅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4. 【答案】A【解析】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选:A。5. 【答案】B【解析】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 0.2s。故A不符合事实;汽车防冻液的凝固点比纯水低得多,质量合格的汽车防冻液可以在 -20C 时不结冰。故B符合事实;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C;如果水面气压足够低,不到 90C 的水也可能沸腾。故C不符合事实;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在真

19、空中无法传播。故D不符合事实。故选:B。6. 【答案】A【解析】“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正确;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以河岸为参照物,河岸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是运动的,故D错误。7. 【答案】B【解析】甲容器是密封的,给甲容器加热,经

20、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面上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会高于 100C;乙容器的水从甲容器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达到水的沸点(100C)时就会沸腾,而此时甲容器的水还不能沸腾。再加热甲容器内的水也能沸腾。故选:B。8. 【答案】C【解析】A、由于玻璃缸的折射,光线只能在空气和玻璃缸的界面上传播路径改变,故A错误;B、如果混合液体是均匀的,则光在混合液体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故B错误;C、白糖水放置久了后,就变的不均匀了;由图可知,光的传播路径会向下弯曲,这表明光线是从密度大的糖水射向密度小的糖水,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所以越深密度越大,故C正确;D、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不能色散,故D错误;故选:C

21、。9. 【答案】B【解析】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1)如图,迎着灯光走,灯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洼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2)如图,背着灯光走,灯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洼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是正确的。故选:B。10. 【答案】B【解析】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11. 【答案】A【解析】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22、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A正确;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错误;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错误。12. 【答案】D【解析】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由于恰好再次看到完整的硬币,所以硬币右侧“射向”水面的光线折射后恰好通过碗的右

23、边缘,故只有D图正确。13. 【答案】(1) 漫反射;声源;振动(2) 限制车速不高于 5km/h;144 (3) 缩小;变小【解析】(1)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光在标志牌上发生漫反射;图中 A 是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振动产生的;(2) 图中限速标志表示的是限制车速不高于 5km/h;由 v=st 可得,需要时间 t=sv=0.2km5km/h=0.04h144s;(3) 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变小。14. 【答案】(1)

24、 两人的说法都;窗外行驶的火车(2) 反射;折射;水;空气(3) 吸收;反射【解析】(1) 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火车是静止的,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他认为火车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小明的说法正确;停在站台上的火车相对于其他运动的火车位置不断变化,以其他运动的火车为参照物,火车车厢是运动的,因此小华的说法也是正确的,所以两个人的说法都是正确的。(2) 站在湖边的人能清晰地看见宝塔在水中的倒影,即平面镜成像,我们看到的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宝塔等大的虚像;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3) 当条形码扫描

25、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吸收,白条纹将光反射,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15. 【答案】(1) 汽化;吸收(2) 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3) 相同【解析】(1)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为 -196C,在常温下达到沸点,液氮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氮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2) 液氮吸热汽化,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所以会出现“烟雾缭绕”的现象。(3) 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与第(2)中形成“白气

26、”的物态变化过程相同。16. 【答案】;【解析】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鹦鹉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将透镜逐渐远离鹦鹉,鹦鹉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所以是实像,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故答案为:;。17. 【答案】变高;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解析】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 2 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 2 倍,则此时声音的音调变高,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故人能听到的声音更多;故答案为:变高;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18. 【答案】(1

27、) 乙(2) 甲(3) 5 (4) t2;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最少【解析】(1) 设曝光时间间隔 t,由图(a)知,甲乙通过的距离 s 相同,甲所用时间为 5t,乙所用时间为 3t,由 v=st 可知,在图(a)的两次记录中跑步的平均速度大。(2) 图(b)中 s-t 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由(a)可知,甲在曝光时间间隔 t 内通过的距离相同,由 v=st,故可认甲的速度不变,故图(b)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甲的运动。(3) 若跑步路程 6km 用时 20min,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st=6103m2060s=5m/s;(4) 配速是指跑每公里所用的时间,此数值越小(

28、大),表示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最少(多),根据 v=st,运动越快(慢),由图知 t2 时刻的配速值最小,运动速度最快。19. 【答案】【解析】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由此画出光路图如答图所示。20. 【答案】【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上图所示。21. 【答案】【解析】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 B,用虚线连接 A 、 B 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22. 【答案】(1) 1.05

29、(2) -3 (3) 217.5 【解析】(1) 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2.00cm 对齐,右侧与 3.05cm 对齐,所以物体的直径为 d=3.05cm-2.00cm=1.05cm;(2) 在温度计上,10C 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C,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C;液柱最高处在 0C 以下,说明温度低于 0C,为 -3C;(3)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 4 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在秒表

30、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2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s,指针在 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3min37.5s=217.5s。23. 【答案】(1) 振动(2) 响度(3) C【解析】(1) 不敲击音叉,音叉不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不会被弹开;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由对比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响度小,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同时可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这说

31、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3) 实验时,乒乓球的作用可以把微小的振动放大,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便于观察振动现象,故C正确,AB错误。24. 【答案】(1) 法线两侧(2) 等于入射角;入射;普遍规律【解析】(1) 由图中现象可知,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法线两侧。(2) 由图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是因,反射是果,因此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反射角大小,目的是多次实验来寻求实验的普遍规律。25. 【答案】(1) 刻度尺(2) 玻璃板;竖直;A (3) 玻璃板;玻璃板太厚(不是用镜面作为 OO)【解析】(1) 本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需要刻度尺。(2) 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

32、,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 A 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 B 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图中的 B 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 由图可知,A 和 A 关于 OO 对称,所以可确定 OO 记录的均是玻璃板的位置;某组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时,像到 OO 的距离总是小于物到 OO 的距离,其主要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不是用镜面作为 OO)。26. 【答案】(1)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试管底部(2) 使碎冰受热均匀;慢(3)

33、固液共存态;3 (4) 不能;试管中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解析】(1) 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底。(2)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 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 BC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所以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从第 1min 开始熔化,第 4min 熔化结束,则熔化过程经历 3min。(4) 由于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27. 【答案】(1) 从 A 到 G 实际下落的高度 h/m;0.84;从 A 到 G 的时间 t/s;1.5 (2) 先加速后匀速【解析】(1) 由 v=st 可知,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