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正确理解和应有新课标_第1页
202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正确理解和应有新课标_第2页
202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正确理解和应有新课标_第3页
202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正确理解和应有新课标_第4页
202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正确理解和应有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正确理解和应有新课标摘要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分主题按时序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精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内容;增设学业质量标准,使课程目标具体化,便于教学和评价;鼓励教学方式创新,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改进教学。为实施新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充实中外历史知识,还要掌握历史学科思想方法、探究式教学设计要领、学业成就测评理论和方法。关键词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内容组

2、织;课程实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我国21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之后,于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是在2011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课程标准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经验,反映国际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回应新时代对历史教育的新要求,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沿革、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创新等方面对新课程标准做了分析解读,帮助教师理解新课标、用好新课标。-01

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沿革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01年6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阐述了课程改革的总体目的和

4、基本思路。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并于2001年颁布。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突出了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历史课程目标;精选内容,按主题建构了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在改变历史课程“难、繁、偏、旧”问题上有很大突破;提倡改变教学和评价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

5、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取代了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2003年,启动对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该版课程标准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仍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6、价值观三个方面陈述,表述更为清晰、明确;内容结构仍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大板块,但是弱化了学习主题,按照历史发展时序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过难、过偏、过多的知识点,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施建议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渗透,进一步强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育人功能显著提升。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的十年间,国内外的形势

7、又有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总结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解决课程标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于2019年初启动包括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内的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并于2022年初完成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0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与突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和突破。 (一)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的变化与突破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上做了较大的修订。从呈现方式上看,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

8、版)对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作了分别表述,先阐述课程理念,再说明课程设计思路。而新课程标准则将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融合在一起表述,统称“课程理念”,并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学业评价五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课程目标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但是对历史素养是什么没有做界定,在课程标准其他部分也未见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做了界定,从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陈述历史课程目标,将核心素养贯穿历史课程的始终。第二,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突出

9、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内容的综合性。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继承了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设计思路,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呈现中外历史。同时,也吸收了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优点,每个板块分阶段按历史时期或主题组织内容,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古代史主要按时期组织内容,如“史前时期”“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近现代史主要按主题组织内容,如“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等。这样的组织方式能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点结构化,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此外,新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跨学科主

10、题学习板块。该板块要求学生用贯通古今中外的综合性主题,将分散在前六个板块不同位置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并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第三,课程内容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注重基础性、生动性。新课程标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11、此外,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和生动性,一方面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史事,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要将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有能力的学习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第五,课程评价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成就为目标,注重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

12、评”一体化,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之中;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自评和互评。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过程性评价,强调充分发挥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二)课程目标的变化与突破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并采用新的目标分类陈述课程目标。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陈述,而新课程标准则按照核心

13、素养的五个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来陈述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首先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做了界定和阐释,然后从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为了使课程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指导教学和评价,新课程标准增设了与课程目标平级的学业质量,置于课程内容之后。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历史课程一个阶段的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完成79年级历史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做了总体刻画,称为“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从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三个维度,描述学

14、生在面对真实情境,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由此体现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学业质量标准在每个维度之下,都结合历史内容描述了学生应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如“对中国历史上的江南开发、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运用唯物史观做出合理的解释与简要评价”;“能够通过中国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历史,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学习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精神”。这样用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具体,便于教学和评价。(三)课程内容的变化与突破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有了较大

15、的变化和突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新增课程内容总体说明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标题之下,增加了导语,并用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说明各学习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学习板块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中国历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世界历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是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的历程。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在对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都要立足时空、运用

16、史料来认识历史,从而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2. 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 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在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情境素材和教学策略,并整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了“中华英雄谱”“小钱币,大历史”“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在身边发现历史”“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看电影,学历史”“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

17、”“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10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示例,并以列表的形式说明了每个主题的设计思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共通性的素养,推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综合探究,初步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新增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新课程标准删去了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活动建议”,新增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两个部分。“学业要求”结合每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规定了学生在每个板块的学习中需要形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8、“教学提示”则从学情出发,结合各学习板块的知识特点对教师进行了教法指导,并列举了相应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学业要求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而教学提示针对的是教师教学。结合每个学习板块的具体内容分别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要求和建议能够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指导。4. 新增体现唯物史观的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更注重对唯物史观的落实。以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史前时期”增加了“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和早期国家形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用唯物史观对相关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增加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

19、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只是让学生知道诸侯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新课标则要求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来理解相关事件。总之,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选择更突出了对唯物史观的落实。5. 增加新时代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在中国现代史部分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新时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建设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20、设为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世界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课程标准中加入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国情,坚定四个自信。世界现代史部分增加了资源、环境、传染病、社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帮助学生形成面向世界的意识,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6. 凸显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中国古代史板块按照时序分为从史前到明清七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下罗列相关知识,而其他板块则直接罗列知识,看不出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新课程标准则按主题组织内容,凸显了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比如,中国近代史板块分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

21、民国的建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串联起来,就形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这样分主题按时序组织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在时空框架下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四)课程实施的变化与突破“课程实施”这部分在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叫“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程标准将这部分改为“课程实施”,其下的二级标题中,“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继续延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则删除了“建议”二字,另外增加了一个标

22、题“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课程标准在这部分更多的是提出了课程实施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其他几个部分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其具体内容也有变化和突破。1.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出教学建议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整合,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提出了设计教学目标的注意要点、整合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以及设计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注重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和史料研习,倡导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以达成核心素养目标。2. 强化过程性评价,增设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二级标题下设两个三级标题“教学评价”“学业水

23、平考试”。“教学评价”指向过程性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使用建议,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内容掌握程度、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等纳入评价内容,对评价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重点关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以及期末评价。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推荐相应的评价方法,使教学评价更加贴合教学需求,发挥改进教学的作用。“学业水平考试”指向终结性评价,指明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定位,提出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并对命题规划内容、命题注意事项做了说明。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完成历史课

24、程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义务教育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并从研制命题框架、规划试卷结构和试卷要求两个方面对命题进行规划。新课程标准还介绍了试题命制流程和注意事项,提供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考试样题,并做了详细的说明。这部分内容加强了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试题命制的质量,有效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使学业水平考试更好地为评价区域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服务。3. 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内容新课程标准聚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内容。“教学研究”给出了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的指导建议,“教师培训”则给出了培训内容建议和培训实施

25、建议。高水平的历史教师是高质量历史教学的前提,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确保新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在课程标准中加入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内容,体现了对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保障的重视。总之,新课程标准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之中,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03-历史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突破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挑战。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做好应对准备。(一)历史专业知识的挑战与应对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26、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与高中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致。为了避免课程目标的学科化倾向,本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刻意回避了“学科”二字,不使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是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这五个方面内涵的阐释与高中基本一样,实质上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本质是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属于大学历史专业知识中的“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这类知识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是短板。以往的历史教学主要是学习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成果,如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等,教师的历史专业知识积累也主要侧重这类知识。现在的历史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思想方法,并用于分析解决历史

27、和现实问题。如果教师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要指导学生就力不从心。为了应对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挑战,教师需要掌握这类知识,并用于解决历史问题。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指导学生探究历史,否则只能做一些表演,有形而无实。(二)历史教学设计的挑战与应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依据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整合,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探究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历史的认识。这种探究式教学需要选择最重要的知识展开深度学习,敢于对教材内容做大胆的取舍是深度学习得以开展的前提。虽然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知识本位的教学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