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提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提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提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提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提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张孝义 董悦祺摘 要农民素质作为影响农民由农村居民顺利转为城镇居民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提升农民素质,使其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适应城镇居民这一角色,是农民市民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为此,通过对东北三省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影响农民素质提升因素的调查并运用DEMATEL方法,从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对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各因素进行系统的、有效的辨识,辨识出主要及次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Key农民市民化;农民素质;影响因素;DEMATEL方法F323.6 A中华人民

2、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分别提出“要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化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战略部署,两个五年规划连续强调城镇化工作,为更好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指出了推进城镇化工作中“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农民市民化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催化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民素质作为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从根本上决定着城镇化的进

3、程。如何有效地提升农民素质,使其适应城镇居民这一角色,是农民市民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农民自身4个维度入手,依据对我国东北三省影响农民素质提升因素的调查统计分析的结果,分别确定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基于各个维度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利用DEMATEL方法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的系统辨识,提取出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的内涵对于素质的含义,目前的各类研究论文中主要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类。狭义的素质主要指人的遗传素质,即人的生物属性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

4、念。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即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本文所指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素质定义基于上述两方面对素质的定义,既包括农民生物属性的表现,如农民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包括农民社会属性的表现,如生活习惯、职业技能、道德水平等。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动态转换的过程,农民素质如何进行提升,以适应作为一个普通市民的需要,其转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内部及外部各因素的协调作用。影响素质的因素众多,准确地分析出有哪些影响因素、辨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取出主要影响因素,是有针对性地制定

5、改革方案,提升农民素质的关键。本文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中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基本观点,从内部、外部两方面着手分析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对于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外部因素从政治、经济、文化3个维度考量,对于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内部因素从农民的自身维度进行考量,因此本文对影响农民素质提升因素的分析是从4个维度展开的,这4个维度是与农民市民化紧密相关的4个方面:(1)政治维度,政治维度是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社会属性形成并产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各类制度、政策的实施,对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也促使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人生观、价值观更新及重建。(2)经济维度,经济维度是农

6、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更是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素质提升机会的物质基础。(3)文化维度,农民在素质形成过程中,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等教育因素,都对其自身的素质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更为后期的素质提升打下关键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农作习惯产生的文化观念,也对农民的素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4)自身维度,农民自身对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农民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这决定了农民在素质转变过程中是否有能力改变自身素质,或者说是否有能力通过一定的活动过程改善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自身因素还体现在是否具备一定的技能,并利用这些技能完成自身的素质提升

7、过程。2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本文采取半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形式,被访者首先在事先设定的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中进行选择,而后再提出未被作者考虑到的其他因素,并说明理由。在问卷中,作者根据以往对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影响农民素质提升因素研究的总结,基于前文提出的4个维度,共设定影响因素25个,如表1所示。通过前期的文献查阅发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主要涉及农民、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及企事业单位人员3类社会主体。因此,本文调查对象设定为我国东北三省的农民、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及企事业单位人员3类主体,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这3类主体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的提升。运用分层随机抽样

8、的方法,抽取东北三省20个地区(地级市:辽宁省2地区,吉林省1地区,黑龙江省1地区;县级市:辽宁省2地区,吉林省2地区,黑龙江省2地区;县及自治县:辽宁省3地区,吉林省2地区,黑龙江省5地区)的1200名被访问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1013份,其中有效问卷996份,有效率98.32%。通过调查统计发现,996份有效问卷中,政府部门工作人员233人,占有效调查人数23.39%;农民394人,占有效调查人数39.56%;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9人,占有效调查人数37.05%。通过频率统计分析发现,共有19个影响因素在调查中被主要提及,提及频率均超过有效调查人数的30%(包括问卷

9、中事先设定好的18个影响因素,及被访者提及频率超过30%的1个影响因素周围人的影响),如表2所示。各因素对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素质提升的影响含义如表3所示。其余例如,创业成本、生活成本、新兴事物接受程度等影响因素频率均不超过调查人数的10%。由于不同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对于各影响因素重要性主观表达的侧重各不相同,因此,需对所获取的19个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进行辨识,进而获得主要影响因素及次要影响因素。3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辨识DEMATEL方法是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主要使用图论理论,通过构造图的矩阵演算来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应用DE

10、MATEL方法,首先要建立上述19个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矩阵,如表4所示。该直接影响矩阵是依据专家问卷,并通过因素之间的两两判断而建立的,表征的是19个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量化关系。如果某因素Fi对因素Fj有直接影响关系,则相应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1;如没有直接影响关系,相应的元素為0。例如,受学校教育程度(F10)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F7),而对住房制度(F2)没有直接影响,矩阵第10行第7列的元素是1,而第2列则为0。直接影响矩阵实际上描述了一个因素对其他因素所有可能的直接影响关系。利用DEMATEL方法计算得到的因素间综合影响关系的行和、列和、中心度以及原因度如表5所示。表5中的行和为每

11、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度,而列和表示该因素的被影响度;行和与列和之差称为该因素的原因度,表示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程度,行和与列和之和称为该因素的中心度,表示该因素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因素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重要程度,从而找出重要的因素。通过对表5中数据的对比分析,原因度大于0的因素按顺序依次从大到小为:F15传统农业劳作对农民素质的要求、F6人事制度、F16主观能动性、F14周围人的影响、F18身体健康程度、F1户籍制度。其对应的原因度分别为1.7953、1.7699、1.6288、1.5034、1.4747、1.2066。原因度小于0的因素,按顺

12、序从大到小为:F17从事高收入工作的技能、F11教育费用、F13学前教育、F12继续教育程度、F7收入水平、F8收入稳定性、F9受学校教育年限、F10受学校教育程度。其对应的原因度分别为:-0.4467、-0.6913、-0.7868、-1.4869、-1.6919、-1.8495、-2.9746、-3.0501。综合起来,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为:F15传统农业劳作对农民素质的要求F6人事制度F16消极懒惰F8收入稳定性F7收入水平F12继续教育程度F13学前教育程度F11教育费用F17从事高收入工作的技能。通过比较各因素对应的中心度,影响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主要为:F10受学校教

13、育程度、F7收入水平、F9受学校教育年限、F8收入稳定性、F12继续教育程度、F3社会保障制度、F11教育费用、F1户籍制度等。4 对策及建议4.1 加快制度改革,消除城乡身份壁垒(1)户籍制度改革。我国人口在传统户籍制度的划分下,分为农业户口人口和非农业户口人口。而不同的户籍所带来的相应的“社会福利”也有所不同,例如,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制度、就学制度等等。而种种福利的不同,也导致了拥有城市户籍的人口从心理到实际生活中都充满了优越性。而这种差距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

14、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的战略部署,指明了工作方向。因此,各地应加快政策落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首先,应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社会保障的各种功能,解决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居住、就业、就学等由于户籍制度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确保不同户籍的居民拥有相对平等的待遇。其次,完善户籍自由迁移制度,消除由于不能自由迁移形成的社会福利相对不平等的壁垒,使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拥有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2)住房制度改革。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把拥有自己的房子作为稳定生活的前提条件,这也使住房问题成了农民进城后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是否愿意进入城

15、市生活。建立适合农民进城后稳定生活的住房保障制度,是使农民更愿意进入城市生活的关键之一。因此,应扩大享受廉租房、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待遇的受众群体,使进城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减少农民进城后的住房限制条件。(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与救济制度是保证我国公民在社会中生活无忧的基本保障。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存在不同社会群体的保障待遇不公平问题及统筹层次过低问题。这也导致了农民在市民化进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忧虑,担心自身进入城市的生活没有保障。因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弥补由于保障制度不完善所产生的农民与市民间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异。例如,可以尝试将进城务工的农民纳入社会保

16、险投保范围,购买保险的费用可由劳动者、雇主、国家等相关社会主体共同承担;提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尤其注重推进乡镇、村人口的新农合保险与城镇人口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间标准统一化及互通互转。4.2 完善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众所周知,我国城乡之间从基础设施到人文环境,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导致了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短缺、学前教育机构少、高等教育需求低,从而影响受教育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及受教育水平。而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农村教育的保障机制。首先,加大中央或地方财政支持,保障农村受教育群体的基本教育需求,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贯彻。其次,保障乡村教师

17、基本待遇,避免乡村教师流失现象的发生。再次,保障农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即软件条件(人才师资)及硬件条件(校舍、办学场地)同时提升。最后,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体制,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抓住两头”指导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运行,优化高级中学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4.3 促进农民继续教育,提高工作技能在诸多影响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中,农民无从事较高收入的工作技能是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农民在初中毕业后就随父母或同乡进入城市打工,由于学历及工作技能的限制,无法获得较高收入的职位,而这样的工作也不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而长期从事不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工作对进城农民融入當地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有针对性的继

18、续教育对农民素质、技能、就业都有帮助,因此,应在农村或城市积极开展促进就业的、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继续教育,使其在具备一定工作技能的同时,培养素质观念,进而不断学习获得更好更先进的技术技能。4.4 保障并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劳动层次较高较稳定的收入,是使农民能够持续接受继续教育、接触社会主流文化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因此,应通过相关法规制度,提高农民在城市中工作工资的基本标准,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同时引导农民在稳定收入基础上不断提升劳动技能与劳动层次,掌握高收入技能,转变各种观念,逐步融入城镇生活。Reference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1).3 王为民.人的素质问题研究述评J.求实,2000(09).4 滕明雨,奉公,张磊.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02).5 吕宾.构建提高农民道德素质的长效机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 尚锐.农村合作社组织中新型职业农民胜任素质科学培育机制探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07).7 林黄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