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说 明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先修课程无总 学 时64总 学 分4(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自然地理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必修课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农村区域发展等非师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观念,了解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机理,懂得自然地理现象与相关专业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包括以下目的和要求:1 了解和掌握各自然地理

2、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时空分布变化和空间分异规律。3 掌握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更合理的利用和改造的途径以及整治的方法。(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 本课程应注重从地球表层系统学的角度,阐述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的途径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相互作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重点突出和强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的系统性和环境性的趋势,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本课程在注意阐述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运行机制,四

3、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区域联系、分异规律之后,要力图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地表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实例来加以说明,从而突出与强化自然地理学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作用。3. 在教学中,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上重新认识自然环境的动力学性质和人-地相互作用过程及响应机制,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订,构筑坚实的科学基础。在这方面,自然地理学思想和知识的传授,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4. 应用本大纲进行教学,在保证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有所侧重,灵活掌握。(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以讲授法教学为

4、主,辅以比较法、讨论引导法、实验观察法、实地考察法和自学法等。(四)考核方式考试。考试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闭卷百分制考试考核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7080%;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占2030%。(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备注1绪论22地球43地壳64大气和气候125海洋和陆地水106地貌97土壤圈68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99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二、大 纲 内 容绪论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2.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3.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说明和要求:(1) 重点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2)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

5、然地理学的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 地球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地球的运动4. 地理坐标5. 地球的圈层构造6.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说明和要求:(1) 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理坐标,地球的内部与外部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 了解产生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原因。第二章 地壳1. 地壳的组成物质2.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3. 大地构造学说4. 火山与地震5. 地壳的演变说明和要求:(1) 掌握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2) 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结构、构造及分类。(3) 识记常见的主要

6、造岩矿物及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4) 掌握构造运动的方式和地质构造的分类、岩相、地层的接触关系。(5) 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及理论,地壳演化的历史;火山与地震。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热能2.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4. 气候的形成5. 气候变化说明和要求:(1) 了解大气的成分和结构,气温的变化及水平分布。(2) 掌握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的概念,降水的时间变化及地理分布规律。(3) 掌握大气获得能量的途径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降水的形成过程及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原因。(4) 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全球的气候带。(5) 弄清气压带、行星风

7、系、三圈环流、西风带、季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形成的机制,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6) 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及未来气候的变化。(7) 教学难点是气压带、行星风系、三圈环流、西风带、季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形成的机制,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2.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3. 海水的运动4. 海平面的变化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6. 河流7. 湖泊与沼泽8. 地下水9. 冰川说明和要求:(1) 掌握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2) 了解海洋的起源与海水的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分类和海平面变化。(3) 掌握洋流的分布模式和主

8、要洋流的运动。(4) 掌握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河流补给的形式及特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 熟悉湖泊的分类,沼泽的形成过程,掌握湖泊和沼泽的水文特征。(6) 掌握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地下水的分类和三种地下水的特征差异。(7) 了解冰川的形成、类型及全球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章 地貌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3. 流水地貌4. 喀斯特地貌5. 冰川与冰缘地貌6.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7. 海岸与海岸地貌说明和要求:(1) 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形态的成因及类型。(2) 了解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壳的特征、类型及分布规律。(3)

9、了解内、外营力作用下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机制。(4) 掌握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的成因、特征、分布、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第六章 土壤圈1.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2.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3.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4. 土壤类型特征5.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说明和要求:(1)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机械组成及土壤肥力的概念,了解土壤对地理环境的作用。(2)掌握成土因素学说,理解各种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3)掌握主要的成土过程。了解世界土壤的分布,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掌握美国、中国和苏联土壤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之间的差

10、异。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 地球上生物界2. 生物与环境3. 生物种群核生物群落4. 生态系统5.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6.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7.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说明和要求:(1) 掌握各种生态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2) 掌握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3)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及功能,掌握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与生态平衡。(4)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5) 了解地球上生物界的组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6) 了解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及主要类型。(7) 了解生态农业的优点及成功实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3. 自然区划4. 土地类型研究5. 人地关系研究说明和要求:(1) 掌握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 了解土地的概念和分类,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理解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 伍光和, 田连恕等.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2 潘树荣, 伍光和等. 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3 丁登山,汪安祥等. 自然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4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2001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