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市*中心渔港建设项目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0 o Current Document 第1章概述 6 1.1项目简介 6 1.1.1项目名称 6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1.1.2项目地址 7 1.1.3项目单位 7 1.1.4项目负责人 7 1.1.5建设内容及规模 7 1.1.6项目性质 8 1.1.7项目建设工期 8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1.1.8投资估算 8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

2、ent Document 1.1.9资金筹措 9 1.2报告编制单位简介 9 1.3编制依据 9 1.4编制原则 9 1.5编制范围 10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11 2.1航运业的全球远景与战略 11 2.2港口行业发展历程 14 2.3我国港口建设情况 16 2.4项目提出的理由 17第3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18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18 3.1.1拉动内需促进发展 18 3.1.2 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9 3.1.3有利于保证渔业生产安全 19 3. 1.4有利于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 20 3.1.5有利于完善渔港服务功能 20 3.1.6有利于渔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20 3.2项

3、目建设的可行性 21第4章市场分析 22 4.1 渔场及渔业资源 22 4.2水产品卸港量发展水平预测 22 4.3渔轮发展水平预测 30第5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2 5.1 场址选择 32 5.2建设条件 32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5.2.1气象 32 5.2.2水文 35 5.2.3地貌与工程地质 44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5.2.4地震 48 525 泥沙运动及港内回淤分析 48第6章项目建设方案 51 6.1项目规划原则 51 6.2功能布局及方案 51 6.2

4、. 1布局原则 51 6.2.2布局说明 52 6.2.3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52 6.3建设内容及规模 53 6.3.1主要建设内容 53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6.3.2配套设施 55 6.4工程技术方案 56 6.5水工建筑物方案 61 6.6码头装卸工艺 62第7章环保与节能 64 7.1环保现状 64 7.2港区建成后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64 7.3控制污染的治理措施 66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7.4节能 68 HYPERLINK l bookmark28

5、 o Current Document 7.4.1节能方案 68 7.4.2设计依据 69 7.4.3节电 69 744节水 69第8章 消防及卫生安全 71 8.1 消防 71 8.1.1总图消防 71 8.1.2防火分区 71 8.1.3消防给水 71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8.1.4其他措施 72 8.2安全卫生 72第9章项目建设进度及招投标 73 9.1 项目建设进度 73 9.2项目招投标 74第10章项目组织机构方案 81 10.1 组织机构 81 10.1.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81 10.1.2 经营管理 82 1

6、0.2人力资源配置 83第11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4 11.1投资估算 84 11.2 资金筹措 84第12章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85 12.1 经济效益分析 85 12.1.1财务评价依据 85 12.1.2正常营业年收入估算 86 12.1.3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90 12.1.4利税及盈余估算 91 12.1.5财务分析 91 12.1.6盈亏平衡分析 92 12.1.7敏感性分析 93 12.1.8财务评价结论 94 12.2社会效益分析 94第13章结论与建议 96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13.1结论 96 13.2建议

7、 96附表、附图、附件 98第1章概述*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的重要节点,尤其是边境沿海 的地理优势,在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非常重要 的作用。海洋捕捞业是*市的传统产业,也是目前广大沿海渔 民赖以谋生的主导产业。2008年我市渔业可实现水产品产量47.8万吨,实现渔业产值40多亿元。目前我市的水产品产量、 渔业产值、渔业经济总产值等渔业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位于全省 第二位,渔业经济产值已占我市大农业经济的三分之一,渔业 经济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产业也成为促进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由于多种原因,*市至今尚无一处成规模的渔港,渔船只 能分散停泊在全市 93公里海岸线的

8、简易渔港,有的甚至停泊 在沟岔或泄洪闸下,给广大渔民的生产安全、渔船管理、环境 保护、城市建设等都造成极大不便。本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改善 目前的状况,促进地区渔业的发展。 1.1项目简介 1.1.1项目名称*市*中心渔港建设项目 1.1.2 项目地址*市菩萨庙镇*村以南的猁坨子海域 1.1.3项目单位*市汇通渔港有限公司 1.1.4项目负责人 1.1.5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规划的港区沿岸长 2433米,港区占地向内陆延伸最长800多米,占地约20公顷。其中:(1)综合服务区占地 7公顷,建有1万吨水产冷冻库,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2层综合渔需商店,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配套门市商业网点

9、建筑面积 15000平方米;5层宾馆 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2)综合管理区占地 1公顷。主要建设港区管理、综合执法及办证中心综合办公楼,3层,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3)绳网区占地3公顷。(4)造船厂及修理厂占地 2公顷,坞道3条。(5) 水产品深加工区占地1.2公顷,加工厂房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6)水产品自由贸易区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油库区占地1公顷,储油量8000m3。油库区建设5000m 3及3000m3储油罐各一个,同时建设独立泵房、仪表间、控制 室及泡沫站共300平方米。冰厂占地1公顷,建筑面积 30000平方米。 码头泊位共18个。建有散货码头及渔码头

10、各 6个, 供冰兼供油码头4个,修船码头2个。渔码头建有卸鱼棚6个, 单个卸鱼棚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层高6米。建设沿海护岸长1025米,陆域沥青路面 2万川, 停车场面积1公顷,可同时容纳 146辆大型车辆。 1.1.6项目性质新建 1.1.7项目建设工期该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期约为5年,其中码头建设需要 2年,港区建设需要5年时间。拟于2010年11月正式开始施工建设, 2012年11月完成码头建设,2015年11月工程全部竣工。 1.1.8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5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414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2252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6997万元;预备费用:1311万元;

11、铺底流动资金300万元。(详见总投资估算表)1.1.9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总投资25000万元,全部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1.2报告编制单位简介 1.3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6)辽宁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7)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8)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等;(9)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4编制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投资;(2)以市场为导向,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和规模;(3)从实际

12、情况出发,力求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4)合理安排发展用地,保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根据建设内容和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期。 1.5编制范围受项目单位委托,承担本报告的编制任务,主要进行了以F研究工作:(1)项目概况调查、研究;(2)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及意义;(3)市场的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4)项目建设投资、成本及费用的测算;(5)项目社会效益分析等。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2.1航运业的全球远景与战略全球航运业的结构调整航运业的结构调整实际始于 20世纪90年代,但在最近这 几年表现得更为明显。其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 企业界外包战略开创了航运需求的新纪元;运费水平在一个前

13、所未有的长时期内保持着稳定;同时,中国成为当前亚洲航 运业繁荣兴旺的新引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活动产生了对航运的新需求。虽然服务业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它们的传统 制造工业却在向海外转移。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大 多数亚洲国家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20多年前,亚洲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只是一个出口原材料的地区,但是今天,亚洲已 经成为一个从世界各地进口庞大数量原材料,然后向其它地区出口产成品的世界制造工厂了。亚洲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正在快速增加。在最近的10年间,全世界的航运贸易量每年平均增长大约9.6%。中国在航运贸易量的增长方面尤其突出,最近1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大约为

14、 30%在增长速度方面居世界首位。在最近五年,全球GDP每增长1%在全球航运贸易量方面就会相应增加大约2.8%。在中国,航运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较之GDP增长比率甚至更高,GDP每增加1%贸易量就会增加大约 3.5%。 如果把上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工厂以及 最大的发展市场的事实放在一起来看,航运需求就成为超越航运供给的一个关键点。(2)航运业的发展战略从船运公司的角度来看,现在是航运业的黄金期。一个行 业肯定会周期性地发生起伏。航运公司正在竭尽全力来满足这 一强烈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在进一步努力提供更好的服务、 控制成本以及提高赢利率。因为几年前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 运价还停留在一

15、个不正常的低水平。因此,航运公司的第一个 发展战略是扩大运力,以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第二个发展战略是为托运人提供差异化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托运人总是会选择更好的服务。以中国为例,如今许 多外国投资公司属于跨国公司,这些企业对外总额约占现今中国外贸总值的60%而且,各地私营产业的出口份额增长非常 迅速,其产品运输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市场的托运人 在选择运输工具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承运人也在改变心 态、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各种需求的变化。承运人现在必须 保证向客户提供稳定的服务。 承运人也期望与客户建立战略上 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期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航运业的另一个发展战略是控

16、制成本增长。近年来,主要 运输成本如船舶、燃油和港口费用都在大幅上涨。而航运界主 要的应对方式是通过建造更大的船舶、组成联合体等来实现规模经济以增加服务范围和集装箱箱位的利用。(3)加强航运业和港口业之间的合作港口业在地方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港口发展而使地方经济获得繁荣的例子有很多。上海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战略将肯定 对上海未来的繁荣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港口服务 是影响航运产业链和航运公司成本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 素。如今,由于欧洲、美国西海岸、部分亚洲及其它地区港口 吞吐量的限制,港口服务已经成为航运业关注的一大要素。无疑,港口基

17、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增加投资。航运业和港口 业能够共同找出解决当前港口处理能力不足的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它们能够通过密切合作实现双赢。事实上,全世界的 许多航运公司已经成为港口设施非常重要的投资者。在世界前十大码头经营者之中,一半具有航运公司背景。航运公司成为港口设施的投资者同时有益于航运公司和 港口管理方。一方面,航运公司可以保证它们的船期和服务。 另一方面,港口管理方可以保证对港口设施的基本需求得到满 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型港口已经引进航运公司的投 2.2港口行业发展历程港口的作用和功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1992年联合国贸发会在港口的发展和改善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原则中,将港口在

18、功能上的发展分为一、二、三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 区域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港口功能发生重要变化,近期业内人 士从分析现代港口的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第四代港口”的 概念。第一代港口:上世纪 60年代以前的港口,只是陆路运输 与水路运输的结合部,港口为完成货物在车、船之间的换装提 供装卸服务,并为部分货物提供临时的储存场所。即货物的装 卸及水陆中转是它的主要任务,港口与运输、贸易活动相互独 立。第二代港口:上世纪 60年代到80年代,此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港口功能逐步扩大,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运输工业和 商贸服务的中心。除了提高码头装卸效率、扩大港口规模等方 面以外,一些传统式港口凭借自身的优势把触角

19、伸向商贸、工 业和服务行业。精明的码头经营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货物的装 卸、临时储存等业务上,而是着眼于对到港货物进行加工增值, 承担大量能源运输,大力发展前港后店、前港后厂的临港经济, 建设物流园区和加工基地,港口活动已不再仅限于码头本身, 而是扩展到了周边地区,整合发展相关物流业务,拓展物资储 存和物资配送服务,向海上和陆上进行业务延伸。纵观我国港 口发展现状,我国港口目前大多处在第二代港口时期。第三代港口:自上世纪 80年代末开始,港口的服务功能 逐步向储存、集散、配送、信息传输、增值服务方向扩展,成 为物流综合服务链的重要环节,集装箱运输成为竞争核心,技 术、信息、服务成为发展的核心因素

20、。第三代港口主要功能是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港口已成为一个国 际性增长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节点,即国际经贸活动的“后勤服 务总站”。我国上海、青岛、天津等港口已属于第三代港口。第四代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世界 主要现代港口,由保证经济活动顺畅完成的“后勤服务总站” 转向推动经济活动有效运作的“前方调度总站”。依托大型深水码头、涵盖整个城市的临港产业、广阔纵深的陆向腹地、发 达的交通物流网络和国际自由贸易政策体系,港口的活动已扩展到无形商品,即资本、技术、信息等各个商业活动范畴,形 成国际区域性总部基地、国际资源配置中心。以传统眼光难以 分清哪些活动应属于港口,哪

21、些活动应属于城市。以往的“城 以港兴”和“港以城荣”,已发展成为港城一体化模式,“港即 是城”、“城即是港”。 2.3我国港口建设情况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中蕴藏有丰富的资源。但是, 如果没有港口,再多的海洋资源也不可能被充分利用。港口, 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交通枢纽,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港口建设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周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的政策之后,中国港口的建设基本上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步,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做出了很大的贡 献。可以说,港口建设水

22、平已经成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因素。建国50年来,我国的港口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无论是港口码头的规划建设,还是生产经营和管理都发生了历史巨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基本扭转了过去长期与国际经 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 ,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而且 进一步增强了港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事业发展 很快,国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21%,。国内海运集装箱近年来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港口正快步迈向现代化。2.4项目提出的理由辽宁省*市位于黄海北部。海洋捕捞业是该市的传统

23、产 业,也是目前广大沿海渔民赖以谋生的主导产业。2008年我市渔业可实现水产品产量 47.8万吨,实现渔业产值 40多亿元。 目前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渔业经济总产值等渔业主要经济 指标连年位于全省第二位,渔业经济产值已占我市大农业经济的三分之一,渔业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产 业也成为促进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由于多种原因, 至今尚无一处成规模的渔港,渔船只能分散停泊在全市93公里海岸线的简易渔港,有的甚至停泊在沟岔或泄洪闸下,给广 大渔民的生产安全、渔船管理、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都造成 极大不便。第3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辽宁省*市位于黄海北部。海洋捕捞业是该市的传统

24、产 业,也是目前广大沿海渔民赖以谋生的主导产业。有捕捞和渔 业运输船3444条,就业人数2万余人,由于多种原因,该市 至今尚无一处成规模的渔港,渔船只能分散停泊在全市93公里海岸线的简易渔港,有的甚至停泊在沟岔或泄洪闸下,给广 大渔民的生产安全、渔船管理、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都造成 极大不便。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3.1.1拉动内需促进发展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退,根据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提出了许多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首先需要通过投资来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放缓阶段,通过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促 进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 法。我

25、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同样地存在着周 期性波动。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由偏热向增速趋 缓的转折。而且,国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 较重的负面影响可能性明显上升。在这些不断变化的形势下,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带动消费,扩大 国内需求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使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项目规划为以再生资源为主,边境小额贸易为辅的专用港 口,可以有效解决地区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些矛盾,扩大需求, 带动地区的消费。 3.1.2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

26、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而且具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和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双重政策契机,本项目充分利用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原材料等优势,将有效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使*跻身于东北亚经济圈的前列。这是我市建设“大* ”,实施“西进东联”战略,主动接受大连辐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 化取得的一个实质性进展,不久的将来,*沿江沿海经济带大孤山组团中的*中心渔港将成为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大通道。 3.1.3 有利于保证渔业生产安全*市每年都有24次台风登陆,此时在外作业的3000余 艘渔船都要回港避风。由于停泊区域狭小,渔船拥挤不堪,有 的渔船甚至停泊在没有避风条件的地方。更有甚者,有近50

27、0艘渔船停泊在10个泄洪闸下。台风来临,渔船相互碰撞,甚至造成毁船伤人事故,如果赶上泄洪闸泄洪损失更重。*中心渔港建成后,将为*市渔船的停泊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场 所,可以解决以往台风来临时的毁船伤人事故。 3.1.4有利于海洋渔业生产的发展*中心渔港距我国的传统渔场一一海洋岛渔场距离较近,渔船作业路程缩短,降低渔业生产成本。*渔港扩建后,可为渔船提供更好的避风条件。新港区水深条件较好,小型渔 船停靠可不受潮位限制,可以随时进出渔港作业,大型渔船乘 潮作业时间得到较大提高,为渔业生产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深水码头泊位,新港 区的建设将为今后远洋渔业的发展打下良

28、好基础。 3.1.5有利于完善渔港服务功能*地区尽管渔港及渔码头较多,但规模均较小,供渔业生 产服务的水陆域设施简陋,设备配套不完善,与当地的渔业资 源及渔业经济发展目标极不和谐,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渔港, 完善渔港服务功能是*市渔港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3.1.6 有利于渔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渔业经济也逐步走向现代化,渔业经济的内部结构和从业人员的组成必将作相应的调 整。因此,现有的渔民转岗、转产的趋势日渐显著。*中心 渔港的建设,可以促进当地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 为各类服务行业提供发展机遇,给转岗、转产的渔民提供了再 就业的场所和机会。 3.2项目建设的可行

29、性(1)当地自然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对周边地区辐 射带动能力较强。(2)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可 为渔港建设提供配套资金。(3)当地外部协作条件较好,建港前期准备工作动手早, 决心大,措施得当。(4)当地各级领导重视,项目组织、资金落实较好。(5)渔港周边盛产砂、石料,建筑材料丰富,价格低廉。(6)项目的建设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 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该项目的建设将使*市的经济增长点有了新的涵盖,通过专用港口物流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使得*市的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增长极,从而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第4章市场分析 4.1渔场及渔业资源*中心渔港所处海区属北温

30、带,南濒黄海,东临鸭绿江 口,海域广阔,水质肥沃,初级生产力高,是鱼、虾、蟹、贝 类等多种生物生存的良好场所,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孕育了著 名的海洋岛渔场,鸭绿江口渔场,大鹿岛渔场。近几年,因我 国与南韩签订渔业协定, 济州岛渔场也成为该市渔船从事海洋 捕捞的主要渔场。海域水产资源可分为近海鱼类,潮下带底栖生物,低潮线 附近生物类和滩涂贝类。近海鱼类中,主要有鲆鲽类,日本鳀 鱼,绿鳍马面鲀,日本枪乌贼,大头鲟,六线鱼,小黄鱼,玉 筋鱼,河豚,梭鱼,鰤子鱼和鲈鱼。潮间带生物主要以杂色蛤, 文蛤,兰蛤为主。渔船作业区主要在黄海北 P17区及山东石岛和烟威渔场。4.2水产品卸港量发展水平预测*市198

31、92003年海洋捕捞产量统计如下*市海洋捕捞情况统计表目鱼类(吨)虾蟹类(吨)贝类(吨)海蜇(吨)合计 (吨)总量对虾大蟹沙虾年度(吨)(吨)(吨)(吨)19893545408183327102044703.01209919927582815242310240110410159803199325546772817901130148162.522751119944344521212995193512830261994490151619653221997284893024.515271083300942046324819985176566881180204033037126149385119913

32、4551199814150219534127554601262819921161201162.5480222512905946170797451992378025026957943985253211540756688919923276268912293753752243556087513943200206892460121876737933182519757909054200269002531423620285523806287664131200253352684781050024183261143986222482003117724986474552870256906378248337为保护

33、近海渔业资源,自1999年起国家实行海洋捕捞业零增长的渔业政策。由上表可见,*市目前海洋捕捞年产量已趋于稳定,近几年一直稳定在8万吨左右。预计*市捕捞卸港量在近期(2010年)将继续维持在 8万吨左右。远期(2020 年),随着渔业资源的恢复和远洋渔业的发展,捕捞卸港量预 计将有所增加,可达 9万吨。*市现有主要渔港及目前*渔港卸港情况统计如下。*大桥至白云大桥段渔港状况统计表港名码头长度占地面积可停靠年卸港(m(吊)船只量(t )水产渔业公司大东沟渔港1907658603500锦江渔业码头1000900020011000新路沟咼荣山个体港2003000503000水产渔业公司西海关港3001

34、3496955000食品公司西海关港1505352451000沟南食品公司港1004500301000养殖公司西海关码头30015078854000栾永梅个体港1507220301000合计59529500白云大桥至二道沟渔港统计表港名码头长度(m沙石港面(m2)可停靠船只(艘)年卸港量(吨)孙忠德港4704701104000港大公司720720602000港刘长平国胜港300300602000新城区港240240451200黄树平港200200401300周军港300300803000王金强港300300602000于洋港10010020700王胜友港3006018

35、00总计55518700*路大桥以东地区渔港状况统计表港名可停靠渔船数(艘)年卸港量(吨)大台子渔港6297000安康港3796000总计100813000*路大桥以西地区渔港状况统计表港名渔船数(艘)年卸港量(吨)李四码头1000王国胜码头1000古沟码头1000北井子码头2000大圈码头2000孤山港3000*港6000总计16000由上述各表中可见,*市现有渔港存在以下问题。(1)渔港多数位于大东沟市中心段,每天,机器轰鸣声 及人们进行交易时的吵闹声,都严重干扰周围市民的正常生 活。另外,渔船上含油污水的排放以及机器排出的烟尘,也对环境造成了很严重污染。按照 *市城市建设规划,将在大东沟

36、 下游建设白云大桥,这将导致 *路大桥到白云大桥段不能通 航,届时,大量渔船将转港至 *中心渔港作业。(2)渔港大都位于大东沟内,投入少、规模小、船位小、 标准低、港口设施不配套、环保不达标,条件十分简陋,而且 大都建在河口内浅水处,只能停泊小型渔船,大中型渔船需乘 潮进出港作业,耽误渔汛,或因候潮进港,水产品鲜度受到影 响,使渔民蒙受较大经济损失。(3)渔港多为个人所建,因个人投资,在收费管理上存 在较大问题。有的老板抬高收费,这样使渔船和商贩都受到不 同程度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渔业经济发展。由于上述原因,*中心渔港建成后,因其水深条件好, 设施配套,且配备水产品交易市场,将吸引大量

37、渔船来港作业。 据保守估计,近期(2010年)捕捞卸港量可达 5万吨。随着渔 业资源的恢复和远洋渔业的发展,*中心渔港将吸引大多数远洋捕捞渔船来港作业,捕捞卸港量预计将有所增加,预计远 期(2015年)捕捞卸港量可达 6万吨。近几年来,*市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海水增养殖面积及 产量稳步上升,每年产量约增长15%, 2004年,*地区养殖产量已达8万吨,见下表。养殖滩涂及品种产量表地区*菩萨庙滩涂养殖合计杂色蛤(吨)1169010202738040090文蛤(吨)392018029307030对虾(吨)40684864554梭子蟹(吨)625220845河豚(吨)1540591599牙鲆(吨)4

38、8436520海蜇(吨)261710803697泥螺(吨)19141914四角蛤蜊(吨)57805780其他(吨)25071416814168总产量(吨)2745130815217282704总面积(万亩)11.81.28818.8162901*中心渔港建成后,因其具有良好的交易条件和配套设施,估计将吸引半数以上养殖水产品在此卸港,近期(2010年)养殖水产品卸港量将达 4万吨,远期(2015年)养殖水产 品卸港量将增至6万吨。*中心渔港水产品卸港量包括捕捞水产品卸港量与养殖水产品卸港量之和,各规划期水产品总卸港设计取值如下:水产品总卸港量设计取值表年份捕捞水产品卸港量设计取值(t)养殖水产品

39、卸港量设计取值(t)水产品总卸港量设计取值(t)2010(近期)5000040000900002015(远期)60000600001200004.3渔轮发展水平预测*市1998-2003年渔船统计资料如下:*市渔船马力分档年统计表年份船型(HF)渔船总 数(艘)6.53031596012012126927045019981571102062612251339819991560100161414051336620001538726570155513040200115169435461755232322002150284451018252328620031471814517250523104由上表

40、可见,*市渔船以120HP以下中小型渔船为主,大 型渔船数量较少。今后将采取逐步淘汰小型渔船,主要发展大 型渔船的策略,渔船总数减少,总马力数维持不变。因此,不 作渔轮发展预测,渔船总马力数维持现状不变。适当考虑今后 远洋渔业的发展,本规划分别以120HP 450HP渔船作为设计代表船型,其基本数据如下:设计代表船型船型主机功率(kW总长L(m船宽B(m型深T(m)吃水H(m120HP88255.42.01.5450HP332.0第5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5.1场址选择*中心渔港位于*市菩萨庙镇*村以南的猁坨子海域。 港区与大连市庄河南尖隔海相望,水路与陆路交通便利。西临

41、 黄海大道,陆上距菩萨庙镇约11km,距*市约72km,距*市约108km,距庄河市约80km,距201国道16kmo四通八达的交 通为鱼货交易及外运提供了便利条件。 5.2建设条件 5.2.1 气象港区地处北温带,属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 同季,因受海洋调解夏季雨量集中。风况各向频率和最大风速统计值见下表:各向最大风速及风向频率表方位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1 NWNNWC最大1711149121114151114121310141817风 速(m/s)风 向 频 率(%)8595347865523498905100510最大风速频率%m/s风

42、玫瑰图气温多年平均气温8.5 C 极端最高气温38.8 C( 1975年8月8 日)极端最低气温-10.6 C( 1971年3月17 日)一年中,一月份气温最低,八月份气温最高。(3)雾多年平均雾日为2934天,在春中和秋中两个阶段连续最长雾日达7天。(4)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967mm年最大降水量1320.7mm发生于 1964年,年最少降水量 574.2 mm,发生于1965年。78月将 于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 50测上。(5)结冰期土地结冻时间一般在 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历史上 结冰最早时间在10月下旬,最晚结冰时间在 12月上旬,土壤 结冻最大深度为81cm本区初冰日始于12月上旬

43、,终冰日为次年 3月中旬,总 冰期约为100天,盛冰期约为45天。流冰厚度一般为 515cm,最厚可达30cm以上,流冰顺涨、 落潮流向流动,最大流冰流速可达1.0m/s。固定冰一般在岸边形成,厚度约为0.4m,最厚可达0.8m,岸边固定冰常呈堆积状, 堆积高度一般为2.0m,最高可达4.0m(6)灾害性天气1)寒潮本地区秋冬两季受寒潮影响较多。强寒潮影响时,偏北风 可达78级,平均每年寒潮影响3次,最多不超过5次。2)台风本区7、8月受台风影响,年平均影响次数为 1.4次。台 风影响时陆上风力 67级,海上风力78级,最大风速可达 28m)/s ;风向多为SE。 5.2.2 水文(1)潮汐该

44、海域基本属于规则半日潮性质。根据19821998年大*验潮站资料统计(85国家高程):最高潮位:4.65m(1997 年 8 月 21日)平均高潮位:2.19m平均低潮位:-2.40m平均潮位:-0.03m最低潮位:-4.37 m(1987年2月3日)最大潮差:6.93m(1983年3月12日)平均潮差:4.51m平均涨潮历时:6h9min平均落潮历时:6h15min设计水位如下(85国家高程):设计高水位:3.11m ;设计低水位:-3.06m ;极端高水位:4.85m ;极端低水位:-4.75m ;施工水位:-1.05m ;根据大*区观测站1982年4月1983年3月一年潮位资料,求得乘潮

45、水位如下表:乘潮水位表累计频率(%)乘高潮水位(m1.0h2.0h3h4h5h6h701.721.541.260.880.42-0.11801.51.331.070.760.410.02851.371.210.950.670.370.05901.211.050.810.490.09-0.38950.960.830.610.370.11-0.17980.70.570.370.09-0.27-0.60根据对当地渔民的调查走访,普遍认为每天连续作业时间最少为2小时,若能达到6小时效果较好。因此,本港采用持续时间6小时,累计频率 98%的水位(-0.60m )作为码头和航 道作业的乘潮水位。(2)海流

46、根据对工程海域的海流观测,得到以下结论:1)本海区属正规半日潮流海区,虽每日二次涨、落潮流 过程的周期大致相同,但潮流强度却不等,一强一弱,最大涨潮流流速68cm/s,流向为20;最大落潮流流速 56cm/s ;流 向为208 。2)该区潮流因受海岸线和海底地形的制约,涨、落潮流主流向的走向均大致呈 NNESSW向。3)该区潮流以旋转型为主,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各站潮流具有较明显的驻波特征,即半潮面时刻流速最大,高、低潮位时刻流速最小。5)各站的涨潮流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流速。6)各站的涨、落潮流强度随深度增加而有所减弱。表层流速最大,0.6H、中层次之,底层流速最小。7)各站余流流速较小,

47、余流流向较为分散。经数模计算,流场图如下:前王屯前王屯3000m删坨子6h厂、H4JJJJ m前王屯2000m* 饨 *、 i八 * l 婀坨子F- /Z0 lm/s南島前王屯T-I Ifc=a s9 s9 Sb42000mlm/s6h厂、Uh0II1=2000m1厂011-lm/s|-V *P*V F前王屯删坨子/_P7c(3)波浪港区距大鹿岛较近,因此借助大鹿岛海洋站(N39 45 ,E123 45)的实测资料(19631982年)进行分析。大鹿岛 海洋站东、西、南三面水域开阔,测波浮筒在海图水深6.1米处,海岸线平直,外海无任何阻挡,因而风浪可直达测波站前 水域,资料的代表性较好。根据大

48、鹿岛海洋站 19631982年资料统计,本区常波向 为SE,频率10.62%,无浪频率13.4%,强浪向为S,最大波高 4.0米,次强浪向SE,最大波高3.6米。经推算工程水域处设计波浪如下 :设计波浪(SE、S、SW向)SESSW设计波高H131H13H13H1%H4%H5%GH1%H4%H5%&H1%H4%匍5%&%波高五十年一(m)914982428038遇周期(s)波高2.94.02.9二十五年(m)358755892476一遇周期7.37.4

49、7.3(s)波高二年一遇(m)70332463067周期(s)由于W向为小风区,根据*市气象台19842003年W向最大风速推算得到W向设计波浪要素见下表设计波浪(W向)设计波高WH1%H4%H5%H13%五十年一遇波高(m)1.48周期(s)3.9一十五年一遇波高(m)1.271.081.050.87周期(s)3.7一年一遇波高(m)0.700.590.570.47周期(s)2.7 523 地貌与工程地质地貌*市地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东部,鸭绿江断裂带是本地区重要的一条断

50、带,西支断裂分布的断层崖、断层三 角面,形态上呈直线延伸,在 *附近,*附近断层两盘的第四 系沉积物厚度明显差异,南东盘厚60余米,北西盘明显变薄,零星分布的全新世大孤山组含炭泥层,海拔28米,在*沿海一带见古生代断层崖与全新世松散砂土层呈断层接触,松 散,层厚5米,夹海相贝壳堆积。*中心渔港工程场地位于 *市菩萨庙镇*村境内,濒临黄海,场区地形平坦,微地貌单元属滨海滩涂地带(2)工程地质根据*市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编制*市*中心渔港地质勘察报告可知: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条件为 二级,综合评定勘察等级为乙级。本次工程勘察钻探方法采用 回转跟管钻进,并对部分地层进行标准贯

51、入原位测试与取样工 作。沿拟建构筑物基础周边线布设钻孔12个(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间距200米,钻探总进尺 209.2米;标准贯入原位 测试8次;取土试样6件,勘探点放点及高程测量12点。1)地层分布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属中软场地土,地层有上而下依次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色,第四纪全新统堆积而成,饱和,流塑状态,有腥味,无摇震反应与光泽反应,韧性较低, 该层混有贝壳夹层,强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底板与粉细 砂有互层,层厚 9.822.80米。强风化岩:黄褐色,原岩为板岩,主要成份为长石,石 英等,层状结构,现已风化呈碎石状,节理裂隙较发育,钻进 困难,最大钻深2.

52、90米。2)水文地质条件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动态直接受海洋潮汐影响,地下水与海连通性好,海水成为地下水直接补给来源,勘察期间为农历8月19-8月24,水位最深为5.5m,水位最浅为 2.5m。据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属氯化钠水,PH值73-7.4,硫酸根含量为 35804684mg/L,氯离子含量为 8105-9060mg/L, 由此判断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都有强腐蚀性。岩土工程评价1) 土物理力学性质勘察期间对强风化岩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统计值如下表:岩土名称测 试 方 法个数平均值N标准 差a变异系数8修正系数Y统计值承载力特征值(kpa)强风化岩SPT848.322.780.057

53、0.9545.9300有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见土工试验成果表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2)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褐色,流塑状态,具有高压缩性,孔隙比大,强度低,抗剪强度低,层位连续,且组份不均,不 经处理不可做拟建工程基础持力层。强风化岩层:黄白色,强度高,层位稳定,是拟建工程 良好桩端持力层。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地貌单元属滨海滩涂地带,淤泥质土厚度达10.0m以上,且具有强度低,灵敏度高及高压缩等 特点,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侧向滑动及剪切变形。地下水受 潮汐影响,变化幅度较大,属于咸水区,矿化度较高,对混凝 土及钢筋有强腐蚀。)基础方案根据土工试验,野外测试结合勘察经验综合提

54、供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岩土名称承载力特征值(kpa)预制桩特征值(kpa)长螺旋特征值(kpa)沉管桩特征值(kpa)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淤泥质土60121110强风化岩300550050004000(4)地震效应根椐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判定,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口类。(5)结论和建议1)场区适宜建筑,无不良地质作用。2)在10#与11#钻孔之间,强风化岩坡度倾角较大,建议在此区域必须进行补充勘察。3)建议拟建工程采用预制桩,以强风化岩为桩端持力层。 5.2.4 地震根据国家地

55、震局1990年编制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和说明书,*渔港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地及场地附近未见有不良地质现象,在工程建设时,设计烈度取7度设防。 5.2.5泥沙运动及港内回淤分析港区的北部为大洋河河口,距大洋河口约20km (大洋河年均入海沙量近70万吨,最高年份达170万吨)。入海泥沙在多 种动力因子作用下,以悬沙形式逐步向外海扩散、沉积。由于 渔港的建设,会改变了本区域的水动力条件,使泥沙运动发生 变化。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工程勘察设计和环境保护开发中心 等对港址处进行了海流及悬沙观测采样,并通过数模计算对渔港及所在海域进行流场分析,对航道和港池淤积情况进行预 测,编制出*市*中心渔

56、港工程泥沙淤积预测报告书。采样层次分为:表层(海面下0.5 m 处)、中层(水深之半)和底层(海底上 0.5 m处),采用重量法进行分析,结论 如下:1、各站悬浮泥沙含量较高。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明显,表现出悬沙含量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增的分布规律,即底层含量最高、中层次之、表层最低。2、各站、层涨潮流期间平均含沙量明显大于落潮流期间 平均含沙量。3、各站、层低潮时刻附近悬沙含量出现峰值,而高潮时 刻附近悬沙含量最低。在淤积计算中获取含沙量有两种方法,一是现场观测,二 是通过“海港水文规范”中的泥沙含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报 告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含沙量计算。对港池和航道进行了正常情况及大风情况下与基

57、预测,其主要结论如下:1、当拟建码头位于3.5m等深线处,不开挖时淤积强度为0.108m/a ;开挖深度1m时,淤积强度为 0.31m/a ;开挖深 度2m时,年淤积强度为 0.43m/a。2、 当把防波堤继续向前延伸至4.5m等深线处,开挖深度1m时,正常情况下年淤积强度为0.069m/a,大风时为0.024m/2d ;开挖深度2m时,正常 情况下 年淤积 强度为0.283m/a,大风情况下为 0.101m/2d。3、由上述预测结果可以得出港池的开挖深度只能在 1.0m 以内,如果超过此深度,年淤积强度将迅速增加。4、从长远考虑,认为拟建码头北部的潮滩处应修建适当高度的防波堤,以减缓涨潮流的

58、流速,并能防止落潮流进入港 内。5、 大风情况下的淤积计算结果表明,开挖1m时不会造成严重的骤淤现象,但开挖2m时骤淤就比较严重了。由泥沙淤积预测报告书所作结论可见,防波堤若向前延伸,使水深增加1m,将使淤积情况大大减轻,但考虑到这样将 使防波堤加长近1000m,使工程造价增加2000多万元,故未采 用。据预测结果,采用现方案不开挖时淤积强度为每年0.108m,五年则淤积0.54m,港池可每5年疏浚一次,不至于影响渔港 使用,也不会产生过大费用。第6章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规划原则(1)从实际情况出发,力求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2)根据用地位置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情况,合理规划储 运码头、服务

59、区、油库区及水产品加工、交易区的建设位置;(3)合理安排发展用地,保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投资控制主次明确,重点放在码头建设和交易区的 建设,尽量做到节省投资,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5)对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相应的治理措施, 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卫生达到国家标准规范要求;(6)按工艺流程组织物流和储存,使水产品及成品油的 物流工作顺畅、便捷、合理。 6.2功能布局及方案 6.2.1布局原则(1)以港区总体规划要求作为依据,项目总平面布局与 其相适应;(2)充分利用地形、地质,因地制宜进行布局;(3)满足使用要求,联系方便,保障安全;(4)利用风

60、向、朝向,减少环境污染;(5)布局美观,满足安全防火要求;(6)符合项目区远期发展规划要求,与周边环境的开放 开发要求相适应;(7)规划设计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达到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622布局说明(1)根据政府对渔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 *渔港的区位 与地缘优势,并参照国内外一些基础条件优越、发展状况良好 的渔业物流中心,本项目拟建设成为地区最大的集水产品贸易、信息及物流配送业务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的中心渔港。(2)根据区域规划以及业主建设要求,本项目的首期建 设内容主要包括办公综合楼、交易市场、冷库、制冰厂(包括 碎冰楼)、设备机房、卸渔棚、油库、水产品加工间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