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_第1页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_第2页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_第3页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_第4页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3年 北京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试行日期:2013年4月1日出版社2013年 北 京前 言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下达的编制任务,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森林生态站工程建设情况,总结了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遵循勤俭节约原则,在考虑森林生态站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森林生态站的发展趋势,确定了本标准内容。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广泛征求了全国各相关单位专家意见。主编单位根据反馈意见认真修改后,由主管部门召开全国审查会,

2、并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标准共分四章:总则、建设内容与项目构成、选址与规划布局、建设标准。请各单位在本建设标准实施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邮政编码:10071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郭浩 王兵 丁访军 姜艳 高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11月目 录 TOC o 1-1 h z u HYPERLINK l _Toc340753847 第一章 总 则 PAGEREF _Toc340753847 h

3、1 HYPERLINK l _Toc340753848 第二章 建设内容与项目构成 PAGEREF _Toc340753848 h 2 HYPERLINK l _Toc340753849 第三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 PAGEREF _Toc340753849 h 3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0 第四章 观测设施 PAGEREF _Toc340753850 h 4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1 第五章 建设标准 PAGEREF _Toc340753851 h 5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2 第六章 仪器设备 PAGEREF _To

4、c340753852 h 7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3 第七章 人员配置 PAGEREF _Toc340753853 h 9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4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PAGEREF _Toc340753854 h 10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5 附 件 PAGEREF _Toc340753855 h 11PAGE 10总 则第一条 为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适应林业宏观决策和满足森林生态站长期观测研究的需要,规范和加强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森林生态站的观

5、测研究水平,特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本标准是为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审查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尺度。第三条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森林生态站建设。第四条 本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五条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第六条 森林生态站建设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立足当前、兼顾长

6、远、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功能齐全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建设内容与项目构成第七条 根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1626-2005)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的规定,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基础上,确定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的构成。第八条 森林生态站工程建设项目由观测设施、综合实验楼、辅助设施、仪器设备等部分组成,见表1。表1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构成建设构成建设内容观测设施集水区、水量平衡场、径流场、固定样地、综合观测塔、气象观测场、人工气候室等的建设综合实验楼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建设辅助设施观测用车、道路、水暖电、通讯设施、宽

7、带和网络等方面的建设仪器设备水文观测、土壤观测、气象观测、生物观测、通量观测以及数据管理等各种设备的购置注:项目构成未包括土地征占用。第三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第九条 森林生态站选址应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1626-2005)及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森林生态站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具科学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二、各种监测设施布设的可行性。三、不受筑路、开垦等土地利用方式及放牧的影响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地方。四、具备可靠的电源、水源和通信等外部协作条件。第十条 森林生态站建设条件:一、 森林

8、生态站必须有主管部门下达的建立森林生态站的批文。二、 森林生态站建设涉及多个单位的,必须有共建或合作协议。三、 森林生态站建设必须要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四、 森林生态站项目建设要明确研究人员、观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比例。第十一条 综合实验楼的选址应充分利用现有水电、交通和通信等外部条件进行。第十二条 森林生态站观测设施的布设,应符合下列条件:一、 森林生态站观测设施的布设应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二、 森林生态站观测设施的布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同时应充分考虑气候和区域等方面的差异性,突出区域特色。三、森林生态站观测设施的布

9、设数量应根据森林生态站区域内地带性森林类型(主要优势树种)的观测需求,以及地貌、坡度、坡向、岩性、土壤等确定。第四章 观测设施第十三条 观测设施包括测流堰、水量平衡场、坡面径流场、固定样地、综合观测塔、气象观测场、林内气象观测场、人工气候室等生态要素观测设施,观测设施构成见表2。表2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观测设施建设设施名称地面气象观测场(处)林内气象观测场(处)测流堰(个)水量平衡场(个)坡面径流场(个)固定样地(个)综合观测塔(个)数量1225251222053013第十四条 地面气象观测场和林内气象观测场建设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QXT45-2007)进行。第

10、十五条 测流堰的建设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276-2002)进行。第十六条 水量平衡场和坡面径流场的建设以各站区主要林型为建设数量依据,面积不应低于100m2。第十七条 测流堰所在森林集水区的建设面积不应低于10000m2,且集水区应为自然闭合小区。第十八条 固定样地建设以常规样地为主,地形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考虑大样地,常规样地面积不宜低于20m20m,大样地面积不宜低于5ha。第十九条 综合观测塔为开敞式,建设高度不应低于林冠层的1.52倍,一般情况下不应低于20m。塔底面积以1 m1 m为宜,不应超过4 m2。综合观测塔应配备避雷设施,防雷标准应

11、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的有关规定。第五章 建设标准第二十条 综合实验楼是森林生态站观测与研究人员从事实验与生活的场所,包括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两部分,其建筑总面积应为6001200m2。第二十一条 功能用房是指实验室、档案室、会议室、办公室等;辅助用房主要是指科研观测人员的单身宿舍、卫生间、厨房、餐厅等。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包含的各类用房建设面积按照表3的规定执行。表3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综合实验楼与观测用房建设综合实验楼(m2)总面积功能用房辅助用房合计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档案室合计单身宿舍厨房餐厅卫生间其它60012003706902002905020080

12、10040100230510100200206030100305050100第二十二条 综合实验楼抗震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50223-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三条 辅助设施包括观测用车、道路、供水、供电、暖气、通讯设施和网络等方面,见表4。表4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辅助设施建设观测用车台(辆)主干道路(m)水、电、暖气和通讯设施标志牌、围墙等网络建设1210002000通讯线路、输电线路、变压器、输水管道、暖气管道、锅炉、水塔等站区标志牌12个。每个观测设施标志牌至少1个。围墙200500m。宽带接入局域网第二十四条

13、 森林生态站供电系统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电力部门的设施,确有困难的,应按电力部门的要求进行预算和建设(包括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等)。森林生态站的供电应满足照明和仪器设备运行的需要,室内外照明应满足全天候作业的要求。第二十五条 给排水系统包括输水管道、排水管道和水塔等建设。供水、暖气等建设应满足森林生态站人员全年观测研究的需要。第二十六条 主干线道路是森林生态站与站区外道路连接的设施,其建设宜控制在2000m以内。第二十七条 森林生态站的标志牌应醒目、统一,标志上应有森林生态站的名称和CFERN网络徽标。观测设施标志牌应详细注明观测设施的名称、功能、面积和建设时间等。第二十八条 森林生态站的宽带应接入局

14、域网。第二十九条 观测车辆宜为越野车型。第六章 仪器设备第三十条 仪器设备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精度、范围、自动观测和存储功能好的设备,应能满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 2003)规定的相应观测指标的观测,并要求应有较好的扩展性。第三十一条 仪器设备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和辅助设备等,包括水文观测、土壤观测、气象观测、生物观测、通量观测以及数据管理等各种设备的购置,具体内容见表5。表5 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仪器设备建设类别仪器设备主要功能建设数量(台、套)水文观测植物液流测定系统(套)测定树干液流及树木蒸腾3水位、流速测定系统测定流域出水口水位和流速2水文蒸渗测定系统蒸渗仪系

15、统是研究水分平衡、物质平衡、土壤溶质运移1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套)用于多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离子的方便测定1土壤观测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套)测定土壤的水分含量1露点水势仪测定土壤露点水势1土壤氮循环监测系统监测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1土壤-土壤导水率测实验室非饱和导水率和野外饱和导水率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系统用于实验室进行水分特征曲线及其滞后现象的研究,是研究土壤与水分之间物理关系1气象观测气象观测仪器 (套)观测各种气象要素1自动气象站(套)自动采集和存储各种气象要素2梯度气象站自动采集和存储气象梯度观测要素1生物观测冠层分析仪(套)测定叶面积指数1年轮分析仪(套)对树木生长锥样芯或年轮盘片进行树木年

16、轮与密度的测定1根系分析系统(套)用于非破坏性地动态追踪分析根系形态因子,能够将根系相关数据定量化1径向生长仪(套)用于测定树木的径向生长10超声波森林测高仪(套)用于野外进行高度、距离和水平距离的精确测量2便携式叶面积仪(台)用于测定树木叶片的面积1Li-6400 光合测定系统(套)用以测量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与植物光合相关的参数1通量观测CO2水汽通量观测系统(套)用于森林冠层CO2水汽通量的测定1CO2廓线系统(套)用于测定不同梯度的CO2浓度1大孔径闪烁仪(套)开展区域和景观水平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观测1土壤碳通量观测系统(套)用于土壤CO2的释放量的测量1其它观测

17、连续自动分析仪(套)用于水体、土壤、植物提取液及其它样品快速分析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套)用于微量元素的分析1凯氏定氮仪(套)用于测定物质中的氮含量1差分式GPS(套)用于边界、面积等测定和定位2气相色谱仪用于永久性气体和沸点低于400 的气体、液体及气、液混合物分析1数据管理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数据发射、接收和传输2数据处理和分析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用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4辅助设备水暖设备-5办公设备-5第七章 人员配置第三十二条 专业技术人在森林生态站所有人员配置中所占比例不宜低于80%,其中研究人员应占60%以上,观测人员占20%。第三十三条 森林生态站应具备的人员结构和数量要求,

18、见表6。表6 森林生态站人员配置(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观测人员合 计备 注25人530人110人845人研究人员要有高级职称(含高级职称)5人以上,以博士学位为主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 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下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PAGE 17附 件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建设标

19、准(试行)条 文 说 明目 录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6 第一章 总 则 PAGEREF _Toc340753856 h 13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7 第二章建设内容与项目构成 PAGEREF _Toc340753857 h 14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8 第三章选址与规划布局 PAGEREF _Toc340753858 h 15 HYPERLINK l _Toc340753859 第四章观测设施 PAGEREF _Toc340753859 h 16 HYPERLINK l _Toc340753860 第五章建设标

20、准 PAGEREF _Toc340753860 h 17 HYPERLINK l _Toc340753861 第六章仪器设备 PAGEREF _Toc340753861 h 17 HYPERLINK l _Toc340753862 第七章人员配置 PAGEREF _Toc340753862 h 17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条阐明了编制本建设标准的目的和依据。目前我国已建立森林生态站70多个,建设内容和规模差异非常大,难以进行联网研究。据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到2020年要发展到99个,各森林生态站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观测指标及观测方法等方面

21、的不一致,致使观测数据千差万别,难以比较,无法满足网络化研究和回答林业重大科学问题的需求,因此规范建设十分必要。第二条 本条阐明编制本建设标准的作用和权威性。本标准编制是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为编制、评估、审批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提供重要依据。第三条 本条规定了本建设标准的适用范围。第四条 本条规定了本建设标准应遵守的国家相关主要法律、法规。第五条 本条说明了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第六条 本条规定了本建设标准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与项目构成第七条 本条规定了森林生态站工程建设项目构成的依据。森林生态站工程建设项目构成应依据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标准森

22、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1626-2005)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06-2003)的规定。第八条 本条阐明了森林生态站工程建设项目的构成要素。森林生态站工程建设项目由综合实验楼、观测设施、辅助设施、仪器设备、人员配置等部分组成。观测设施包括测流堰、水量平衡场、径流场、固定样地、综合观测塔、气象观测场、林内气象观测场、人工气候室等生态要素观测设施。综合实验楼包括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两部分。功能用房主要是指实验室、档案室、会议室、办公室等;辅助用房主要是指科研观测人员的单身宿舍、卫生间、厨房、餐厅等;辅助设施包括观测用车、道路、水、电、通讯设施、宽带和网络等

23、方面。仪器设备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和辅助设备等,具体包括:水文观测、土壤观测、气象观测、生物观测、通量观测以及数据管理等各种设备的购置。人员配置是指森林生态站应具备的人员配置结构和数量要求。 选址与规划布局第九条 本条规定了森林生态站站址选择的依据和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1626-2005)及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的要求,森林生态站选址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具科学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二、各种观测设施布设的可行性。三、不受筑路、开垦等土地利用方式及放牧的影响,或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地方。四、具备可靠的电源、水源和通信等外部协作条件。第十条 规定了森林生态站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森林生态站建设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森林生态站必须有主管部门下达的建立森林生态站的批文。二、森林生态站建设涉及多个单位的,必须有共建或合作协议。三、森林生态站建设必须要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四、森林生态站项目建设要明确研究人员、观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比例。第十一条 规定了森林生态站综合实验楼的布设依据。综合实验楼的选址应依托现有水电、交通和通信等外部条件进行。规定了森林生态站观测设施的布设依据。第十二条 规定了森林生态站观测设施的布设依据、布设条件、布设原则和布设数量。森林生态站观测设施的布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