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投资乘数原理。2022/8/18凯恩斯理论框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现有的资源不变、技术水平不变,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经济社会未达到潜在国民收入水平,因而总需求可以无限扩大价格水平不变,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这三个假定是与凯恩斯当时所处的“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历史条件相符的2022/8/18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两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

2、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投资为一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2022/8/18原因: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均衡产出的理解区分潜在国民收入与均衡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收入水平均衡国民收入: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二部门中:经济社会的实际总产出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因此两部门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2022/8

3、/18总供给与总产出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供给)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可以把总产出定义为:Y = Yd 其中:Y为总产出;Yd为收入(实际上是可支配收入,在两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Yd=C+S所以总产出=总供给= Yd=C+S2022/8/18总需求与总支出总支出是经济中用于新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表示经济的需求方面,是总需求统计指标。简单模型中不考虑政府和对外部门,总支出(AE)为家庭消费(C)、厂商投资(I):AE = C I 2022/8/18总支出决定总产出总产出与总支出不一致导致

4、总量失衡问题。如果总产出方面因为外生供给冲击(supply shock)而下降,原先支出和消费水平无法维持。但我们这里假定没有供给限制,所以供给方面不存在问题(注意供给没有限制的假设)。如果消费或投资下降,即支出环节发生“漏泻”(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同样导致经济运行困难在供给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支出决定产出。这样,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Y =AE =C+S =C+I 即:I=S2022/8/181、 450线上任何一点总产出等于总支出2、B点表示总收入大于总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0)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 MPC 0边际消费倾

5、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MPC c/ y dc/dy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Cc/ y 94-80/120-100 0.7学以致用 经天纬地 南师大田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二章 第16页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线性消费函数(1)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cyc=y45c= a + by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b 0)a线性消费函数(2)APC=a/Yd+bMPC=b在图中表现为

6、斜率 a是基本消费部分(自发性消费)大于零。C=a+bYdoYC450a2022/8/18线性消费函数(3)MPC和APC的比较假定消费函数为:c=200+0.8Y 单位:元ycycMPCAPC800840-1.05100010002001600.81.0120011602001600.80.97140013202001600.80.94160014802001600.80.93180016402001600.80.912022/8/18线性消费函数(4)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边际消费倾向为b,1 b 0,是一个常数。平均消费倾向APC=C/ Yd =a/Yd+b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

7、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2022/8/18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 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但是,在库兹涅茨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2022/8/18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是,如果随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则平均消费倾向会保持不变。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人口在长期内有

8、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高于农村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倾向不变甚至提高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使自发性消费支出提高2022/8/18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此,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例递增2022/8/18某家庭储蓄表 (1) (2) (3) (4) 收 入 储 蓄 边际储蓄倾向(MPS) 平均储蓄倾向(APS)2022/8/18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APS)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2022/8/18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储蓄

9、曲线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公式s-储蓄,y-收入:s = s(y)(满足ds / dy 0)线性储蓄函数c = a + by,代入s = y - cs = y -(a + by),整理:s = - a + (1-b) y (1b0)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即s = y - c 普通储蓄函数s = s (y )0sy 线形储蓄函数s= -a + (1 - b )y0sy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

10、储蓄,平均储蓄倾向 APS =s / y = 0.2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s/y= ds/dy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 26-20/120-100 0.3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 收入消费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

11、000.110311000108501500.150.01412000116004000.250.03513000122407600.360.066140001283011700.410.087150001336016400.470.11MPCAPC1.010.891.000.850.990.750.970.640.940.590.920.530.89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APC和APS的关系MPC和MPS的关系2022/8/18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 = c + s,两边同除Y有 y/y = c/y + s/y,即: APC + APS = 1同理, 有y

12、= c + s; yc,s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c=c(y)y0a-as=s(y)RichPoor两边同除y,则y/y = c/y +s/y即: MPC + MPS = 1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yc,s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c=c(y)y0a-as=s(y)y = c + s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政府税收政策实行累进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2022/8/18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J.S.Duesenbe

13、rry)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收入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富裕程度未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于支出收入下降,会由于攀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棘轮效应 Ratchet Effects)2022/8/18棘轮效应 Ratchet Effects一词最初来自对苏联式计划经济制度的研究。在计划体制下,企业的年度生产指标根据上年的实际生产不断调整,好的表现反而由此受到惩罚,因

14、此,聪明的经理用隐瞒生产能力来对付计划当局.这种标准随业绩上升的趋向被称为“棘轮效应”。棘轮作用就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2022/8/18棘轮效应 Ratchet Effects棘轮效应在客观上会产生“惩罚”前期优秀业绩的效应,会使得企业经营者努力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许多学者研究如何减轻动态激励中的棘轮效应。如:MeyerVickers在动态模型中引入“相对业绩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业绩比较会弱化经营者业绩在评价企业内部

15、生产能力上的作用,因此也会弱化棘轮效应2022/8/18棘轮效应 Ratchet Effects从社会的角度业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不能放任棘轮效应任意发挥作用,无限制地利用资源来满足人类无尽的欲望有一位作家曾经把那些过度使用资源的人类个体比作癌细胞 “我们常以为癌细胞是不健康的细胞,其实不然,癌细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别的细胞虽然会分裂,但分裂会有止境。癌细胞的分裂永远不会停止。不断的分裂需要养分,但是人的养分有限,癌细胞的不断分裂最后将其它正常细胞的养分吸取得一乾二净。 2022/8/18相对收入假说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

16、和“示范效应”。2022/8/18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F. Modigliani)观点:消费者会在一生的较长的时间内计划其消费支出,以达到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一生能够比较平稳地生活。公式:C=aWRcYL幼年期(0t1),cy, s0,负父母的债青壮年期(t2),cy, s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 老年期(t3),cy, 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WR: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F. Modigliani)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人口的年龄分布。 恒常收入假说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认为短期内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