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 年庐山实习方案 (植物地理部分)1 庐山植被概况1.1 庐山植被总体评述( 1)独特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在中国植物学发展史上地位 庐山一山孤峙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其北临长江, 是目前距长江最近的山地自然保护 区,长江以北无大山阻隔,东濒鄱阳湖,南面为鄱湖平原,西与九岭幕阜山余脉相承,整个 山体孤立,受大江、大湖影响,气候条件复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山下有 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及古时重要的码头集镇星子、吴城, 这使庐山有幸成为历史文化名山, 历朝历代文化名人云集之地,在庐山悠久的文化积淀中,散发出浓郁的生态文化内涵。庐山也因此在中国植物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优越
2、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的 感召,让许多著名植物学家涉足于此,开展了众多研究工作。 1934 年,老一辈植物学家胡 先骕、秦仁昌、 陈封怀等几经选址, 最终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园,开 展系统的引种驯化工作, 引入了大量裸子植物; 许多植物学工作者深入庐山采集标本, 考察 植被,庐山的植物标本遍布全国各大植物标本室,先后发表新种、新变种 77 个。在一个如 此小的山体中却是如此多植物新种 (新变种) 的模式产地当属罕见。 围绕庐山植被研究工作 早有开展,从胡先骕到秦仁昌、林英、郑勉、宋永昌、李景信等一批著名植物生态学家都对 庐山植被进行过研究, 著有相关文献, 集中如此多著名学者工
3、作的山地全国也恐不多, 针对 庐山植被的性质及其在中国植被区划中的地位更是屡有争议。此外,庐山从清朝末年开始大规模造林,1909 年至 1911 年,在白鹿洞书院创办了高等林业学堂,成立庐山林场,其在中国近代造林史上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 2)庐山在中国植被区划中的位置与其典型的过渡性特征 关于庐山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中位置, 历来争论较多, 意见难以统一, 同一个工作者的 前后意见也有出入。钱崇澍等( 1956)在“中国植被的类型”一文中最初确定庐山的地带性 植被为暖温带混交林,并在“中国植被区划草案” 中列入相应的植被带,但在其植被区划图 中又将庐山划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范围内。候学煜、马溶
4、之(1956)编的“中国植被土壤分区图”中将庐山划入常绿阔叶林区,但在候学煜、陈昌笃、陈献薄发表的“中国植被与 主要土类的关系”一文中所附的中国植被土壤分区图又置于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 内。 1957 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中“中国植被图”则列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 交林的范畴。耿伯介( 1958)在其“中国植物地理区域”一书中把庐山植被划为华中、华东 湖沼平原常绿夏绿混交林区;郑勉( 1957)在其“庐山植物的分布及与皖浙诸山植物关系” 认为庐山植被属于暖温带的落叶与常绿阔叶的混交林区; 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编 的“中国植被区划” 明确指出庐山和黄山、 天目山都在亚热带常绿
5、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亚带范围以内。刘慎谔等( 1959)在“关于中国植被区划的若干原则问题”一文中 也将庐山划入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长江下游亚热带常绿林区。候学煜( 1960)在“中国的植被”中也划入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其 1963 年写的“对于中国各自然区的 农林牧副渔业发展方向的意见”一文中又将庐山纳入在半亚热带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性落叶 阔叶林区的南缘。 1978 出版的 “中国植被”,明确将庐山列入 IV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IVA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Ai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Aiia 中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北部亚地带 IVAiia 4 湘
6、赣丘陵,栽培植被、青冈、栲类林区。在林英主编的江西 森林中,本区所处的位置是: IV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IVA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 亚区域 IVAi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Aiia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 IVAiia 3 湘、鄂、赣平原、丘陵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区IVAiia 3(4)鄱阳湖平原、丘陵栽 培植被、水生植被亚区。从以上各种不同的分区方案中可以看出庐山不是在北面一个区或带的南缘, 就是在南面 一个区或带的北部, 足见对庐山植被定位的困难, 同时也充分说明庐山是处于两个带的过渡 地带, 也许是庐山在整个过渡地带中更加向南突出,也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 地貌
7、 造就了这一切。E.M. 拉甫连柯曾指出: “地植物区系以平原地区占优势的植被类型为特征,通常除了平 原地区的植被以外,低山下部的植被类型也可以作为特征。 ”也就是所谓的基带植被。庐山 海拔 700 米以下的植被从本次科考来看, 仍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尽管典型的群系已不 常见且面积不大,并混生有一些喜阳的树种如马尾松、枫香、短柄枹、白栎、喜树等,但从 总体来看, 乔木层中仍以樟科、 山毛榉科、山茶科为普遍,建群种也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常见的种,如:樟、青冈、石栎、甜槠、苦槠、油茶、厚皮香、红楠等,即便在次生性优 势种不明显的混交林中, 这些种类也是极其常见的, 就是在山体下部的次生性
8、灌丛中也不难 发现常绿的青冈、苦槠、 樟等的更新苗仍为常见优势种。 因此,我们认为庐山纳入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是合适的, 其与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只有量上差异而没有质上 的不同,同时其又有明显的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过渡特性。庐山植被的过渡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植被的区系组成看,庐山温带性质属占优势,共382 属,占总属数的 54.81%,热带属与温带属数量之比( Gr/Gw)为 0.77,低于邻近的官山自然保护区。种的分布区类型分 析热带种与温带种之比为 0.49,温带性质种也远高于热带性质种, 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组 成带有一定的温带区系性质。 但由
9、于地处中亚热带, 其受热带区系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尤 其是在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中,受热带亚洲成分影响显著。物种的生活型组成也能说明, 庐山的木本植物种占总种数的比例只占29.8%,草本植物占了绝对优势达到59.02%,而乔木种类仅有 268 种,这其中落叶乔木就有 183 种,这充分说明了庐山植被在物种组成上过渡 性特点。2)从植物群落类型的组成看,尽管常绿阔叶林在基带具主导地位,但面积和类型都相 对少,而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和类型相比其南部的井冈山、 官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 加,在海拔 7001000 m的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混交林带,季相变化明显,温性针叶林 台湾松林在 900 米
10、以上面积也较大。 总体上看落叶植物层片相对发育。 作为亚热带地区常见 的建群植物科属如山毛榉科、樟科、山茶科、山矾科等在种数上,庐山呈现明显减少趋势。3)从群落内部结构看,一般群落也都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立木层、下木层和草本层, 层次结构明显,发育较好的群落立木层可分为23 个亚层,但下木层和草本层分层已不明显,且层间植物层片不发育,群落内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苔藓植物都较少见。4)从群落水平分布看,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以仰天坪为分界线的庐山南麓,常绿阔 叶树种南麓也多于北麓; 在垂直分布上, 常绿阔叶林在南麓也高于北麓。 这种南北差异也体 现了植被的过渡性特征。( 3)完整的中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11、,有序的生态梯度分布,独立的植被发育体系 通常山地型自然保护区都是山脉的一段或山体的某一面, 而庐山自然保护区得益于其孤 山独峙的特点, 覆盖了整个庐山山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亚热带中山山地生态系统, 这在全国 自然保护区中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其完整性主要体现在保护区就是一个完整的山体, 并且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特的完整山 体。其一山孤峙, 从海拔 70 米一直沿续到 1474 米,在各个方向上都表现出了有序的生态梯 度,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又分别承接大江、大湖、平原、山地等不同的生态类型。完整性还体现在有序的生态梯度上。 与植被发育密切相关的生态因子气候、 土壤沿海拔 梯度
12、变化呈现有序的改变, 与其它山地不同的是其变化幅度较大, 在不同的坡向上又有不同 的表现。植被类型的梯度变化也是十分有序的,从常绿阔叶林到常绿、 落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 针叶林, 冬季植被外貌差异明显, 层次感极强。在同一类植被类型中其分布的海拔高 度也是有序的,如常绿阔叶林,从低往高依次是樟树、苦槠、青冈、石栎、甜槠、细叶青冈 等群落。 这种有序的梯度变化在各个不同坡面上存在一些差异。 但从总体看, 从低海拔到高 海拔形成一层层同心环,有序而完整。完整性还可体现在庐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立的植被发育体系。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 识:( 1)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在植被发育中具优势地位; ( 2)植
13、物群落组成中同属植物往 往只有一个种, 分化明显。 立木层以下的植物组成与邻近山地存在较明显差异, 如绣球花科、 山茱萸科、金缕梅科、榆科、清风藤科、杜鹃花科、等在庐山较为常见;(3)植物组成中变种、变型种多 ,占到总种数的 9.15%,还有许多种鉴定特征不典型。以庐山为模式产地的植 物种类有 46 科 63 属 80 种(含变种等) 。( 4)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小生境、孕育着多样化的植物群落与物种 庐山地形地貌复杂,水系丰富,气候条件多变,土壤、温度、水分、光照等各种生态因 子在小尺度下有机组合, 形成了庐山极为丰富的小生境, 孕育了庐山多样化的植物群落类型 与植物物种。庐山自然保护区植
14、被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分类原则可划分为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 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竹林、针叶林、灌丛、山顶灌草丛以及湿地植被、人工植被,共 80 个群系, 许多群落往往以小片或斑块状出现于各个小生境之中, 如出现于陡峭崖壁之上的常 绿阔叶林岩生变体。物种是组成植物群落的基础。 物种组成决定着群落的性质, 其物种多样性丰富程度, 反 映了群落的发育水平和复杂性。庐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物群落由多样化的植物物种组成,庐山共有种子植物 191 科 1086 属 3137 种,其中外来植物有 137 科 511 属 1235 种,自然分布有 166 科 764 属 1938 种, 是江西省种子植物较为
15、丰富的地区。 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形成各不同的植被类型, 其区系组成 也不尽相同。现仅从植物区系与植被组成上的关系来加以分析。(1)蕨类植物: 庐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 39科 87属 251种(含种下单位) ;主 要分布在森林植物群落的草本层和山坡草丛中。 如狗脊 Woodwardia japonica 、刺头复叶耳蕨 Arachniodes exilis 、金星蕨 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鳞毛蕨 Dryopteris 等多 形成森林植物群落的草本层。 由于人为活动或山火影响, 在森林群落破坏后的中山地带, 常 可见蕨 Pferidium aguilium
16、 var. latiusculum 、光叶里白 Hieriopteris laevissima 组成单优势种的 蕨类草丛。而槲蕨 Drymaria fortunei 、石韦 Pyrrosia spp.、攀缘星蕨 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 抱石莲 Lepidogrammitis drymoylossoides 等常附生在潮湿的岩石上或树干上。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常在林缘攀援于灌丛或草丛上。( 2)裸子植物:保护区内的裸子植物种类不多,有7 科 13 属 19 种。在森林植被中,以裸子植物构成的 针叶林占据一定的比例 。主要有马尾 松 Pinu
17、s massoniana 、杉木 Cunmninghamia lanceolata 构成的暖性针叶林,和以台湾松为建群种构成的温性针叶林。而 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榧树 Torreya grandis 等针叶树种常渗入阔叶林和毛竹林中呈 散生状态。还分布有古老孑遗植物银杏 Ginkgo biloba 、柳杉的植株。(3)被子植物: 官山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十分丰富,计有180科 772属 1896种,是构成各植被类型的主要组成成分。今例举几个主要的科与植被的关系来加以说明。壳斗科 Fagaceae:本科在官山分布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有5 属 22 种,是组成阔叶林的主
18、要成分,如:锥栗 Castanea. henryi 、甜槠 C. eyrei、苦槠 C. sclerophylla 、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小叶青冈 C. gracilis 、褐叶青冈 C. stewardiana 、细叶青冈 C. myrsinaefolia 、 石栎 Lithocarpus glaber 、短柄枹 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小叶栎 Q. chenii 、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乌楣栲 Castanopsis jucunda 等。这些植物是官山 常绿阔叶林、常绿、
19、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的建群种。樟科 Lauraccae:本科有 7属 26 种,是组成官山森林群落的重要成分。常成为群落的建 群种或下木层的优势种。如:樟Cinnamomum camphora 、野黄桂 C. jensenianum 、细叶香桂 C. subavenium、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白楠 Ph. Neurantha 、紫楠 Phoebe sheareri 等成为群落的建群种, 檫树 Sassafras. Tsumu、刨花楠 Machilus. Pauhoi 、宜昌润楠 Machilus ichangensis 、豹皮樟 Litsea coreana
20、 var. sinensis 等常可见作为伴生种出现,而山胡椒 Lindera glauca 、乌药 L. aggregata 、三桠乌药 Lindera obtusiloba 、山橿 Lindera reflexa 、 黄丹木姜子 Litsea elongata 、山苍子 L. cubeba 等则常见于森林群落的下木层,有时可成为 该层的优势种。槭树科 Aceraceae:有 1属 17 种。在本保护区森林群落中分布广泛,是构成混交林的主 要落叶树种。其中青榨槭 Acer davidii 可见形成优势群落。杜鹃花科 Ericaceae:本科在庐山有 5 属 15 种。多种杜鹃( Rhodod
21、endron spp.)组成森 林植物群落的下木层或在山顶形成杜鹃灌丛。 初春季节, 多种杜鹃花盛开, 可形成姹紫嫣红、 山花烂漫的自然景观。榆科 Ulmaceae:本科有 7 属 13 种,其中紫弹朴 Celtis biondii 、青檀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光叶榉 Zelkova serrata 等可成为群落优势种,糙叶树 Aphananthe aspera 等则为常见伴生种。山茱萸科 Cornaceae :虽只有 3 属 3 种,但其在群落中的出现的频度很高,立木二层或 下木层中的常见种, 如:四照花 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22、. chinensis 、灯台树 Cornus controversa 等。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本科有 6 属 8 种,其中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杨 梅叶蚊母树 Distylium myricoides 、牛鼻栓 Fortunearia sinensis 可形成优势群落,中华 蜡瓣花 Corylopsis sinensis 、牯岭蜡瓣花 Corylopsis sinensis var. calvescens 、金缕梅 Hamamelis mollis 、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等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林下常见树种。竹亚科
23、Bambusaceae:在庐山共有 7 属 15 种,其中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刚竹 Phyllostachys viridis形成大面积的竹林,庐山玉山竹 Yushania varians 组成山顶灌丛、箬竹 Indocalamus tessellates 、方竹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则呈小片分布于沟边、 碟形洼地,或形成森林植物群落的下木层。庐山茶秆竹Pseudosasa hirta 为特有种。此外, 在森林植物群落中还有许多自养的藻类植物和异养生物大型真菌, 它们或参与活 地被层建设,或附生于植物的树干、 树枝,它们在森
24、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中同样具 有无可替代的作用。(5)庐山是研究中亚热带生态演替和外来种入侵的天然实验室 庐山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 山体四周人口密集, 农林业发达, 长期以来庐山植被受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 植被的次生性明显。 与此同时庐山的造林历史也较为悠久, 在局部也受到文 化的影响使植被得到长期的保护, 一些地势险峻的地段植被也得以保存。 这些因素使得庐山 自然保护区在植被上表现出了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同一群系的不同演替阶段在庐山都能见 到,这为开展中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样本。另一方面, 庐山是我国开展引种工作较早的地区, 也是对外开放较早的一个区域, 加上 其
25、作为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活动等,使庐山外来植物众多,共有1250 种( 包括种以下单位 ),隶属 138 科 516属,其中归化种或逸生种有 90 种,这些外来植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裸 子植物具有优势, 其中有的种已成为植物群落的建群种, 有的为林下或林缘草本层的建设种, 也不泛生物入侵种。 这一现象在全国的保护区里是不多见的, 使庐山有条件成为研究外来种 入侵的天然实验室。1.2 庐山植被研究概述庐山是一座名山,历朝历代留下了许多文化名人足迹。在白居易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陶源明的 “采撷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庐山的 植物与植被以及生态学现象古人早
26、有观察与记载。 明清之际, 药物学家李时珍、 地理学家徐 霞客、 开创中国植物志先河的植物学家吴其濬都曾来庐山进行科学考察。 李时珍的著作 本 草纲目一书中,记有庐山数十种药物, 其中特别对瑞香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另外还记有石 耳,如 “石耳,庐山亦多,状如地耳,山僧采曝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佳品也。 ” 清朝末年,留日归国的钟毅于 1909 年创办了江西第一个林场 庐山林场,钟毅在他创办 的林场内, 第一次引进了日本的柳杉、 扁柏、 花柏 钟毅因此也就成为第一位开展庐山植 物研究与植被改造的科学家。1917 年,胡先骕任庐山森林局(前身为庐山林场)副局长,来到庐山,立刻被庐山的 植物吸
27、引住了。 他风餐露宿,爬山涉水, 不辞辛苦地在庐山进行植物考察, 走遍了庐山的峰 峦溪谷。 1931 年,胡先骕应吴宗慈之邀请,为庐山志撰写庐山之植物社会 ,并对庐 山植物植被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1934 年 8 月,与秦仁昌、陈封怀二人共同创建了我国第 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发展了庐山植物引种的历史。1935 年,秦仁昌先生在庐山续志稿中写了保护庐山森林意见对庐山森林植被进行 了简单记述,也开始了庐山植被保护的历史;1957 年,鞠继武对庐山自然地理进行了研究,出版有专著,其中对庐山植被进行初步的研究; 1956 年南京大学生物系编写了庐山实习 手册,其中对植被进行了一些简单的
28、记述。 1956 年华东师大植物地理进修班对庐山植被进 行了初步调查,郑勉先生写了题为庐山植物的分布与皖、浙诸山植物的关系一文; 20 世纪六十年代, 陈世隆、 王江林等对庐山植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 写有庐山植被调查报 告,并于 1986 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1965 年华东师大陈彥卓、宋永昌等 对庐山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点和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 1982 年,南京大学编辑出版了科 学庐山一书,对植被有过简单的描述; 1982 年张金泉先生对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进 行了探讨。哈尔滨师大的李景阳、黄万如先生, 1984 年于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庐 山植被纪要, 对庐山主要
29、植被类型进行了描述, 随后又对庐山的阔叶林、 灌丛的特征进行了 专题研究。八十年代未,华南师范大学卓正大等,对黄山松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进行了研究。 1994 年,樊中良于黄岗师专学报上发表了 “庐山植物区系与植被的分布 ”的论 文; 2000 年,南京大学潘根兴等,对庐山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分布及其动态进行了研 究,发表有系统论文。参考文献常红秀 . 庐山的苔藓植物 J. 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1989,(4).陈辉 . 庐山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引种概况 J. 植物杂志 ,1994,(4).陈仁钧 ,邵建章 ,郭新弧 . 庐山植被概况 J. 生物学杂志 ,1986,(4).陈世隆
30、,王江林 ,杨建国 . 庐山的植被 J. 自然杂志 ,1980,(3).陈晔,许祖国,张康华 ,付标. 庐山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 J. 生态学报,2000,(4).樊忠良 . 庐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和植被的分布 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94,(1).郭志华,卓正大,陈洁,吴梅凤.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5).郭志华,卓正大 . 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J. 热带地理 ,1996,(1).胡亮 ,王婷. 庐山分布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及其保护对策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5).胡胜华,刘超 ,曾克峰.
31、庐山山南地区瓷土矿尾矿沙山植被恢复途径初步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04,(6).黄义雄 ,. 庐山植物区系地理的初步研究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89,(3).李景信 ,黄如万 ,. 庐山植被纪要 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64,(0).刘永书 ,. 庐山植物园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J. 中国园林 ,1990,(4).宋满珍 ,詹选怀 ,蒋波,魏宗贤 . 庐山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2).汪劲武 ,. 庐山的珍树奇花 J. 生命世界 ,1988,(3).王良平 ,卓正大 . 论黄山松林在庐山植被垂直带谱中的位置 J
32、. 植物生态学报 ,1989,(1).吴文谱 ,范志刚 ,吴志忠 . 江西九江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废气对庐山植被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 ( 理科版),1993,(1).易官美 ,邱迎君 . 庐山禾本科干花植物资源研究 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2).游先勇 . 庐山壳斗科植物资源 J. 九江师专学报 ,1994,(5).袁宜如 ,王晓峰 ,高光林 . 庐山古树名木景观评价研究述评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5).郑景明 ,徐满,孙燕,万慧霖 ,梁同军. 庐山自然保护区内外公路路缘外来植物组成对比 学报 ,2011,(3).1.3 庐山种子植物类群J. 北京林
33、业大学类群 (Category)科数 (Families)属数 (Genera)种数 (Species)裸子植物亚门 (Gymnosperms)5710被子植物亚门 (Angiosperms)1637621925双子叶植物纲 (Dicots)1395881529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s)24174396总计 (Total)16876919351.4 庐山植物类型及其分布面积植被类型面积 /hm2百分比 %低山次生灌丛4347.5313.7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284.8013.57毛竹林4141.6013.12常绿阔叶林3415.3210.82马尾松林2370.567.51针阔混交林1
34、982.796.28居民点、农田与未利用地1709.795.42落叶阔叶林1323.204.19杉木林1309.814.15岩生植被1216.283.85山顶灌草丛1183.313.75台湾松林943.312.99湿地900.682.85日本柳杉、花柏873.142.77刚竹、庐山玉山竹林759.742.41茶园、苗圃748.802.371.5 庐山地区植被类型大类小类分布海拔外貌特征(代表物种)针叶林马尾松林550m 以下绿色,枝条与树干多呈锐角,枝条和松针 相对柔软, “马尾现象可见, ”树形轮廓线不 规则。 500 -700 m 间也有少量分布, 不过一 般不成林 .黄山松林700m 以
35、上均匀的暗绿色,宽塔形树冠,枝条与树干 几呈垂直,树形轮廓线清晰,几呈直线。杉木林900m 以下黄绿色或绿色,枝条和针叶稀疏、分布不 均而使树形轮廓线不规则,一些区域只在 树冠顶部发育有枝条和针叶,树干可见。柳杉9001100m黄绿色,由许多密集的枝条和针叶聚集成 “瘤状”,再由这些瘤状组成圆锥状树形。日本扁柏林9001200m均匀的翠绿色,圆锥状树形,树干上部枝 条总体密集,远处看不到树干。台湾松林800 m 以上大量集中分布在 1100 m 以上武陵松林600 850 m阔叶林常绿阔叶林700m 以下(壳斗科、樟科、四照花科、野茉莉科)常绿与落叶 阔叶林7001000m群落轮廓波状起伏,季
36、相变化明显落叶阔叶林1000m 以上群落轮廓波状起伏,季相变化明显针阔混交林600m 以下马尾松,大叶栲,苦槠600900m马尾松,杉木、黄山松、青冈栎、甜槠900m 以上黄山松、短柄枹、茅栗、四照花、灯台树、化香竹林毛竹林150 900m片状分布,纯林或与杉木混交, 10m 左右, 地下茎为散生型,竹与竹间分布相对稀疏。玉山竹林11001300m多沿山谷或山脊呈带状分布,纯林或与映 山红等落叶灌木混生。 1.5m 高,地下茎为 复合轴,竹与竹间分布相对密集。刚竹林600 1300 m间呈斑块状分布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带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 典型的山地地貌, 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 因此
37、发育 了多种多样的土壤, 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 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 可以分为三 个垂直带。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 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 分 布于海拔 700m (西北坡)或 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这里属于中亚 热带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3% 以下,土壤呈强酸性反应, pH 值 4.5 5.5。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目前仅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涧、碧云庵等 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 其群落性质、 类型、 区系组成等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 叶林基本相似。
38、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 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乔木层的建 群种和优势种有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ylla )、甜槠(C.eyrei )、 大叶锥栗 (C.tibetana )、青栲 (Cyo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青冈栎 (C.glauca ) 、小叶青冈栎 (C.glauca- var.gracilis )、石栎 (Lithocarpus glabra )、白楠 (Phocbe neurantha)、紫楠 (P.sheoreri)、 红楠 (Machilus thunber
39、gii ) 、木荷 (Schima superba)、杨桐 (Cleyera japokica )等。林中上层也往 往混有少数的落叶树种,如枫香 (Liquidambar taiwaniana )、锥栗 (Castane henryi ) 、枹栎 (Quercus glandulifera )等。灌木层的优势种有继木 (Loropetalum chinense)、箬竹 (Indocalamus tessellatus) 、 细 齿 木 柃 (Eurya nitida ) 、 尖 叶 茶 (Camellis cuspidata ) 、 乌 饭 树 (Vaccinium bacteatum)、牡荆
40、 ( Vitem regundo) 、天台乌药 (Lindera strychnifolia )等。草本层主要有芒箕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狗脊 (Woodwardia japonica ) 、里白 (Hicriopteris glauca )等蕨类植物。 以及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禾叶土麦冬 (Liriope graminifolia ) 等耐阴性草本。由于本带所处海拔低, 其基部与农业地区相连, 人类活动频繁, 常绿阔叶林破坏十分严 重,仅保存在寺院、 沟谷以及陡峭的山坡上, 其余的或被开垦为梯田, 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 或次生
41、演替为灌丛和草丛,或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毛竹 ( Phyllostachya pubescens) 林、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林所代替。这些次生林中,至今还散生着生长良好的樟 树、苦槠、 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树种。 尤其在白鹿洞附近的马尾松林中, 林下几乎全为这些常 绿树种,表明群落正朝着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 700m 或 800m 至 1000m(西北坡)或 1100m(东南坡) ,为常绿阔叶林和 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 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的过渡类型, 土壤为 山地
42、黄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层可达 8%左右,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 pH 值 5 6。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目前仅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明 耻桥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群落的主要种类成分, 常绿树种有甜槠、青 冈栎、小叶青冈栎、青拷、天竺桂 ( Cinnamomum japonicum )、浙江桂 (C.chekiangense)、细叶 香桂 (C.chingii ) 、白楠等, 通常位于乔木层的第二亚层。 落叶树种有锥栗、 短柄枹树 (Quero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 、麻栎 ( Q.acutissi
43、ma )、四照花 ( Dendrobenthamia kousa var. chinensis)、灯台树 (Cornus controversa ) 、小叶白辛树 (Pterostyrax corymbosa) 、糯米椴 (Tilia henryana)、青榨槭 (Acer davidii )等,一般位于乔木层的第一亚层。偶见杉木,黄山松 (Pinus hwangshanensis) 等针叶树散生其间。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种有细齿叶柃、钩樟 (Lindera umbellata )、红脉钩樟 (L. rubronervia )、山鸡椒 (Litsea cubeba )、老鼠矢 (Symplocos
44、 stellaris )等。 草本层则以淡竹叶、沿阶草 (Ophiopogon japonicus )、珠芽景天 (Sedum bulbiferum )等为主。目前,受人为影响, 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 日本柳杉 (Cryptomeria japonicum ) 林、柳杉 (C. chinensis )林、扁柏 (Chamaecyparis obtusa )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 占据。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 1000m 或 1100m 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山地棕壤,有机质含 量较高,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
45、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 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短柄枹树、锥栗、茅栗 (Castanea sequinii )、小叶白辛树、庐山椴 (Tiliabreviradiata )、糯米椴、青榨槭、石灰树 (Sorbusfolgneri )、 山槐 (Albiszia kalkora )等。灌木层的主要树种有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 )、满山红 (R.mariesii ) 、 中 华 腊 瓣花 (Corylopsis sinensis) 、 山 橿 (Lindera reflexa) 、小 叶 石楠 (Photinia paroifolia )、美丽胡枝子
46、 (Lespedeza formosa )、野珠兰 (Spiraeachinensis )等。草本层则以大油 芒( Spodiopogom sibiricus )、刺芒野古草 (Arundinella setosa )、芒 (Msicanthus sinnensis ) 等为主。本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还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黄山松林, 以及日本柳杉林、 柳杉林 等针叶林。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的地段,则为次生山地灌丛或草甸所占据。关于庐山植被垂直分带的讨论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 植被类型复杂、 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 座山地。 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
47、仍存在一些分歧,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 1200m 以上的地段, 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 这一地段, 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外, 其余 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 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 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来了许多困难。 这里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划分原则,提出下列见解,供实习讨论。 有的学者把庐山海拔 1200m 以上划为灌木林带, 是基于这里分布着以映山红、满山 红和茅栗等为主的灌木群落。 从植被演替角度进行分析, 不难发现这些灌木群落应是原来的 落叶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类型, 这一演替过程在局部保存较好的坡地上表现得十分
48、清楚, 而且,灌丛下发育的土壤普遍具有明显的森林土壤的特征, 也表明灌丛形成之前的原 始植被是森林植被。其次,庐山的五老峰、大月山、大汉阳峰等地,现今多为人工植被所覆 盖,亦是这带原为森林植被的最有力证据,因此, 在划分山地植被垂直带时,不能仅仅以现 状植被作为划分的依据,而应注重植被的历史发展,尽可能地复原植被。 庐山的黄山松林主要分布在海拔 800m 或 850m 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 1250m 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有的学者把海拔 1250m 或 1300m 以上划分为山地针叶林带, 有的则以为在海拔 1000m 1200m 之间,黄山松与落叶阔叶树组成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 带
49、。这里从下述几个方面讨论黄山松林在垂直带谱中的位置问题, 从而把黄山松林归属于山 地落叶阔叶林带。黄山松林属温性针叶林, 在庐山山地上部占据优势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在自然状态下势必向落叶阔叶林方向民展。因此,黄山松林不宜作为划分垂直带的主要依据。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山地针叶林带是指由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所组成的植被带。 黄山松林属温性针叶林, 庐山又无由寒温性针叶树种组成的寒温性针叶林, 故不存在山地针 叶林带。在庐山仅小面积即由黄山松林向落黄山松与短柄枹树、 锥栗等落叶乔木树种所构成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存在, 根本不构成一个垂直带。 且这种混交群落正处于一个演替阶段,叶阔叶林演替的中间阶
50、段, 从群落乔木层的种类组成、 生长状态和群落动态等方面都证实了这一演替过程。庐山分布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庐山野生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3科 51属 71种,包括有蕨类植物 2科 2属2种,裸子植物 3科 3属 3种,被子植物 18科 46属 66种,被子植物中包括有兰科植物25属 42种。其中木本植物 13 科 15 种,草本植物 10 科 56 种。 通过一些重要的保护植物分布生境的 分析,它们或以优势种群构成群落、 或伴生于一些群落中, 或于某些群落中偶见。 或在林下、 或在林缘、或在岩石缝中、或生长在山谷水沟旁。表 庐山国家保护植物分布植被类型保护植物种数代表植物常绿阔叶林4花榈木
51、、香樟、红豆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4榉树、花榈木、银鹊树、紫茎、金钱松、 鹅掌楸、 八角莲、 七叶一枝花、 狭叶瓶儿 小草、多种兰科植物种落叶阔叶林22青檀、短萼黄连、香果树、凹叶厚朴、杜仲、天麻、多种兰科植物种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5连香树、独花兰、银杏、金钱松等灌丛与灌草丛12白芨、长叶山兰、葱兰、包舌兰,角盘兰、密花舌唇兰等湿地5水蕨、莲、野荞麦等岩壁植被4独蒜兰、 细茎石斛等南方红豆杉 (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 中国特有,常绿乔木,渐危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庐山少量残存,伴生于海拔 100200m 左右的常绿阔叶林中。金钱松 (Pseudolarix
52、 kaempferi ) 中国特有,落叶乔木,第三纪古老孑遗种,稀有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残存于东谷别墅村,人工林生长良好。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 中国特有,落叶乔木,第三纪古老孑遗种,稀有种,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保护区办公楼前有小片人工林,在庐山更新良好,庐山为模式产地。凹叶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ssp. biloba ) 中国特有,濒危种,中生代白垩纪古老种, 落叶乔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庐山为该种的模式产地, 多分布于常绿、落叶混交林和落叶 阔叶林中。樟树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 常绿乔木
53、,分布于海拔 350m 以下的村庄附近, 形成以樟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或混交林。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 中国特有, 茜草科单种属植物, 稀有种,第三纪孑遗种, 落叶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庐山分布于南部海拔 4001000m 的落叶阔叶林中,在局 部为优势种。青檀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 中国特有,落叶乔木,稀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 布于海拔 200m 以下的低山丘,弱碱性土壤,庐山有以青檀为优势种的群落。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 东亚特有种,连香树科单种科植物,稀有种。落叶 乔木,为第三纪古
54、老孑遗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分布于海拔850 1000m 间的针阔混交林中。银鹊树 (Tapiscia sinensis) 落叶乔木,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分布于 500 600m 的常绿、 落叶阔叶林中。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 中国特有, 落叶乔木, 珙桐科单种属植物。 野生种极为 稀少,分布于海拔 100m 以下的常绿、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紫茎 (Stewartia sinensis) 落叶小乔木,分布于海拔 600 1200m 的落叶阔叶林、常绿 落叶阔叶林中。榉树 (Zelkova schneideriana ) 中国特有,落叶乔木。在庐山残存于海
55、拔 100m 以下的 樟树林中。金荞麦 (Fagopyrum dibotrys ) 多年生草本, 重要的种质资源。 在庐山分布于海拔 1000m 左右的山谷溪边,呈片状纯植丛小群落。野大豆 (Glycine soja) 一年生缠绕草本, 渐危种,是重要的种质资源。 在庐山海拔 600m 以下,水分条件较好的路边、沟边广布。花榈木 (Ormosia henryi ) 常绿乔木,分布于海拔 300 米以下的阔叶林中。 七叶一枝花 ( Paris polyhylla ) 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海拔 200 600m 的阔叶林林下,水 分条件良好。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 落叶乔木,
56、分布于海拔 500 600m 的落叶阔叶林中。 竹节人参 (Panax pseudoginseng var. japonicus ) 多年生草本, 分布于 300 500m 的阔 叶林中。独花兰 (Changnienia amoena ) 以小种群分布于 700 1000 m 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及台 湾松林下。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庐山植被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影响 庐山虽然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庐山植被长期受到人 为干扰, 处处都打下深深的人为活动的烙印, 现存植被在不同程度上仍面临被继续破坏的危 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旅游活动 庐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57、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给生态系统带来了 极为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大量的垃圾及生活污水,对植被环境产生污染;另一方面,各种 旅游景点的开发对植被产生局部的破坏; 此外旅游活动对植被土壤的践踏, 大量学生实习对 标本的采集等等,都对植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局部和少量的。( 2)薪材 目前山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已完全改变,不再以植物作为薪材,但山下周边 居民仍以砍伐植物取薪为主, 由于此类需要造成的植被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砍伐的对象主要 是阔叶树种。 加上薪火不断的炭窑更是毁林无数, 过去植被相对完好的庐山垅如今已成灌草 丛景观。( 3)采挖 在山上常可见植物被采挖的痕迹,由于对中草药、野生观赏植物、食用植 物的市场需要, 对庐山植物资源造成的影响是明显的, 使有的物种数量越来越少, 甚至有的 大树也被搬家进入城镇。例如庐山黄杨就遭到灭绝性的采挖,兰科植物已难以寻觅。( 4)人工造林 庐山人工造林的历史悠久,面积巨大,遍布全山。人工造林对自然植 被破坏较大,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十分困难。( 5)泥石流与山体滑坡庐山特殊的地质条件,泥石流与山体滑坡时有发生,对局部森林植被带来较大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卖方应注意的风险
- 购销合同财务处理
- 购销摄像器材协议
- 赠与合同协议的解除事由
- 跨境电子商务运输合同
- 进度执行协议书
- 适合四年级的孔子学琴课件资源
- 针对培智生的九年级语文辅导策略
-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 销售代理合同文本
- 适合全院护士讲课
- 2024年医学高级职称-全科医学(医学高级)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年全国半导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智能硬件装调员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2024年中国舒泌通胶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急救理论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批判与创意思考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 《第八课 摆脱依赖的襁褓》教学设计
- 2024-2030年中国蓝宝石材料市场经营形势与应用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