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医执业医考试大纲_第1页
2014年度中医执业医考试大纲_第2页
2014年度中医执业医考试大纲_第3页
2014年度中医执业医考试大纲_第4页
2014年度中医执业医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 年中医医师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 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 1. 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面部色诊的意义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面肿、腮肿及口眼喁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

2、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躯体四肢 要点: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皮肤要点: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排出物 要点: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大便、小便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八:望小儿指纹要点: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三单元 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与方法要点:舌诊原理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细目二:正常舌象 要点: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望舌质 要点: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

3、床意义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I 临床意义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细目五:舌象综合分析 要点: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舌诊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诊内容 要点:主诉的概念与意义十问歌 细目二:问寒热 要点: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但寒不热的临床表

4、现及其意义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三:问汗 要点: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四:问疼痛要点: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问头身胸腹 要点:问头晕、胸闷、心悸、脘痞、腹胀、麻木、疲乏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耳目要点: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目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目昏、雀盲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七:问睡眠 要点: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八: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口

5、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九:问二便要点: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十:问经带要点: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第六单元 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要点:脉象形成原理诊脉部位诊脉方法脉象要素 细目二:正常脉象 要点:正常脉象的表现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细目三:常见脉象的特征

6、与临床意义 要点: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 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 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相兼脉与真脏脉 要点: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细目五:诊小儿脉 要点 1. 小儿正常脉象的特 2. 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第七单元 按诊要点: 1. 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 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4. 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第八单元 八纲辨证 细目一:概述要点:八

7、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 1. 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 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 1. 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2. 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虚实要点: 1. 虚证与实证的概念 2. 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五:阴阳要点: 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3. 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 1. 证候相兼、错杂与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虚)的概 念2. 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细目一:气病辨

8、证要点: 1.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 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 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6. 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7. 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二:血病辨证 要点: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2. 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 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 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四:津液病辨证要点: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 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

9、要点4. 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第十一单元 脏腑辨证细目一: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鉴别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6. 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7. 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要点: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

10、点 细目三:脾与胃病辨证要点: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肝与胆病辨证要点: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要点: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六:脏腑兼

11、病辨证 要点: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七: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 要点:各脏腑间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第十二单元 六经辨证 细目一:太阳病证 要点:太阳病提纲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太阳病变证(栀子豉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真武汤证)的 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二:阳明病证要点:阳明病提纲阳明病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12、、治法方药阳明病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细目三:少阳病证要点:少阳病提纲少阳病本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细目四:太阴病证要点:太阴病提纲太阴病本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太阴病兼变证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细目五:少阴病证 要点:少阴病提纲少阴病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少阴病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细目六:厥阴病证要点:1. 厥阴病提纲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厥阴病寒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细目七:六经病证的

13、传变 要点: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 第十三单元 卫气营血辨证细目一:卫分证要点:风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燥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卫分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二:气分证 要点:1. 邪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2. 热扰胸膈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热结肠道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4. 气分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营分证要点:1. 热灼营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 热陷心包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营分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四:血分证 要点:热盛动血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2. 热盛动风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热盛伤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4. 血分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要

14、点:顺传与逆传的概念第十四单元 三焦辨证 细目一:上焦病证 要点: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细目二:中焦病证要点: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细目三:下焦病证要点: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 细目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要点:顺传与逆传的概念2014 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

15、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 1.阴阳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 6.阴阳的转化 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

16、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要点: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 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

17、系 11.肾与命门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要点: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的外华 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第七单元 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要点: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要点: 1.女

18、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 3.血的运行 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要点: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2.人体之神的生成 3.人体之神的分类人体之神的作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

19、神之间的关系 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 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 2.体质的构成 3.体质的特点 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 2.影响体质的因素2014年中医医师中医内科学大纲第一单元 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

20、要点:1. 感冒的概念 2. 感冒的病因病机 3. 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感冒的辨证论治 5. 感冒的转归预后 6. 感冒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咳嗽要点:1. 咳嗽的概念 2. 咳嗽的病因病机 3. 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咳嗽的辨证论治 5. 咳嗽的转归预后 6. 咳嗽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哮病 要点:哮病的概念 2. 哮病的病因病机 3. 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哮病的辨证论治 5. 哮病的转归预后 6. 哮病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喘证要点:喘证的概念 2. 喘证的病因病机 3. 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喘证的辨证论治 5. 喘证的转归预后 6. 喘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肺痈要点:肺痈的概念 2.肺痈的病因病

21、机3.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 肺痈的辨证论治肺痈的转归预后 细目六:肺痨 要点:肺痨的概念 2. 肺痨的病因病机 3. 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 肺痨的辨证论治肺痨的转归预后 6. 肺痨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肺胀 要点:肺胀的概念 2.肺胀的病因病机 3. 肺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胀的辨证论治 5. 肺胀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肺痿 要点:肺痿的概念 2. 肺痿的病因病机 3. 肺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肺痿的辨证论治 5. 肺痿的转归预后 第二单元 心系病证 细目一:心悸 要点:1. 心悸的概念 2. 心悸的病因病机 3. 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心悸的辨证论治 5. 心悸的转归预后 细目二:胸痹 要点:

22、1. 胸痹的概念 2. 胸痹的病因病机 3. 胸痹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胸痹的辨证论治 5. 胸痹的转归预后 6. 胸痹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真心痛要点:1. 真心痛的概念 2. 真心痛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不寐 要点:1. 不寐的概念 2. 不寐的病因病机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4. 不寐的辨证论治不寐的转归预后 6. 不寐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眩晕 要点:10眩晕的概念 2. 眩晕的病因病机 3. 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眩晕的辨证论治 5. 眩晕的转归预后 6. 眩晕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中风要点:中风的概念 2. 中风的病因病机 3. 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中风的辨证论治 5. 巾风的转归预后 6. 中风的

23、预防调护 细目四:癫狂要点:癫狂的概念癫狂的病因病机癫狂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癫狂的辨证论治癫狂的转归癫狂的调护细目五:痫病要点:痫病的概念痫病的病因病机痫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痫病的辨证论治痫病的预防调护细目六:痴呆要点:痴呆的概念痴呆的病因病机痴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痴呆的辨证论治痴呆的预防调护第四单元 脾胃病证细目一:胃痛要点:胃痛的概念胃痛的病因病机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胃痛的辨证论治胃痛的转归预后胃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痞满要点:1. 痞满的概念痞满的病因病机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痞满的辨证论治痞满的转归预后11痞满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呕吐 要点:呕吐的概念呕吐的病因病机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呕吐的辨证论

24、治呕吐的预防调护 细目四:噎膈 要点:噎嗝的概念噎嗝的病因病机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噎嗝的辨证论治噎嗝的转归预后噎嗝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呃逆 要点:呃逆的概念呃逆的病因病机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呃逆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腹痛 要点:腹痛的概念腹痛的病因病机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腹痛的辨证论治腹痛的转归预后腹痛的预防调护 细目七:泄泻 要点:泄泻的概念泄泻的病因病机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泄泻的辨证论治泄泻的转归预后泄泻的预防调护 细目八:痢疾 要点:痢疾的概念痢疾的病因病机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痢疾的辨证论治12痢疾的转归预后痢疾的预防调护 细目九:便秘 要点:便秘的概念便秘的病因病机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便

25、秘的辨证论治便秘的转归预后便秘的预防凋护 细目二:黄疸 要点:黄疸的概念黄疸的病因病机黄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黄疸的辨证论治黄疸的转归预后黄疸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积聚 要点:积聚的概念积聚的病因病机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积与聚的主症特点和病机的异同点积聚的辨证论治积聚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鼓胀 要点:鼓胀的概念鼓胀的病因病机鼓胀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鼓胀的辨证论治鼓胀的转归预后鼓胀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疟疾 要点:1. 疟疾的概念疟疾的病因病机疟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疟疾的辨证论治疟疾的转归预后疟疾的预防调护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 细目一:水肿13要点:水肿的概念水肿的病因病机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水肿的辨证论治水肿

26、的转归预后水肿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淋证 要点:淋证的概念淋证的病因病机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淋证的辨证论治淋证的转归预后淋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癃闭 要点:癃闭的概念癃闭的病因病机癃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癃闭的辨证论治癃闭的常用外治法癃闭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关格要点:关格的概念关格的病因病机关格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关格的辨证论治关格的转归预后关格的预防调护 第七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细目一:郁证 要点:1. 郁证的概念郁证的病因病机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郁证的辨证论治郁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血证 要点:1. 血证的概念血证的病因病机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14血证的辨证论治血证的转归预后血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三:

27、痰饮 要点:痰饮的概念痰饮的分类痰饮的病因病机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痰饮的辨证论治痰饮的转归预后 细目四:消渴 要点:消渴的概念消渴的病因病机消渴的诊断与病证鉴别消渴的辨证论治消渴的转归预后消渴的预防调护 细目五:自汗、盗汗 要点:1. 自汗、盗汗的概念自汗、盗汗的病因病机自汗、盗汗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内伤发热 要点:1. 内伤发热的概念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内伤发热的转归预后 细目七:虚劳 要点:1. 虚劳的概念虚劳的病因病机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虚劳的辨证论治虚劳的转归预后 细目八:癌病 要点:1. 癌病的概念癌病的病因病机癌病的

28、诊断与病证鉴别15癌病的辨证论治癌病的转归预后癌病的调护 细目九:厥证 要点:厥证的概念厥证的病因病机厥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厥证的辨证论治 第八单元 肢体经络病证 细目一:痹证 要点:痹证的概念痹证的病因病机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痹证的辨证论治痹证的转归预后痹证的预防调护 细目二:痿证 要点:痿证的概念痿证的病因病机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痿证的辨证论治痿证的转归预后痿证的调护 细目三:颤证 要点:1. 颤证的概念颤证的病因病机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颤证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腰痛 要点:1. 腰痛的概念腰痛的病因病机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腰痛的辨证论治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29、 要点: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16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剂型 要点: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细目一:概述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 及运用大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扶正解表

30、要点: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参苏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下要点: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要点: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逐水要点: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用法要点 细目六:攻补兼施要点: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四单元 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17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调和肝脾要点: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31、、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调和肠胃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第五单元 清热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气分热要点: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清营凉血要点: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清热解毒要点: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2. 凉膈散、普

32、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清脏腑热要点:龙胆泻肝汤、芍药汤、左金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 点及运用2. 导赤散、清胃散、苇茎汤、白头翁汤、泻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 义玉女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清虚热要点: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六单元 祛暑剂细目一:概述要点: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祛暑解表要点:香薷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祛暑利湿要点:18 六一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祛暑益气要点: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33、 )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回阳救逆要点: 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细目四:温经散寒要点: 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八单元 表里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解表清里要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解表攻里要点: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防风通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第九单元 补益剂细目一:概述要点: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要点: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34、、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玉屏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补血要点:四物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2. 当归补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气血双补要点: 炙甘草汤、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补阴要点: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2. 左归丸、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补阳要点: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19右

35、归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七:阴阳双补要点: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单元 固涩剂细目一:概述要点: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要点: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敛肺止咳要点: 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涩肠固脱要点: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涩精止遗要点: 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固崩止带要点: 固冲汤、易黄汤、固经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一单元 安神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

36、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要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耳三:滋养安神 要点: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三单元 理气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理气剂的适用范尉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行气要点:越鞠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自酒汤、天台乌药散、厚朴温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柴胡疏肝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降气20要点: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

37、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四单元 理血剂细目一:概述 要点: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祛瘀要点: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 运用桃核承气汤、温经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 候及配伍意义失笑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止血要点:咳血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小蓟饮子、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十灰散、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五单元 治风剂细目一:概述 要点: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疏散外风要点:川芎茶

38、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消风散、牵正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平息内风要点: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 配伍特点及运用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六单元 治燥剂细目一:概述 要点: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轻宣外燥要点: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滋阴润燥要点: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玉液汤的组成药物、

39、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湿剂21细目一:概述要点: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燥湿和胃要点:1.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平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祛湿要点:茵陈蒿汤、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八正散、甘露消毒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二妙散、连朴饮、当归拈通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利水渗湿要点: 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温化寒湿要点: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

40、、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六:祛湿化浊要点:完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萆薢分清饮( 杨氏家藏方 )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七:祛风胜湿要点: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八单元 祛痰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化痰要点:二陈汤、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化痰要点: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

41、:润燥化痰要点: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温化寒痰要点: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化痰息风22 要点: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九单元 消食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剂的适用范嗣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消食化滞要点: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健脾消食要点: 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第二十单元 驱虫剂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 经络

42、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奇经八脉的名称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十五络脉的分布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十二经别 要点:十二经别的分布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十二经筋 要点:十二经筋的分布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十二皮部23 要点:十二皮部的分布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要点: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

43、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要点: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分经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 特定穴 要点: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 的内容及临床应用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 手太阴肺经、腧穴 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第八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 第九单元 足阳明

44、胃经、腧穴要点:经脉循行2. 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24要点: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 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第十单元 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第十一单元 手少阴心经、腧穴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第十三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肾俞、

45、大肠俞、膀胱俞、次鼹、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 申脉、束骨、至阴第十四单元 足少阴肾经、腧穴 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肓俞 第十五单元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第十六单元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第十七单元 足少阳胆经、腧穴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25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瞳子髂、听会、完骨、阳白、头临

46、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 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第十八单元 足厥阴肝经、腧穴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第十九单元 督脉、腧穴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 沟、印堂第二十单元 任脉、腧穴要点:经脉循行主治概要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建里、中脘、上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第二十一单元 奇穴要点:常用奇穴的定位和主治 要点:四神聪、太阳、金津、玉液、牵正、安眠、三角灸

47、、定喘、夹脊、胃脘下俞、腰 眼、腰痛点、八邪、四缝、十宣、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八风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细目一:针刺准备要点:消毒体位 细目二:进针方法 要点: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细目三:针刺角度和深度 要点:角度深度 细目四:行针手法 要点:基本手法26辅助手法细目五:得气 要点:得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针刺补泻 要点:捻转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冯呼吸补泻开阖补揭平补平泻 细目七:针刺异常情况 要点:晕针滞针血肿断针弯针气胸刺伤内脏刺伤脑与脊髓 细目八:针刺注意事项 要点:特殊生理状态的针刺注意事项妊娠妇女、小儿针刺时的注意事项颈项、眼区、胸胁腹背等部位

48、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不宜针刺的疾病 细目三:灸法的注意事项 要点:施灸的先后顺序施灸的禁忌灸后处理第二十四单元 拔罐法要点:拔罐方法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拔罐的注意事项第二十五单元 其他针法要点:电针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穴位注射法27 第二十六单元 头针、耳针 细目一:头针 要点: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细目二:耳针要点: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临床选穴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二十七单元 治疗总论 细目一:针灸治疗原则 要点: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 细目二:针灸治疗作用 要点:疏通经络凋和阴阳扶正祛邪细目三:针灸处方要点:选穴原则配穴方法第二十八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头痛要点:头痛的辨证

49、要点头痛的治法头痛的处方头痛的治疗操作附:偏头痛要点:偏头痛的辨证要点偏头痛的治法偏头痛的处方偏头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面痛 要点:面痛的辨证要点面痛的治法面痛的处方面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三:腰痛 要点:28腰痛的辨证要点腰痛的治法腰痛的处方腰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四:痹证 要点:1. 痹证的辨证要点痹证的治法痹证的处方痹证的治疗操作 细目五:坐骨神经痛1. 坐骨神经痛的辨证要点坐骨神经痛的治法坐骨神经痛的处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六:中风要点:1. 中风的辨证要点中风的治法巾风的处方中风的治疗操作 细目七:眩晕 要点:1. 眩晕的辨证要点眩晕的治法眩晕的处方眩晕的治疗操作 细目八:面瘫 要点:

50、面瘫的辨证要点面瘫的治法面瘫的处方面瘫的治疗操作 细目九:痿证 要点:痿证的辨证要点痿证的治法痿证的处方痿证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痫病 要点:痫病的辨证要点痫病的治法痫病的处方29痫病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一:不寐 要点:不寐的辨证要点不寐的治法不寐的处方不寐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二:郁证 要点:1. 郁证的辨证要点郁证的治法郁证的处方郁证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三:痴呆 要点:1. 痴呆的辨证要点痴呆的治法痴呆的处方痴呆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四:心悸 要点:1. 心悸的辨证要点心悸的治法心悸的处方心悸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五:感冒 要点:1. 感冒的辨证要点感冒的治法感冒的处方感冒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六:咳嗽 要点:

51、咳嗽的辨证要点咳嗽的治法咳嗽的处方咳嗽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七:哮喘 要点:哮喘的辨证要点哮喘的治法哮喘的处方哮喘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八:呕吐30要点:呕吐的辨证要点呕吐的治法呕吐的处方呕吐的治疗操作 细目十九:胃痛 要点:胃痛的辨证要点胃痛的治法胃痛的处方胃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十:泄泻 要点:泄泻的辨证要点泄泻的治法泄泻的处方泄泻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十一:痢疾 要点:痢疾的辨证要点2. 痢疾的治法痢疾的处方痢疾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十二:便秘 要点:1. 便秘的辨证要点2. 便秘的治法便秘的处方便秘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十三:阳痿 要点:阳痿的辨证要点2. 阳痿的治法阳痿的处方阳痿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十四:癃

52、闭 要点:癃闭的辨证要点2. 癃闭的治法癃闭的处方癃闭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十五:消渴 要点:消渴的辨证要点31消渴的治法消渴的处方消渴的治疗操作 细目三:崩漏 要点:崩漏的辨证要点崩漏的治法崩漏的处方崩漏的治疗操作 细目四:绝经前后诸证 要点: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要点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绝经前后诸证的处方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操作 细目五:带下病 要点:带下病的辨证要点带下病的治法带下病的处方带下病的治疗操作 细目六:缺乳 要点:缺乳的辨证要点2. 缺乳的治法缺乳的处方缺乳的治疗操作 细目七:遗尿 要点:遗尿的辨证要点2. 遗尿的治法遗尿的处方的治疗操作第三十单元 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瘾疹

53、要点:瘾疹的辨证要点2. 瘾疹的治法瘾疹的处方瘾疹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蛇串疮 要点:蛇串疮的辨证要点2. 蛇串疮的治法32蛇串疮的处方蛇串疮的治疗操作 细目三:神经性皮炎 要点:神经性皮炎的辨证要点神经性皮炎的治法神经性皮炎的处方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操作 细目四:乳癖 要点:乳癖的辨证要点乳癖的治法乳癖的处方乳癖的治疗操作 细目五:颈椎病颈椎病的辨证要点颈椎病的治法颈椎病的处方颈椎病的治疗操作 细目六:落枕 要点:落枕的辨证要点落枕的治法落枕的处方落枕的治疗操作 细目七:漏肩风 要点:1. 漏肩风的辨证要点漏肩风的治法漏肩风的处方漏肩风的治疗操作 细目八:扭伤 要点:扭伤的辨证要点扭伤的治法扭伤的

54、处方扭伤的治疗操作 细目九:肘劳 要点:肘劳的辨证要点2. 肘劳的治法肘劳的处方肘劳的治疗操作第三十一单元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33 细目一:目赤肿痛 要点:日赤肿痛的辨证要点目赤肿痛的治法目赤肿痛的处方目赤肿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耳鸣耳聋 要点:耳鸣耳聋的辨证要点耳鸣耳聋的治法耳鸣耳聋的处方耳鸣耳聋的治疗操作 细目三:牙痛 要点:1. 牙痛的辨证要点牙痛的治法牙痛的处方牙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四:咽喉肿痛 要点:1. 咽喉肿痛的辨证要点咽喉肿痛的治法咽喉肿痛的处方咽喉肿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五:近视 要点:1. 近视的辩征要点近视的治法近视的处方近视的治疗操作第三十二单元 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 细目一

55、:晕厥要点:1. 晕厥的辨证要点晕厥的治法晕厥的处方晕厥的治疗操作 细目二:内脏绞痛 要点:内脏绞痛的辨证要点内脏绞痛的治法内脏绞痛的处方内脏绞痛的治疗操作 细目三:肥胖症34要点:肥胖症的辨证要点肥胖症的治法肥胖症的处方肥胖症的治疗操作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五味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归经 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毒性要点: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结合

56、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 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 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十八反”的内容“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二:证候禁忌 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2.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 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35要点: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五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剂量 要点: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1. 煎煮方法(包括

57、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服药时间第六单元 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解表药的配伍方法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2. 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2. 下列药物的功效、主

58、治病证:蔓荆子、升麻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 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 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2. 清热药的配伍方法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2. 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36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天花粉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59、 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黄连、黄柏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 头翁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大血藤、败酱草、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 胆、山慈菇、漏芦、野菊花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山豆根下列药物的使用注

60、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山慈菇、漏芦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下列药物的用法:水牛角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