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及其原因。2、初步了解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以及地理区域类型。3、能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说明划分依据。4、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简单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5、简单了解地理差异对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情感。2、激发学生对进一步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热情。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主要地理意义。2、我国地理差异的表现。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教学难点1、我国地理差异对
2、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西藏高山牧区、云南丽江、傣族竹楼、沿海经济特区生产流水线、长江三角洲农业与工业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在广袤的地理区域中,各地区的景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新课讲授(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1月份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3)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2、人文地理现象千姿
3、百态(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4)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大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1)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月份0c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
4、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1)根据气候特征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大概有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等(2)根据干湿度把我国划分为不同干湿地区,大致有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3)根据气温差异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带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的标准:依据总体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2)四大区域:南方地区、北方
5、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4)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位置和范围名称位置范围主要省区划分依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东二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吾6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c等温线和800mm#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我国季风气候
6、区的南部地区,1月0c等温线和800mn#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内蒙占、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三、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地理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同时也学习了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面对如此多娇的河山,我们又怎不能感受到骄傲和自豪呢?四、作业布置地理填充图册1-3页同步练习册1-3题五、板书设计(略)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
7、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区域差异。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3、了解华北平原的重要性以及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1、明确我国北方地区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特征。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理科目的情感。2、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学习地理知识。教学重点1、“黑土地”和“黄土地”的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教学难点1、理解导致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2、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各主要地形区及其自然特征。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
8、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沁园春雪。这首词描述的是北国雪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笔下的“北国”吧。二、新课讲授(一)黑土地黄土地1、北方地区的范围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北方地区的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3、北方地区的气候温度带: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干湿区:
9、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区4、黑土地东北平原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植物不易分解,形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5、黄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而成(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不足: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2、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制约因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解决措施: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10、可以跨流域调水;时间上的不均匀可以修建水库;从长远看应该发展节水农业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三个重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知道了“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由来,并通过读图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四、作业布置地理填充图册p6-7同步练习册p7-9五、板书设计(略)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经济特征等区域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知道东三省农业发展现状。3、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了解其资源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
11、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教学重点东三省的气候特点;东三省的工业、农业发展现状。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东北“二人转”、东北大豆油、长白山人参、哈尔滨冰雕等。二、新课讲授(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东北印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东北三省的范围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
12、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4、东北三省的气候总体特征:气候冷湿产生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具体体现: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3)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2、
13、“北大荒”东北平原开发较晚,特别是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北大荒”。3、“北大仓”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补充:(开垦“北大荒”)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有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
14、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4、建立自然保护区开荒意义: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开荒的害处: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
15、地。(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创造多项工业之最。2、资源优势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3、取得的成就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原因: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措施:制定详细发展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效果:东北三省
16、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它的位置、范围及气候,明白了东北平原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和东北三省的粮食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及条件,了解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工业分布特点。我们对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5、了解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
17、的摇篮。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的由来。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一课我们学
18、习了“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相关知识。、新课讲授(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印象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2、黄土高原的范围3、华夏文明的摇篮原因: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O表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影响:悠久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二)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
19、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2、黄土“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来的,日积月累沉积成深厚的黄土层。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黄土填一黄土梁一黄土扉一黄土川(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3、水土流失的危害(四)水土保持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必要性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经验(1)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生物措施: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与悠久历史及
20、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还学习了黄土的由来一“风成说”,明白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其自然环境特征。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3、了解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变迁。4、对北京的现代化有一定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资料整理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培养爱国之情。2、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教学重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
21、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难点1、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北京)二、新课讲授(一)政治中心1、城市符号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符号。2、北京概况(面积、人口)3、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势4、北京的城市职能(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3)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悠久的历史2、众多的名胜古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北京的发展2、北京的
22、城市交通网络(1)立体交通网络:由航空、公路、铁路构成(2)市区快速道路网:呈环形加放射状(3)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初步建设成网(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3、北京的城市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了解了北京的地理环境优越和城市的变迁,还了解了作为现代化城市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作物。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
23、日常饮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2、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难点紫色盆地与红壤丘陵的形成。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山清
24、水秀”、“鱼米之乡”图片导入二、新课讲授(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南国风光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3、南方地区的地形4、南方地区的气候(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有利条件(2)不同的地形区的水田规模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知道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土壤等知识,还学习了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相关知识。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认识长江对沿江
25、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辐射作用。4、了解长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著名的旅游地。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下
26、游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新课讲授(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2、鱼米之乡3、江海交汇之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历史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上海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2)水乡风貌(3)人文旅游资源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原因(1)有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2)人文旅游资源丰富(3)便捷的交通(4)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知道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城市
27、群,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状况,以及本区密集的旅游景点。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优越性。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理解香港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4、认识香港城市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5、理解祖国内地是港澳地区发展的坚强后盾。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树立在城市的发展中应重视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
28、教育。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的概况,包括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以及祖国内地对港澳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歌曲公元1997二、新课讲授(一)特别行政区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2、“一国两制”政策3、香港、澳门的概况(1)地理位置(2)组成、面积、人口(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港澳发展的优势与不足2、回归后,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补充:(1)大三巴牌坊(2)香港和澳门的身世(3)自由贸易港(4)澳门成为对外贸易港早于香港,但经济发展却落
29、后于香港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概况、经济发展,认识了香港和澳门的过去与今天。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3、学会用事实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等资料中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事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1、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30、部分。2、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经济特点。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配上台湾著名景观二、新课讲授(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2、台湾省地理概况(范围、面积、人口、地理位置)(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1)台湾的地形(2)台湾的气候(3)台湾的河流2、美丽富饶的宝岛(1)美丽的宝岛(2)富饶的宝岛(3)亚洲天然植物园(三)外向型经济1、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出
31、口加工贸易,形成“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2、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台湾的范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物产、景观、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等。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的宝岛,我们期盼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大家庭的怀抱。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由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3、了解西北地区的牧区农业和灌溉农业。4、
32、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读图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2、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教学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二、新课讲授(一
33、)草原和荒漠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西北地区的地形3、西北地区的气候4、西北地区的河流5、西北地区的地貌景观(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1、牧区2、灌溉农业区(1)制约因素(2)优势(3)灌溉农业区补充: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知道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地貌等知识,还学习了西北地区的农业,知道西北地区牧区的分布及原因、灌溉农业形成的原因及坎儿井开凿的依据和作用。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气候。2、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的分布
34、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4、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范围、地理特征、气候等,知道地理要素互相之间的影响,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位置、气候。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教学难点1、绿洲对干旱地区的作用。2、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景观图二、新课讲授(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35、1、塔里木盆地(1)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2)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2、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3、绿洲(二)油气资源的开发1、丰富的油气资源2、西气东输工程(1)油气的开发(2)西气东输(3)影响3、环境保护(1)必要性(2)措施三、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包括其范围、位置、气候、地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塔里木盆地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不断发展,西部地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特征。2、了解青藏地区的
36、自然环境特征并掌握其特征的成因。3、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与保护。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过程与方法1、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并分析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2、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3、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2、认识各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科学求实的思想。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2、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
37、、农牧业的影响。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农牧业的影响。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歌曲青藏高原二、新课讲授(一)世界屋脊1、地理位置2、世界屋脊3、地形特点4、地貌特征5、大江大河的发源地6、气候特点7、太阳辐射(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寒牧区2、河谷农业(1)生产条件(2)河谷农业(3)农作物3、饮食和民居(1)饮食精耙、牛羊肉、青棵酒(2)民居帐篷、平顶碉房三、课堂小结高原湖泊如棋布,湖边草肥湖水咸。农业区在“三谷地”,小麦青棵最盛产。青藏高原世界巅,雪山冰川大河源。日照强,温差大,高原之上干且寒。耗牛号称“高原舟”,负重能运云中山。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范围、位置、特点、水系。2、了解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的原因。3、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必要性。4、了解三江源地区环境面临的威胁。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探究、读图,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院与月嫂公司服务合同
- 窗帘工装合同范本
- 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家长会上的演讲稿
- 上高租房合同范本
-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 Unit 2 You should smile at he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海区转租合同范本
- 合同范本模板介绍
- 6 我参与 我奉献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10清新空气是个宝(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学校小卖部承包合同范文
- 2025年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 63- T993-2011 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 北京市东城区2025年公开招考539名社区工作者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护眼台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浙江省温州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夏季广东广州期货交易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农村青年干部招聘2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BIM技术应用管理办法
- 信息论与编码第4章信息率失真函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