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置”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_第1页
“三权分置”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_第2页
“三权分置”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_第3页
“三权分置”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_第4页
“三权分置”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三权分置”视角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摘 要:倡导农地有序流转是实施规模化经营构置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全国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实证对比,运用“三权分置”理论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受困于擅自改变流转地用途、 适用法律相互掣肘、风险难以预测、农户利益保障难等。总结得出强化农地流转用途管制、修订与完 善农地流转法律制度、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等对策与建议。【关键字】 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流转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依赖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按着红手印的“秘密协议”成为引爆农村改革开放起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代。但随着国家政策转向和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

2、,“三农”问题形势越来越严重,最终反而成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拖累,这些问题倒逼着各级政府不得不面临农村改革的难题。近年来,关于农村改革已经出台诸多政策和措施,并在2014年首次提出了实施“三权分置”、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指导思想,各地为顺应党的 号召展开了一系列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实践。本文以“三权分置”视角剖析了各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探讨创新有益地做法,剔除不足并分析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应对措施与防范机制,对于农村土 地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一、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实证分析(一)土地互换新疆沙湾和重庆江津具有互换模式代表性。.新疆沙湾模式111 o新疆沙湾县四道河

3、子镇下八户村农户自2004年起,将原来分布各处零散的土地,运用互换模式集中耕地10368亩,通过耕地规模化耕种经营手段,实施节水滴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使得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在全县得到全面推广。下八户村在实施耕地互换流转后,该村耕 地净增加400亩,农民年人均增收突破 347元。.重庆江津模式 。2007年9月,重庆市江津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农村建设用地置换为主 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4000多亩农村建设用地,经过人工复垦,已经全部成为了适宜农 作物生长的耕地,为城市建设用地提供了必要的指标。重庆江津互换模式成功之处在于:建设用地 实现了农村与城市联动,将农村减少与城市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形

4、成了良性互动,简单地农村建设用 地置换启动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浪潮;政府机关实施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培育、产业扶持等 多个方面的农村土地流转措施,土地流转使用效益提高的同时,社会效应反映良好。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建平(1968),男,陕西宝鸡人,汉族,高级农业经济师,主持研究农村经济管理科研项目 多次获得省市奖励,研究方向: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联系电话: 19993219581;邮箱: HYPERLINK mailto: (二)农村土地出租安徽小岗模式 是农村土地出租的典型。小岗村2012年有村民小组23个、3823人,村集体承包面积 8732亩,种植业收入占居民收入的 50 %以上。依据“

5、小岗村发展合作社”架构集中出租土地,实施股份化方式运作,合作社资本金总 额为305万元,小岗村持股为 10%,滁州市粮食局持股为 5%,上海大龙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持所持 股份额为85%,全村有3000亩土地实现了流转,流转土地中以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达到了 51.9 %。小岗村出租流转后的土地主要用于经济作物种植、引入工业企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等方 面。(三)农村土地转包农村土地转包模式是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流转形式,重庆忠县流转转包模式极具代表性。重庆忠县积极引导市场潜在农地流转主体,到2008年6月,全县已经有1.56hm2农村土地实现了流转,其中转包 0.87hm2,占全县流转面积

6、的 55.86%。忠县引进的15家龙头企业租赁5347hm2土 地,农民得到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费用,部分流转土地后的农户还可在企业从事劳务取得工资性收 入,全县流转土地户均收益达806元,企业增利的同时农民实现了增收。(四)入股农村土地入股流转模式是农户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广东南海模式 具有代表性。广东南海村集体在1992年将土地折成股份后分配给村民,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以土地折成股份吸收村民成为合作成员,村集体取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权,村民变成股东获取股利收益。南海 已经流转了 90%A上的村集体建设用地,占村级总土地面积的30%右。2007年,“南海模式”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拓展经营范

7、围,创造性地以集体建设用地参与土地国有化,全体村民、村级组织 以股东身份共同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三权分置”视角下的主流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演变原有的家庭承包经营权归农户、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形成的“两权分离”体系,已经难以在 产权制度时期为“三条底线”提供有力保障。全国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模式,为中央推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素材,既是对当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问题中土地流转的 现实回应,也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实施“三权分置”的必然选择。当前主流的土地流转模式改革创 新是否符合现实需求,直接关系到“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结合全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实践,可以将现

8、行主流的农村土地流转做法归纳为以下四种模式:(一)租赁与转包租赁是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权在具体时限内租赁给新的经营主体;转包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 具体时限内由家庭承包农户流转给其他农户。出租和转包两种农地流转方式,是“两权分离”思维 模式下农村土地承包法依冰保护农民财产权益万全之策,而在新的形势下,中央文件已经决心 放开农村土地经营权主体范围,建议实践中可以将农地出租与转包的流转形式合二为一。(二)互换承包农户自愿互换土地地块、承包权、经营权。土地互换这一传统流转形式应怎样发展从“三 权分置”改革视角看值得思考。首先,农户在粗放经营前提下,基于方便耕作的需求在本集体内双方自愿互换土地地块、承包权

9、、经营权,是符合农村生产发展实际,但这种方式流转对于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作用不大。其次,互换流转方式虽以本集体内成员为前提,但仍然是改变了原有农户承包 的关系。再次,互换流转方式在法律政策规定上无须征求发包方意见,且农户之间的土地互换流程 往往比较随意,现实中互换流转方式纠纷较多。建议互换流转的土地必须予以公示,否则法律不予 承认。(三)入股这是村集体依然拥有所有权、承包户持有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将自己经营权折价以持有股份 方式后让渡给经营实体,实行股份化经营、按股承担风险和收益。受国家对农业发展政策利好的影 响,全国最初级的土地入股流转应是“保底+分红”方式,大多数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均享、风险

10、共担的股份化经营。入股流转方式是农户为获得农地财产性收益,将土地经营权提供给新型经营主体并委托其进行 管理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可选择流转或自主经营。国内有学者认为入股流转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合适方式191。但笔者认为入股流转方式局限性应值得重视:第一,入股流转方式是以本区域内存在 适合经济发展的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为前提,而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且社会保障功能相对薄弱地 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第二,入股流转方式会形成农户与农业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民就须承 担市场、经营等多种风险。三、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创新模式擅自改变农地用途国家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耕地保护实施了最为严格的政策

11、,但部分地区在农地流转后被擅 自改变了用途而成为非农用地,这样的农地流转做法悖离于国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与法制精 神。农地流转的用途发生变化现实中实际表现主要为:一是农用地被流转成为了非农建设用地。如 重庆忠县耕地流转和广东南海模式流转土地非农建设用地现象十分突出。二是以非粮化为目的农用地流转。如重庆忠县在流转土地后,种粮田改变为非种粮田变化率在2004年时为9.47%,到2007年变成了 16.49%【10】。(二)现行法律限制农地流转.农地经营权流转。 一是实践中无法区分经营权是物权还是债权,“三权分置”改革难以为继。 土地经营权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是以债权方式保护的,那么在农村土地管理

12、实践中土地经营权 究竟是用物权还是债权方式进行流转?如果站在农村土地承包法角度,土地经营权属于债权,所有的农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实质上均为土地租赁,承租者(承包经营权人)失去了转让和抵押土地的 权利。二是限制了农地流转主体。现行的法律对农地流转主体有明确限制。三是限制了农地流转用 途。从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来看,农地流转后的用途具体、明确,没有模糊空间,并且不得擅自改 变原有的农业用地属性。四是限制了农地流转期限。农地流转后的期限在30-704,它在物权法与土地承包法及中央政策中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势下存在的 合理性值得研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农村宅基地在“三权分置

13、”下要顺利实现使用权流转,它用物权法律属性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同时新的土地管理法还鼓励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 活利用,属于国家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政策性的表述,在农村现行实践中,这种模糊地规定的限 制了农民流转宅基地,导致了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几乎丧失殆尽。- -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除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建设用地,应依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依法登记后,经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及2/3 以上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但各地实际操作细则尚未出台,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带来了困难。(三)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保障难国家再三强调农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

14、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但被无端侵权的现象屡禁不止:一是流转土地具有强制性,部分地方有的部门主导了土地流转各个重要环节(如合同签订)。二是国家倡导农村土地流转是为了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让流转户共享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给土地流转带来的额外效益。 但农村土地流转实际情况是租费普遍较低, 以笔者所在的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中等农地的租金普遍400-600 元/亩/ 年。农民获得的实惠仅限于眼前,难以分享因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增值而增加的额外收益,甚至有些地方还沉迷于农地“反租倒包”谋取差价。三是流转收益稳定性差,部分农业企业或承包大户不能完全按照签订合同时的承诺及时兑现租金,每当

15、农民及时要求兑付租金时,他们总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拒绝,甚至有的神奇失踪,农地流转收益保障执行力差。(四)承包企业经营风险承包土地规模经营的企业,它生产经营运作风险远甚于农户承包经营。其典型特征是:一是自然灾害频发。经常且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是市场风险深不可测。如中国网络上流行的热词:“蒜你狠”、“豆你玩”、“油他去”、“姜你军”、“苹什么”、“鸽你肉”,就是源于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而催生的市场风险。(五)农民对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民, 在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 农民视土地为其生存保障。 此外,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因素也强化了农民的恋土情

16、结,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不足,造成农民宁肯土地没有多大收益也不肯放弃。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的对策(一)实践中完善农地流转用途粮食安全保障应该是基本国策。随着农地流转机制和模式创新,应高度重视农地流转用途管制创新发展。一是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各地应在实践中运用行政规划、市场调节等手段不断完善耕地的保护机制,保障粮农生产者应得的经济补偿。 二是适度放宽土地的农业用途。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将果树、大棚等视作农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养殖与土地农业用途等同。三是耕地保护实施追究责任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制度,防范和制止成为违法占地的幕后推手。笔者建议实行耕地行政问责制

17、,对违法违规占地案件及行为屡禁不绝的,应追究地方政府领导者责任。(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立法体系随着全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难以适应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进程和工作力度,迫切需要进一步厘清农地流转实践中集体、承包户、新型经营主体的“三权”权利边界,在此基础上做好已有涉农法律法规修订与完善工作。. 建议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法。 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为基础,对现行的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完善,依法确认“三权分置”制度下土地经营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设立经营权的取得条件、变更和消灭方式,赋予农民财产权益的权能内涵, 扩大经营权流转主

18、体范围,规定经营权人农业用途土地的范围。.修订房地产管理法。建议重新修订房地产管理法,制定出能适应城乡统一的房地产 管理方面的法律,明确城乡房地产在用地、价格、评估、申报、转让、抵押、租赁、权属等方面制 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三)进一步强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作为抓手,构建一个全新的农村产权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化体系建设,依据贵州省普定县经验,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多层次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包括农村土地流转)。首先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则,利用市场机制合理确定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价值。其 次,培育农地流转中介组织。

19、通过政府招商、市场引进、商家自荐等多种形式,全力引进农地流转 机构,为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提供交易信息。.加快形成农村土地流转的多元化格局。以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导向,全力推进模式多样的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经营权流转主体成员参与多种形式的农地流转。同时,还应引导农户使用合 同示范文本实现直接流转农地(自己流转)或者间接流转农地(委托流转)。对于农户委托流转, 要完善书面委托法律文书、明确委托方权限。(四)强化农村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环境,使农民依赖土地保障思想逐步向农村现代保障方式转变。同时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每年从土

20、地 出让金中安排若干比例的专项资金,建立起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五、结语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架构,是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 会化、组织化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中还存在着法律制度掣肘、市场运营风险、农户理 念落后等诸多困难与问题,需要政府及时介入,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法律制度,引 入高质量、多层次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土地流转。2020年2月25日参考文献:【1】农村土地流转能致富?看土地流转六大创新模式!2016-04-28【EB/OU . HYPERLINK https:/www.sohu.eom/a/72121042_356289 htt

21、ps:/www.sohu.eom/a/72121042_356289【2】毛飞,孔祥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支持和模式创新一一来自重庆市江津区的经验与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 : 126-131.【3】翁士洪.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偏差一一对小岗村的实证分析【 J】.公共管理学报, 2012 , (1) :17-24.【4】梁启学,钱昱如,聂璐.城乡统筹试验区土地流转的经验问题与建议一一基于重庆市忠县 的调研【J】,安徽农业科学,2010 , 38(21):11391-11393.【5】李嘉健,陈俊林,陈姿桦.农村流转土地模式新探析一一以广东南海为例【 J】,中

22、国集体经济,2018 , (08) : 1-2 .【6】楼建波.农户承包经营的农地流转的三权分置一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53-69 .【7】刘乐.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EB/OU . HYPERLINK /news/20160429/t20160429_522017410.shtml /news/20160429/t20160429_522017410.shtml, 2016-04-29【8】刘涛.我国农村探索实践“三权分置”实证分析【 J】,农村经营管理,2018, (03): 22-25【9】刘卫柏,彭魏

23、倬加.“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土地信托流转模式分析一一以湖南益阳沅江的实践为例【J】,经济地理 , 2016 (08) :134-141【10】钱昱如,邱道持,王玲燕.农地流转中耕地用途变化的实证研究一一以重庆市忠县为例J,2009, 25 (04) :298-302- -Study on Rural Land Transf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paration of Three PowersAbstract : Actively and steadily disposing of household management of land is the key to change the extensive management of rural land fragmentation. Avoiding land abandonment and advocating orderly transfer of farmland are effective ways to implement large-scale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