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学习目标.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老子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日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 或教祖,尊为 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史记载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出生 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因见周 王室衰
2、微,去官归隐。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 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 记)。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
3、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宥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 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却是很精辟的。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老子
4、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 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他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字词汇总 语音斯港已 wfi 自聆者不* j I n zh a ng 其脆易泮.p n 起于累土 l i e 音声相和.h e 重点字词1、通假字自见者不明(见,通现”)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其脆易泮(泮,通判”)起于累土(累,通蒙”)第1页/共7页2、词类活用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 正确)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
5、业,把当作有味)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 增多)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常于几成而 败之(使动,使 失败)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3、古今异义蜒埴以为器(来做)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重点句式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千里之行(宾语前置)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课文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
6、三十三章、第六十 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老子从种种社会人生问题之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把握重点 第1贝U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 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第1则选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恶“与 美”相对,美”与 善”并提,可知 恶”在这里应该是丑的意思。美与丑、善与恶本来都是相对而生的, 一如 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 ”(语出庄子 秋水
7、)。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 都知道什么是恶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 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其中的道理正是: 宥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 乐器的音响和人 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老子说,这道理是永恒的。其中 宥无相生”长 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 雉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传世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一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指,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
8、做好事。做一件好事这是 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很难了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 难”的道理。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就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 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相反,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容易,不够慎重不第2页/共7页够用心不够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 这里面也包含了由难生成易、由易生成难的道理。第3则老子更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它对矛盾对立项的辩证把握和持守。第 3则选文: 企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可以
9、理解为一个比喻。 企”就是踮起脚跟。 跨”指跨步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大其两股间,以 有所越也。”踮起脚跟的人站不稳(自然也站不久),大迈两腿跨步而行的人走不远。这是比喻的喻体。 自见”即自现,指自我显示、自逞己见。自是”即自以为是。 自伐”即自我夸耀;伐”指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自矜”即自夸、自尊自大,这里有自以为贤能的意思。长”(zh & ng指得到敬重,或者被认为有贤能并且得到人们的敬重。自逞己见的人,本意虽是 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 自我夸耀的人,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10、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贤能, 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 不被人们敬重。这是比喻的本体。因此,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要不得的: 其在道也,日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是吃剩下的食物。赘形”是身体上多余的东西比如肉赘。物”这里可以理解为畜生。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从道的立场上来看,叫做吃剩下的食物或人身上的肉赘,连有的畜生都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居于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明“彰”功“长”体现的是一系列被追求的目的。要达到这 些目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一种态度,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另一种态度。一般人认为前一种态度距离目的更近,
11、可是老子却认为应该选择后一种。因 为自见而不明,自是而不彰,自伐而无功,自矜而不长,因为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 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二十二章)。老子的这种选择显示了它对 现实社会的一种洞见,也显示了它的人生智慧。在很多时候,人们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 第4则选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 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知人”就是了解别人,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这是一组对立项。 在两者之间,老子选择的是 自知”。它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则是高 明、圣明。这是一个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自
12、知实际上更为困难;一般 人的毛病尤在于不自知。胜人”和自胜”是一组对立项。在两者之间,老子选择的是 自胜”。它认为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刚强。这也是一个极富人生哲理 的判断,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其实更难于超越,就是说战胜自己其实更困难。一般人认为富有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的财产,可老子却说那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其中的启示意义也是很深刻的。 一个拥有大量财产的人如果不知道满足,那么他就会有跟缺乏财物的人一样苦恼。一般人认为一个人心里有长远打算就意味着他有志了,老子却说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才算得上有志。其中的人生意义同样是很深刻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耽于空想。老子认为,
13、不丧失其合适位置的人(即能够做到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 人)才能够长久,死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算得上长寿。站在它的立场上看,活得年 岁多却不得善终的人,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所有这些论断,都显示了老子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 第5则选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思是说,以 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 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无为”,大致是指用顺任自然的方式来作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图”即反复考虑。 为”即做、办成。这句话意思是说,第3页/共7页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 报怨以德”一句上
14、下文没有着落,似乎是衍文,这里可以不必管它。除此之 外,意思还是能够贯通的。 老子是从大与小、多与少的关系着眼,来思考 图难”为大” 的门径的。接下来的解释,就使这个意思更加明确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难与 易“相反,失与 细”也相反(细”即细小、细微)。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 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惟其如此,解决了一件件容易的事,最终也就解决了难事(因此可以图难于其易”);完成了一件件细小的事,最终也就完成了大事(因此可以为大于其细”)。在老子看来,这就是圣人”做事和处世的方法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所说的 圣人”,具体内涵自
15、然跟儒家典籍中的 圣人”不完全相同,但同样是指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它认为,那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 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关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意思是说,轻易向人许诺,就一定缺少诚信,因为总是践诺并不容易;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就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因为没有拿出足够的心神力量去面对那些事情。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这句话意思是说,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这是圣人”做事、处世的态度和结果。总之,从一系列对立项的逻辑关系中来考量事物、思考问题, 使老子充满了一种特有的智慧。也正是由于在看到事物一面的时候,常常能够关照到跟它相反相成的另一面,所以老
16、子在看待问题、因应问题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前瞻性。第6则选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未兆”指没有显露行迹。这句话意思是说,事物安稳的时 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说,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这就是非常智慧的提醒。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在陷入混乱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混乱产生的要素,进而采取措施。管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
17、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 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 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 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这可以说是三个比喻,也可以说是三个举证。从中人们需要领悟到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些有点儿抽象的概括所贯穿的种种社会人生经验,并且要领悟到在现实人生中那些自己需要好好把握和努力的东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 几乎“差不多这两句话意思是,人们做事,常 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的确,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终。在事物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随时
18、都有转向失败的可能;在将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往往更容易发生,因为这时候人们往往掉以轻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两个相反的方面,比如说 自知”与知人、自胜”与胜人”,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 面转化的可能,比如由难而易或由易而难、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由安而危或由危而安等等,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所有这些,都是老子带给后人的启示。知识迁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
19、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 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节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第4页/共7页(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 5处)(2)请任意写出一则你学过的庄子短文名称。(3)文段最后 吾将曳尾于涂中”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它表明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1)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2)秋水逍遥游庖丁解牛(任选一篇即可)(3)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庄子宁愿过着穷困但却自由的生活,也不愿去楚国主持朝中大 事。这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拓
20、展阅读关于老子的自然”思想对于老子所说的 自然”,有的学者认为指的是自然界或大自然。比如,有位著名学者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一部影响很大的关于研究老子生平和思想的著作(詹剑峰先生在其著作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中这样说:宥人袭取熊十力之说, 谓自是自己,然是如 此,自然便是自己如此,而又加以曲解,谓老子书的自然是不加造作,是人为的对立词,并借此以否定老子之道意味着自然法则,否定老子之自然可指大自然。试问与 人为相对立的不是大自然,是什么?”关于老子的译著(翻译类的著作)及外国人研究老子的论著中更是望文生义, 把老子所说的 自然”说成是自然界或大自然, 并由此大讲老子关于 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态平
21、衡的思想。我以为,在翻译类著作中,也应当像对老子的 道”一样,对自然“和 无为”不是望文生义,而是作音译,然后具体解释其准确的涵义。这位学者(詹剑峰先生) 认为老子之 自然”可释为大自然”,并为此反问 与人为相对 立的不是大自然,是什么?”我们也可以就此反问一句:与人为相对立的除了大自然,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了吗?我们知道,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基石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在黑格尔看来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而且认为天地万物或大自然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显然,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也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 绝非 人为”的,或者说它是与 人为”相对立的。这种与 人为”相对立的 绝对精神”难道是大自然吗
22、?我们之所以把黑格尔哲 学称为客观唯心主义,其原因即在于此。事实上,在我国古代,至少在先秦,自然”并无近现代之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涵义,古代的训诂学家,例如汉代的郑玄,清代的王引之、俞檄,皆没有将古书上的自然”解作自然界或大自然的。其实,在我国古代用于表述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是天”和 地”。因此,将老子所说的自然”释为自然界或大自然是不妥的。有些学者虽然也指出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意思, 但也仅指出自然是自己如此,因而并没有把它的涵义讲得很清楚,很透彻,很丰满。要搞清老子所说的 自然”的涵义,首先应看看它的字义。自,说文日: 自,鼻也。 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古人认为人之胚胎,鼻先受
23、形,故鼻为人之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自,鼻也。自之通训当为始,即本义之转注。”就是说,自”的本义是鼻”,引申义为本始、本初、本性。广雅僻诂: 然,成也。”如大戴礼 斌王践昨)篇说:毋日胡残,其祸将然”,言其祸将成也。可见 自然”即自成之义。如淮南子 ?泰第5页/共7页族训:天地正其通,而物自然。“物自然”是说物自成也。因此,从字源学上讲,自然”是指事物的本性、本真面目,事物的自成。其次,需看看老子在道德经的有关章句中都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自然”这一概念的。在老子中, 自然”一词共出现五次,分别见于十七章、二十三章、二十五章、五十一章 和六十四章。十七章的全文是: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
24、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 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显然,犹兮,其贵言”的行为主体是太上”即实行无为而治的最理想的君王;而功成事遂”的行为主体是百姓。是说百姓在对 太上不知有之”的情况下,自己 功成事遂”的。百姓皆谓: 我自然即百 姓们都说 这是我(们)自己做成功的因此,这里的 自然”是自己做成功的”亦即自成”之义。相反,如果将这里说的自然”释为自然界或大自然,那么其中的我”字是名词,自然界或大自然也是名词,两个名词相加,就是 我大自然,是什么意思呢?显然是不通的。二十三章的首句是希言,自然。”这里的希言”直接的意思是少说话。可以联想到第十 七章的 犹兮
25、,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贵言”与 希言”同义。最高统治者的 希言”或 贵言”就是指少发声教法令(让人民自己做主,自己干)。最高统治者少发声 教法令有什么好处呢?有利于百姓们功成事遂”,也就是自化、自成。所以,这里的 自然”也是自化、自成的意思。以小比大是一样,由此联想到过去农村生产队的时候,队长几乎天 天召集社员们开会,不知说多少话,但生产并没有搞好。现在村长几个月都不召集村民们开 一次大会,但生产反而比那时搞得好多了。所以统治者或领导者干预过多,不利于人民成就自己的事业,还不如少干预或不干预。五十一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通行本爵“作 命”)而常自然。”意思是说,道和德的
26、地位之所以尊贵,并不是因为有什么人授予它们爵位,而是因为它们对万物(万民)不强制,不主宰,而总是依其自然本性和发展趋势而自化、自成。失莫之命而常自然”,如果其中的 自然”是大自然,就是名词,那么常自然”就成了副词修饰名词,就如常书本”、快茶杯”一样句法不通。六十四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 然而不敢为也。”意思是说,所以圣人意欲别人所不意欲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别人所 不学的,挽救众人的过错。以辅助万民的自然发展(实现自化、自成),而对人民不加干涉 和强制。可见以上四章中的 自然”皆是不借外力而自化、 自成之义,亦即事物的本然状态及其过 程。那么第
27、二十五章的 道法自然”中的 自然”是否也是这个意思呢?是的。这是因为,道是 独立而不改”(二十五章)的,就是说,道是绝然独立无二的,是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庄子 伏宗师)的,是本性自足的整体。道是最高的实体,而自然则是作为最高实体 的道”所体现的最高的价值或原则。道不依赖于任何外力,也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左右它,完全是自己成就自己的。这是道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道法自然”的意思是说,道以自己的样态为依归,或以自己的存在为依据, 以自己的内因决定了自身的存在及样态,亦即以 自成” 为法则;就道对万物而言,道法自然”是指道顺应万物的发展变化而不加干涉,以听任万物依其本性而自生、自长、自化、自成为法则,认同”存在者 自己成为自己那样”,亦即任凭万物按照 自己那样”而存在和发展变化。这也就是道对天地万物包括社会人生所表现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的玄德”之性(五十一章)。王弼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又说,天道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标须知购车招标要求3篇
- 居民区煤气供应与安全责任合同3篇
- 教育培训机构砌体施工合同3篇
- 教育服务行业劳动合同标准3篇
- 教育机构劳动合同原件3篇
- 展览展示浮雕施工协议
- 企业教育贷款还款协议
- 防火设施维修施工合同
- 实验室门套翻新合同
- 建筑施工租赁吊车合同
-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IPC-03技术说明书(适用ATS通用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全套
- 高考浙江卷:2023年6月《政治》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 国开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
- 小学一、二年级科技节活动规则说明PPT
-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
- GB/T 36447-2018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要求
- 摄影课程 3、中国摄影史
- GB/T 16717-2013包装容器重型瓦楞纸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