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 古代埃及知识与技能知道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明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金字塔既是古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世界奇迹。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尼罗河在古埃及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七、八年级历史课程,我们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现在我们转换视角,学习与了解

2、另一个人类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列出了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迹,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大奇迹中,只剩下古埃及的金字塔还矗立在尼罗河岸边。我们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为金字塔感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埃及之旅。知识点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结合图所示讲述埃及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2、探索文明,我们一定要探索文明的历程,其往往有着如下的发展过程:产生、发展、强盛、灭亡。指导学生在年代尺上梳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过渡)虽然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但是在它存在的过程中,古埃及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天

3、文学: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开始涨水,古埃及人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数学: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医学: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在19世纪被识读。雕刻和绘画:主要以国王和贵族为对象,作品呈现人物正侧面,表情庄重、严肃。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2 金字塔 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如何评价如此宏伟、复杂、神秘的建筑?知识点3 法老的统治材料展示法老是谁?古埃及法

4、老的地位是怎样的?【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古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小结收获 达标测评】一条河流: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一种统治: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一种建筑: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两个之最: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完成本课相关习题,P1-2页。优点:本节课我始终贯彻教学设计的思路,围绕设定的三位目标进行教学。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5、。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创造性。不足之处:本节课是新生刚接触的第一节历史课,虽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教学及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没有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的相关内容时不够到位,所以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这是今后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价值;理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要求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情感、态

6、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一个高峰。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通过我国最近较有意义的两部法律文件引导出本次课题:汉谟拉比法典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的颁布是“一国两制”实践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将成为香港由乱到治的重要转折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最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哪部吗?(汉谟拉比法典

7、)知识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6、P7页,梳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2阅读教材,说出两河流域文明的具体表现,并和埃及、中国进行比较分析。知识点2 古巴比伦王国 阅读教材,归纳汉谟拉比是如何建立统一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典)知识点3 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总结归纳该部法典的内容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

8、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汉莫拉比法典的内容可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让学生通过阅读该法典中的一些具体法律条文,分析该部法典的目的与性质第16条 自由民藏匿宫廷或穆什钦努(指被征服地区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据不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反映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第226条 倘理发师未告知主人而剃去其奴隶

9、之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反映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这就是所谓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反映了法典公正观念,但这种公平正义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反映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由此可得出结论: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基础上。总体说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外还保留了同态复仇原则和神明裁判的习惯。汉谟拉比法典目的由上述材料分析可知:该法典的目的是汉

10、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专制统治汉谟拉比法典性质由上述材料分析可知:该法典是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汉谟拉比法典评价引导学生评价汉谟拉比法典这些规定同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比,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源远流长。教师总结: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又是此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在汉谟拉比统治时,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他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虽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

11、展,推动了社会进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请完成本节课相关习题,P3-P4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地图古代印度示意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和发展。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师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相关图片。师:在座的同学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全书主要讲述了美猴王孙悟空和

12、八戒、沙僧如何护送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而其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高僧玄奘。公元627年,年仅25岁的玄奘踏上了西去佛国取经的道路,这一路没有后人所编撰的孙悟空、八戒和沙僧。只有一人一马,长达17年的艰难跋涉。而他前去的地方就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印度。岁月荏苒,古印度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古印度深邃、神秘的面纱,走进这千年古国。知识点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半岛地形图 师:其实古代印度与咱们现在的所说的印度国家并不是一个概念。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天的南亚次大陆,也就是图上的印度半岛。教师多

13、媒体展示:“次大陆”含义:面积比洲小,在地理上或政治上有某种程度独立性的陆地。设问:为何这块区域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呢?学生思考,回答。(参考答案:因其位于亚洲南部,且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靠印度洋,三面环海,在地理上形成一个单独的区域,故称南亚次大陆。) 教师多媒体展示:古代印度图、哈拉巴遗址图片、摩亨佐达罗遗址图片 师:如果说古印度文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他的光芒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们发现。1856年,英国人修建西北印度铁路时,在哈拉巴村发现许多坚硬整齐的窑制砖块,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们在哈拉巴村发掘了一座古代城市

14、遗址。一年后,又在哈拉巴以南600公里的摩亨佐达罗发现了另外一座史前古城。因为这些遗址首先在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师:这两座城的基本样式一致。大致南北走向,由上城、下城组成。上城建在土丘之上,四周有高大的砖墙,还有守卫用的塔楼,是政治中心。下城则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整齐排列,而且拥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将污水引出城外。产生于公元前2300年的辉煌的哈拉巴文化,由古印度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创造。按照我们现在的审美来说啊,达罗毗荼人并不好看。因为他们的皮肤黑黑的,而且五官不够立体,没有高挺的鼻梁。此时的古印度处在印度河文明时代。但是到了公元前1700年左右,存在数千年

15、的,发展水平极高的哈拉巴文明,却突然不留痕迹的消失了。而关于哈拉巴文明消失的具体原因,至今仍旧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谜。 教师多媒体展示:雅利安人入侵图片 师:公元前1500年,伴随着阵阵马蹄声,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拥有白皮肤、高鼻梁的雅利安人,从中亚大规模进入印度半岛,扰乱了黑皮肤、塌鼻子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的平静生活。古印度进入吠陀时代。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有两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语言和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云南

16、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5页 。(注释:“瓦尔那”为“颜色”;“达萨”为“男女敌人” )设问: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雅利安人对原住民持有怎样的态度?雅利安人又是如何区分自己与原住民的不同?学生思考、回答。(参考答案:雅利安人对原住民持有一种敌视、防备的态度,并且用皮肤的颜色来区分自己与原住民的不同,确立统治和被统治的地位。)师:高傲的雅利安人,以其白色的皮肤为荣,而认为拥有黑皮肤的达罗毗荼人为卑贱者,用颜色来区分自己与原住民的不同。而这一思想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了种姓制度。教师出示原人图,在原人身上的相应部位标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教师设问:“那么种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

17、么呢?雅利安人将社会中的人分为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都代表的是原人身上的不同部位,那么这些等级分别是什么呢?。下面老师会给每一位同学发一张小卡片,上面写了不同等级的名称。请同学们先找到和自己是同一种姓的同学,并一起讨论你们这个种姓的名称是什么?是第几等级?各自代表的是原人身上的哪个部位?各自的权利义务分别是什么呢?在你们讨论过后,每个组各自派一名代表来说明一下你们所代表的种姓的情况。”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婆罗门组:我们种姓的名称是婆罗门。是第一等级。代表是原人的口。掌管祭祀。刹帝利组:我们种姓的名称是刹帝利。是第二等级。代表是原人的双臂。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组:我们种姓的名称是吠舍。

18、是第三等级。代表是原人的双腿。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首陀罗组:我们种姓的名称是首陀罗。是第四等级。代表是原人的双足。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将种姓的名称展示在多媒体上。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三: “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原人歌出示种姓制度金字塔图片,并配上不同等级群体的外貌特征。师: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吠舍和首陀罗从事的行业貌似差不多,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多媒体上吠舍和首陀罗外貌的不同。”学生观察之后,回答(参考答案:吠舍的肤色较白,而首陀罗的肤色较黑

19、。)师:很好!那么我们之前讲过,雅利安人的肤色为白色,而达罗毗荼人的肤色是黑色的,因此吠舍为雅利安人,而首陀罗是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且首陀罗还有一条义务,即为前三个阶级服务,这也就意味着首陀罗绝大多数人都是奴隶,即使有少数的首陀罗是自由民,但是他们仍然在社会中被人歧视。那么种姓制度中的高低贵贱之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四: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肢体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学生思考,回答。(参考答案:不同种姓之间不仅仅是职业分工的不同,在等级贵贱上还有着严格的界限,低种姓人的生命对高种姓人来说尤如草芥。

20、)设问:首陀罗就是当时印度社会最底层的人吗? 学生根据课本第12页的内容,思考回答。 (参考答案:不是,还有“贱民”阶层。)教师设问:“是的,在当时还有一群人甚至被排除在四个等级之外,他们就是“不可接触者”贱民。那么”贱民“阶层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是那些因犯罪被开除出种姓的人。其次就是当时古印度的婚姻制度了。高种姓的人以自己的血统为荣,为了维护自己血统的纯正,还实行了内婚制,即属于同一种姓的人才能结婚。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高种姓男子可娶低种姓的女子,这种婚姻叫做“顺婚”,虽不为社会所提倡,但是还能为社会所容忍。但在相反的情况,高种姓女子嫁给低种姓男子的“逆婚”,则是绝对禁止。而“逆婚”夫妇所生的

21、后代都被划分为贱民阶层。贱民在社会上遭到了巨大的歧视,他们被认为是“污秽”的,高种姓的人甚至会因为贱民的影子碰到了自己,而觉得十分的晦气。贱民阶层只能从事被认为最不洁的行业清扫、屠宰、收尸等。 过渡:因为种姓制度,执掌国家政权的刹帝利只能屈居于婆罗门之下,刹帝利的不满与不甘可以想见,只是在漫长岁月中没有尖锐的爆发出来。直到公元前600年,古印度进入了列国时代,历史把刹帝利的权力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点3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教师多媒体展示:古印度列国时代地图 师:列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战国纷争的时代。这个时代就类似于我们之前学过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利的

22、刹帝利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他们极力想要打破婆罗门的至高无上的种姓特权。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佛教兴起。 教师多媒体展示:释迦牟尼的图片和其简介 师: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与我国孔子同时代的人。他本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出身于印度北部,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由此可以看出,释迦牟尼是属于刹帝利种姓的。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佛教为什么能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呢?2、佛教对哪一种姓带来的利益最大?为什么? 学生思考,作答。(参考答案:1.因为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得到了刹帝利和

23、下层人民的欢迎。2.佛教对刹帝利种姓带来的利益最大。因为佛教能够成为刹帝利挑战婆罗门种姓特权的工具。且佛教宣扬“忍耐顺从”,也能够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师: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但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人民有很大的麻痹作用。种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教师多媒体展示:佛教传播图师: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得到一个极大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过渡:为什么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佛教会得到一个快速发展并向外传播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阿育王。教师

24、多媒体展示:孔雀王朝王宫遗址图片、旃陀罗及多图片 师:公元前324年,持续了大约两百年的列国时代结束。动荡、战乱的古印度终于迎来了一个强者孔雀王朝。古印度进入了孔雀帝国时代。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之所以将其称作“孔雀王朝”,是因为其创建者旃陀罗及多出生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 教师多媒体展示:孔雀王朝疆域图、阿育王图片和简介师:阿育王就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在其统治时期,除了印度南部的一小部分土地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其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他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25、。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这些举措推动的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师:可是到了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瓦解,古印度地区又重新回到四分五裂的状态,地方政权纷纷独立,外族相继入侵。(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佛教的产生有其当时的历史原因,因为列国时代刹帝利的权力增大,与婆罗门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刹帝利为了打破婆罗门至高无上的种姓特权,佛教应运而生,其教义即符合下层人民的需求,又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故而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之所以在公元前三世纪得到一个发展和传播,离不开当时统治者的政策。) 过渡:时隔三千多年,建立于吠陀时代的种姓制度仍然影

26、响着当今的印度社会。曾有印度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是放弃不了种姓观念。完成本课相关习题,P5-6页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考虑到古印度距离现在的时间过于久远,且概念和人命读法较拗口,学生们可能对古代印度的文明没有概念,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发源无从体会,加上学生比较喜欢情景代入的授课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了较多的图片,配以启发性提问,并组织学生对于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古印度的文化,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 希腊城邦

27、和亚历山大帝国知识与技能1.了解希腊城邦的概念和特点;2.简述伯立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3.知道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与材料,试着一分为二的了解、评价雅典民主政治与亚历山大东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民主政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2.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侵略性、残酷子性,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客观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亚历山大帝国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特点。1.课件出示表格,回顾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相关的时间、河流、文明代表。提示三个文明在地图上的位置。2.导入:现代奥运会有一

28、项重要的竞技体育比赛叫马拉松长跑,有同学知道它的长度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PPT出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希腊等欧洲文明。一、目标与自学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目标,通过弄清以下问题(1)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古希腊有名的两大城邦?(2)古希腊雅典在谁统治时期达到全盛?(3)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什么制度?(4)雅典人有政治权利的是什么人?雅典哪些人没有政治权利?3.检查自学效果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补充。二、引导与新授1.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地图古代希腊。讲述:与其他地区的大河流域文明相比,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我国的黄河流域等相比而言,希腊文

29、明有其特别之处,它是海洋文明,它的发轫与繁盛都与海洋密不可分。它最初的源头就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区别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认清雅典与斯巴达的地理位置。2.介绍雅典主要权利机关。3.材料展示,思考问题:以下材料分别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国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材料二 伯里克利:“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材料三 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公民内部轮流执政。材料四 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

30、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提示: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公民内部的平等。)3.材料展示:故事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片段)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故事中的小问题。片段一: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帕罗耶干活赚钱,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片段二:执勤的不准他妻子进入会场,为什么?片段三:不识字的帕罗耶却能担任公职,为什么?4.补充:讲述苏格拉底之死,学生思考:雅典民主制给人民带来了什么?提示:进步性、局限性。(学生发言,教师总结)5.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是?6.说说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提醒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三、练习与小结1.练习: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31、详见课件56第一部分最后。例: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2.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重点学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利弊。民主政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我们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侵略性、残酷子性,以及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客观进步性。完成本课相关习题,P10-11页。第一次上这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引入这一单元的内容,结果好多人找不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看来我平时对他们强调单元特点还不够,他们还不习惯有这个“套路”。后来第二次上课时我提醒了,效果就好很多。今后尤其要

32、注意一个单元的开始。并且从七年级就要开始强调。这一课主要包含雅典民主政治和亚历山大东征这两个重难点问题。在这两点的评价方面,比较注意提醒学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但在具体引导方面,应该在细致一些:要能够结合当时的背景来分析评价,不能太轻易得出这些结论。最好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制作古罗马兴衰的年代尺和观察古罗马版图变迁的局势图,了解古罗马兴衰的基本脉络。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罗马不同时期的

33、兴衰缘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罗马的兴盛衰亡,领悟武力营造的辉煌是难以长久的。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十二铜表法。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理解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教师:识一识:学过这篇文章吗?还认识他吗?教师介绍:奴隶英雄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7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中相关片段改编的。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教师讲解: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

34、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知识点1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教师: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找出罗马城建立的时间、地点。1.时间、地理位置:公元前1000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故事罗马的由来青铜母狼雕像,高85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500年。雕像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后来,一个名

35、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对罗马人来说,它具有纪念碑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现在,雕像母狼为罗马市的象征。罗马的起源:结合“母狼乳婴”图,讲讲罗马起源的传说故事。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段传说。相传罗马城创建人是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穆斯。他们的母亲是

36、一位国王的女儿。她的叔叔篡夺了王位,并派人把她生下的这对孪生兄弟投入台伯河。两个孩子被冲到河岸上,一只母狼照料他们。后来,一对牧羊夫妇收养了他们。兄弟二人长大后,得知了身世,合力杀死篡位者,恢复了王位,建立了新城。后来,新城被命名为“罗马”。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并说说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学生甲:时间:公元前509年;学生乙:国家管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

37、对平民不利的决议。2.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兴亡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3.十二铜表法(1)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教师讲解: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于公元前449年制定和公布,因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2)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问题:如何看待十二铜表法?(3)作用: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4.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1)

38、扩张与征服: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2)危机:斯巴达克起义。教师:阅读课本,讲讲罗马爆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斯巴达克起义的时间、结果及意义。时间:公元前73年;结果:被血腥镇压;意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知识点2 罗马帝国1.政权更迭:(1)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凯撒 (也译为恺撒)(前100前44年),古罗马共和国统帅,曾与庞培、克拉苏结成前三头政治联盟,后在与其他军事统帅争取斗争中取胜,建立独裁统治,集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成为罗马共和国

39、向罗马帝国过渡的重要人物。凯撒之死(2)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建立者是屋大维,他首创了“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古罗马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年)。他是凯撒的外甥及养子。凯撒死后,他被元老院奉以“奥古斯都”(拉丁文意为:“神圣的”、“至尊的”)尊号。后来,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从此,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后来也成为罗马和欧洲帝王常用的头衔。和平祭坛浮雕,大理石浮雕复制品,约创作于公元前13公元前9年,现收藏于罗马博物馆。和平祭坛浮雕既为纪念奥古斯都的丰功伟绩,也为神化奥古斯都个人。思考: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发展为罗马帝国?提示:社会危机严重,奴

40、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2.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知识点3 罗马帝国的衰亡1.内忧外患(1)原因:罗马的政治、经济危机。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教师提问:罗马帝国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表现: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实质:奴隶制危机。(2)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公元 375年,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2、帝国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完成本课相关习题,P12-13页 (1)在本

41、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照罗马重要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整理罗马知识线索,并引导学生分析罗马为什么会从共和国发展为帝国以及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2)本课中时间概念多,容易混淆,应引起重视。(3)另外学生对于十二铜表法掌握不是很好,应加以强化。(4)板书不是很好,需要多练习。等等。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希腊神话的特点;知道古希腊罗马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典型代表;了解这一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知道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从四个方面探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通过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使学生直观的

42、感受希腊罗马文明的魅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成就,感受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魅力,体会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学习古希腊罗马人求知探索的精神。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文学、雕塑、建筑、哲学、历法及法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展示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非文化成就。出示包含希腊罗马地区地图,提出问题:希腊罗马文化知多少,总结学生所答,从而引出课题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师: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26-29页,找一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还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生:文学

43、、哲学、雕塑、建筑、法学、历法师:下面我们分为六组,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把你们能在书上找到的内容勾画下来。梳理完基础知识,我们就某些问题特别是你们没解决的问题一起来探讨。生:同学们都找得非常棒,有的是能在书上找到的,你们勾画下来了吗?关于特点这一栏,很多问题都没解决,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答案。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文学,提到希腊罗马的辉煌文学成就,神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话题,关于希腊神话,大家知道哪些著名的人物吗?生:略师:看来同学们对希腊神话都很感兴趣。这是一个“神”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据神话记载,是神创造了人类;神是万事万物的原因。一、“神”的时代师:在这样一个神创世界的时

44、代里,大家却发现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那如何理解神人同形同性呢?大家阅读这段材料并观察图片?生:希腊神话中的神在形体上和人一样,且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品质和行为。师:神人同形同性,其实在很多的希腊文学中也有体现,比如说荷马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做,内容虽然是根据迈锡尼时代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整理汇编而成。虽说里面有很多神话传说,但他却讴歌的是人类的英雄。(回到表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神”主导的世界里,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神人同形同性,还是荷马史诗中讴歌的人类英雄,我们可以发现希腊人已经开始在神的身上去寻求谁的影子?寻求人的影子。这是初步在认识自己认识人,希腊逐渐走向了一个属于

45、人的时代。“人”的时代师:既然神是虚无缥缈的存在,那么世界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首先给出了他的观点: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与“神创世界相比”,他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生:怀疑神,世界是可以依靠人的观察去解释、认知的师:德谟克里特怀疑神,迈出了属于“人”的时代最重要的一步,后人在其基础上不断探索,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什么观点?生:师:他将思考转向人类社会,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提出要充分的“认识你自己”。当然,苏格拉底不仅是位出色的哲学家,还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他主张求得知识的最好方法是?生:有系统的问和答师:他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思想,进而不断的认识自己。但就是这样一位优秀

46、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浏览教材28页人物扫描就能找到答案生:被雅典法庭判以死刑。师:苏格拉底坚持信念、坚持理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否定神到认识人,无处不彰显着人的作用。我们在来看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发挥人的作用,并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哲学方面,他研究并创立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并且提出了经典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的道路中,在尊师重教的前提之下,不盲从,成为一个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人;在动物学方面,他解剖了许多动物,奠定了动物学基础;在科学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演绎等方法。)所以他被称作“古希腊最博学的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师:从否定神、认识

47、人,再到发挥人的作用,这都是我们再进一步认识人,这是一个真正属于“人”的时代!师:当然,“人”的时代不仅仅在哲学中有所体现,在雕塑中,对“人”的诠释可谓是淋漓尽致。这是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作品掷铁饼者,大家观察这尊雕塑,说说你的直观感受。生:裸:展现出强健的体魄、身体的健美;肌肉:展现出人的力量与活力强健、力量、活力,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肯定了人的价值。(掷铁饼那是动,雕塑是静,一动一静既体现了古希腊艺术家们高超的艺术水平。)师:同样肯定人,赞美人还体现在建筑上面,比如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神庙供奉的虽然是神,但是却无处不彰显着

48、“人”的作用与价值。从修建原由看,是因为战胜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为庆祝胜利,歌颂雅典英雄而建;从神庙造型上看,外围的廊柱造型古朴、庄重,隐喻男性躯体的力量美;内围的廊柱优雅匀称,隐喻女性的线条美。师:我们再看罗马建筑,请与教材27页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进行对比,有什么异同?大竞技场的廊柱,与希腊建筑风格颇相一致。在继承的同时,他还有哪些创新呢?请你在图中找到。石拱门和穹顶既使得整体建筑受力比较均匀、更加坚固结实,又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坚固美观,使得整体建筑华丽宏伟。罗马建筑的创新充分展示了人的作用与智慧。除此之外罗马建筑逐渐的走进人类的社会生活,比如修建的高架引水桥,这是罗马的供水系统。建筑的功能逐渐走

49、向人的生活,为“人”的社会所服务,更加具有实用性,这再次印证了这是属于”人“的伟大时代,肯定了人的价值。回到表格。师:无论是雕塑还是建筑,这都再次印证了这是属于“人”的伟大时代,肯定了人的价值。从关注人到发现肯定人,人历来都不是单个存在的,在整个人与人的社会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了一些争端,古罗马也不例外。现在大家都是小法官,你们如何判这场案子呢?习惯法就是根据习惯所约定俗成的,并没有正式确立下来,最终解释权在贵族手中。法官也基本由贵族所担任,所以本案的法官肯定支持的是同属于贵族艾伦。平民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向贵族示威,贵族迫于压力,便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代替了原来的习惯法,这也标

50、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十二铜表法依然是保护谁的利益?师:此法大多时候依然的是保护贵族利益,但是从此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时代已经过去,罗马开始走向更具有秩序的理的时代。三、“理”的时代师:在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同学们再来判判案,你觉得这一次,法官会作出什么样的决断呢?要么和解要么同态复仇师:在理的时代,罗马在不同时期不断发展完善法律体系,十二铜表法之后有适用于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还有把历代的罗马颁布的法律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的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罗马的法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备的过程,我们

51、通常所讲的罗马法就是古罗马颁布的所有法律。师:法的发展与完善让“人”的时代泛滥的民主、自私的个人主义受到约束。如果苏格拉底生活在这一时代,他还会为坚持理性付出生命的代价吗?法律约束了人,进而让“人”的时代更具理性,让人与人的社会更加有秩序,这对于人的社会来讲,这不仅一种发展,更是一种飞跃。师: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后世,至今适用,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比如:生:法律精神影响后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人平等。师:罗马影响后世的不仅仅只有法律体系,还有历法,就是今天我们用的公历?那大家知道公历的起源吗?公历来源于儒略历。而儒略历跟一位历史人物息息相关。(他就

52、是罗马的凯撒)担任罗马执政官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并用自己的宗族名冠名。儒略历后来成为了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历法方面,古罗马是借鉴了埃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师:法律更好的规范了人的行为,历法是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具有秩序。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希腊罗马对人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对自我的不断认识和突破;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索,后者对前者既是继承又是创新;罗马人在继承创新的同时还博采众长,多方借鉴优秀文化。比如:建筑、历法情感升华:这也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传承。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绵延

53、不断,流传至今。在今日,无论是在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白宫,还是在我们美丽校园,你都能找到希腊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子,但在欧式建筑风格的美丽学校里,你也能找到我们的坚守,我们的中国元素,比如中式的花窗格。这不仅仅是古老元素的重现,更是新元素的加入,我们在继承的同时,更有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当东方遇到西方,我们继承坚守最终融贯中西,我们骨子里是中国灵魂,眼光是整个世界!这既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更是我们不断发展的理念。完成本课相关习题,P14-15页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学、互学,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进行表格归类,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加深了知识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

54、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给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的阅读利用,培养学生利用图片等学习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提炼出对学习有效的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封君与封臣。1.提问上一节课知

55、识点:古希腊与古罗马分别有哪些文化代表?2.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知识点一 基督教的兴起教师问题:(1)阅读教材,找出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回顾旧知,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始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基督教1.基督教的兴起时间、地点及创始人概况(1)时间:1世纪时;(2)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3)创始人:耶稣。(4)原因: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人民把

56、希望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2.经典:圣经3.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比较佛教与基督教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佛经“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浴佛节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圣经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圣诞节复活节知识点二 法兰克王国教师:(1)阅读课本,回答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2)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又有什么作用?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2、法兰克

57、王国(1)建立时间:481年。(2)建立者:克洛维。克洛维(481-511),撒利部落法兰克人的首领,奇尔德里克一世之子,被认为是法兰克王国的创建者和第一任国王。486年,克洛维打败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西格里乌斯,独占整个北高卢,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兰克王国的开国之日。占领北高卢后,克洛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他可能是日尔曼蛮族中放弃异教的第一人),克洛维死后,按照日尔曼人的传统习俗,将自己的领地分给了四个儿子。形成了第一次分裂时期。3、措施: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4、作用:在他的带动下,

58、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知识点三 封君与封臣1.背景: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2、封君封臣制的概况教师多媒体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教师提问: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学生: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9、?学生: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的上下级,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3)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学生: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层层分封。3、实施过程: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4、特点:封君与封

60、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知识点四 查理曼帝国教师:阅读教材,结合课本法兰克王国形成和发展图,探讨下列问题。(1)西罗马帝国灭亡发生在什么时候?法兰克王国是由谁建立起来的?后来分化成了哪些国家?学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克王国是由克洛维建立的,后来分化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2)查理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2.扩张: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统治措施:查理命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