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1_第1页
高职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1_第2页
高职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职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局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和娱悦身心,但也有9.1%的学生是为了体育考核,10.7%的学生是为了人际交往,7.6%的学生是为了减肥,除此之外,仍然有11.9%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明确。从表5可以看出,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同学,人数百分比随着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兴趣的增加而增加,同样,每周锻炼2次以下的同学,人数百分比随着他们对课外体育锻炼兴趣的增加而减少,这就说明了高职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受体育兴趣的影响很大。经调查得知,在课外体育锻炼工程的选择上因性别、性格、兴趣、专业技能水平等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次问卷所列16个可供高职生选择的体育锻炼工程中

2、,男生选择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篮球67%,排第1位,足球48%,排第2位,乒乓球39%,排第3位;女生选择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跑步54%,排第1位,羽毛球46%,排第2位,跳绳37%,排第3位。从体育锻炼的目的性看,高职生对健身手段的技术性因素并不可求,而更多的是追求其健身和娱乐,他们尤其是对一些易于开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群众性健身工程情有独钟,如男生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女生喜欢跑步、羽毛球、跳绳等。统计结果说明,高职生最喜欢的运动工程排前几位的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和跳绳,这与全浙平的调查有些相似。提示学校在建设体育场所和体育课程建设中,应有意识的向这些方面倾斜。表6影

3、响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调查表因素选择频数%排序体育观念冷淡44858.61组织措施不力28236.92运动场地缺乏27335.73锻炼气氛欠佳24431.94没兴趣18624.35没有适宜的工程17422.86健身意识差8711.47没有运动伙伴709.28没时间496.49经济条件差435.610没技术指导212.711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应指向全体学生,并落实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上。然而现实中却总是只重视少数人的竞技体育;而无视大多数学生的健身活动,调查得知,目前没有一所高职院能够保证学生每天正常的课外体育锻炼。这种无视广阔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象,无疑反映出群众性体育观念的冷淡,表6调查结果

4、位居第1位,占58.6%。而观念指导行为并决定结果,不正确的体育观念必然导致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缺失。其次,虽然各高职院均有体育教学部或体育教研室,但在方案部署全校体育工作时,只有教学方案和竞赛方案,却没有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方案、组织、实施、检查与催促的明确分工,工作不到位,在表6中选择频数位居第2,占36.9%。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结果只会是放任自流而毫无结果。客观方面,场地器材不齐表6中选择频数位居第3,占35.7%全严重影响了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很难形成体育锻炼气氛,找自己喜欢的运动场地、适宜的工程、伙伴难,借器材更难,激发不起锻炼的欲望。另外体育教师身心负担过重教学任务

5、与科研任务,以致于对待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或显得力不从心或无心照顾,导致没有技术指导。自身健身意识差、学业负担重没时间、就业压力大等因素,使得课外体育锻炼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造成无病即健康;的旧观念在这些高职生当中仍存在一定市场。3结论与建议3.1结论江苏省苏北地区高职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形式的主体是自由活动;活动人数少、时间少、次数少;锻炼行为受体育兴趣的影响大;锻炼工程的选择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锻炼的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在强身健体、娱悦身心、人际交往等;影响他们参与锻炼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体育观念冷淡、组织措施不力、运动场地缺乏。3.2建议高职体育在执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坚持以人为本,在效

6、劳全体学生的前提下效劳社会。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广阔体育教师人才资源优势。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和学校代表队的训练,实现课内课外互动、互补、联动开展。就目前现实情况看,要确保学生每天1h的体育锻炼,全面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确实存在不少困难,而克服困难的关键在于人,一是领导者,二是体育教师,三是学生。尤其是学校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学部或教研室的负责人,首先应将开展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列入工作日程,并主动协同学工、团委等部门共同组建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广阔体育教师应为学生健身活动提供热情指导。同时应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的组织发动与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完善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与环境,增加适合高职生兴趣爱好的体育工程,使他们有更多的健身场所,注重他们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保证锻炼场地器材设施。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应与终身体育接轨。参考文献1 崔桂强. 大学生身体素质教学改革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134-1352 邻似刚,熊曼丽,孙洪涛等. 湖南省大学生有氧耐力评价标准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54-553 董晓虹. 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现状分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