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诗歌》教案(7份打包)_第1页
《学写诗歌》教案(7份打包)_第2页
《学写诗歌》教案(7份打包)_第3页
《学写诗歌》教案(7份打包)_第4页
《学写诗歌》教案(7份打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学写诗歌教案(7份打包)学写诗歌教案一、导入: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习写诗歌。二、什么是诗?问题1: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红烛这三首诗我们学的要点是什么?参考: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意象就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的结合。诗歌运用意象表情达意,才能避免平铺直叙,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问题2:什么是诗?讨论:这是诗吗?(一)官员下乡,祸害一方。小车一串,特别风光。说是抗

2、旱,鸡狗遭秧。白天睡觉,晚上叫唱。吃得要好,十菜九汤。不懂装懂,屁话成章。大摇大摆,非常嚣张!(二)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参考:都不是真正的诗,因为都没有意象意境,只是分行排列而已。都没有借助意象抒情,只是大喊大叫。问题3:诗歌的要素参考:诗歌的三个要素,情感、形象、音乐性总结:诗是一种有意象意境,能引起读者想象,唤起情感共鸣,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且具有音乐韵律美的文学体裁。(一)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二)要有鲜明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像美意境美(三)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构思美想像美三、诗歌的语言形式问题4:诗歌的外在语言形式这是诗歌

3、的语言形式吗?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参考:这是散文的语言什么是诗?简单地说,就是分行排列,抒发情感,或表达道理的艺术形式。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问题5:“诗是语言的艺术”,诗贵凝练,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对于语言的要求是最为严苛的,因为它要用极小的篇幅,涵盖极丰富的内容。所以,诗歌语言要新颖、凝练、精警,要有美感。一般来说,诗的语言大体包括四种:(一)抒情性语言特征:语言具有抒彩,让读者明显感受到诗人的情感非常投入且虔诚。示例:我飞

4、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郭沫若天狗)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二)意象性语言特征:以意象取胜。一首诗里有中心意象或一连串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意象之美。示例: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闻一多红烛)“红烛”是整首诗的中心意象,诗人用“红烛”比喻诗人的理想与追求。(三)哲理性语言特征:主要传达诗人的理性思维和哲学观点,表达诗人对世界、对生活和生命的看法。示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诗人

5、总结了两种人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诗人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由衷的赞美之情。(四)叙述性语言特征:语言主要是叙述性的,能很快将读者带到一个特定的故事或情境中。示例: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雪莱致云雀)四、怎样写诗?诗人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倾诉,把读者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氛围中。那么到底要怎样写作新诗呢?可从如下角度入手。(一)注重字、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诗歌创作中讲究炼字,要对关键的字进行推敲;讲究炼句,要对表现情感内容的句式进行精心选择;讲究修辞,要灵活运用诸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

6、互文、反复等修辞手法:用最生动的散文语言写诗,注重情感的浓度和氛围,收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诗人何三坡的月光一诗:你提着裙子从后山上下来/树叶们在晚风中浮起/月光在木门上涌动。在这短短的三句诗里,将一个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描绘到了极致,干脆利落地写出了月夜的美丽景象,语言精练,读起来余香满口,意韵无穷。(二)叠加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诗人在被外界事物感动的情况下激活了自己的想象,因而心灵就与物象一道活动,正是在这种互动的心理活动中,各种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勃然而生。一首新诗很少只有一个单一的意象,常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诗歌中的意象叠加是意象组合中

7、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意象上投影着另一个意象或多个意象渗透交融成一体。(三)注意语言的跳跃诗歌语言的跳跃就是指在表达过程中语言序列所出现的断裂或空白,语言的内在含意出现了并列或转折。其包括时空跳跃、虚实跳跃、对比跳跃等。如曾卓的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不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人在年轻的时候想到老年,到了老年之后回想青年,两种不同的境遇和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比中抒发了人生的感慨。(四)语言讲究韵律,增强诗歌的音乐性诗歌讲究节奏、押韵,读来要音韵和谐,

8、悦耳动听,具有音乐美。节奏,即诗的节拍,旧体诗的节拍有固定的格式,新诗的节拍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要整齐。诗歌的节奏也是一种艺术节奏。鲜明的节奏,不仅使诗句读来具有音乐美,而且能增强诗的抒彩。如信仰这首诗,信仰雷抒雁在敌人面前,它,是枪!在饥饿面前,它,是粮!在严寒面前它,是火!在黑暗面前,它,是光!节奏很鲜明,单数句三拍,双数句两拍,或一字一顿,或两字一顿,读来如鼓点。诗人对崇高信仰的坚定信念和强烈感情,通过这鼓点般的节奏,更有力地感染了读者。例如:无题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题记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不论你喜欢赤橙黄绿青蓝紫当然情感无罪但它好像变色墨镜把整个世界染得非喜即悲把所有面

9、孔扭曲给你看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这个丑,那个美”别总给理智放假如果感情像雾那么当心它遮住了真理的彼岸如果感情像月光那么要知道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时常擦拭你的双眼别让理智离开身边拉开窗帘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么撑起帆起风了,你看那是岸这首诗歌是2003年陕西一考生写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先给出韩非子的寓言智子疑邻,要求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可自选文体,字数不得少于800字。据了解,这篇作文一被发现,阅卷老师就感到不俗,传阅后,几乎都说该文写得好,经过阅卷小组评议后被判为满分。但是由于这篇作文体裁罕见,所以又把考卷送往中心阅

10、卷组,中心阅卷组也认为该文十分出色,字数虽只有209字,但对诗歌这种体裁字数要求应相对灵活,于是没有多大争议地判为满分。欣赏这篇作文的人认为,这首诗紧扣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以阳光只有一种颜色起兴,用变色墨镜、雾、月光等现实中具体的事物本身具有的朦胧性来说明感情这一抽象事物所具有的易变性和不可靠性,用层层比喻阐述了感情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危害,告诫人们要用理智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从而驶向真理的彼岸,非常确切和深刻,显示出有比较高的艺术方法运用能力。全诗构思奇特,内容深刻,语言生动鲜活,打破了中学生比较一般的语言模式。“别总给理智放假”等语句凝练而有哲理,富于形象性且有诗歌的韵味,在一定

11、程度上显示了考生较为厚实的文学基础和灵活运用艺术方法的能力,这在考场作文中较难得。五、总结(顺口溜)写好新诗非难事,抓住意象表情意。大胆想象巧修辞,押韵更能添韵律。六、布置作业(微写作)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露的泉水。我国的古典诗歌作品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经过十几年的含英咀华,你对古典诗歌早已不再陌生了,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

12、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学习目标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2、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3、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学法指导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处境,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2、反复诵读,联系具体语境,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对“力”的赞美。3、在理解、感受诗歌的基础上,领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精神,树立自我意识。知识链接:诗集女神女神收录

13、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的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精神。(2)艺术表现上,女神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3)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山海关有一副对联非常奇妙,在那里存在几百年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出来。这个

14、对联就是: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涨长长长长长长消。在这个对联中用了六个“朝”,六个“长”。所以说就算给你这个对联你都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毕竟“长”和“朝”都有两个读音。你说这该怎么读呢?可是这却难不住郭沫若,郭沫若上去就读“海水朝(hishucho),朝朝朝(zhozhocho),朝朝朝落(zhochozholu);浮云长(fynzhng),长长长(chngchngzhng),长长长消(chngzhngchngxio)。”而有个人一会功夫就读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郭沫若。二、走进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

15、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1960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作品:诗歌天狗风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炉史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

16、花王昭君蔡文姬等。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来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三、解读标题问题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四、参考:放号(ho)。“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

17、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1919年九、十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四、鉴赏文本,把握意象(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二)分析意象问题2: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参考: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参考: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问题3: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参考: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板书:景:白云怒涌情:毁坏创造努力洪涛滚滚赞美问题

18、4: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参考: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问题5: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参考: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

19、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问题6:“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参考: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问题7: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参考:(一)侧重于写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诗人热爱大自然、在诗人的眼中,无限的大自然”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到处都是诗,到处都是笑”(光海)。这首诗描绘的北冰洋的白云、太

20、平洋的洪涛,完分表现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博大,气势磅礴。(二)侧重于抒情,热情讴歌了“五四”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诗人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歌领时代精神,这种歌颂是全身心的,激情澎湃的,不可抑止的。五、分析文本特色问题8:你觉得的情感浓烈吗?怎样做到的?提示:修辞方面、句式方面、标点参考:(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

21、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向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4)诗歌还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5)叹号的使用。六、朗诵展示1、听范读2、小组读3、推荐

22、读4、齐读结束语: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读这样的诗,会感到就站在我们面前,他的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七、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2、阅读郭沫若的天狗。红烛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2.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3.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阅读诗歌理

23、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三、教学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法、ppt演示法。五、教学设想:先通过标题“红烛”解题,引出红烛是喜庆的象征,提出为何诗人用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做诗序,诗人用意是为何?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去看的写作背景,明白当时的是以何种心情写下诗序就能更好的去理解诗歌内容。再通过录音领读时,学生齐读并找出诗歌中的“三问”更好的去理解的感情变化,并在最后总结时适当为学生拓展关于鉴湖女侠“秋瑾”的故事,加深对的爱国之情理解。第一课时1、教学导入(首先在黑板写上标题红烛)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的红烛,但是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在现实生活

24、中的哪里见过红烛呀?(学生随意回答)大家说的都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红烛是一个喜庆的象征呀,一般都用在电视剧中夫妇的洞房花烛夜,还有大家生日时点燃的蜡烛等等。标题是一个喜庆的象征,可是我们再看下面的序“蜡炬成灰泪始干”,大家都学过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吧,这句话具体可以翻译为“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灰”和“泪”是不是有一种悲伤的感觉呢?为什么要将一喜一悲两个意象安排到一起呢?所以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闻一多的这篇红烛!2.介绍及写作背景:(5-10分钟)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25、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写作背景: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当时诗人闻一多正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他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抓住写作背景中的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来为学生拓展设问)拓展: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代巨浪,把正在专心求学的闻一多推出了清华园,一战后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帝国列强拒绝中国取消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的要求,并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腐朽反动的北洋军阀公然卖

26、国,帝国列强肆无忌惮的掠夺祖国的土地和主权,所以诗人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了一起,为寻求光明和出路,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追求。总结:所以为了寻求光明,寻找救国的机会,将自己比作红烛,愿意以燃烧自己为他人照亮寻求光明的道路,这都是因为本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听录音范读,学生齐读:(10分钟)(知人论世理解的写作背景后,听录音范读,范读结束后让学生齐读,划分诗歌部分,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三问)划分诗歌结构:第一部分(1)对红烛的赞叹(24)灰红烛第二部分(27)对红烛奉献精神的讴歌(57)泪第三部分(89)对红烛精神的总结4.阅读文本,整体感知。同学们我们刚刚将诗歌划分成三个部分,接下

27、来我们就根据这三部分去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即诗歌第1节)明确:第一节即全文中的引子,要重点引导学生们注意“红”字,因为“红”字是奠定了全文整体的思想基调。?在第一节要说可是一般颜色?(这是什么颜色?是红色,将自己的心的颜色与红烛的红相比来说,可以换成可是一样的红色?所以从这个红字我们刚说了,红是喜庆的象征,但红也是鲜血和赤诚的象征,我们国家的国旗不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燃烧自己的生命换回你们现在能够安稳坐在教室的今天吗?所以也正是怀着对红烛的赞叹之心,将自己比作红烛,以此奠定了接下来全文的思想感情基调,赞叹红烛的奉献生命的精神,所以可以说在这首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第一节:诗人怀着敬慕

28、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的描绘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第二课时教学导入:上次我们是不是给大家讲到这篇诗歌的第一段,上课之前就先把第一段我们一起读一下。第二部分(即诗歌第79节)明确:第二部分拆分为自焚和流泪两部分,因为是全文中的难点

29、需要为学生逐句分析翻译,通过后面两问,使得学生能够理解“自焚”与“流泪”中的真正用意。设问:由诗歌中的“为何更须烧腊成灰”向学生发问,询问学生为何要在这说,难道诗人不知道蜡烛燃烧后会成灰吗?(23节)(要先从是谁给你躯体和灵魂这两句来看,运用比喻将蜡烛比做了人,说是红烛其实是问谁?是问人。所以“为何更须烧蜡成灰,才能放光出?”我们可以换成为什么在救国的道路和理想上,是否需要通过燃烧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在这里是不理解的,所以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明确:在此为学生讲解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具体释义和如何去运用。

30、比喻释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种。例子:文中就是以“红烛”比作“人”,将“蜡烛的烛身”比作“人的躯体”,将“蜡烛的火光”比作“人的

31、灵魂”。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认为,躯体和灵魂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

32、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的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第4节)(前面我们说了“放光出”这个问题,那我们现在就来探讨“光”的作用是什么,诗人是不是在第4节回答了?让学生齐读。)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

33、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设问:又何苦伤心流泪?(5-7)(红烛本就是为了燃烧为了奉献为了唤醒无数沉睡麻木的中国人,为何又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红烛心火发光之期却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呢?这不是很矛

34、盾吗?我们继续往下看,在第八节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的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残风大家联想一下风是外界吹来的,要使得烛光暗淡下去,这个残风是不是就是比作外界的邪恶势力呀?所以红烛不是因为自己要奉献而哭,是因为着急外界的邪恶势力使得它不能将光明带给更多的人!)明确:这里说正是(红烛)泪流开始之日,将红烛拟人化,为学生讲解拟人修辞手法的具体释义和如何去运用。拟人释义: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明确:“残风

35、”和“红烛”也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在上课时,为学生讲解象征修辞手法的具体释义和运用手法。象征释义:解释为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也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迹象,特征。例子:“残风”是外部邪恶势力,“红烛”是赤诚的象征,也是诗人爱国精神的象征。第五至第七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

36、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

37、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第七小节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使祖国走向光明。第三部分:(即诗歌89节)明确:即红烛精神的总结,要为学生讲清楚第八节的因果关系,才能联系到第九节的红烛“奉献”精神,并为学生讲解红烛精神时要联系到无数革命先辈正是怀抱着同样的奉献精神,我们才拥有了现在的今天。(第8节)(说你流一分泪,便灰一分心,这在现实中没有同样的事情吗?你去帮助他人却没有回报,或者说很多想要帮助他人的人也曾经被一些坏心的人所欺骗,所以说创造光明是你的起因,也是因为你想为他人创造光明,所

38、以红烛才落得灰心流泪的结果。这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缉毒警察和许许多多的英雄烈士,正是有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再替你们负重前行!”所以最后第9节诗人做出总结“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正是诗人自己所推崇所为之努力的,闻一多先生正是要将光明照进这片黑暗,所以他用他的鲜血真正的去践行了他的精神。)(ppt展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

39、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第八、九节:深情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

40、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5.拓展课外知识明确:为了适当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于闻一多先生红烛内容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为同学们播放电影辛亥革命中秋瑾赴死的片段。(ppt展示“鉴湖女侠”秋瑾的事迹)6.课后作业(1)、“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两个“灵魂”的含义一样吗?第一个灵魂,用了比喻,是蜡烛的灵魂与思想,是指蜡烛的牺牲、奉献精神。第二个灵魂,是指世人的平庸思想,意思是要拯救灵魂,拯救人类,打破束缚与无形的监狱。(2

41、)、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牺牲自己脂膏,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用了拟人手法,“灰心流泪”是指牺牲自己,是为了给世界“创造光明”,奉献自己的果,是为了幸福他人、世界光明的原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用了比喻的手法,耕耘是过程,有了耕耘、努力、付出,自然就有收获、硕果。人们要多耕耘、付出,才有收获与丰收。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把握诗歌内容,提升诗歌鉴赏水平。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理想,培养学生辩证思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

42、诗人塑造的众多审美意象,感知它们共同营造出的凝重壮美的艺术氛围。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了解时代背景和思想情感的关系,理解诗人表现的饱含沧桑的情怀。教学重点把握作品意象意境,分析手法。教学难点感知情怀,辩证思辨。教学课时1课时。1.激情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人的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那无尽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

43、顽强的生命图画的一首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2.简介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3.

44、写作背景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泛读会意1.教师范读诗歌。字词点拨:嚣:xio,喧哗。揳:xi,捶打。罅隙:xix,裂

45、缝;缝隙。但有:只有。2.说说你对这首诗的总体感受以及你读到了哪些内容。示例1:这首诗写的是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诗题交待了所处的位置。“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小心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薄壁那边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情势危急。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诗人也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这大自然所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示例2:这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这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

46、日景象,然后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这就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一只小小的蜘蛛出现在岩壁上让我感悟到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如果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首诗的风格,你会想到什么词语?示例:节制、内敛、沉思、理智、冷静、清醒点拨:诗人前期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4.自告奋勇朗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其他同学点评。精读品味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意象: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2.为什么要描绘

47、这些意象?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心象(情)+物象(美)=诗。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在竭力使我下坠。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雄鹰”“雪豹”的形象是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蜘蛛”则是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3.描绘画面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视听合一:视觉“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视听合一,表明“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决非易事。特写

48、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就是从这只小小的蜘蛛表露出来的。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强烈的对比:两组意象形成鲜明而浓烈的对比:强大和弱小、光明与幽暗、热闹与沉寂、高拔与低矮。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虚妄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别称,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价的乐观的,而它们正在跃入幽暗却引力无穷的山海,正在滑向棕色的深渊;一派嚣鸣的、象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是在“远去”,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4.小结:在这首诗中

49、,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拓读明理1.诗人李以亮曾这样点评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一首孤绝的超越之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还是超越之后落入的孤绝?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

50、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联系写作背景,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2.如果我们不幸身处孤绝之境,应该怎么做?3.结束语: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一种造就,战胜挫折和苦难就会赢得财富。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天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去直面挫折,即使身处孤绝之境,也要笑对人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作业: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雍

51、正朝的珐琅彩瓷在装饰纹样上,由于皇帝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并指定唐岱、郎世宁等国手为之制作稿样,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_。明清两代是扇面画的鼎盛期,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风格流派异彩纷呈。据了解,湖州市博物馆收藏历代书画达3000余件,而明清扇面是该馆书画藏品中的一大亮点,名家作品_,数量达500余件。远山含黛,近水楼台。夜幕中,_的好溪楼变得一片璀璨。昨晚,好溪堰源头首次亮灯,此次亮灯区域为好溪堰堰头到青林村桥头,总长约400米,古朴的亭台楼阁在灿烂的灯火下变成天上宫阙。A精妙绝伦美轮美奂蔚为大观B精妙绝伦蔚为大观美轮美奂C美轮美奂蔚为大观精妙绝伦D

52、蔚为大观精妙绝伦美轮美奂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B昌耀的诗总有一股旁人难以企及的壮硕的艺术精神。似乎不屑于浅斟低唱的一己情愫,而是要将土地的全部丰富性展示出来。C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是这所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关乎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设计,而且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D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3将下面的句子变

53、成三个单句的形式。昌耀的河床,以辐射性的构思,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昌耀的河床采用了辐射性的构思。它采用了无限伸展的空间序列形式。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黄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致云雀教案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2鉴

54、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3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一课时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二、作家作品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

55、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三、关于诗歌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四、写作背景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

56、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五、解题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六、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七、再读诗歌,解读意象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

57、雀”这一形象?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

58、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八、合作探究,深入思考1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各省的音乐之美。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

59、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4如何理解第21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九、课堂总结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

60、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十、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云雀展翅翱翔?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云雀在云中歌唱?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云雀歌声清脆动听?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云雀熟知的欢欣?冲破世俗,渴望美好2.西风颂(节选)雪莱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的结束句“如果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