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水资源基本概述_第1页
土地与水资源基本概述_第2页
土地与水资源基本概述_第3页
土地与水资源基本概述_第4页
土地与水资源基本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篇 农业生产要素第四章 土地与水资源第五章 农业劳动力第六章 农业技术进步第七章 农业资金第四章 土地与水资源4.1 土地概述4.2 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4.3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4.4 土地市场4.5 水资源4.1 土地概述4.1.1 土地的概念与分类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由于研究对象不同,有的情况下,土地仅指地球上的陆地表层,或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面。4.1.2 土地的特性1. 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有限。(2)土地位置固定,不能移动。 (3)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肥力可不断提高。 (

2、4)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 2. 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1.3 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土地在农业生产中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既作为劳动对象,又作为劳动资料,发挥作用的不可替代。4.1.4 中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1.中国土地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2)全国耕地分布不平衡,多数耕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季风区。(3)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后备农用资源贫乏。 2.中国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3、(2)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耕作层变薄 耕地沙化、盐渍化面积不断扩大 (3)山林乱垦、草原乱垦与荒山大量闲置现象同时并存。4.1.5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一是广度开发,积极稳妥地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二是深度利用,实行集约经营。 原则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资源;有偿利用 4.2 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4.2.1 土地集约经营概念、类型及意义1.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粗放经营: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

4、及收入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 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1)劳动集约型: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精耕细作) 。(2)技术集约型:通过采用较多的先进技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较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 (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动物饲养与防疫等)。(3)资金集约型:通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而提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科技投入、物质投入)。 3. 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集约经营是一个历史

5、范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农业生产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是由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壤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的特点决定的。 土地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4.2.2 提高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3.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4.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业整体素质。4.2.3衡量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果的指标单位耕地的产量或产值单位农业用地的总产值、净产值、纯收入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单位投资的产量、产值、纯收入 4.2.4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与意义土地适度规模经

6、营: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简而言之,是在最适宜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当某一土地面积的经营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时,这一土地面积即为适度经营规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要求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因地、因时、因单位而变化的。(与市场有关)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利于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机器设备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效益。 2.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1)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建立

7、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2)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4)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5)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 4.3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4.3.1 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含义与特点土地制度: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总和。广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狭义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2)土地制度的特点 地位的基础性 构成的复杂性 各国(或地区)的差异性 2. 土地所有制度与土地使用

8、制度(1)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一定土地关系的基本制度。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最终要由社会生产力状况来决定。 (2)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是关于土地使用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总和。它主要解决土地由谁使用和如何使用的问题,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度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4.3.2 土地产权1.产权(1)产权的含义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它是一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2)产权的特征明确型 ;排它性 ;有限性; 可分解性 ;可交易性;行为性 。(3)产权的功能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 协调功能 增进资源配置功能 2

9、. 土地产权(1)土地产权的含义一般土地产权是指由土地制度界定的关于土地这一财产的一切权力的总和。常用“权力束”加以描述,即土地产权包括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 (2)土地产权的权能构成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占有权是依法对土地进行实际支配、控制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 土地收益权是基于拥有或使用土地所应取得经济收益的权力。土地处置权是指当事人依法处置土地的权利。4.3.3 中国农地制度农地制度: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关系的总和。包括:农地所有制度、农地经营(使用)制度

10、、农地流转制度、农地金融制度、农地税收制度等。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而土地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实行的土地制度。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与核心。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土地改革阶段(1950-1952年) 第二阶段:农业合作化阶段(1953-1957年) 第三阶段:人民公社化阶段(1958-1978年) 第四阶段:家庭承包责任制阶段(1979-今)2.中国农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呈现以下特点:(1)农地实行集体所有制。 (2)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用权中分离出来,并依此为基础形成农业(或土地)双层经营体制(以家庭承包经

11、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对农地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出现了转包、租赁、拍卖、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或产权制度。 中国目前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地产权界定不够明晰。 (2)农地承包关系不够稳定,农民的经营自主权有时受到侵害,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地流转制度还未建立起来,难以实行土地规模经营。(4)农地金融制度未建立起来,农民缺乏抵押土地使用权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权利。(5)农地税费制度不合理,即税轻费重、费大于税,且收费随意性很大,这既加重了农民负担,又易滋生腐败现象。3.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 (2)稳定与完善现行

12、的农地承包制度 (3)建立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4)进一步落实农户经营自主权 (5)搞好集体统一经营,要充实统一经营的内容 (6)切实搞好农村(土地)税费制度改革 4.4 土地市场4.4.1 土地市场的含义与特点1.土地市场的含义狭义的土地市场:土地这种特殊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土地市场: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交易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2. 土地市场的特点(1)地域性 (2)供给弹性较小 (3)供给滞后于需求 (4)不充分性 (5)政府管理严格 4.4.2 土地市场机制土地市场机制,也称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土地市场主体为谋求最大利益而竞争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价格、供求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从

13、而实现土地产权交易的机制 。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1.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1)土地供给: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土地不可再生,因此土地自然供给无弹性。由于土地用途可改变,因而对某一用途的土地而言,土地供给是可变化的,即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2)土地需求土地需求: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购买者或承租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或租入土地的数量。由于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利用它可生产产品,从而给人们带来利益,因而人们由对土地产品的欲望和需求最终引致对土地的需求,且会随着农业经济及城市等的发展,

14、对土地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使土地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2. 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 地租额/利息率4.4.3 中国农地市场1.中国农地市场的现状与问题(1)农地所有权市场的现状与问题一是国家征用农村集体的土地;二是不同农村集体之间的土地流转。主要都市靠行政手段。(2)农地使用权市场的现状与问题两田制、拍卖、股份合作、反租倒包、转包2.建立与完善农地市场的必要性(1)可提高农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2)可节约交易成本 (3)可使农地保值增值 (4)可有效调节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5)可促使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业现

15、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3.中国农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农地所有权市场 适度放开农地所有权市场,建立多项流动关系 规范政府征地行为 培育土地产权交易组织 (2)农地使用权市场 一级农地使用权市场。它是指农地所有者(集体)让渡土地使用权而形成的市场。 二级农地使用权市场。指农地使用权获得者将农地使用权让渡给其它农地使用者所形成的市场。 (3)农地金融市场。它是指土地产权所有者以其拥有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为抵押获取贷款的关系总和 4.5 水资源4.5.1水资源的概念与经济学特性1.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并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包括地表水、土壤

16、水和地下水。2.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1)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 。(2)水资源同其它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在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3)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体,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 。(4)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5)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 4.5.2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利用上的问题1.中国水资源状况2.中国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1)浪费惊人;(2)水利建设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3)地下水开采过度 ;(4)水域环境污染严重 ;(5)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存在重建(开发)轻管,重用轻管,重新(上项目)轻配。 4.5.3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1.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2.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3.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4.建立水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