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3篇 专题1 古代诗歌阅读(310张PPT)_第1页
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3篇 专题1 古代诗歌阅读(310张PPT)_第2页
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3篇 专题1 古代诗歌阅读(310张PPT)_第3页
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3篇 专题1 古代诗歌阅读(310张PPT)_第4页
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3篇 专题1 古代诗歌阅读(310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毕节中考备课复习课件 第3篇 专题1 古代诗歌阅读(310张PPT)第三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古代诗歌阅读课标研读2011版课程标准近两年试题形式2021命题预测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3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能否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2019年考查课内古诗,2020年考查课外古诗,然后回答2道小题,分别涉及诗句展示的画面、从炼字或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诗句、

2、诗人的感情或诗歌的哲理、诗歌的写作手法等等。每小题3分,共6分。预测2021年会延续2020年的形式,考查简单易读的课外古诗词。但也不排除考查课内的可能,复习时要兼顾课内和课外并重。然后回答2道小题,分别涉及诗句展示的画面、从炼字或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诗句、诗人的感情或诗歌的哲理、诗歌的写作手法等等。每小题3分,共6分。真题回放一、(2020贵州毕节)古诗阅读。(6分)蜂(唐)罗隐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诗人在这首咏物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3分)对于辛勤劳作的蜜蜂赞美和抱屈,暗含对不劳而获的鄙弃。本题考查思想感情。从意象入手,分析蕴含感情,“平地”“山间

3、”,无所不往,无处不在,攀花采粉;然后是辛勤的酿蜜,可见其辛劳。酿出之蜜,并非独自享有,是他人占尽“甜”头,所以又暗含对不劳而获的鄙弃。2用反诘的方式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对于不公平现象的批判,更能增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劳动成果出来后,“为谁”“为谁”两个强烈的诘问,足见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待遇,更见其本质。达到从观蜂到观人的高度,观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二、(2019贵州毕节)古诗阅读。(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3分)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

4、的美的艺术魅力。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把握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抓住诗中“幽篁”“深林”“明月”等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分析的思想感情。4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它陪伴,向它倾诉,所以就不觉得孤独。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抓住诗中具体的景物形象,如“明月”,把握描绘景物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考点解码一、忧国忧民忧国忧民诗是心系苍生的有志之士面对人民疾苦有感而发的一类诗歌。该诗歌常

5、见的主题有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用典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从表达方式上分析,诗的第一句_,第二句_,三四句则是_。(3分)写景叙事议论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记住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运用现代文学习的知识,即可作答。考点一:表达方式的识别明确概念,对号入座。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一)记叙:记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二

6、)说明: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解说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三)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四)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五)抒情:抒发和表现的感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3分)运用互文的手法,用两个“笼”字将“烟”“水” “月”“沙”四种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伤感忧愁的感情基调。第一步,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确定它的词性;第二步,找一个与这个词语

7、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分析其表现力,比较推敲,分析这两个词或三个词在情、态、韵等方面的优劣。分析时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修饰性、色彩感、修辞效果、表情达意等方面选取角度答题。考点二:品味精妙炼字问题形式: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1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字在诗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

8、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二、即景感怀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其提问方式有: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归纳即景抒情诗的鉴赏步骤为:提取景物,明确景物的特征和寓意,通过分析景物或特殊意象之间的关系分析其表现手法;品读意境,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悟情感,通过分析情景关系,以景物为切入口,分析所表现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

9、,回答问题。(6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这首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3分)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宋词小序,本为词之附庸,用于补充说明词的内容,如交代背景、点明时序、说明原委等。考点三:序的作用序分两种情况:1自己写的叫“自序”,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2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

10、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诗(文、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2)体现了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对于“句子为什么有名气”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句子的赏析。赏析要包含诗句原意,运用的手法,表达的深层含义以及的情感几个方面。这里我们从原意入手,然后写出诗句的深层含义,由于没有复杂的意向和

11、典故,最后分析一下诗句的写作手法即可。考点四:赏析诗词佳句“名句赏析型”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方法:1分析名句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并且要重点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2分析名句中用词的特点,如运用叠词等,根据具体情况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富有表现力。3分析名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分析时要先从字面入手,重点放在由此推出的一般规律,体会它给人深刻的思考和启示。4分析名句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动写静(或以声衬静)、运用典故等。三、赠友送别赠友送别诗,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它一般是按时间地

12、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的思想感情。这类诗的一般写法是: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或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或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或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赠友送别诗知识总结(一)认识常见意象山、古道、长亭、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歧路旁、津口、都门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二)意境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三)情感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友人离

13、去后茫然、怅然若失)激励劝勉(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表明志节、坦陈心志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朋友间友谊深厚(四)把握诗歌风格伤感型:哀伤凄婉豪迈型:慷慨旷达、坦陈心志(五)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六)表达方式动静结合烘托衬托(以乐景衬哀情)想象(虚实结合)比喻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

14、送别友人的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的人生态度。(3分)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情感和人生态度。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考点五:情感抒发1“情感概括”式提问这种题型相对比较传统,设题方式一般为“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抒发了哪些情感”。古典诗歌中多有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喜悲怒怨”“恨”“愤”“忧”“怅”“思”“想”“独” “忆”“怀”“寂寞”“伤心”“惆怅”抓住这些词语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等就可找到情感

15、的指向,进而归纳概括出诗人的情感。2情感的“自主探究”式提问“探究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在文学作品阅读部分中多次出现,就连古典诗歌鉴赏也留下了它的踪迹。往往选取一些内涵相对蕴藉、情感较为丰富、主旨较为多元的诗歌来设题考查。做好这种类型的试题,除了情感归纳概括,还需要结合情景关系(如借景抒情等)、情理关系(如托物言志等),再围绕诗歌的“意象选用”“遣词造句”“典故寓意”以及“形象”“意象”“意境”等进行深入探究来发掘作品中相对蕴藉婉曲的情感。3情感的“溯因推理”式提问此种类型的题目一般都会在题干部分直接明确诗歌承载了怎样的感情然后让考生从诗歌中找到相应的根据来进行说明。常见提问方式如“某诗(

16、句)表达了某种情感请作简要说明”,或者“为什么说某诗(句)表达了某种感情”。答好这类试题,要在细读全诗的前提下,着重体会命题者明确的诗歌情感,将此种情感带入原诗仔细对照诗歌当中与该情感相关的字、词、句、意境、解释。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归类再确定答题重点。如果有些感情比较婉曲,命题者一般会特别交代。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3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

17、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考点六:感悟主旨情感1阐述诗中具体形象(不能简单地看作诗句翻译问题,而应适当融入自

18、己的想象),概括形象的特点。2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1“”一句表现了的思想。2体现了的人生态度。四、羁旅思乡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一)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

19、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空”“独”“故园”“相思”等。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马致远的秋思等。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二)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梧桐、杜鹃、猿啼、沙鸥、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鸿雁、浮云、寒山、烟色、高楼、鹤烟、日暮等。重点留心四种意象:望月

20、怀远、鸿雁传书、折柳送别、杜鹃啼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7赏析“暗”字的妙处。(3分)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用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牵动其离愁别恨。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语言、情感的把握。“暗”字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在不经意间笛声飘来,也表明思

21、家不便明说,藏于内心深处。8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3分)“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本题考查意象的寓意。“柳”有“留”之意,折柳送别自然有惜别挽留之意。五、咏史抒怀咏史怀古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盛、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诗人怀古咏史有以下几类情况:第一类是感慨个人的身世。这类诗也依托

22、历史,但抓住的只有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李商隐的贾生。第二类是感慨世事沧桑,昔盛今衰。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替,昔日的繁华随风而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让人顿生世事沧桑之感。第三类是借古讽今。这类诗是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看法。总之,鉴赏咏史怀古诗,要在读懂作品中所写的“史”与“古”的基础上,弄清作品中所写的“古”与所处的“今”的联系,找出古今的不同,抓住古(人、事、景、物)与今(人、事、景、物)的对比,体会抒发的情感。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这首短诗,表

23、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表达。“前不见”“后不见”,天地之间,孑然一人,无边无际的天地间,一个“独”字,更显寂寞无奈。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3分)“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字的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结合诗歌表达的主旨去分析理解。诗句意思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流。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

24、腹才华没有可用之机,他们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孤寂郁闷。六、山水田园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山水田园诗知识(1)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2)常见意象:江水、烟雾、东风、西风、霜、露、云、天阴

25、、菊、梅、兰、牡丹、松柏、竹、梧桐、柳等。(3)常见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饮酒 (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中的“见”字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3分)示例一:“见”字好。 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诗人悠然、淡泊,超脱

26、于杂尘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所以用“见”字好。示例二:“望”字好。“望”字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南山一往情深的喜爱,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表现。所以用“望”字好。本题考查炼字。首先要表态,说明那个字“好”,其次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好”的原因,最后说明该字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和意义。“见”和“望”都表示看的动作,一个表随意偶然的状态,一个表主动有目的的状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要表达得思想具体分析即可。1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3分)“太阳下山时,晚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可知这是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

27、?为什么还要奔波于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前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首先要解释该句的表面意思,其次结合整首诗和情感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最后再从内容或结构上理解各句子之间存在的关系。七、雅趣哲理理趣。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着重

28、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这种诗,既是说理,又很有诗味,它以理语入诗,即用诗来说理,在描写景物中说明一个道理。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巧借景与事托寓哲思。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此诗理趣与诗味交融,深启心智。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揭示哲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3末句的“放出”和“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本题考查炼字。“放出”和“拦”皆为人之动作

29、,故意难为行路人;“一山放出一山拦”足见山山相连。1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3分)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哲理。本题考查诗歌主旨。从“一山放出一山拦”隐喻人生之路不是平坦大道,或这或那的困难、挫折伴随一生,所以说“人生充满矛盾”。考点七:揭示哲理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表现手法。3此手法有效揭示什么哲理。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时,不仅仅要知道表现手法“是什么”(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巧借景与事、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

30、什么”(这种表现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现手法揭示的哲理)。“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八、边塞征战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1)意象: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2)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

31、和对统治者的抨击。(3)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对比衬托,以乐景衬哀情;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家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风光。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

32、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5有人说尾联写“到了边塞都未遇到将官,表达了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为什么不对?(3分)尾联写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并不是表达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而是表明的目的地还在更远的地方。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抓住诗歌的主题:通过记述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寄情入景表达自己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由此可见,此说法有误。16

3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颈联展现的画面。(3分)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本题考查描述诗歌画面。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来构置画面。考点八:描述意境画面第一步,全面寻找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描述的内容。第二步,通过想象,转换成完整的画面,特别要留意画外之画、象外之象。第三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用简明贴切的语言概括。九、爱情闺怨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具体可分为爱情诗和闺怨诗(包括宫怨诗)。(一)形式标志1标题中有“怨”“怀”“思”“别”“忆”“望夫”

34、“闺怨幽恨”“寄良人”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如王昌龄的闺怨。2诗中常有“眉锁”“翠楼”“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白发秋风”“夜雨对中”“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带有闺房色彩或带有思人韵味凄清的意象。(二)基本内容1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2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它包括离妇诗、别离相思诗。3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如李商隐的无题。(三)思想情感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或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或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

35、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宫中的凄凉与孤独,宫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对自由、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可写思妇空闺、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美好的爱情总是无法得到圆满,诗中表达的常常是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恋,一种不能圆满而又至死不渝的情感,一种无法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念,萦绕着一种怅然失落的哀愁。如李商隐的爱情诗。(四)常用技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景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36、2先扬后抑。3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怨妇的悲伤与幽怨。另外还有: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细节描写、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虚实结合。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3分)诗歌表达了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劳作一直到天黑

37、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由此看来,诗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充满了同情。18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3分)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本题考查设问这种修辞的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正确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够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十、咏物言志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

38、理想追求。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一)特点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二)常见的思想内容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

39、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三)常见的意象1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常被诗人自喻,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淡泊的气质,顽强不屈的节操。2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常被喻为贤才,以表达正直、不屈的品性。3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是隐者的象征。4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5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喻高洁美好的品质。6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喻富贵吉祥美好。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8莲花(荷花):冰清玉洁,喻君子。9红豆:相思。10丁香:素雅清纯美丽,沁人心脾的幽香,爱情与

40、幸福象征。阅读诗歌,回答问题。(5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9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处境,下阕写梅花的_品质。(2分)艰难、恶劣高洁坚贞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从“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看出艰难、恶劣的处境;“碾作尘”依然“香如故”可看出坚贞的操守。20分析这首词的形象特点。(3分)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冷荒凉。(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环境烘托)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本题考查诗歌的结构特点。要全方位观

41、察,避免遗漏。通常情况会只考虑环境所构建的氛围,而本题还需考虑“自身特点”“处境”。诗词过关忧国忧民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1“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

42、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2“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二、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脱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蕴沉着。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3、。(40字左右)示例: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生常理,但要能死得其所,更死得重于泰山,死得有价值,能光耀史册,舍生取义,或为民族利益,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三、杜牧泊秦淮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5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6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

44、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无亡国之忧。四、曹植梁甫行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7“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8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的什么情感?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

45、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五、杜甫春望首联:描写了春望所见。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颈联:“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头”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

46、真切形象。9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10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六、李贺雁门太守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

47、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11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示例: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1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七、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上片,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之景,下片由写景转让为直言国事,表现了渴望早日恢复

48、中原,还于旧都的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13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14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词的下阕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彩。词

49、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本诗叙述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并由此推己及人,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15“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16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两句

50、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九、白居易卖炭翁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作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掠夺,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7“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

51、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18“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十、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词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19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兵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20

52、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十一、文天祥过零丁洋本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21赏析第二联。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2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3、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十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23该曲的主旨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该句意思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是大兴土木,百姓必受其害;“亡”则指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该句道出了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24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群峰众峦好像在这里聚集,黄河的波涛好像发泄着愤怒,依山傍河的是地势险要的潼关道路。“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

54、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写出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表达出了地势的险要。“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汹涌和澎湃。整句话写出了潼关雄伟的气势和地势的险要,为怀古铺垫。有力地烘托了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十三、文天祥南安军这首诗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一、二两句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诗人心情的沉重。颔联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颈联上句的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

55、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这两句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感人肺腑。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加雕饰,而自见功力。25“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梅岭的凄风苦雨浸湿了兵丁的征衣;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的心境。26下面“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的两种理解,你认为哪一项是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A颈联表达了诗人亡国后的绝望。B颈联表达了诗人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心。B正确,“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城郭一时非”是说“城郭之非”只

56、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继续斗争。“千古”与“一时”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心。十四、夏完淳别云间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诗人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

57、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欲别故乡难”。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不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27“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8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视死如归的精神。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抗清

58、斗争的坚定信念。即景感怀十五、曹操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29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苍凉慷慨,悲壮激昂。30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十六、刘禹锡秋词(其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人们常将“秋”与“愁”等同起

59、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写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3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表现了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32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十七、王维竹里馆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一边抚琴一边长啸,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后两

60、句使用所拟人手法,把明月当成知己朋友与己为伴,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3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3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十八、韩愈晚春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3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