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道教精气神论_第1页
第二篇道教精气神论_第2页
第二篇道教精气神论_第3页
第二篇道教精气神论_第4页
第二篇道教精气神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篇道教精气神论在道家养生理论中,精气神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 力和基本要素。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离不开太阳、月亮和星星,人体生命离不开精、气、神。所以道家有“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之说。精气神亦称之为“三 宝”、“三奇”或“三业”,是内丹修练的大药,是养生的操作目 标。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及人体生命皆生于混沌之气,“气生 精,精生神,神生明”,养生治身则要循此自然之道:炼精化 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太平圣君秘旨说:“本于阴阳 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故欲寿者当守气而 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为一,久即自见身中。形渐 轻,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欣

2、然若喜,太平气应矣。修其内,反应于外。内以致寿,外以致理。”精气神三者互相 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承担着维护生命的责任。 崔希范在入 药镜中说:“神也,气也,精也,更为体者也。何以言之? 精者至生之物,而无形焉,藉气而为形,在身而为气,过乎 尾闾而为精。精能定于自然,则形何自而衰耶!故日:精者, 人之命也,彼能漏者,是补乎天年之寿而已尔。如其用造化 之理,则真精存矣,真形固则真神定矣,此长生之道也。” 精是生命的基础。道家养生学所说的“精”与中医理论有所 区别,中医典籍中的“精”专指构成人体生命和维系生命活动的各种精微物质,包括精液、血液、津液等,而道家关于精 的概念则涵义较狭,一般指肾脏之精,

3、亦即具有促进人的生 长发育和具有生殖功能的性生理和性能量物质。养性延命录说:“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生身则求 度在仙位,生人则功成而身退。”为了区别于医家,道家常以 元精、真精、先天精、后天精、交感精等术语来给精定名。正如石函记所说:“元阳即元精,发生于玄玄之际。元精 无形,寓于元气之中,若受外感而动,与元气分别,则成凡 精。”宝颜堂秘笈也说:“精在先天时,藏于五脏六腑, 氤氤而未成形,后天之念一动,则成为后天之精。”入药镜 说:“夫人因精而得神,神因念而得命,故命者在于精而已。 精者,至真也,生之物也,有名而无形者也,天地万物皆是 精之所生,而积之以为命脉,其来从乎恍惚焉。”以

4、上所说, 都把“精”看成是生命的基础,即生命的根本机能,相当于内 分泌或激素,而非医书所指的生理之精。既然精是生命的机 能,它的衰败,可导致人老、死亡。它的新生、旺盛,可使 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是青春活力的源泉,那么保精、补 精、固精,就必然是道家养生的第一要务。所谓保精,即是防淫戒漏。摄生三要说:“元精在体,犹 木之有脂,神倚之如鱼得水,气倚之如雾履渊,方为婴儿也, 未知牡牝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纯纯全全,合于大方;溟溟清不有,合于无沦。十六而直精满,五脏忘实,始能生子。然此精既泄之后,则真体已亏,元形已凿,惟藉饮食滋养精 血。不知持满,不知保啬,所和体已亏,所耗无穷,未至中 年,五脏误用

5、尽,百脉俱全枯矣。是以养生务实其精。”所以, 精为命宝,不可妄泄。道家认为,人不自损其天年,便可自 终其天年。一般来说,自损天年最严重的莫过于好色喜淫, 房室无节。宋代陈楠在翠虚篇中说:“若欲延年救老残, 断除淫欲行旁门。果将流年永住世,除非运火炼神丹。神丹 之功三百日,七解七脱成大还,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天上人 间总一般。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古云天地悉 皆归,须学无为清静诀。”内养真诠亦说“道之大敌,为 一色字。色之害人,甚于虎狼。修仙家只要留得精住,便可 长生。如有不节,则侵克年龄,蚕食精魄,真气去矣。即日 夜打坐,有何益乎?语云:油尽灯灭,髓竭人亡,诚非虚语。 上述各论,实质上

6、就是告诫人们重视保精。年轻力壮的正值 精气盛时,要戒之在色,不可纵欲;中老年人,已经精亏肾 虚了,要持之以节,不可一漏再漏,以至髓竭命绝。所谓补精,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聚补,即聚精以补精; 一类为采补,即采精以补精。聚精之法平实易行,可以自修 自习。明代袁了凡说:“聚精之道,一日寡欲,二日节劳,三 日息怒,四日戒酒,五日慎味。今之谈养生者,多言采阴补 阳,久成不泄,此为大谬。肾为精之府,凡男女交接,必扰 其肾。肾动则精血必随之而流,外虽不泄,精已离宫,即能 坚忍者,亦必有其精数点,随阳之萎而流由,此其验也。如 火之有烟焰,岂能复反于薪者哉!是故聚精以寡欲为先。精 成于血,不独房室之交损吾之

7、精,凡日用损血之事,皆当深 戒。如目劳于视,则血以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以听耗;心 劳于思,则血以思耗。吾随事而节之,则血得其养,而精亦 与日俱积矣。是故聚精之法,次贵节劳。夫主闭藏者,肾也; 司主火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 火也。怒则伤肝而相火动,动则疏散者用事,而闭藏者不得 其职,虽不及合亦暗流而潜耗矣,故当息怒。人身之血,各 归其舍而常凝,酒能动血,人饮酒则面赤,手足俱红,是扰 其血而奔驰之也。血气既衰之人,数月无房事,其精必厚,然使一夜大醉,精随薄矣,是故聚精尚宜忌酒。内经云: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浓郁之味,不能生精;惟清淡之味, 乃能补精也。万物皆有味,调和胜

8、则真味衰矣。淡煮之得法, 自有一段冲和恬澹之味,益人肠胃。故淡食可以养精,可以 益寿。”袁氏的论述,简单明了地道由聚精的道理。所谓固精,又称之为“不漏法”。道家认为,人过中年以后, 身体已破,在行保精、补精之法的基础上,还应以不漏为断 修功夫。不漏又分为内外:交合之精不漏。呼吸元气不伤、 思虑之神不用,叫作外不漏,亦叫固外药;先天之精不漏, 先天元气不伤,先天元精不用,叫作内不漏,又叫固内药。内外不漏名之日“不漏体”。炼此不漏体,充之实之,补之化 之,使其返还先天“童真体”,名之为“无漏体”又是“全真体” 所谓全真体,即全精全气全神,圆满完全,无亏无损之元真 童体。此修炼阶段,道家称作“炼已筑

9、基”。然后即可转入炼 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炼。气是生命的动力。道家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难经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抱朴子也说:“人在所职,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需要气,并以气为生。”因此,“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 终,根竭叶枯,则青青休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道教 养生学中关于气的概念与医家所论不同。医家说的气有真气、 谷气、宗气、卫气、营气、三焦之气、五脏之气。而道家所 说之气,主要是指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元气。所谓后天之气,即是人通过呼吸作用与大自然进行气体交换 之气。人通过口、鼻呼吸,吐故纳新,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 活动。上古的养生家

10、以及后来的道教徒们,一方面从人死则 呼吸停止这一自然现象得到经验,另一方面又从龟蛇等长寿 动物的吐纳动作受到启发,总结和创造了食气、炼气、闭气、 呼气等行气功法,为中华民族的强身健体做生了杰生的贡献。道枢元气篇说:“夫人禀天地元气而生者也,一呼一吸, 内外之气应矣。气有六,日心、日肺、日肝、日脾、日肾、曰三焦,为之主焉,能服是气,一年通矣,二年行矣,三年 功成,其凝玄珠于田矣, 故气之化也,始为血,血为精, 精为髓。一年其气易矣,二年其血易矣,三年其脉易矣,四 年其肉易矣,五年其髓易矣,六年其筋易矣,七年其骨易矣, 八年其发易矣,九年其形易矣,其神三万有六千,皆化而为 仙矣。”道枢所阐述的道理

11、,实际上就是要人们服气锻炼 来促进气机交换和新陈代谢,使人的生理机能和生命能力得 到改善和发展,获得长寿与健康,乃至达到道教的最高境界不死成仙。所谓先天之气,又称元气。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是禀天地自 然的元气而生,即元气通过父母而传给后代,其物质凝结形 式是元精(先天精),其气化能量形式为元气(先天气)。这 是生命的根本。唐代道士吴筠在元气论中说:“人之生也, 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精为液。元气减 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 按照道教的说法,元气藏之于肾,以丹田命门为本。元气源 发于肾中,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贮于脐下丹田中,平日靠 后天精气滋养而转化为

12、各种气机,并经三焦经敷布全身,以 实现人体生命系统的活动,同时男女性生活中通过元精的传 递,实现其生殖繁衍功能,产生新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 作为生命能源的先天精气,会受到不断损耗。当其耗尽时,生命也就结束了。因此要实现长寿的目的,就要防止或减缓 先天精耗损,通过“炼精化气”等各种养生手段,使业已损耗 的先天精气得到补充和恢复。如能将先天精气恢复到青少年 乃至孩童水平,那便是“返老还童”,修成真仙了。神是生命的主宰。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理 性的、直觉的思维意识活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道教认 为,神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存亡。神散则生衰,神 衰则生弱,神亡则生灭,所以养生主要在

13、养神。 由于“神为气 之母,气为神之子”,养神则可养气,养气亦可养精,神凝气 聚,气聚精生,故凡欲保精养气,必须养神为先。七部语要说:“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 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 栖心,则不诱于外也。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 脏之使侯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悦于芳菲,肌体舒于安适, 则精神驰鹫而不守;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 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 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以劳形而伤神也。道家还认为,与精气一样,神也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神又 称之为元神、元性、真神、真性等,是先天性思维

14、物质本体 和潜意识心理能量。后天神又称之为识神、欲神,即感知、思维、意识等。对于生命本身状态及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 意义。宋代道士张伯瑞在青华秘文一书中指由:“夫神者, 有元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禀气 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有气质之性,反之则天地 之性存焉。”他还说:神由心而生,心为神之君。心的本体是 无为的、不动的,但却主宰着万物。“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 为而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 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 用心也。以有为及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利正事,金丹之入 门也。”这就是说,神万籁于心,无为之动为元神,有为之动 为识神,金丹之道须以无为元神为用。所以要以先天制后天,以元神引元气,逐步消除气质之性。只有“气性尽,而后本元神见。”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从这一意义上讲, 道貌岸然的炼神还虚,主要是除欲神,炼元神,使神性形命, 俱与道合真矣。 综上所述,可以看由,道教养 生学说的实践基础是建立在精、气、神学说之上的,并对这 一学说和养生要素的偏重而形成不同的养生方法体系。如偏 重于“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