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精选教案集:(25份)_第1页
2021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精选教案集:(25份)_第2页
2021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精选教案集:(25份)_第3页
2021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精选教案集:(25份)_第4页
2021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精选教案集:(25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精选教案集:(25份)离骚(节选)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相结合。1课时一、导引: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屈原)二、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 ( http: / / .21 )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楚国三闾大夫, ( http: / / .21 )位尊贵显。在矛盾的旋涡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说话或是少说

2、话就行了。他在遭受楚怀王猜忌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爱国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国”之命运,不一定有“君”的权威;他实在是因为看到了楚国人民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并不在意楚王爱不爱他。这些是“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思想在他行为原则中的体现。以楚王为代表的“国”不爱他,并不妨碍他的爱民和爱国三、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 ( http: / / .21 )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离骚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吾”“灵均”。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

3、,犹离忧也。”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民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四、布置学生结合文下解释将原诗译成现代文。参考: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 ( http: / / .21 )的是我已故的父亲。寅年正当寅月,庚寅的那一天,我降生人间先父观察测度我初生的时节,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替我取下的大名叫着正则,替我取下的别号叫着灵均我既有众多的内在美质,又加上美好的才能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联成饰物挂在身边我自念光阴如流水逝去

4、,忧心岁月不会等待我早起拔取阰山上的木兰,晚入洲泽采摘宿莽时光飞逝不停留,春天和秋天递相替代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怕的是理想的君主也要早衰为什么不把握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径,为什么不改变这不善的法度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你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五、问题探讨:1、概括14句诗的大意。写屈原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2、诗人为什么要表白自己的出身高贵呢?是说明自己与楚王是同宗,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3、为什么要写降生时刻的不平凡?意在标明降生在这一时刻,“生的伟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4、58句写了什么?介绍自己美好的名字。5、

5、为什么要写这些?表现出诗人高度的庄重与自爱。小结: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而具有美好的品格和才能则是因为自己注重修养。6、看912句写了什么?写自己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7、从介绍出身的高贵到宣扬自己的“内美”和“修能”体现了什么?体现了诗人对人格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发现。8、1320句写了什么?写了诗人的焦虑。9、有哪些焦虑?:对一心报国的屈原而言,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诗人担心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10、看最后4句写了什么?写诗人善意的劝告和昂扬的呼喊。他劝告“

6、弃秽兮”、“改此度”,他呼喊“道夫先路”。11、诗人写这些表明了什么?前两句表明身处逆境仍心存祖国,有拯 ( http: / / .21 )救国家的赤子之心。后两句表明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意味着人的觉醒。 小结:在漫长的专制时代,如果没有屈原这类人物,中国的历史将更加黑暗。大结:从节选的这部分诗中,我们即可以看出屈 ( http: / / .21 )原时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虽然当时的世界黑暗笼罩,诗人却总是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即使遭遇厄运,诗人也总是坚持真理,崇尚高洁,高擎爱国主

7、义之纛,甘做时代的引领人。从这种意义上讲,诗人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榜样。六、拓展讨论:以屈原的显赫出身和他的才干,他在那样的 ( http: / / .21 )压迫和围攻下可以另有所图,就如现代社会常说的“人才流动”,况且在他的时代,苏秦、张仪、吴起、韩非等等,都是在离开故土之后有所作为的,成为“名人”的,屈原为什么那样的执着?请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注意:积极发动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七、补充背诵的名句。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八、布置背诵全诗,做导学练有关习题。教学后记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之

8、一)1、了解麦当劳文化的意义。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全球化概念及文化冲撞的双向性。多媒体课件问题探讨、合作探究。1课时1、导入新课: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推动是举世公认的,也值得我们自豪,同样,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响誉全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 ( http: / / .21 )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境外的文明、文化形式在中国大地受到喜爱、欢迎。比如街舞、迪士科、酒吧、咖啡屋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其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外来饮食文化形式。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全球化。那么这种饮食文化入境后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麦

9、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一起来对这一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现象作一解读。2、出示课件:麦当劳广告短片作导语多媒体出示麦简介麦当劳,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 ( http: / / .21 )之一。自1955年由创始人雷 克洛克在美国伊力诺洲成立公司以来,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现在麦当劳公司餐厅每天都在为全世界4700万以上的顾客提供优质的品质和服务。今天,麦当劳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餐厅,全球营业额达104.9亿美元。教师:虽然东台还未曾出现麦当 ( http: / / .21 )劳,但它对大家而言,依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

10、们早已熟悉了它。作为一种美国快餐食品品牌,麦有其鲜明的特征: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麦当劳以其独特的成功商业模式获得了世界餐饮第一的地位3、问题探讨: 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麦当劳在拓展中国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全球化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教师:中国人民奉行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具全。相对保守的中国百姓何以会接受相对单一的速食食品的呢?问题探讨1: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提示:平等民主温馨的就餐环

11、境,优良的服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新的行为举止中国人心中的麦和麦的企业哲学教师: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麦作了哪些努力?提示:塑造地方企业的形象设置情人角和“儿童乐园”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由于员 ( http: / / .21 )工大多数是中国人,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和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问:麦当劳为了在中国拓展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说明什么问题?提示:不变饮食品种、服务、管理模式变营销策略、(营造中国式麦当劳、地方企业)、中国

12、特色表明:麦当劳的经营者主动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些改变说明,外境文明文化融入另一种文明文化时的本土文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姿态的表现。教师:麦当劳在中国的销售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到了中国以后逐渐地地方化了,M的地方化的过 ( http: / / .21 )程,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活动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用我们书本的一个词,叫做全球化。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问: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

13、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提示: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 ( http: / / .21 )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他们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还会逛逛元宵节的灯会并猜上几条谜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接触中相互审视,互取所需。4、问题探讨问:有人说 我们现今的一代是由肯德基、M 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M化,你认为对吗?明

14、确 :作为一种西式快餐,M确乎已经遍布中国 ( http: / / .21 )的大中城市,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但是由此断言中国文化的M话乃至危言耸听地认为殖民主义卷土冲来,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多少经验的根据。因为在中国,所谓中国文化的M化是M的中国 ( http: / / .21 )化同步发生的现象。在中国吃过M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国人并不是把M当做一种速食快餐,他们常常拖家带口或三五成群的在那儿边吃边聊,这种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M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M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 ,也不同于西方的原形。同样,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常用的扫帚

15、传到西方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汽车、西服传到中国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教师: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时,一 ( http: / / .21 )次他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冯骥才的回答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我们接纳、融合西方的真正态度应该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冯骥才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5、出示课件:2005年12月19日,麦与北 ( http: / / .21 )京2008年奥运

16、会组合:在具东方特色的扇面上绘制出M的黄金双拱以及2008年奥运会会徽。麦当劳事务观官罗凯睿表示,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6、设想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将哪些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提示:服饰文化 中国武术 书法艺术饮食文化 (东台鱼汤面、东台臭豆腐干、汤圆、粽子、饺子等)东台发绣 中国京剧 草编制品 茶文化活动体验:7、 设想你是中国某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怎样将之推向世界?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之二)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

17、学生的语感。2、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阅读讨论法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投影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是什么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图片说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组 ( http: / / .21 )委,日前联合发布了“麦当劳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合标志”。该公司首席市场推广及公司事务官罗凯睿说,使用该组合标志进行以奥运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这个组合标志中扇面形设计象征着东方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表明麦当劳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充满信

18、心。(2005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麦当劳文化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是怎样被赋予中国文化的意义,北京的麦当劳又如何成为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的呢?二、简介麦当劳。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 ( http: / / .21 )餐馆,由迪克 迈克唐纳和马克 迈克唐纳经营。世纪年代,雷 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年月日在芝加哥诺洲Des Plaines诞生。到了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美分,全天营业额为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万多家

19、分店,每天为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 ( http: / / .21 )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 人员传递给顾客的。三、释题: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

20、篇人类学的 ( http: / / .21 )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五、文本研习:1、 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

21、化?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 ( http: / / .21 )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 ( http: / / .21 )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 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 ( http: / /

22、.21 )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4、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明确: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

23、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六、小结: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 ( http: / / .21 )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 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五人墓碑记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

24、以增强语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2运用解释,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三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 ( http: / / .21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中的五位主人公就是这样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板书:五人墓碑记 张溥(p)二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 ( http: / / .21 )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

25、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三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注意下面的读音蓼li o洲 阉yn(指太监,文中逆阉、大阉专指魏忠贤) 旌jng(表扬)湮yn(埋没) 皦jio皦(通“皎皎”,名声显赫的意思) 敛赀z(同“资”,钱财)缇骑tj(橘红色的士兵,这里专指明代锦衣卫) 抶ch(笞打,鞭打)溷藩hnfn(厕所) 傫li 曷h(同“何”)逡巡qnx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缳hun(绳索,套索)暴p(同“曝”,显露) 谥sh(死后追封的称

26、号)户牖yu(窗洞,这里指代家忠) 詈l(骂) 冏ji ng(光、明亮)四学生再读一遍课文五说说从课文中读到了什么。提示:1、五人是那些人?他们都是怎样的人?哪里人?2、他们是因为什么而与阉党斗争的?3、仅仅在写他们的斗争经历么?4、写作的目的是什么?5、用什么方法来赞扬五人的精神的?教师归纳:这是一篇墓碑记,这种文体通常记 ( http: / / .21 )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等情况的,但这篇墓碑记却打破这种写法,他通过叙写苏州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经历,赞扬了五人仗义抗暴,不怕牺牲、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肯定了他们斗争的重要意义,进而阐述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六在课文中找出能转

27、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呜乎,亦盛矣哉!”用抒情方式结住叙事以引起议论。第2自然段的最后“独五人之激缴,何也?”一句设问引起叙事。第3自然段的开头“予犹记”,其作用领起叙事。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第6自然段的开头“由是观之”,承接上文(5自然段)的议论并进一步展开教师总结:从这里看出,这篇文章叙事议 ( http: / / .21 )论有机融合,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至第四段)主要是记叙,第二部分(第五段至结尾)主要是议论。但在记叙中又夹着议论,在议论中又夹着记叙。叙议结合,是文章的优点。七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

28、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 ( http: / / .21 )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党羽遍布天下。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 ( http: / / .21 )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一年以

29、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八作业布置。翻译课文14段。第二教时教学内容:翻译1-4段,掌握“之”“于 ( http: / / .21 )”“而”“以”等虚词、“激”“止”“闻”等实词、倒装,判断,通假古今意等语法现象。理解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基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本文是一篇墓碑记,文章通过记叙五人与阉党斗 ( http: / / .21 )争并最后献身的经过,赞扬了五人坚持正义,视死如归,英勇不屈的精

30、神,阐述了“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二好,昨天我们说到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并献身的经历主要集中在14段。1.下面我们再听一边课文录音14段,感悟他们的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2先请四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要求能脱离翻译本。(1)五 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 逮, 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 之(这) 五个人 是 在周蓼洲先生被逮捕的时候 被正义激发而死于这件事的。到现在,吴郡中的贤 士大夫 请于当道 即 除 魏阉 废祠之址 以 葬 之; 且 立 石贤明的士大夫向执政的人请示后,立即清理魏忠贤被废祠堂的地址来安葬他们的遗体 ;并且树立石碑于 其 墓 之 门, 以 旌 其 所为。呜呼,亦

31、盛 矣哉!在他们的坟墓之门前,用来表扬他们的行为。唉, 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注意的词语:盖:发语词 当:在的时候 之,取独 而:连词,表结果 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注意的句子: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者,者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于,被,表示被动小结:这段交待为五人建墓立碑的经过和目的。(2)夫五人之死,去 今之 墓 而 葬 焉,其为时止 十有一月 尔。 夫十有一月 之中,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修墓来埋葬他们, 那时间只有十一个月罢了。 这十一个月之中,凡 富贵 之子, 慷慨 得志 之徒, 其 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 足 道 者,所有富贵人家的人,意气昂扬踌躇满志这

32、类人,他们因为生病而死,死而埋没不值得去说的人,亦 已 众矣, 况 草野之无 闻 者 欤 独 五人之 皦皦, 何 也?也已经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能名声显赫,为人挂念,这是为什么呢?注意的词语:墓:名作动,筑墓 而:表顺承 ( http: / / .21 ) 止:通“只” 有:通“又”徒:这类人 疾病:名作动,生病不足道:不值得称道之:结构助词,的取独皦皦:通“皎皎”,这里指名声显要,被人记挂小结:运用对比,赞颂五人的壮举。(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丙寅 三月之望。 吾社之 行 为 士 先 者,我还记得周公被戴捕,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的那些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

33、,为之声 义, 敛 赀财以 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 骑 按 剑而前, 问:“谁为替他声张正义,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哭声震动天地。穿红衣服的卫士手握宝剑向前,问:“谁为他们哀 者 ” 众不能堪,抶 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 抚吴 者为魏之哭泣?” 大家不能忍受,笞打并打倒他们在地。这时以大中丞身份担任吴郡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 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则死党毛一鹭,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百姓正痛恨这件事,于是趁他大声呵叱的时候,就噪而相逐。 中丞 匿于 溷藩 以免。 既而 以 吴民之 乱 请于朝, 按呼叫着追赶他。毛一鹭藏匿在厕所里才逃脱 不久(他)用

34、苏州百姓暴乱的罪名向朝庭请示,追究这事诛 五人, 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 即 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斩了这五人,这五人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葬在坟墓里的人。注意词语:之:取独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周顺昌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行为士先者:品行是读书人榜样的人 声义:伸张正义,声,名作动,声援,声张赀:通“资”,钱财 而:表修饰 哀:同情,这里引申为哭泣抶:鞭打,笞打 仆:使动,使倒下 抚:动词,作的巡抚使:主使 痛心:痛恨于心 溷藩:厕所按:握着追究 以:来,表目的以的身份地,表修饰以罪名注意语句:谁为哀者:谁为他们哭泣,省略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

35、一鹭:判断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判断句请于朝:于朝请,向朝廷请示,倒装句小结:这段文字记叙了苏州暴动的起因和经过。(4)然 五人 之当刑 也, 意气扬扬,呼 中丞之名 而詈之,谈笑以死;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中丞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断头 置 城上,颜色 不少 变。 有 贤 士大夫 发 五十金, 买五人之头(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 ( http: / / .21 )改变。有贤明的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首级而 函之, 卒 与 尸 合。 故 今 之墓中, 全乎为五人也。用匣子盛好它,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36、。注意的词语:当:接受 詈:骂 以:地,表修饰 颜色:脸色(古今意) 少:稍微五十金:五十两银子 函:盒子,这里用作动词,用盒子装 卒:终于,最后全:完完全全小结:这一自然段追叙五人牺牲的壮烈情景,突出他们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气慨。三这四段文字记叙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与慷慨就义的情景。大家思考:在叙述描写时是围绕他们的哪一点来写的?坚持正义。好的,可以用课文的那句话来归纳?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好的,接下来大家看看,文中那些内容来写“激于义”的。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

37、免。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说得好,下面思考:苏州暴动形式复杂,声势浩大,为什么仅仅抓住“激于义”来写?因为接下来要赞扬五人的这种坚持正义 ( http: / / .21 )的精神,进而阐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看起来文章的选择真是根据中心的表达需要来确定的。这样取舍,原来是为下文的议论在作铺垫。四作业翻译课文段。第三教时教学内容:翻译段,继续进行文言学习,理解正反对比论述的作用。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感受了他们“激于义”的精神,明白了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今

38、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议论的方法。二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段的录音,准备翻译。好,今天我们也要像昨天一样能脱离翻译本进行翻译。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有几(个)人呢?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

39、)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以立刻发动,(后来)等到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注意词语:乱:乱政易:改变欤:句末语气词,呢编伍之间:指代民间闻之训:接受的教导素:平素,平时以:因为非常之谋:这里指篡位的阴谋猝发:马上发动出:这里指即位注意句式:激昂大义:被正义激励,倒装句,被动句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省略句,(魏忠贤)(于)小结:这段文字赞扬了五人坚持正义的精神,评价了他们的历史功绩。由是观之

40、,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时),有的脱身逃跑,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的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意义)轻重到底怎样呢?因此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周公墓洲忠义显露在朝廷,赠赐谥号使名声荣耀,在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修建他们的坟墓,在大堤之上(

41、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士人经过(五人墓时)没有一个不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跪拜而且流泪的人,这真(是)千载(难得)的机会呀!不这样(的话),假令(这)五(个)人保全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他们的头颅而老死在家里,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年,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墓前),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非常愤慨,抒发他们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记,亦以明死生之

42、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也有比国家(兴亡)重大的啊。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面提到的)贤明的士大夫:(是)冏卿吴公因之,太史文公文起、姚公孟长。注意词语:杜门:闭门不出佯狂:假装疯狂所之:逃到什么地方,之,逃辱人贱行:不知羞耻的人格,卑贱的品行视:比固:到底,加强反问真的,加强感叹暴:通“曝”,显示土封:坟墓美显:使名声荣耀。美,使美;显,名声斯:这百世之遇:千载难得的机遇首领:头颅(古今意)户牖:代家。户,门;牖,窗尽:动词,享尽隶使之:像使唤奴隶一样使唤他们。隶,名词作状语,像奴隶一样屈:使动用法,

43、使屈身拜倒之流:这些人哀:惋惜徒:白白,空为之记:为它写了这篇墓碑记。记,动词,作记明:形容词作动词,说明,阐明匹夫:平民社稷:国家于:在,到比注意句子:容于远近:于远近容,倒装(荣于身后、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断句三这两段文字在赞扬五人坚持正义的精神,并引申到所有平民的重要,提出“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遍、两段,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来议论的?正反对比。好,请同学们找出两段文字中运用对比的内容。()把大阉乱政时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原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把五

44、人的慷慨赴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较。原句: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假设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同他们现在所受的敬仰比较原句: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 ( http: / / .21 )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教师小结:找得好,加上课文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 ( http: / / .21 )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通过这样正反对比,突

45、出了五义士牺牲的光荣,使读者领会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是多么重大!也更加热烈地颂扬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精神。四小结:本文以明确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感情,记 ( http: / / .21 )叙了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五位义士在反阉党的斗争中坚持正义的精神,得出“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的大道理。文章叙议结合,反复对比,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展现了他们慷慨死义的壮烈事迹。五作业东方和西方的科学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

46、方法。一课时一、介绍、解题。乔治 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 ( http: / / .21 ),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

47、洲一带,就是我们今 ( http: / / .21 )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二、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三、师生讨论归纳如下: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4、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8、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9、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10、再一

48、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四、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五、问题探讨:1、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明: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2、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明: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 ( http: / / .21 )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

49、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六、探究写法:1、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2、文章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自己的担忧存在的问题一代人的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文明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七、布置作业:完成评估上的作业。谏太宗十思疏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50、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四、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一、教学时首先了解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体会本文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三课时。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步骤一、简介及写作背景1:魏征(5806 ( http: / / .21 )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韧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

51、擢为谏议大夫,常召人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 ( http: / / .21 )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

52、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二、通读全文,、正音,了解大概内容。1注意读音:求木之穹留掌源窜舟军蔽2对照解释,粗通文章自读五分钟。黜恶 谬赏要求:把解释、翻译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质疑)3同学间互相商量,把疑难问题解决,如有解释、翻译不当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个别较难翻译,同学问解释不当的地方,老师重点讲析。4注意句子: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吓。译为: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3、欲,喜好的东西,动词作名词。译为: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以下“九思”句式相同。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读熟课文,背下来最佳。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辨析词义,归纳义项二、分析文章,概括各段大意。教学步骤一、齐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背诵二、检查作业,分析课后练习二。1古今问义相同的有:骨肉,都指亲人。2古今词义有区别:虚心,文中是实指,“使心虚”,现代汉语抽象化,为美德,谦虚的表现。3古今词义不同的有:根本,文中是本意,指树根,现代汉语用比喻义或引申义。纵情,文中是“放纵感情”,即“骄傲”之意,现代是“尽情”之意。以为,文中是“以之为”的省略,是两个词,现代是“认为”的

54、意思。三、结合课内词义,复习以前知识,做课后练习三。可以商量,用5分钟完成,然后请同学回答,明确:1安:A安定;B怎么;C哪里;指享受2信:A诚实;B信任;C信用;相信3求:A追求;B探求;巳请求;4治:A治理;B医治;巳惩治追求其中A项词义为课文中义项,其余三项是以前知识,通过归纳掌握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四、课文内容我们已经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时间概括各段大意: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重要性。2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3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五、各段在阐明观点时各用了什么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明确:第一段以生动形象的比

55、喻打开话题,用“木长、流远”,喻国运长久,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长治久安”,中间用排比来加强语势。第二段用设问和对比的手法,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即民心重要,能“载舟覆舟”。第三段: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提出君王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全文骈散结合,语言流畅,表现力强。六、作业1结合课后练习一,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第三课时教学重点一、背诵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加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二、体会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找出本课的成语,总结全文。教学步骤一、背诵课文1个人背诵、集体背诵与部分(段落)背诵、全篇背诵结合。2用课后练习一提问,学生背诵回答。二

56、、虚词的归纳1提问完成课后练习四,重在翻译。2归纳虚词“以”、“哉”、“所”的用法。三、找成语,学典故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成语,不少于三个,并且释义,教师总结。明确:(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旬子王制)(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书武成)(4)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论语述而)(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献书报燕惠王)四、教师总结本文是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 ( http: / / .21 )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

57、美,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运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动有力。廉颇蔺相如列传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 ( http: / / .21 )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

58、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 ( http: / / .21 )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 ( http: / / .21 ))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

59、担。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

60、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 ( http: / / .21 )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 ( http: / / .21 )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