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四:古诗词鉴赏(含解析)古诗词鉴赏宋词25首一、忆秦娥宋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花。唐多令宋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烧灯节:即元宵节。朝京道上:去京城的路上。绝:这里指行人稀少。百年短短兴亡别:百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我和你(邓剡)都尝到了兴亡的惨

2、痛。梅花:梅花是白色的,这里借指刘辰翁和邓剡的白发。叶声寒、飞透窗纱:窗外声声落叶,透过纱窗使人感到了寒意。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最可恨的,西风不仅吹来了季节的变化,由于宋室的灭亡,更使我如秋叶一样沦落天涯。 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宋朝灭亡后京城凄凉的情景,倾吐了词人的亡国之恨。B甲词上片触景生情,写元宵节京城风雪交加、行人稀少的凄凉景象。C乙词上片也写景,词人在写景中抒发了亡国的哀怨。D甲词尾句的“梅花”是指白发,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无限愁思;乙词末三句,在明艳热烈的图画中,暗寓词人和流亡百姓的痛苦。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词情

3、凄苦,格调悲郁,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乙词沉郁、凄凉,抒发了河山依旧、人事全非的亡国之恨。B甲词上片以昔日京城元宵节的繁华,对比反衬今日京城元宵节的萧条冷落,反映政权的变化,烘托词人仕途失意、思念家乡的感情。C乙词中的“西风”语带双关,明写词人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词人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D甲词“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花”抒发的情感与李煜相见欢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南歌子宋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

4、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平林:平原上的林木。漠漠:迷蒙的样子。烟如织:暮烟浓密。暝色:夜色。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伫(zh)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这里指过了长亭接着过短亭。元:同“原”。寒更:寒夜的更声。江左:江东,这里泛指江南地区。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深秋的景色,流露出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情。B甲词上片是由近及远写景,“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C乙词开头的“侵”和“度”两字写出了斜月西沉,词人正踏上带霜溪桥的

5、情景,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D甲词尾句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乙词尾句流露出词人无法抑制的怀念中原的思归之情。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情与景、主观与客观,融成一片;乙词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B甲词“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反衬出人的羁旅之苦、落拓无依和壮志难酬。C乙词中“只言”和“不道”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既揭示了“旅枕元无梦”的原因,又表现了屡遭坎坷而不改其政治态度的爱国精神和刚正品格。D乙诗“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抒发的情感与温庭筠商山早行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

6、处。三、(江西特色)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秦楼月宋向子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中原乱:指公元1122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收复国土。倩:请。公元1122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就生活在这个时期。故园:向子于政和年间曾卜居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此处即指宛丘居所。乾龙节

7、: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南宋末年中原尽失的凄惨景象,流露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爱国之情。B甲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C乙词上片直接表达了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D甲词下片表达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和以身殉国的决心;乙词最后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清新豪放,情景交融;乙词感情真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B甲词下片前

8、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两句用比喻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C乙词上片后两句借景抒情,用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表达了词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D甲、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与杜甫的春望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处。四、(江西新题型)柳梢青春感宋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唐多令宋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9、。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故国:指已亡的宋朝。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因为这首词作于词人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朝彻底覆亡已不远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作。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绘了南宋灭亡后都城凄凉景色,吐露出词人的亡

10、国之痛和故国之思。B甲词上片后三句写词人耳闻目睹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元统治者的义愤之情。C乙词上片中的“寒”和“飞透”,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D甲词下片后三句表现的内涵深远,层层推进,表明了词人的心志所在、所系和所向;乙词下片后三句淡淡几笔,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人民的无限同情。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节奏明快,笔调苍凉,从想象落笔,虚中见真意;乙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它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B甲词“春入愁城”一句,运用比喻和对照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

11、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哀愁的“愁城”!C乙词的“西风”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因为它作为一种自然物是实写;但它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这又是虚写。D甲、乙两词表达的心境与文天祥过零丁洋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五、(江西新题型)锦缠道宋宋祁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南柯子宋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翠:指柳叶之

12、色。踏青:即游春。山冥:山里的水气很重,山色昏暗。幽艳:在暗处的花。啼红:花朵上逐渐聚成水珠,像噙着眼泪。塍(chn):田间土埂。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绘了农村春天美丽的景色,流露出词人对农村秀丽景色的迷恋和热爱之情。B甲词上片三、四句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一语以人工织绣之美表现大自然旺盛的生机,很见特色。C乙词上片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下片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D甲词表现了词人春游的欣喜之情,乙词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寓情于景,情

13、景交融;乙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B甲词结尾化用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表现了词人郊游的无比欢畅,突出了狂放的自我形象。C乙词上片前三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后两句议论,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D甲诗所表达的心境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六、(江西新题型)眼儿媚宋贺铸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柳梢青送卢梅坡宋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

14、逐舟行。卢梅坡:南宋诗人,的友人。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吹梅:吹奏梅花落。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B甲词“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地点和季节。C乙词中的“远”是写笛声悠长。这个“远”字,展现了词人和友人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D甲词后两句具体实写词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无尽思念;乙词写词

15、人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借景抒情,表现离别的愁绪;乙词融情于景,蕴藉含蓄,委婉动人,饶有余味。B甲词工笔细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当充分,很有感染力。C乙词“云边孤雁,水上浮萍”连用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受失侣之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D这两首词所表达的心境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七、(江西新题型)浣溪沙江村道中宋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宋辛弃疾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

16、墙沽酒煮纤鳞。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畴(chu):田地。槿(jn)花:木槿或紫槿的花。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戎(r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装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常山:县名,今浙江省常山县。陇(lng):高地。踏水:用双脚踏动水车。尝新:指品尝新稻。沽(g)酒:买酒。纤鳞(ln):小鱼。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分别描写了夏秋时节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B甲词上片第一、二句由远及近写景,金灿灿的十里平畴,稻香扑鼻;红艳的木槿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风摇曳。C乙词中的“频”字充分表现出动作的连续不断,暗传出农民的辛

17、勤劳作。D甲词末句寄托了词人对于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守疆生活的厌恶;乙词末句余音袅袅,比苏轼的“牛衣古柳卖黄瓜”,更富情趣。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清润委婉,融情于景,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热爱和重返自然的向往;乙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心头的喜悦和恬淡情怀。B甲词上片三句词人以颜色变换为线索,先远后近,凝具匠心。C乙词上片三句一句一景,地点相同,风采相似,似同时收入的眼帘,构成一幅生动的农民生活画卷。D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情感与陆游游山西村所表达的感情有相通之处。八、(江西新题型)谒金门耽冈迓陆尉宋赵师侠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横不渡。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家在

18、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朝中措客中感春宋赵孟坚抬头看尽百花春,春事只三分。不似莺莺燕燕,相将红杏芳园。名缰易绊,征尘难浣,极目销魂。明日清明到也,柳条插向谁门?耽冈:在今江西吉安吉州城南。迓:迎。陆尉:姓陆的县尉。蔼蔼:指暮霭。莺莺燕燕:比喻春光物候、大好风景。名缰易绊:名利容易成为人生的羁绊和诱惑。浣:洗。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词人客居之地的景色,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B甲词“蔼蔼疏烟迷远树”,是说夕阳西下,暮霭四起,远方的小路显得迷蒙不清了。C乙词中的 “征尘难浣”形象地写出人生行路难的必然和无奈。D甲词最后一句写江水载着词人的愁一起远去了;乙词后两句写

19、词人忽然记起明日又是清明节,思乡之情更加痛切。2下列对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融叙事、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借景抒情,怀愁思归;乙词语言朴素浅近,感情真挚。B甲词“野航横不渡”运用白描手法,轻快地勾勒出江畔宁静的晚景。C乙词“不似莺莺燕燕,相将红杏芳园”,从反面比喻词人的境遇和行旅跋涉的艰辛。D乙词的“明日清明到也,柳条插向谁门”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九、(江西新题型)水调歌头宋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

20、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念奴娇感怀呈洪守宋刘仙伦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不见翠华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淮堧(run)严扈:即淮河上的宋金边界,戒备森严。貔貅:和后面的“虎豹”都是借指勇士。筇(qin):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宋末中原沦丧后词人的所见所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B甲词“寒眼”是说词人冷眼观看满天纷

21、飞的落叶,增添了无限的愁绪。二字是说萧条冷落的景物看上去使眼感受到寒意。C乙词上片叙写当今形势,下片抒发立志报国的壮志豪情。D甲词最后两句写出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无奈;乙词后两句写词人拿不出收复中原的计划和措施而拄杖长叹忧思,泪如雨洒。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慷慨激越,愤世伤时之情溢于言表;乙词语句凝练,词情慷慨悲壮,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之情。B甲词“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是暗喻皇帝就在身边,但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志士举步维艰,陷于困厄。C乙词上片连用九塞、三关、貔貅、虎豹、陪京等词汇,气势森严,读了令人感奋,使人鼓舞。D甲、乙两首词所表达的心境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22、赋壮词以寄之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十、(江西新题型)满江红宋刘克庄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喜迁莺霜天秋晓宋蔡挺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金甲雕戈:

23、金饰的铠甲;刻镂过的戈。形容武装的壮丽。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龙蛇:原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和飞动的草书,后泛指书法、文字。楼船:战舰。“猿臂故将军”:指李广。史记李将军刘传:“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广曾为骁骑将军,因事降为庶人,因称“故将军”。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计功,故称功级。平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而不得封侯。平戎策:指平定外族的策略。这里指屡有奏疏陈述抗敌恢复方略。榆塞:代指北方边塞。紫塞:北方边塞。高考还是櫜(tu)鞬锦领:櫜鞬;皮制的袋子。锦领:锦袍。刁斗:古代军中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的用具(铜制)。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

24、词都描写了戍边战斗生活,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立功报国的决心。B甲词“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一句写白天,一句写夜间;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战斗场面和肃杀的战斗气氛。C乙词下片前四句写守边将士英勇善战,谈笑间就取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D甲词最后两句深刻而婉曲地表达了词人立志报国却力不从心的痛苦;乙词后三句写因为边境平静,词人又归去无望,只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上阕昂扬亢奋,下阕郁闷低沉,豪放中见沉郁,雄健而略带忧伤;乙词言词流利婉转,风格含蓄深沉。B甲词“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是运用“李广难封”的典故说明自己虽曾踌躇满志,而终于无功而归,怨愤之情,溢于言

25、表。C乙词戍边将士渴望杀敌报国立功,而君王对待“骄敌”却常怀宽柔之心,所以边关“刁斗静”,烽火熄。通过这一对比,写出了词人渴望和平的愿望。D甲、乙两首词所表达的心境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十一、(江西特色为江西永丰人)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涟漪:水的波纹。沙禽:

26、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B这首词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心情也由郁闷转为愉悦。C词的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D词的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C下阕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D这首词色调清丽,语言含蓄,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十二、(江西特色为江西永丰人)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宋欧阳修残霞夕

27、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夕照:落日。西湖:指颍州西湖。花坞(w):四周高起花圃。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苹汀(tng):长满苹草的水中小洲。苹,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汀,水边的平地。轩槛:凉亭。轩,长廊。槛,栏杆。莲芰(j):即莲花。芰,菱。酒面:醉脸。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顷波平”着意描绘湖面的浩渺无际而又风平浪静,突出了平和、旷远。B“野岸无人舟自横”,以冷清、旷远的景物,表达了悠闲自得、啸傲湖山的情趣。C“月上浮云散”勾出了一个月移云飞的画面,在浮云飞散之后就是一个夜空万里,清澈如洗

28、的境界。D“水面风来酒面醒”,写出了湖面风起,吹醒了酒醉之人。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以“西湖好”总领词意,以清新雅致、流丽空灵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夕阳西下和月亮升起时的景色。B上阕由远及近描写西湖景色,创造了一种既美丽又清静、平和的意境。C全词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D这首词抒发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十三、(江西特色为江西九江人)南歌子宋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玉人:容貌美丽的人,也指所爱的人。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29、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写景: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外榴花竞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B上阕后两句叙事: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C下阕前两句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D下阕后两句写当初相见时月色皎皎、江水悠悠的情景。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中的“暗”字写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明”字写室外榴花竞放,耀人双眼。这两个字与室内昏暗的气氛恰好形成强烈对比,曲折地反衬话别者的感伤凄苦的心情。B上阕前两句写景表现了槐叶浓绿,榴花火红,以“窗暗”、“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以哀景写乐情,衬托了词人离别的伤感之情。C下阕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

30、柳叶喻双眉,梨花喻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伊人伤离的形象,通俗而又贴切。D下阕后两句虚实结合,先实写离别时的情状,后虚写分别后的情景。十四、(江西特色为江西抚州人)千秋岁夏景宋 谢逸楝花飘砌,簌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山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楝花飘砌:楝花飘落满台梯。簌簌:楝花落下的声音。萍风:微风。湘水:和后面的“吴山”都是虚指,泛指遥远的山水。修:修长,形容竹子细长。疏:稀疏,形容帘子中间空隙较大。袂:衣袖,袖口。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夏季

31、避暑词。上阕写夏日景色,下阕写消夏生活。B上阕“梅雨”,再次点题。梅雨既点时令,又点天气初夏雨后。C上阕“湘水”“吴山”是说诗人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湘水”“吴山”。D“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是说可怜我浓密的情意写给谁看,我的恨谁来帮我洗去?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从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上营造了精致的意境。B上阕“萍风”的“萍”乃是聚散无常之物,萍之聚散,往往令人想起人之聚散。因此,词人看见萍,不禁想起远方的人。C下阕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人有聚有散,词人却不写聚,只写散,思念之情悠长。D全词笔调纤灵,语句凝炼,对仗工整,是宋词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十五、(江西特色为江西抚州人

32、)江城子宋谢逸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江城子:词牌名。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酒旗风使酒旗摆动的和风。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飏: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残红:喻指凋残的花。野渡:村野渡口。望断:指一直望到看不见。人不见,草连空:意为不见所怀念的故人,唯见草色接连到天际。晚烟笼:指黄昏时烟气笼罩的景象。融:融合,匀融,匀合。年时:此指“当年那时”。画屏中,应指如诗画一般的景象中,而非指楼上摆放的有画图题诗的屏风或屏障。关山:指黄州关山

33、。?素光:此指皎洁清素的月光。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写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B“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暖意。C词的下阕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对往事的回忆。D下阕从面容、体态着笔,描写了一位绝色佳人的形象: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的“杏花村馆”和“野渡舟横”都是运用典故,前者给词人的心态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后者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B上阕前五句为“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

34、见,草连空”的怀人惆怅分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C. 上阕从时间上着笔抒写相思之情,下阕从空间上追忆相见的美好和现实的凄惨。D下阕“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运用补续手法,说明上面的一切都发生在楼上的画屏中。十六、(江西特色为江西永丰人)浪淘沙宋 欧阳修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五岭麦秋残:五岭,位于湖南与广州交界处的大余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麦秋,指麦子收获的季节,农历四月。秋,此处指谷物成熟。丹:变红。绛纱囊里水晶丸:绛(jin)纱,红纱,此指荔枝红色外壳。水晶丸,指荔枝果

35、肉莹白如水晶。开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号。妃子: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魂散马嵬关:唐明皇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明皇奔蜀,行至马嵬(wi),军队不行,逼唐明皇刺死杨贵妃。马嵬关:即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西。只有两句:化用杜牧华清宫诗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为杨贵妃死后,再也不见驿使快马送荔枝。骊山:在陕西临潼,唐时为避暑胜地,唐明皇于此地造华清池,常与杨贵妃休憩于此。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点明荔枝产地产时,次句点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B上阕后两句写很可惜啊,大自然又让荔枝生长在遥远的岭南,表达了诗人惋

36、惜之意。C下阕的“偏怜”是最爱的意思,就是说杨贵妃最爱吃荔枝。D下阕后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代了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从五岭荔枝成熟写起,并以“水晶丸”作比,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荔枝的美味可口。B“偏”字从结构上看呼应上阕的“可惜天教生处远”一句,同时从内容上凸显了杨贵妃不顾客观实际,一味追求个人享乐的情态。C“只有红尘无驿使”包含了对玄宗、贵妃荒淫享乐、乱政误国的批判及对后人应以此为鉴的劝诫。D下阕实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虚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通过虚实对比,含蓄点出

37、统治者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十七、(江西特色为江西樟树人)柳梢青茅舍疏篱宋杨无咎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宁宁:宁静之意。移时:谓少顷,一会儿的意思。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飘残雪”写梅花生长的环境,说明当时正下着小雪;“斜卧低枝”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B词的上阕通过对梅花生长的环境、外在形象的描绘,着力刻画出梅花超凡脱俗的韵致。C“判瘦损,无妨为伊”,意思是说为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D下阕词人笔锋转向刻写自己,

38、一位在梅树前伫足凝思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前三句写梅花生长的环境以及洁白晶莹、飘逸和超凡脱俗的特点。B词的上阕后三句再度刻画梅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C“判瘦损、无妨为伊”是对比衬托的写法,可以看出词人对梅花的迷恋倾心程度之深。这与柳永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D全词借梅花洁白晶莹、飘逸和超凡脱俗的特点,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自爱的生活志趣。十八、(江西特色为江西临川人)南乡子宋 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

39、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帝王州:指金陵,即今南京。郁郁葱葱:原指树木茂密的样子,这里指佳气。佳气:祥瑞之气,这里指金陵王气。四百年:金陵作为历代帝都将近四百年。晋代衣冠:指东晋一代风流显赫人物。古丘:指坟墓。恣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更:再,又,不只一次地。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回头:指透彻醒悟。槛:栏杆。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前两句就把南京的古都地位强调出来,使人对其产生崇敬之感。B上阕怀古,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六朝古都金陵长治久安的欣慰之情。C下阕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

40、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D下阕写登楼览胜,抒发往事似水的惆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B词的上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词人对六朝古都金陵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C词的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给读者以较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D词人以金陵为题来咏史述怀,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隐含了词人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和罢相后的忧国忧民、悲愤沉痛的心情。十九、(江西特色为江西清江人)减字木兰

41、花宋 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红、翠:代指红花与绿叶。献瑞:呈献祥瑞。粲粲:鲜明的样子。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机:织机。妙质:美的资质、才德。遮围:遮拦,围护。造次:仓促,匆忙。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由衷的赞叹之情。B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C“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句是说: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D下阕头两句是写花的内在质地,说她能经得住“风和日”的摧残。2下列

42、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头一句中的“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B“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已凋谢,“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C全词以香花喻君子,而以摧残香花的“风”、“日”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D词中词人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的伤感。二十、青玉案宋黄公绍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停针线:古代习俗,春社日妇女停止做针线活

43、。“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母亲: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儿子而愁绪万端。明明是词人自己思念,却从对方写起,更显思念之深。B词的上阕后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一个“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C“春衫著破谁针线”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游子思念家乡、想念妻子的感情。D下阕后三句写虽有鲜花,却无人佩

44、戴,使游子倍感寂寞。因“花无人戴”,进而想到“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三个“无人”直贯而下,气势酣畅,情感充沛,缠绵之至,把思乡怀妻之情推向极致,感人至深。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用双飞的燕子反衬夫妻分离的哀愁;下阕用芳草鲜花反衬游子的思乡之苦。B虚实结合是本词的一大特点。上阕实写妻子思念“我”而“停针线”,下阕虚写自己羁旅在外,见衣衫破损无人以“针线”缝补而思念妻子。C词的下阕“谁针线”呼应上阕的“停针线”, 词人以“针线”作为联系妻子和自己的媒介,寄托了思念的感情。D全词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通篇缠绵凄恻,委婉含蓄,真可谓“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二十一、阮郎归绍兴

45、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宋向子諲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鄱(P)阳:地名,今江西鄱阳。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三关: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荣征辽,收复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等。这三关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带。后都为金所占,是北伐必经之地。遣(qin)使问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还朝,但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二年(1132)和绍兴四年(1134)多次分别派洪皓、潘致尧、章谊等人为大金通问使、军前通问使、金国通问使,频频

46、探问徽、钦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责。当词人写此词时,徽宗已被囚死。鸾辂(lun l):天子乘坐的车,这里借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B“遥知易水寒”的“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C“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投降派的痛恨之情,词人用这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来说明让自己忘却国耻家仇的不可能。D全词写的虽然是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而是曲折深婉,层层

47、推进,于沉郁压抑之中凌空设譬、突兀而起,复又归于深长的叹息与无尽的忧思。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上阕“易水”一词源出河北,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一方面又取荆轲之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增添悲愤之感。B“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C“频闻遣使问平安”,明明是天翻地覆亦难消除的深仇大恨,朝廷所作的竟然只是遣使问候这样轻飘飘的表面文章,两相对照,令词人黯然神伤,悲愤莫名。D“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二十二、(江西特色为江西人)鹧鸪天兰溪舟中宋 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

48、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兰溪:在浙江中部,今称兰江,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滩痕:滩上水纹。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巾华发上溪船”一句不仅写出词人的装束与年纪,更重要的是以轻巧的笔调传达出词人“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的洒脱风貌。B上阕首句描绘了一幅兰溪烟雨图,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朦胧的溪面,朦胧的烟雨,渲染了一种凄苦冷寂的氛围。C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D此词写舟行水上之所见所感,是一首清新俊逸的山水词,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2下列对词的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9、“帆迎山色来还去”中的“帆迎”,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动静结合,极具情趣。B“帆迎山色来还去”是仰见山色,“橹破滩痕散复圆”是俯视波痕;俯仰之间,拾来佳句,看似容易,实则来自词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也来自锤词炼句、驾驭语言的工夫。C“寻浊酒,试吟篇”中,一“寻”一“试”,表达出词人那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通过这行动的描写来抒发词人寄情山水的情怀。D下阕前三句写舟中之人欲饮酒吟诗,自得其乐,江上鸥鹭翩翩飞翔,无拘无束,虚实相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二十三、(江西特色)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宋 辛弃疾叠嶂西驰

50、,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西江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偃:卧倒,止息。教:令,使。检校(jio):巡视(拟松为兵)。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以军人战马为景,寓不甘投闲之志。B词的下阕写山容磊落雍容,寄人事不堪之悲。C上阕“正”字总领下文四句,前两句写水,后两句写新月。D“老合投闲,天

51、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隐含词人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驰”“欲东”等词语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的态势。B词的上阕由近及远写山写水,山写得宏伟壮美,而水却写得清新疏朗,爽气逼人。C下阕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灵山的磊落雍容的特点。D这首词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二十四、(江西特色为江西吉安人)西江月新秋写兴宋刘辰翁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

52、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低昂:起伏,指星月的升沉变化。成狂:指欢度七夕的景象。“梦从”句: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比喻世事变化很大。“阅尽”句:本指牛郎织女七夕经历银河风浪,暗寓人间经历风浪险恶。阅,经历。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前两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B词的上阕“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间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截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C“相思两鬓如霜”一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间飞逝的印象,

53、用以突出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D词的上阕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下阕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全词通过对七夕的描写,抒发了词人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上阕的“似旧”二字映射出人间的沧桑巨变;“新妆”二字则表现出当时的人们丝毫没有因为国土沦丧而感到耻辱和要恢复国土的打算。B下阕最后两句看似是对梦境的叙述,实则暗喻现实。词人借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兴盛衰亡的慨叹,升华了词境。C全词运用对比、比喻和虚实结合的写法,抒发词人对国土沦丧的感慨和对人们及时行乐的讽刺。D词人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

54、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二十五、(江西特色为江西人)踏莎行宋 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不解:不懂得。濛濛: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所爱的人)。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阕写郊外景,下阕写院内景,流露出对美好

55、景色的赞美之情。B上阕“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C下阕“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D“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有移步换形之感。B下阕“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衬出整个室内的寂静。C这首词写景采用白描手法,景中寓情;抒情运用直抒胸臆方式,清新明了。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抒发了不见

56、伊人的淡淡的哀愁怅惘之情。唐宋诗25首一、(江西新题型)塞下曲 唐张祜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塞下曲(其六)唐李白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军情的紧急和为国杀敌立功的决心。B甲诗颔联的“迷”和“壮”写出了边塞的雪之大和冰之厚,写出了边疆环境的恶劣。C乙诗描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贵族侵扰的史实,表现出汉军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D甲诗尾联抒写诗人的威武与傲然;乙诗尾联抒写汉军凭勇

57、气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遒劲气势。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融叙事与抒情于一体,对仗工整,情感真挚感人;乙诗语言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字里行间投射出一股遒劲之气。B甲诗中的“雕难下”“马未调”反衬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凉情绪。C乙诗颈联运用对偶、夸张手法,极写我军阵容之强大、气势之威严、厮杀之勇猛、进攻之激烈。D甲诗“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表达的心境与辛弃疾“可怜白发生”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二、 (江西新题型)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侍御赴安西唐高

58、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碛西: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祁连:在今甘肃张掖。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安西: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铁骢:披铁甲的战马。骢:青白色的马。虏障:地名。燕支:山名,在今甘肃山丹县东。秦城:国都长安。太白:山名,即太白山,秦岭高峰。离魂:离情别绪。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述了送友人奔赴边疆而饯别的情景,勉励友人立功沙场,求取功名。B甲诗首联的“火”和“赤”烘托渲染出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氛围,天气酷热,路途艰险。C乙诗抒写友人李侍御为建功立业而远途勇征的雄豪气概,同时

59、也流露出自己官场失意的悲伤之情。D甲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功名只向沙场取的决心;乙诗尾联劝勉友人不要因离别而失意悲伤,应振作精神,去实现安靖边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字里行间洋溢着进取的激情;乙诗对仗工整,既表达对朋友的赤诚之情,又抒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B甲诗颔联运用反语,说明李副使屡屡驰骋疆场,却无建树,不无遗憾。C乙诗的“宝刀”是卓越本领、雄健气魄的象征,同时也表明了诗人杀敌报国的决心。D甲诗表达的心境与李贺雁门太守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三、(江西特色)滕王阁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

60、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题滕王阁宋王安国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滕王阁:楼阁名,在江西南昌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帝子:指滕王李元婴。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述了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地理形势和壮丽景色,抒发了物存人亡、岁月无情的感慨。B甲诗首联的“罢”字,写出滕王阁地理形势虽好,但而今物是人非,给人以兴衰无常之感。C乙诗颔联写滕王阁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在自然与人事的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