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历年议论文真题及答案_第1页
广州中考历年议论文真题及答案_第2页
广州中考历年议论文真题及答案_第3页
广州中考历年议论文真题及答案_第4页
广州中考历年议论文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6 年阅读下面现代文文段,按要求完成9 13 题(每题3 分,共 15 分)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 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

2、常常抱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书中的学说,常常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依次填入第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评判怀疑修正怀疑修正评判C.怀疑评判修正D.评判修正怀疑.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C.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D.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对这段文字的结构层次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TOC o 1-5 h z A /B /C /D /.本文段中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 举例论证B. 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在不断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是原文的

3、一句话,它的恰当位置是A. 句后 B 句后 C 句后 D 句后3 C (先有“怀疑”,再有“评判”,然后“修正”)3 C3 A (两段不能分开;两段也不能分开)3 D (本文段没有运用比喻论证)3 B ( “发问”和“求解”是承句而来)08 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 16 题。论 美 培根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第 1 页 共 9 页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 16 题。第 页 共 9 页第 页 共 9 页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

4、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 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5、。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 “四季之美尽在晚秋。 ”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选自培根论人生 ,何新译,有删改)下面不符合 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有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内在的美。人的至美不能用固定的公式直观地描绘出来。美的形貌与优雅的行为相结合才是理想的美。D.老人比年轻人更有阅历,更能显示美的光辉。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7 分

6、)“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中的“美”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阐明了什么道理?(一) 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文中划线句子除D (文中没有说老人一定比年轻人更有阅历。)题 (1) 指的是人的外貌。外貌的美只是暂时的,心灵折射出的美才是永恒。“美”指的是外表的美。道理:外在美是短暂的,时间过去就难以保持。指的是外在美,形貌的美。道理: 外貌的美丽随着岁月的流逝总有一天会消失,外貌的美丽并不是永恒的。这个“美”指的是美貌,形貌上的美。说明美貌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句中的“美”指的是外在美。阐明了外在美只是一时的,难保持的。10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

7、16 题。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 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

8、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

9、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盘,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在旧

10、社会科举时代, “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 ”所以我说“不完满

11、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选自季羡林随想录,有删改).对文中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要这样写?(4 分)( 2)作者提出的“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3 分).A.( 1)选择了皇帝、大臣、平

12、头老百姓、知识分子这四类人作为例证。这些例子时间上由古到今,地位由特殊到普通,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不同角度支撑作者的观点。( 2)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11 年汉字之美妙在多维沈致远汉字书法分篆隶楷行草,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书法家人数之众多,书法工具之精益求精,书法艺术之令人惊艳, 举世无双! 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本文从几何学角度发掘汉字之美。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维度较抽象,举例以明之:洞中潜蛇为洞壁所限,只能前进后退,它的空间只有一维。原上奔马除前进后退外还能左转右转,它的空间是二维的。空中飞鸟除

13、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外,还能向上腾飞向下滑翔,语云:“天空任乌飞”,鸟比谁都自由,因为三维空间具有最大的自由度。先看一下拉丁语系的拼音文字。以字母为单元的拼音文字本质上是一维的。以圆珠笔写英文字,弯弯曲曲犹如蛇行。英文书法精品是用鹅毛笔或沾水钢笔写出的,随用力轻重不同,笔迹宽度略有变化显示出空间韵律,比圆珠笔写出的笔迹更美,源出于宽度方向的附加自由度。但钢笔字宽度变化有限,犹如前例之蛇洞略放宽些而已,充其量也只能说具有一维半空间。汉字书法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之端庄美,楷体之隽秀美,行书玉树临风之飘逸美,草书笔走龙蛇之旷世奇美难以言语形容。字如其人:王羲之、褚

14、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黄、米、蔡, 名家辈出,各领风骚。书法容百家而各显其个性之瑰丽奇美,源出于汉字具有极大的自由度。自由度来自多维空间。汉字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象形字从图形转化而来,理所当然是二维的。其余五书也多半包含象形部分,例如形声字一半象形一半拟声,非二维不足以容纳。再者,汉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笔划构成的,好比在桌面上拼七巧板,必须有二维的自由度才能拼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来。可见,汉字本质上是二维的,如原上奔马纵横驰骋,为汉字之美奠定了坚实基础。书法讲究构架,类似于绘画之构图。至少须有二维空间所提供的大量自由度,字形才谈得上构架,才能体现出篆

15、、隶、楷、行、草之特色,才能将各家之不同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书法讲究悬腕,书法家手腕悬空,方能随心所欲运臂挥毫,在三维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自由度。书法讲究笔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独特的工具,毛笔是所有笔中最神奇的。笔也有自由度:圆珠笔只有一个自由度。鹅毛笔和钢笔的笔尖分叉,可在宽度上略为施展,其自由度介于一二之间。毛笔由千百根毫毛组成,每根毫毛可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自由度岂止千百?正因为毛笔有这么多的自由度,书法家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一支笔写出千般字。 TOC o 1-5 h z 尊毛笔为众笔之王,谁曰不宜?毛笔的众多自由度运用得宜,可增加书法之维度。笔颖蓄墨之丰欠,运笔力度之轻重,笔锋走向

16、之偏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颜真卿楷书严正丰厚极富质感,柳公权笔力遒劲挺拔而具骨感,均能产生视觉之立体效应,是为三维。不信吗?笔力千钧之赞语曰:力透纸背。如无垂直于二维纸面的第三维度,朝哪儿透啊?( 节选自科学是大众的)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 意的一项是(3 分 )A 空中飞鸟比原野骏马享有更高的自由度,证明维度越多则自由度越大的道理。B 汉字的自由度来自它的多维空间,来自众多书法家的瑰丽奇美的个性和风格。C 毛笔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维度,是因为毛笔比其他书写工具具有更大的自由度。D 颜柳书法力透纸背,能产生视觉上的立体效应,体现了汉字书法的三维效果。16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7 分 )作者在第

17、二段中所说的“三维”指的是什么 ?(2 分 )汉字书法为什么能创造出“三维”的效果 ?(5 分 )15.B16.(1) 指空间的“三维”:前后、左右、上下。(2) 首先汉字本质上是“二维”的,因为抒发讲究悬腕。在三维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自由度,加上毛笔的众多自由度运用得宜,增加书法之维度,产生视觉之立体效应,是为三第 页 共 9 页第 页 共 9 页维。12年说知论智王蒙什么是智慧?是 “知识多”吗?不。 知识多, 是渊博, 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工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有智慧。今

18、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这又是“智慧”吗?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智慧要求远见,要求眼光,要求对于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要求不仅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长期与全面的检查。智慧要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作为,要求学有新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 “智”强调的是知识与胆识,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估量、选择与决策。 “慧”主要是悟性,是对于是非、正误、成败、得失等的迅速感受与理解掌控。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我们说到远见、大局、明辨、敏锐与周全,说到

19、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气,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妒贤嫉能、夸张矫饰、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相反,只有具有远大的目光与胸怀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在中国古人那里,不常用智慧这个词,而喜用“知”。儒家讲得更多的是“学”字,要人重视学习,重视切磋琢磨。老子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天讲的“大智若愚”相通。真正的大智是深藏的,是不那么张扬外露的。这也包含了警示人们不要耍小聪明、不要一心投机取巧、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

20、,事事通。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因为着迷做实验,煮鸡蛋时却心不在焉地把怀表放进了锅里。智慧是永无止境的。向往智慧、靠拢智慧、汲取智慧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在今天,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的时代,不论个体还是群体,没有足够的智慧,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就无法在竞争中取得成绩,更不要说胜利了。怎么获得智慧?自然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学前沿的信息与呼唤。更重要的是,面对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所实验、有所创新、有所尝试、有所撷取、有所思索、有所发现、有所见解。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

21、界,是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节选自2011 年 1 月 21 日广州日报)下列的分析,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智”包含了“知”,但知识多学问大的人一定不能称为有智慧的人。“说知论智”中的“智”,不但设计智力,还有“慧”这方面的悟性。C.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大小就可以决定智慧的高低。D.在大门上开凿一大一小两洞以方便猫的进出,体现了牛顿极高的智慧。17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 分)( 1)作者举老子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TOC o 1-5 h z ( 2)某官员最近在回应网友对政府的批评时认为:“主人说公仆几句话, 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一回应得到网友

22、的一致好评。如果用本文作者的观点,这位官员的智慧体现了哪些特质?【答案】16、 B17、(1)( 2)具有远大的目光和胸怀;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的品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4、 5 两小节的内容来分析官员的智慧即可。2013四、 ( 10 小题, 40 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 17 题。 ( 18 分)三种诸葛亮 邓拓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

23、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 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 七擒孟获 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

24、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和小说、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并且由此推论,凡是有先见之明者,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

25、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

26、,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能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

27、。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 “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1962 年 3 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 的一项是() ( 3 分)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在民

28、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 “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 ( 4 分)谈起诸葛亮 ,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第 7 页 共 9 页第 页 共 9 页第 页 共 9 页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4 分)有专家认为: “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 ”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4 分) TOC o 1-5 h z 、 【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比较多的是 , ”与原文意思不符,以偏概全。文章第二段, “比如在云南 , 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 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文章第四段,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参考答案】A【解析】B 、第七段第二行,他之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