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_第1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_第2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_第3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_第4页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到达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2.B.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开展D.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薄伽丘等以托斯卡方言进行写作。很多作家在作品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由此可以看A.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C.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 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 中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出()A.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 C.其目标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D.这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TOC o

2、 1-5 h z .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 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拟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 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观察下表,到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工程婚礼方式内容中世纪婚姻法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 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新教的婚姻法可用世俗仪式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

3、婚人。A.人文主义开展使宗教仪式简化B.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C.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D.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 TOC o 1-5 h z . 1529年,英王亨利亲自主持召开国会,免去罗马教廷在英国的代表约克大主教兼国 王枢机大臣乌尔西的职务。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 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这说明英国()A.宗教神权遭遇挑战B.立宪政体开始确立C.宗教改革更加彻底D.世俗主权逐渐回归. 1533年,英国议会公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 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产。” 1534年,公布至尊法案

4、, 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 些法案的公布()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 .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C.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开展.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曾说:“教会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是冥冥之中 的教会,它负责人的灵魂,此教会的首脑是耶稣。另一个是人间的教会,上帝把这个 教会托付给国王,让君主掌管人间的教会”。这一言论意在()A.强调权力的合法来源B.否认教皇权威C.诠释教会的真实含义D.强化专制王权.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教取得合法地位,但与材料中“英国

5、宗教改革的特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公众群体开始受到重视”,“致力于理解并改善人类 现世生存状况而不问来世福兮祸兮的运动”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树立了理性的 绝对权威,应选C项;宗教改革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致力于理解并改善人类 现世生存状况而不问来世福兮祸兮的运动”不符,排除A项;宗教改革动摇了教皇地 位,与“致力于理解并改善人类现世生存状况而不问来世福兮祸兮的运动”不符,排 除B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与“公众群体开始受 到重视”的启蒙运动不 符,排除D项。.【答案】B【解析】题干主旨与分权制衡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按照他的才 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

6、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和平”而“有组织”的 生活,只能在国家形成之后才有可能,于是人们按照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故B项正确; 题干主旨与天赋人权无关,故C项错误;人民主权意即社会的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 这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对大革命的纪 念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应选A项;铲除封建专制思想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 项;题干表达追求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谈不上全新爱国主义,排除C项;民主共和制 度在1875年已经建立,排除D项。.【答案】D【解析】“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 法兰西国庆节

7、”说明是维护共和体制,不是维护1789年革命成果,故A项错误;“政 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说明是 维护共和体制,不是巩固1875年宪法地位,故B项错误;“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 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说明是维护共和体制,但无法从 根本上防止君主复辟,故C项错误;“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 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说明是维护共和体制,弘扬共和传统,故D项正确。.【答案】C【解析】据材料“世俗世界里,个人必须服从世俗权威。无论信仰世界还是 现实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因而都不可违背”说明路德主张将基督徒的信仰世界和现

8、 实世界分开,强调个人必须服从世俗权威,这种主张有利于加强封建诸侯的权力,适 应了民族国家开展趋势,应选C项;据材料“督徒作为个人属于信仰的世界,每个人 都为自己的信仰负责”结合所学可知路德不主张信仰自由,排除A项;材料“个人必 须服从世俗权威”说明不是自由平等,排除B项;否认了罗马教廷权威与各封建诸侯 的利益无关,排除D项。.【答案】D【解析】据材料“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可知,清政府已经具有了 参引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的意识,应选D项;材料只提及万国公法在中国的用处, 并未提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无法反映其成为国际准那么,排除A项;清政府印发万 国公法并在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的做法,能够表

9、达清政府从盲目自大心态中清 醒,但并不能反映这种心态的消失,且1864年清政府的这种心态并未消失,排除B 项;1864年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主要还是限于科技方面,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答案】B【解析】据材料“1941年”可知,这一做法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放宽少数 民族居民参政的条件,目的是激发少数民族的革命意识,应选B项;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尚未成为执政党,不存在提高执政能力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是放 宽少数民族居民参政的条件,吸引其积极参政,与民族团结无关,排除C项;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渐确立起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解析】相对“所有会员国

10、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的做法,“大国一致”原 那么制裁侵略会提高效率,且可以借助大国的力量,增强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能力,应选C项;“大国一致”原那么,实际是缩小了联合国的代表范围,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 提高了联合国制裁侵略的效率,也相应提高了国际合作的水平,排除B项;“大国一 致”原那么,表达了大国之间的联合和制衡,会起到遏制美国称霸的作用,排除D项。.【答案】D【解析】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新中国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应选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中共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 排除A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排除B项;政治协 商制度是为了保

11、证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排除C项。.【答案】C【解析】“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 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 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说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 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应选C项;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排除A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但是不能彻底 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排除B项;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在1947年建立的, 排除D项。.【答案】A【解析】材料中“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应选 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达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跟民族制

12、 度无关,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表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排除C项;“一 国两制”是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排除D项。.【答案】D【解析】“(中国历史上)民族开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是实施民族区 域自治的国情,应选D项;“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 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不能说明团结,排除A项;“汉族曾经 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 中原”不能说明反对外族的要求,排除B项;“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无法 表达民族的共同繁荣,排除C项。.【答案】B【解析】“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直接也文化

13、繁荣相关,故 选B项;“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与“自治”无关,排除A项;“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 与“经济的开展“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为当代歌手, 其成就在艺术领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作用,排除D项。.【答案】C【解析】略.【答案】D【解析】该制度涉及少数民族管理问题,与行政区划无直接关联,故A项错 误;该制度仅涉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早在建国初期就得 到实施,提高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该法实施的意义就在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 法律的保障,故D项正确。.【答案】C【解析】材

14、料中的“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意味着与新中国 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必须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一切外交关系,新中国不成认国民政府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 系,即“另起炉灶”,应选C项;“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 阵营一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 义在中国的剩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的问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于1953年提出,与 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D【解析】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的

15、“求同存异”外交方针获得了亚非 国家的认同,这促进了中国与这些亚非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应选D项;建国初期苏 联等17个国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即标志着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排除A项;50年代我国综合国力没有太大提高,排除B项;非洲国家不是我国邻国,排除C项。.【答案】B【解析】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开展友好关系。1953 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对当时和以 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材料中“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为解决 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相符,应选B项;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 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6、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材料中“一1953年”“为 解决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不符,排除A项;是1954年,排除C项;1955年,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D项。.【答案】B【解析】略.【答案】(1)原因:教皇权力影响了英国王权;天主教对英国经济上的剥削和压榨;罗马教廷 不肯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每点2分,6分)(2)影响: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势力;加强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教会附属于国王;加 强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 英国民族的独立性;改革不彻底引发了之后进一步的清教运动。(任答四 点即可,9分).【答案】(1)特点:

17、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4分)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 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 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9分,其历史影响从政治、外交及思想文 化等角度分析即可,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即可酌情赋分,原那么上4个要点) (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 平开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6分,原那么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 可酌情给分)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 平开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6分,原

18、那么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 可酌情给分).【答案】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外 交封锁,中国只能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其结果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并 与苏联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4分)“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2分)它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对西方国家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 (2分)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中国的封锁.新中

19、国成立初期采取 了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分).【答案】(1)表现: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求同存异”方针。(2分) 影响: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限制,为我国外交工作翻开了一个新局面; 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和开展了日益广 泛、友好的合作关系,为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 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 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那么。(任答两点即可,6分)(12分)例如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从以下角度论述:外交重心从求独立到求开展;从重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革 命外交到国家正常外交;从一边倒到和

20、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 从结盟到不结盟例如2: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变”从以下角度论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重视睦邻友好;重视与开展中国家关系例如3:也可以就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变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自拟论 题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TOC o 1-5 h z 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存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A.加强专制王权C.打击教会神权A.加强专制王权C.打击教会神权B.与意大利争夺殖民霸权D.缓和与罗马教廷的关系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成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 是独立的主权国

21、家。这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是()A.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B.确立了教权与王权平等的原那么C.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D.根除了天主教派在西欧的势力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 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 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A.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开展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 最高元首”。与教廷决裂后,亨利八

22、世解散修道院,将教产出售给支持者。由此可见,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是()A.典型地表达了世俗权力对教权的控制B.极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国民的经济利益C.确立了 “政教合一”原那么,国家政权基督教化D.确立了 “教随国定”原那么,新教取得合法地位.英国学者约翰罗伯逊认为近代西方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公众群体开始受到重 视”,“致力于理解并改善人类现世生存状况而不问来世福兮祸兮的运动”。这场运动 ( )A.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B.动摇了教皇地位C.树立了理性的绝对权威D.改变了世界格局.近代西方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 即要求过社会生活愿望一一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

23、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 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J由此可见,格劳秀斯主张()A.分权制衡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 1879年法国将诞生于大革命期间的马赛曲定为国歌。从1880年开始,法国政府 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 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一一三色旗。 这些做法意在()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 1879年6月,法国参、众两院做出了几项具有象征意义的决定:政府和议会

24、重新迁 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这些举措最深远的影响 是()A.维护了 1789年革命成果B.巩固了 1875年宪法地位C.从根本上防止君主制复辟D.大力弘扬了共和文化传统.路德认为,基督徒作为个人属于信仰的世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信仰负责。世俗世界 里,个人必须服从世俗权威。无论信仰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因而都不 可违背。这种主张在当时受到德意志各封建诸侯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A.推动了德国宗教信仰自由B.宜扬了自由平等思想C.适应了民族国家开展趋势D.否认了罗马教廷权威. 1864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500两银子,命

25、令将印成的300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 是19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人所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这反映当时()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那么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1941年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政会选举条例,不仅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年满十 八周岁的人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具体规定十名以上的少数民族居民,可选 出一名乡市参议员,一百名以上的少数民族居民,可选出一名边区参议员。这一做法 的主要因的是()A.完善制度构建提高执政能力B.激发少数民族革命意识C.抵抗国民政府破坏民族团结D.落实民族区域

26、自治制度.国联盟约第10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那么将制 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那么。 这说明联合国()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新中国实行既表达民族平等,又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 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 部。此外,青海、甘

27、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 委,都 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 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J该指示()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 “在一九五八年,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也有了巨大的跃进。据统计,内蒙古、新 疆、广西、宁夏等地,一九五八年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五七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八,粮食 产量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三J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

28、. “一国两制”.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开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 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 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 是()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歌手民族歌手民族阿里郎组合朝鲜族布仁巴雅尔蒙古族 TOC o 1-5 h z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乌兰图雅蒙古族阿朵家族上降央卓玛藏族彝人制造彝族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

29、治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开展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 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有利于()A.贯彻“一国两制”B.发挥经济特区作用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 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B .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C .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

30、位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新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活动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时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以公函 方式通知尚留驻中国的使领馆。将毛泽东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送达各国政府, 声明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表达了新中 国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 为()时间建交国家1955 年尼泊尔1956 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57 年斯里兰卡1958 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1959 年苏丹、几内亚A.

31、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睦邻友好关系的开展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 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继续采取“ 一边倒”方针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109100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C.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0世纪50年代,某外交方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新中国与邻近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开展,它逐渐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开展程度的国家之间 开展交流与合作所遵循的原那么。这一外交方针政策是()A. “另起炉灶”方针B.和平共

32、处五项原那么C. “求同存异”方针D. “全方位”外交二、非选择题.16世纪2030年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浪潮涉及不列颠孤岛。罗马教廷迟迟不肯批 准亨利八世(14911547) ?上诉的离婚案,是诱发英格兰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在这场运动 中,民族感情激励着英国人,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而支持英王。宗教改革前夕,作为外来势 力的罗马教皇,不但在英国享有教会管理权和世俗司法权,而且通过英格兰天主教会广占田 产、征敛赋税,严重地阻碍了英国的独立开展。改革伊始,亨利通过议会立法的方式,对英 国天主教会特权加以限制。1531年2月,亨利召集主教会议,迫使他们接受国王为教会的 最高首脑唯一的至尊领袖。1534

33、年公布至尊法案,亨利被赋予了最高的和最充分的 教会管理权。此外,议会还公布法案,禁止主救将上任首年俸禄、年贡和十一税上交教廷, 查封修道院财产,从经济上割断英国天主教会同罗马教廷之间的联系。但从信仰上而言,亨 利八世原本是个正统的天主教徒和天主教“信仰的保卫者”,根本反对马丁 路德等外来的 新教信仰对其臣民的精神冲击,所以他根本无意改革天主教教义和礼仪,甚至还反对和阻止 这种改革。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影响。(9分).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以

34、下要求。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 新因素产生与开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响,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平安造成 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特型的开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 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 尽管晚清外交特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 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 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 的进程;

35、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特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 科在中国的形成、开展和运用。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平安、共同繁荣、开放 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开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 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开展, 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开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 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屡次被 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杨

36、洁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13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12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日内日瓦会议召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执行“另起炉灶” “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参加日内瓦会议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37、(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万隆会议召开参加万隆会议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欧共体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实行“一大片两个拳头出击”外交 策略(即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 和苏联的霸权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开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奉行“无敌国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实行“一边倒”的初衷是为了

38、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和爱 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那么。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一边倒”同这一原那么发生矛盾 时,中国共产党人一如既往地把原那么放在首要位置,毫不犹豫地调整了对外政策。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产生 的影响。(8分)材料二六十年来中国外交坚持了 “变”与“不变”原那么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对立统 一: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 断充实、开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

39、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 风格。邙艳湘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变”与“不变”(2)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中国外交政策”自行拟定 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 史实依据)(12分)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答案.【答案】B【解析】“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突出了国王的神圣性, 是王权强化的表现,应选B项;“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 态”无法判断当时的医学水平,排除A项;“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 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此时并没有发生启蒙运动,排除C项;“认为国王的

40、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是迷信不是卫生意识,排除D项。.【答案】B【解析】“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表达了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写 作语言也.转向本民族语言”说明这些作品具有民族性,因此 反映出近代民族国 家意识正在形成,应选B项;人文主义指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不符合题意, 排除A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此时的文艺作品并未表达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的思想,排除C项;浪漫主义风格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除D项。.【答案】C【解析】从材料“大量欧洲人”说明不是世界各地的联系,故A项错误;材 料说明欧洲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化而不是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据材料“16世 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可知印刷技术的进步,据材料 “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拟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说明技术进步推动了人文主义, 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人们通过书籍获取知识而不是民族语言的传播,故D项错误。.【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比照可知,新教的婚姻法允许世俗仪式,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