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策略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策略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策略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策略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阅读策略一.真题引领【2021全国卷H】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题。(9分)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 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2、。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答案】C【解析】C项,“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 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不是说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说诗人自己不如飞鸟自在。.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 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当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 世情怀。.【解析】本诗前两联写出山及途中所见所感,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仕”

3、与“隐” 的看法。颈联表达对山中隐居生活的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写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 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未 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他要出山,为百姓而呐喊。二、备考建议二轮复习应优化阅读步骤,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1)能够迅速弄懂诗歌所涉时、地、人、事、景、物,明白表层意思,尽可能翻译出 诗歌大意;(2)能够领会深层意思,弄清楚诗歌写的内容(包括人物),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思想 情感以及运用的表达技巧;(3)能够借题解诗,聚焦诗中的关键

4、词句,熟练应对各类题型。三.知识梳理(-)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 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 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 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押平声

5、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开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 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开展而来)。根据词 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 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 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 想与情感。(二)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感怀诗.咏史怀古

6、诗,咏物言 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写景抒情诗】学生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记事感怀诗】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 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咏史怀古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 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咏物言志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 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

7、灵运是山水 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 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三)掌握各种表达技巧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 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 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 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 法。它与“比照”不同,比照的两个事物间

8、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比照双方;反衬 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 应,文题呼应。结构方面的比照:比照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 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 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 寺寺O四、读懂古诗词看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止匕外,诗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

9、)、 节日(如除夕、重阳);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记事抒怀等.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交代写作缘由、目的,暗含情感.概括写作内容.奠定感情基调.交代诗歌类型,说明诗歌体裁.说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思考你从下面这些标题中读到了什么内容。名称试卷蕴含信息苦笋陆 游2020全国卷in咏物诗(苦笋,直接事物命名)说明写作对象(苦笋)暗小与作手法(托物言忐)赠郑炼赴 襄阳杜甫2020新局考卷I赠别诗(赠)写作的缘由(郑炼赴襄阳)暗7F感情基调赠赵伯鱼(节选)韩驹2020新局考卷 n赠别诗(赠)写作的对象(赵伯鱼)诗歌文体信息(节选)察背景阅读诗歌时,如果对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风

10、格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熟悉,就能较容易 地把握住诗歌的主旨。临场时遇到熟悉的作者的作品,要积极调动积累,以期读懂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主要从所给诗歌的注释中挖掘暗示信息。如有的注释暗示了写作年代、 地名、官名、作者生平身世简介、社会背景和写作缘由等。析注释介绍写作背景一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作者一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一帮助读懂诗句。介绍相关诗句一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2021新高考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温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11、。【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介绍作者一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一帮助读懂诗句读正文抓人、事、景,推导诗歌主旨。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人物、事物、景物,通过对 人物、事物、景物的提炼、理解,推导出诗歌的主旨。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读诗歌时可从尾句 入手,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9天津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蚣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 驿楼衰柳侧,

12、一川何绮丽, 山色远寂寞, 伤时愧孔父, 我生苦飘零,欹倾出高岸。 县郭轻烟畔。 尽日穷壮观。 江光夕滋漫。 去国同王粲。 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 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所见之景,写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看选项2020全国卷I】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

13、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提示信息对诗歌题目的理解,有利于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第一、二句的概括,有利于把握作者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对诗歌第三、四句的分析,有利于把握作者到山间去领略美好春色的渴望对诗歌第七、八句的分析,有利于了解皮日休的病情命题方式设误角度对全诗或某一联、某一 句所表现的形象、营造的意 境进行描述形象、意境特点概括不当从表达技巧角度对诗句 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 判断赏析是否正确表达技巧和效果似是而 非对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 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语音分析和鉴赏某一细 微处故意错解对诗歌语言特点作出解 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止误对全诗或诗的某一联.某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 出判断,

14、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情感分析拔高或旁解命题方式设误角度对全诗或某一联、某一 句所表现的形象、营造的意 境进行描述形象、意境特点概括不当从表达技巧角度对诗句 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 判断赏析是否正确表达技巧和效果似是而 非对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 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语音分析和鉴赏某一细 微处故意错解对诗歌语言特点作出解 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止误对全诗或诗的某一联.某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 出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情感分析拔高或旁解应对策略逐一比对见到试题中对形象、意 境、语言、情感的分析,要把 其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 与诗句对应比拟看哪局部的 分析正确,哪局部的分析错 误。涉及全诗的,还需要认真

15、分析全诗内容以便与选项的 内容进行对照综合比拟比拟几个选项根据排除 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四、真题研习【2021新高考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题。(9分) 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洪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客观题.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拟接近。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假设比邻之意。C.

16、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 分析。(6分)主观题看选项通过阅读选项可大致了解此诗的基本内容: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杨巨源作为白居易的好友,此时写诗遥寄,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劝勉和鼓 励看标题寄江州白司马是一首典型的寄托惆怅诗,作者在题目中特别点出 被贬之地江州、被贬之微官司马,引发读者思考作者要寄(表达) 什么心意析注释注释明确点出白居易;注释均与白居易被贬之地的佛教有关。 白居易晚年信佛,且古代文人士大夫遭遇挫折后常以

17、佛道自慰排遣读正文首联连声问候:你在江州是否平安呢?慧远禅师的东林寺是否值得一 住呢?问是否住得,其实是想说住不得,劝告朋友不要意志消沉,消极避 世,还要对仕途有信心。颔联写景,隐含着对朋友的抚慰;颈联由景及人, 写白居易此时的境遇;尾联收束全诗,直接提出对朋友的劝勉抓情语本诗的情语是尾联,是直抒胸臆的写法,点明了诗歌的主旨注意.明确题型设计设题“点面结合”,两道小题由易到难,由客观到主观,有一定梯度。“点”上设题 主要考查对诗歌局部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面”上设题那么重在对整首诗歌的内 容、情感或艺术手法的鉴赏。问题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展开,从大处着眼,由小处切入。 “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 古咏史、记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等,另外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也是重点。“怎么写” 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